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脚踝韧带损伤的原因
1.外侧不稳定
因为踝关节解剖及功能的原因,大部分的踝关节扭伤均损伤外侧韧带,如果在初次扭伤的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或者是严重的韧带损伤,造成韧带拉长或者完全断裂,失去约束关节、维持关节稳定的作用就会出现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表现为踝关节活动后疼痛、容易反复出现扭伤的情况。当我们做踝关节应力检查的时候,可发现距骨倾斜(外侧间隙增大)或者距骨前移(后方间隙增大)的情况 。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做一个MRI检查,则可以发现韧带的损伤。
对于这种类型的损伤,保守治疗可以通过锻炼周围的肌肉组织,通过增加动态的稳定性来维持关节稳定,如果效果不佳,则可以通过手术修复损伤的韧带来达到稳定关节的目的。常见的手术方法有两种,一种为韧带修复,并将伸肌支持带加强缝合,如下图所示:
但是,如果韧带损伤严重,韧带吸收或者消失的情况下,则需要行肌腱重建了,如下图所示:
无论是韧带修复或者韧带重建,只要适应症选择合适,90%以上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2.距骨骨软骨损伤
踝关节在扭伤的过程中,会存在足的内翻以及距骨的旋转动作,除了拉伤韧带外,骨与骨之间的撞击以及韧带对骨的牵拉亦可能导致骨折、距骨软骨损伤等。其中骨折通过X光可明确诊断,一般早期即可得到有效处理。由于软骨在X光上不显影,所以,距骨软骨损伤往往在早期漏诊,成为后期关节疼痛的原因。症状表现为活动后疼痛,行走时感觉有弹响感,严重者觉踝关节突然交锁,不能活动。下图是早期距骨软骨损伤的示意图及关节镜下表现。
距骨软骨损伤早期在X光上表现隐匿,有50%左右会漏诊,当损伤逐渐加重,影响至软骨下骨时,可以在X光下表现出来,Ct可以明确诊断损伤的大小,而MRI检查第三,可以早期作出诊断。
距骨软骨损伤可以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治疗,且越早治疗越好,在软骨损伤范围在50px以内的通过关节镜下行微骨折治疗可得到有效的症状缓解,当损伤范围增大时,则需要切开手术,行软骨移植了。下图是关节镜下看到的软骨损伤以及微骨折治疗后的情况,手术仅需要2个长约8mm的切口,非常美观。
3.踝关节撞击缝合症
踝关节撞击缝合症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涉及不同的部位及病理因素。踝关节扭伤是导致踝关节前外侧撞击的原因之一。这是由于踝关节扭伤时造成距腓前韧带或者下胫腓前联合韧带的损伤,导致局部疤痕增生,在踝关节活动的时候卡压在关节间隙处形成疼痛,其疼痛位置一般相对固定在踝关节前外侧,且与活动相关,局部存在压痛等情况。如下图所示:
扭伤导致的踝关节撞击以软组织多见,所以,如果怀疑,应该行MRI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当明确为踝关节撞击后,其治疗亦相对简单,在踝关节镜下清理形成撞击的病理产物即可,手术创伤小,时间快,微创,美观。图示为踝关节手术过程。
以上三个为踝关节扭伤后期症状反复的常见原因,当然,踝关节扭伤后不适的原因仍有很多,如本身的平足症、跟腱炎、足底筋膜炎等。
二、脚踝韧带损伤的早期处理方法
早期正确处理关节韧带扭伤非常重要。因为韧带组织不易再生恢复,如果处理不当或误诊而转成慢性疾病,可能遗留功能障碍,且以后易再次扭伤。韧带损伤常见症状为局部肿胀、疼痛、瘀斑、肢体活动受限等。
病因病机为外力作用,损伤筋肌骨骼,导致经络阻碍,气血凝滞。损伤后受伤部位淤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可用中医膏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可迅速消除肿痛,促进功能恢复而快速达到治愈目的。
加压 ,用踝关节支具或夹板石膏加压固定踝关节于损伤韧带松弛的位置,有利于韧带的修复。
