一、泡酒活血化瘀的中药是哪些
按照中医传统的习惯,煎煮中药一般选用砂锅,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一些金属如铁、铜、锡之类的器皿,煎煮药物时容易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器皿本身和药物及酒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性的正常发挥。所以配制药酒要用一些非金属的容器,诸如砂锅、瓦坛、瓷瓮、玻璃器皿等。当然,一些药酒的制作有其特殊要求,那就另当别论了。
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从古传至今的著名药酒有妙沁药酒,现在新兴的药酒有龟寿酒、劲酒等。
药酒方
【组成】生地10两,海桐皮2两,米仁2两,川芎1两,骨皮1两,五加皮1两,羌活1两,牛膝1两,甘草5钱。
【主治】风湿腰痛,血热。
【用法】浸酒服。
风湿经典药酒方
配方:鲜胡蜂50g,御酒堂白酒500ml。
泡制工艺
1、准备鲜胡蜂50g。2、将鲜胡蜂和白酒一起放入酒器(以磁州窑邢窑产磁坛为佳)。3、密封浸泡。4、放置阴凉处存放。5、15天后,过滤酒液,即成。
用法:口服,一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5~25ml。此方特别适用于急性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
二、中药哪时候喝最好
现代中医学认为,原则上,服药应该避开进食的时间,从饭前半小时到饭后1个小时都不要服中药,以防食物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
有三类药物通常严格要求空腹服用:首先,治疗胃溃疡、胃黏膜糜烂时,常用海螵蛸、白芨等中药,来抑制胃酸的分泌,并在胃内壁产生一层保护膜,这类药物应尽可能选在饭前空腹服用。其次,一些泻下的药物,如治疗便秘的大黄等,也应该空腹服用。最后,滋补类药物也多建议空腹时服用。但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位王阿姨,在空腹服药后出现了胃疼等副作用,就应该考虑改为饭后服药。具体服药的时间选择,还应考虑到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安神药应该选择在睡前约1小时服用;驱虫药也应该在睡前服用,利用晚上时间充分杀虫,次日可将虫体排出体外。治疗疟疾的药,应在有规律的发作前2小时服,这样有利于杀死疟原虫,控制疟疾的症状发作。
三、吃中药的禁忌事项
在吃中药的时候,为了不影响药物的发挥,有一些饮食禁忌,是你需要了解的。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 “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 2~3小时后再喝。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辣。如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之品,如若食之,则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促发炎症,伤阴动血(出血)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服用中药期间, 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故对痰湿较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须忌食动物油脂等油腻之 物。
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 膻,往往影响药效。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对那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 中药期间必须忌食腥膻之物,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肉、蟹、鹅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发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过敏,从而加 重病情。
四、滋阴降火的中药
现在城市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社会也在不断的进步,因此生活在城市下的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着加快了,一有什么毛病就是求快速康复,然而西药就是人们比较常服用的药物,而中药重在调理,循序渐进的。对于滋阴降火的中药一般是调理自己身体,适应自己的体质服用。
中药就是中医用药,西药服用下去无味,中药即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良药苦口”。主要是以中成药跟药材为主,所以是不用担心有任何添加剂。下面来看下滋阴降火的中药配方吧。
滋阴降火汤
处方
熟地12克,玄参12克,黄柏10克,射干10克,丹皮10克,青果10克,牛膝6克,山慈10克,地骨皮1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只剩日服2次。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滋阴降火汤
处方
白芍3.9克 当归3.6克 熟地 麦冬 m 白术各3克 酒生地2.4克 陈皮2.1克 盐知母 盐黄柏各1.5克 生姜3片 大枣2枚
用法用量,水煎服。
《医学入门》卷八:滋阴降火汤
处方
当归 生地 白芍 白术各3克 麦门冬 天门冬 甘草各1.5克 知母 黄柏 远志 陈皮 川芎各1.8克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水煎,温服。
如有痰,加瓜蒌仁、贝母;咳嗽,加五味子、阿胶;梦遗,则加芡实、石莲肉;有热,加秦艽、地骨皮;唾吐咯血,加茜根、藕汁、玄参;气虚血少,加人参、黄耆;久病者,应去川芎。
1、中药一天两次,一般都是在饭前或者是饭后进行服用。如果是一些补益类的中药,治疗人体虚弱性疾病的,一般早晚饭前空腹服用,效果最好。
2、如果是一些清热泻火,疏肝理气等一些中药,一般宜在早晚饭后服用。
3、此外如果是一些安神类的中药,一般宜在睡前服用,效果最好。
4、总之,中药的口服需要根据疾病的性质,药物的属性等综合考虑进行口服。
一般中药在饭后半小时--一小时吃最好。一副药,煲两次来喝好。一、中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二、中药煎煮宜选用那些器皿?
煎药的器皿一般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铁器、铜器,防止这些金属物品与药物产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 。
三、中药的煎煮程序如何?
①浸泡 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高出药平面寸许,浸泡0.5-1小时。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在夏季,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煎前浸泡
如果方中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使水高出药平面约1-2厘米。
②加热火候 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武火(急火),煮沸后宜改为文火(慢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在煮沸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5分钟左右即可。
③煎煮时间 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一般来讲,头煎以沸腾开始计算时间需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药头煎煮10~15分钟,二煎煮10分钟。滋补头煎煮30~40分钟,二煎煮25~30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
④二煎(复煎) 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入冷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
四、关于药物的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等的说明
(1) 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
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③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2) 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
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
(3)包煎
①花粉类药物,如粉花粉、蒲黄;细小种籽类药物,如葶苈子;药物细粉,如青黛等等均应包煎。
②对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故需包煎。
③对附绒毛药物,如旋覆花等,采取包煎,可避免由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4)烊化冲入
对于一些胶类或糖类,粘性大,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中或入汤液中烊化服用。如若混煎,会导致药液的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溶出,胶亦受一定损失
(5)煎汤代水
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
(6)溶化
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冲入汤剂中应用
(7)另煎后兑入
一些贵重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均可以另煎,其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8)生汁兑入
如鲜生地汁、生藕节、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
(9)合药冲服
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
五、一副中药应该煎煮几次为好?
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回答者: 大鼻子武术家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