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宝宝扁桃体发炎的治疗方法,,,扁桃体发炎的中药治疗三大偏方

时间: 2023-07-18 00:29:57

其实宝宝扁桃体发炎是一种非常难治的疾病,可能在平时我们吃一些小药就可以治疗,但是它的复发性是完全不可以治愈,那么宝宝扁桃体发炎到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其实在选择药物方面,我们首先应该确定宝宝扁桃体发炎的严重程度,然后再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这里我推荐大家使用中药的方式进行调理:

在使用以下偏方的过程中,千万要注意感冒等症状的发生,因为这里药物对感冒具有一定刺激性。

一,如果宝宝发生扁桃体发炎,我们可以用药物:丹参、田七、赤芍、党参各少量,然后炖一只乌鸡,把以上药物适量放入,让宝宝适量的喝点汤,这样不仅对宝宝扁桃体发炎这种症状有所缓解,而且在治疗方面也是非常有效,因为这个偏方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温养滋补的功效。

二,其实我们还可以选川芎、黄芪、当归、苍术、法半夏、蒲公英、薄荷叶各少量,然后将以上药物放在容器中,放入适量的水,进行熬制,每天适量服用,可以有效针对宝宝扁桃体发炎症状起到关键性作用。

三,当归、炙甘草、白术、陈皮、砂仁各少量,然后我们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粉末,把以上药物用高度酒进行搅拌,涂在扁桃体部位,每天一次,一般3到4次左右即可治疗宝宝扁桃体发炎这种症状,它具有清热解表,活血止肿等功效,在治疗宝宝扁桃体发炎方面特别有效果。

总之,宝宝如果患有扁桃体发炎这种症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时,那平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让宝宝吃辛辣食物以及刺激性食物,因为这样毕竟对病情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在对病情不了解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带宝宝去专业医院进行就诊。

小孩扁桃体反复发炎怎样才能彻底治好

扁桃体炎这种疾病在发生后的确是会反反复复发烧,尤其是一些抵抗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如果是发烧非常严重的话就可以考虑给自己的孩子使用一些退烧药物,但这种药物不能服用过多的,尽量还是选择一些副作用相对来说小的中药材来进行治疗,比如说使用金银花和蒲公英泡水给自己孩子喝的。

扁桃体发炎是一种最平常不过的疾病,这种疾病通常都是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才会发生,尤其是春秋两季的时候发病率是最高的,这种疾病也是分为急性和慢性的,一般来说慢性扁桃体炎都是由于在急性时期的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而导致的一种现象,在病情急性时期患儿就会感觉到扁桃体当中有充血的现象,而且咽喉部位还会非常的干燥,根本就没有一点儿水分,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剧烈咳嗽的症状,每次咳嗽的时候都会伴随着咽喉肿痛。

家长们最好是在孩子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时期的时候就进行药物治疗,这样的治疗效果会变得更好,由于这种疾病是有一定传染性,所以尽量还是隔离治疗的,避免再次发生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治疗药物就是青霉素、林可霉素等,若是对于青霉素有国棉情况的患儿就可以改用红霉素的,同样可以达到治疗效果。

而且还需要使用抗病毒的药物,这也是非常关键的,毕竟这种疾病是由于病毒感染所导致的,那么为了防止扁桃体炎出现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尽量还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比如说物理疗法、冷冻疗法等,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都是飞铲不错的,但患儿如果是发热很严重的话还应该要使用退热药物。

除此之外,药物治疗没有达到任何疗效的患儿就只能是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这种治疗方法就主要是针对于一些慢性扁桃体炎的患者,这种手术并不是那么的大型,大概都是在一两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就不会让患者出现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不会发生手术后出血感染的症状。