韧带完全断裂或怀疑并发骨折的,在加压包扎后必须请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经过24~48小时后,损伤部位的内出血已停止,这时可用温热毛巾热敷或按摩以消肿和促进血液吸收。
在进行温热敷时,温度不要太高,时间不宜太长,按摩时也不宜太重,以免加重渗出、水肿或发生再出血。为了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应注意动静结合,在没有疼痛感觉的前提下进行早期活动。基本痊愈后,应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练习,提高关节的相对稳定性
三、脚踝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
距腓前韧带损伤:当踝关节跖屈位受到内翻应力时,首先发生腓距前韧带损伤,完全断裂则前抽屉试验出现阳性,在向前应力下摄踝关节侧位X线像,可显示距骨向前轻度移位出现半脱位,如系单纯腓距前韧带损伤,可行足外翻位、踝背曲8字绷带加压包扎制动,或辅以粘膏固定,2~3周去除固定。
跟腓韧带断裂:腓距前韧带损伤以后如内翻力继续作用,则可发生腓跟韧带断裂。腓跟韧带损伤前抽屉试验明显阳性,应力下侧位X线像,距骨明显向前半脱位。内翻应力下正位X线像显示距骨体在踝穴内发生倾斜,外侧降低,内侧升高。腓跟韧带的急性损伤,主要是早期诊断,不应漏诊,以避免由于早期未做及时、适当的处理而造成日后发生踝关节不稳定。腓跟韧带的急性完全断裂可行手术修复,如系外踝顶端撕脱骨折可将踝关节置于0°位,外翻位以短腿石膏或U形石膏固定4~6周。亦可行手术,用可吸收缝线经骨折近端钻孔与韧带近端骨折片缝合固定。如撕脱骨折片较大,可用小螺钉进行固定,亦可行克氏针与钢钉做张力带固定,术后均应辅以石膏外固定3~4周。
外踝韧带重建术:外踝韧带损伤早期未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晚期可出现持续性踝关节功能不稳定,对外踝韧带重建之适应证是:前抽屉试验阳性、内翻应力试验阳性;经过肌力锻炼、支具与矫形鞋等保守治疗无效;症状持续存在而且病人有手术要求。
重建术又分为非加强重建手术方法与加强重建手术方法。非加强重建手术方法包括将已伸长之韧带紧缩后通过骨孔固定、用腓骨远端骨膜瓣缝合于韧带表面等方法,其优点是恢复解剖正常关系并保留距下关节的活动,也避免选用腓骨肌腱而影响外翻肌力的减弱。其缺点是薄弱的局部软组织重建难以达到稳定,因此,不适用于过分松弛的关节、病史超过10年或更长时间的损伤,以及既往曾进行过韧带修复手术的病例。
加重重建法系指肌腱移位进行重建,其结果主要取决于所选择的移位肌腱以及移位肌腱放置的位置是否恰当与准确。一般多选用腓骨短肌肌腱移位,其方法右Evana、Watson-Jones、Chriaman-Smook等;Anderson方法系选用跖肌腱进行重建。
四、踝关节韧带损伤的预防方法
由于踝关节损伤是运动中的常见损伤,因此基本的问题是预防损伤。这点对于以前有踝关节损伤的运动员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再度损伤的危险性是没有踝关节损伤的运动员的4~10倍。患者在6~12月内损伤尚未得到充分康复,再度损伤的风险特别高。下列措施能够取得良好的结果:
(1)合适的鞋子:鞋子介于人体脚板与地面之间,缓冲下肢对地面之间的缓冲力,提供下肢适当的稳定性与贴地性。
(2)良好的场地:良好场地的维护往往比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更重要,脚踝扭伤的祸首也往往仅只是一颗石头、一块突起的小泥巴或是一个坑洞。
(3)脚踝的保护:对于脚踝曾扭过伤的人来说,预防再度扭伤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贴扎或是护踝的方式来保护踝关节。
(4)恢复踝关节的功能:再多外在的保护,还不如自己有能力来控制预防脚踝扭伤的再发生,可以前所提的拉筋运动、本体感觉训练、脚板外旋肌肌力训练来达成。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