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家庭关系不和睦会使心脏病的病发率增加34%。
英国科学家历经12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未从家人、亲友处得到足够情感支持和理解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这一可能性比其他人要高出34%。此外,这类人群也易患有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其发病率比其他人高出23%。
此前也有研究表明,离婚女性心脏病突发风险会比其他人高出30%至40%。
2011年1月10号至今,家庭不和睦。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胸闷,心慌气短,容易发火。引起失眠多梦的原因很多,有心肾不交,心血不足,心脾两虚,血虚,气虚,肝郁气滞,心肝火旺,血瘀,忧思伤脾等等。意见建议:建议找中医辨证用中药治疗。也可以选服养血安神片,解郁安神颗粒,安神补心片,脑心舒口服液,安神补脑液等治疗。
1、首先要找出导致家庭不和睦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是因为情,还是因为钱,或者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去解决。
2、其次你作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3、你时刻关心每一个家人的冷暖和喜怒哀乐。
4、家人都是亲人,无论谁犯的错误再大,都不要用嫌弃、恼怒、憎恨、更不能用仇视的心态和方法去对待。
5、家人之间有了矛盾,要本着团结,心怀善意,温情沟通,慢慢解决。如因钱财,要以亲情为重。小的缺点、毛病和错误,要大度包容,不去计较。付出自有回报。
家庭关系常以夫妻作为核心纽带,长期的共同生活,会让夫妻生活习惯相近,性格特点相似。其实,夫妻间还在其他方面能够互相影响。近期,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评估了5364对夫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行为,发现对大多数夫妻来说,两个成员要么都属于理想水平,要么都属于非理想水平。
夫妻常会同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心脏健康的危险因素如吸烟、不健康的饮食和体育活动少。这看似是个人问题,但对于已婚人群来说,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夫妻双方是互相影响的。
研究人员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定义的7项危险因素和行为,包括吸烟状况、体重指数、体力活动、健康饮食评分、总胆固醇、血压和空腹血糖,确定每个人属于理想、中等或差三个水平。研究小组还评估了每位参与者的总体心血管健康评分。数据来自问卷调查、检查和实验室测试,最长的随访时间是5年。
在心血管健康评分中,79%的夫妻双方都处于不理想状态,这主要与不健康的饮食(94%的夫妇)和运动不足(53%的夫妇)有关。当单人检查时,超过一半的受试者在吸烟、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这三个危险因素和行为方面处于理想水平。但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在体重、体力活动和心血管健康评分方面属于差水平。当夫妻双方同时被评估时,超过一半的夫妇两个人都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确实发现,当一方戒烟、减肥、增加体力活动或改善饮食习惯时,另一方更有可能戒烟。
相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习惯是慢性病聚集重要原因。
《英国医学杂志》上曾发表过首篇详细阐述“夫妻病”的文章。作者发现,从糖尿病、高血压到缺血性心脏病、哮喘、肾病、抑郁,如果夫妻一方患病,另一方的患病率就会提高很多。其中,常见的夫妻病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传染病,主要由病菌传播所导致;另一类为非传染病,主要由共同的生活方式或心理所导致。
《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白皮书》的一项调查发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方式病正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健康隐形杀手,其危害已超过家族遗传病。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夫妻之间、子女之间甚至一家三口罹患同一种疾病或多种疾病、癌症。其中,以家庭为单位出现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肥胖、糖尿病、胃炎、大肠癌、肺癌的聚集现象尤为明显。究其原因,夫妻、子女或者大家庭成员,长期遵循相同的生活习惯,尤其是相同的饮食、睡眠、居住环境等,极易导致家庭成员患上同一种疾病。
共同生活的微环境加上相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习惯是慢性病和传染病发生聚集现象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极为重要。
夫妻患病最好同查同治。
上述研究的研究者表示,夫妻之间的危险因素和行为是相互关联影响的,与其考虑针对个人的干预措施,不如考虑针对夫妻或整个家庭的干预措施。
其实,不仅仅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茱莉亚·西匹斯理·考克斯教授认为,如果夫妻一方患病(如癌症、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等),另一方的患病率就会提高很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建议,一旦夫妻一方出现了一些疾病,另外一方最好也去做个筛查。同时,夫妻也应共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相处方式:
1.?夫妻间应和睦、保持好心情。二人应共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按时吃饭、适当运动、不熬夜、戒烟戒酒等。
2.?一方有性传播疾病或传染性皮肤病,应采取“安全”措施,物品不共用,并且定期洗晒消毒。
3.?拒绝“三高一低”的膳食结构,少吃辛辣、油炸、腌制和熏制食物。
4.?一方有消化系统疾病,夫妻可分碗筷吃饭,餐具清洗后消毒。另外,不要随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免引起胃黏膜损伤。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