治疗扁桃体发炎有什么好的偏方

有啊,很多:如果扁桃体发炎,煮个鸡蛋(不要剥皮———这样可以保持热度),用毛巾缠上放在患处敷10分钟;或者用简单有效的漱口水:一杯热水加一茶匙盐和10滴碘酒,碘酒也可以用白酒来代替。 咽喉肿痛 1.山豆根噙在口中,咽津自愈。 2.棘针烧灰,水服1.5克。 3.治喉口肿痛,不能进水,鼓捶草捣汁去渣,后倒入乳汁搅匀,将其灌人鼻中,立愈。 4.烧盐,枯矾各等分研细和匀,以筋头点之即消。 5.野荞麦鲜叶捣汁,入醋1匙,以棉或鸡羽蘸扫,涎出即愈。 6.生黑豆8毫升,蜀葵心8毫升,入少许盐同捣为膏,敷肿上,日三两度瘥。 7.龙胆草,擂水服之。 8.白面和醋,涂喉外肿处。 9.治喉痹肿痛不可下药,蛇床子烧烟于瓶中,口含瓶嘴,吸烟吞之。 10.菖蒲根嚼汁,烧铁秤锤淬酒1怀,饮之。 11.治喉痛,以手掣耳轮每7次一住,左痛掣左,右痛掣右。 12.治喉肿痛不通,巴豆去壳,绵纸微裹,随塞左右鼻孔中,立通。 13.治喉中热痛,用青艾叶杵汁,灌入喉中, 14.治喉中肿痛,并隔上痰热,用硼砂含化咽津。 15.治喉中肿痛,用马勃蜜揉拌,以少水调呷。 16.治咽喉痛,用九仙子,新汲水磨汁,饮少许,醋磨亦好。 17.治咽喉肿痛,用土乌药即矮樟根,醋2盏,煎1盏,先噙后咽,候吐出痰涎为愈。 18.治咽喉干痛,用桔梗1寸含之咽津。 19.治咽痛秘方,猪牙皂角(捣烂)用酸醋调和,入喉4—5匙,痰即大吐,痛立止。 20.鲜臭花娘根数握,捣烂绞汁,滤清饮之。凡咽喉肿闭者,服之愈, 21.治急救乳蛾,用两手从臂上抹至大拇指门四、五十下,以绳扎住,男左女右,大指甲以针刺出血即愈。 22.治喉痹欲死者,白僵蚕为末,姜汁调下立愈。 23.治喉肿痛,半枝莲捣汁饮,立散心 24.治喉肿痛,马蔺草叶,入香油少许,杵汁点喉中,痹即消。 25.治喉肿痛,益母草捣烂,以新汲水、碗绞汁饮,随吐愈,冬月用根。 26.治喉肿痛,生韭掏细,敷项上,效。 27.治喉肿痛,黄柏末醋调,敷项上,干即易之, 28.治咽喉肿痛,苦菜捣汁半盏,灯芯以汤浸捻汁半盏和匀服之。 29.酱茄子细嚼咽汁。 30.丝瓜汁灌之。 31.生吃黄瓜可治咽喉肿:常吃黄瓜,带皮吃,咽喉肿疼消失。 32.治扁桃腺发炎一法:将一瓣蒜捣烂成泥,睡觉以前置于手的合谷处(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上面罩一个小瓶盖,四周用胶布封住,第二天即起了一个水泡(水泡大小随蒜泥多少而变,多则泡大,并有疼痛感,所以5—10岁的小孩可用半瓣蒜泥),让水泡慢慢地吸收,不能破裂,否则会感染发炎。 33.马齿苋治咽炎:将新鲜马齿苋洗净,切成寸段,像炒圆白菜、豆芽等普通菜一样,用油、葱花呛锅煽炒、当菜吃。 34.蜂蜜茶可治咽炎:取适量茶叶,用纱布袋装好,用沸水泡茶(茶汁比饮用茶水稍浓),凉后加选题蜂蜜搅匀,每半小时用此溶液涑喉并咽下。一般当日见效,两天即愈。 35.香油白糖冲鸡蛋治嘶哑:用一个新鲜的生鸡蛋,磕开入碗,放适量香油及白糖,一起打散,用滚开的水冲熟喝下,每天早晚各喝一次,一两天后就可好了。 36.香油炸鸡蛋可治咽喉炎:把铁锅烧热,放上适量的香油,油热后把鸡蛋整个打在油锅里,不放盐,小火慢慢炸熟,趁热吃下。吃后半小时内不要吃东西,更不要喝水。每天早上空腹吃一个,一周为一个疗程,重者可多吃几天。 ||| 一般用一种就可以,咽喉肿痛:胖大海、西青果、连翘、麦冬、甘草(甘草放的少)代茶饮;咽部发炎:蒲公英、苦地丁、板兰根泡水代茶饮。疼的厉害的时候我就再口服一片病毒灵(盐酸吗林胍片)。 扁桃体是人体抵抗体外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能不做手术就不做手术

中药治疗扁桃体!

中药治疗扁桃体炎

1、化扁汤黄连、黄芩、连翘、桔梗、射干、蒲公英、牛蒡、冬瓜仁、夏枯草、砂仁、甘草,以上12味水煎3次。根据患几年龄及体质差异,每次用量为15~30ml,每日3次,于饭后半小时服下。疗程3天。

2、“清咽汤”方剂组成;赤芍6克~20克,生地lO克~20克,寸冬10克~15克,桔梗6克~10克,牛蒡子5克~9克,黄芩8克~9克,双花10克~15克,山豆根3克~9克,半夏3克~6克,甘草3克~6克,板兰裸lO克~15克。

用法:急性发作期,患儿高热,扁桃体Ⅲ°肿大,甚则化脓。在基础方上加生石膏15克~20克,双花30克,板蓝根15克一30克;慢性期低热,扁挑体Ⅱ°肿大。充血不甚时,可用基础方服15剂~30剂;若患儿控制在月内不发热,扁桃体亦明显缩小(约Ⅰ°肿大);精神均好,可在基础方上加黄芪,党参,防风、砂仁以增强免疫功能。本方均为水煎服,每日l剂。

*清咽汤处方:银花30g野菊花30g蒲公英30g射干15g紫花地丁15g板蓝根30g玄参15g桔梗15g蝉衣6g甘草6g。儿童剂量酌减。邪袭肺经者加薄荷8g(后下);肺胃热盛者加生石膏30g(布包先煎)、生大黄lOg(后下)。每煎加水600ml,武水煎15~20min,取汁,频频呷服,日服1剂,连服5天。

3、紫草合剂.方药组成:紫草5g,石膏18g.知母2g.黄芩4.5g.荆芥3g,连翘6g,板蓝根(或大青叶)15g,山豆根6g.蒲公英6g,赤芍6g。加减法:风热甚加银花、淡竹叶;抽搐加钩藤、羚羊角;呕吐加姜半夏、竹茹;咳喘加鱼腥草、杏仁;咽痛甚加射干、玄参、牛劳子;热甚伤阴加天花粉、芦根;便秘加大黄.枳壳。水煎,每日1剂.每剂煎2遍.共混合.分4次饭后内服.连用3天为1疗程。

4、中药清热消肿汤治疗。基本方:金银花6~18g,连翘6~18g,板蓝根6~15g,蒲公英3~12g,山豆根3~6g,芦根5~15g,生大黄3~6g(后下),薄荷3~9g(后下),射于3~9g,牛蒡子3~9g,苦桔梗3~9g,生甘草3~6g,。发热重者加七叶一枝花3~12g,钩藤6~12g,僵蚕3~9g;化脓型加生苡仁6~15g、夏枯草3~lOg。日1剂,水中浸泡20分钟后煎煮,先用武火,至沸后改为文火煎20分钟,滤出药液,加水再煎,共煎3次,取药液100~300ml,酌加矫味品(每100毫升药液加白糖60~80g),少量多次服用。

5、甘露饮方药:生地:10~15克,元参15克.黄芩6~30克,连翘6~10克,僵蚕6~10克,青黛3~6克.赤芍10克。

随症加减:高烧者加生石膏15~30克,大黄5~9克,紫雪散1.5~3克(冲服);淋巴结肿大者加柴胡6~10克.蒲公英20克,夏枯草10克;合并疱疹性咽蛱炎者加大青叶15克,板兰根15克;合并支气管炎者加川贝母6克,杏仁6~10克.桃仁6~10克,瓜蒌15~30克。鱼腥草15~30克。

治疗方法:5岁以下患儿每次10~20毫升频服,6岁以上患儿每次服100~150毫升.每日3次。

6、清扁汤方药组成:板蓝根24(单位克,下同),连翘8,公英8.桔梗5,牛子5,薄荷3,元参5.黄芩5.山豆根5,丹皮5.生甘草5。用水泡30分钟,头煎8分钟.二煎I 5分钟,分2~4次服完,严重者可日服2剂。加减:咳嗽者加前胡、射干,咽喉肿痛者加马勃,肺胃热盛者加石膏、知母.寒热往来者加柴胡,恶寒者加荆芥、豆豉.头痛者加菊花,夹湿热者加滑石、车前草.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7、凉膈散:连翘6~10g、桅子6~lOg、黄芩6~10、薄荷6~lOg、竹叶3~6g,火黄6~10g、芒硝3~6g、甘草3~6g。上方适用于;发热不恶寒,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心烦口渴、扁桃腺肿痛化脓,舌红苔黄,脉数。若证见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加入:金银花6~10g、牛蒡子6~10g、荆芥6~10g、防风6~lOg。无便秘者去大黄、芒硝。若表证已罢、邪热入里、高热不退、烦渴引饮,舌红口干入生地6~12g、元参10~15g、麦冬6~12g、板兰根6~12g。

8、大黄甘草饮取生大黄6~10g,甘草1.5-2.5g(两者的用量为4:1)放人茶杯内,用沸水150~200ml沏泡待水温降至温凉可口时即可饮用。服完两小时后再用上法沏泡一次,用法同前。用量:2~4岁每剂用生大黄6g.甘草1.5g,每日l剂.每次沏泡150m1;5~8岁用生大黄8g,甘草2g,每日1剂.每次沏泡200ml;9~13岁用生大黄lOg,甘草2.5g,每日1剂,每日沏泡250ml。

9、消瘰丸方药:玄参6~9 g,浙贝6~9 g,牡蛎9~12 g,大青叶6~9 g,木蝴蝶6~9 g,橘核3~6 g,桔梗3~6 g,甘草3 g。

基本功效为滋阴润燥,软坚散结。方中玄参、浙贝滋阴生津润燥;牡蛎、橘核行气止痛,软坚散结;大青叶、木蝴蝶清解余邪;桔梗、甘草清利咽喉,引药直达病所。若以肺阴亏虚为主者,则多见咽部干涩不适,喉核肥大,潮红,连及周围,微痛,微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哽哽不利伴精神疲乏,手足心热.舌质红或干少苔,脉细数等症。则一般在原方基础上加生地、麦冬、丹皮、白芍等以养阴清肺,生津润燥。若肾阴虚损者,则多见咽喉微痛,干涩不适,口干不喜多饮,喉核及喉核前后红,伴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虚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则一般加用生地、知母、黄柏、山茱萸等以滋阴降火,清利咽喉。另外,据笔者观察,本病一般迁延日久,乳蛾滞于咽喉,气血凝结,气血运行不畅。在治疗过程中加用一至二味活血化淤之品,则疗效更为确切。如水蛭、归尾等,但使用不宜过久,量不宜过大。

10、银翘马勃汤银翘马勃敬(改汤)治疗:连翘6~9 g,牛蒡子6~9 g,银花6~9 g,射干6~9 g,马勃3~6 g(布包煎),芦根9~15 g。高热者,加滑石9~15 g(布包煎)、竹叶6~9 g ;化脓灶明显者,加山豆根3~6 g、黄芩3~6 g;咳嗽甚者,加浙贝母6~9g、桔梗3~6 g;中性粒细胞高而WBC总数不高者,加鱼腥草9~15 g、紫金牛6~9 g。病重者,用大剂量,1剂水煎2次,分4次服,日3次,夜1次;病轻者用小剂量,1剂水煎2次,分3次服,日2次,夜1次。服5剂统计疗效。

11、“青白石膏汤”:青蒿10g 白藏30g 石膏30—60g 赤芍10g 黄连6g 桑叶10g 柴胡l0g 摈榔10g 山楂10g 花粉10g 荆芥10g神曲10g大青叶30g上药水泡十分钟.文火煲,滚十分钟,每日一剂,分3—4次服。7天后进行疗效及症状改善指标统计。

12、银翘三根汤组成:银花12g,连翘12g,桔梗6g,山豆根15g,板蓝根15g。3岁以下剂量酌减。原则上不加减其他药物。服法:每日1剂,每剂煎汁60ml左右,分2~3次口服。

13、三阳清解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生石膏、大青叶、蒲公英各15~24g,金银花、连翘、柴胡各10~15g,黄芩5—9g,紫草、赤芍各6~lOg,玄参、槟榔、枳壳各5—9g,瓜蒌皮5~8g,生甘草3~6g。若表证甚加薄荷、荆芥;便秘、谵语、舌苔黄厚而燥者加生大黄、玄明粉;抽搐加钩藤、羚羊角,同时予安定2~5mg,肌注。每天1剂,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煎2次,2次药汁浓缩成150—200ml,加适量白糖,空腹或饭后1小时服,每隔6小时服1次,每次40—50ml。3~5天为1疗程。

*三阳清解汤加减。处方:生石膏、蒲公英、大青叶各18g,金银花、连翘各15g,柴胡lOg,紫草、赤芍、玄参各7g,黄芩、瓜蒌皮、槟榔、枳壳各6g,生大黄(后下)、玄明粉各5g,生甘草4g。2剂后热退痛减,续服2剂病愈。

14、扁桃解毒汤(作者自拟方)药物组成及用法:玄参12克,牛蒡子、连翘各10克,千里光、救必应各15克,蒲公英20克,虎杖15~2()克,甘草8克。

上药加水煎成500毫升,日分2次温服.可连服2—3天: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煎炸等炙热食物,以免影响疗效及加重病情。

随症加减:①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一15克(酒洗后下),以泻下通便解毒消肿;②扁桃体红肿明显可用西瓜霜吹喉,每天3—4次,以助消肿止痛;③小便黄而短少,可加木通6克,莆蓄10克,以利尿解毒消肿;④病前曾饮酒者,加枳棋子15克,葛花10克,以解酒毒:⑤咽喉及扁桃体肿胀明显或不易消肿者,加马勃6克,生蒲黄5克(用布包好入煎),并继续向咽喉部吹喷西瓜霜。

复方板蓝根汤药物组成及用法:板蓝根18—20克,射干10一15克,金果榄、牡丹皮各10克,山慈菇12克,夏枯草12一15克,黄芩12~15克,鸭脚木皮10一12克,甘草8克:煎服法同上。

随症加减:1.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12克(酒洗后下);2.扁桃体或咽喉见脓点者,加败酱草15~20克,桔梗10~12克,连翘8~12克。

含漱剂药物组成及用法:大叶桉树叶30克,黄柏、五倍子各10克,冰片3克(后下,只煎2分钟),候温分多次含漱,含漱时应仰头使药液较久地冲洗患处,有助于消除炎症。

含漱剂可配合上述内服药用,还可与吹喉药西瓜霜配合使用,有助于加强疗效。

15、儿康合剂(药物组成:紫河车3 g,黄芪12 g,黄精10 g,白术10 g,茯苓10 g,鸡内金10 g,青黛3 g,陈皮9 g,女贞子10 g,旱莲草10 g,炙甘草6 g。水煎浓缩装瓶备用,每瓶100 m1),每日3次。6个月~2岁每次10 ml,3~6岁每次15 ml,6岁以上每次20 ml,饭前服用。30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观察疗效。

16、清蛾汤方药组成:银花10~15g,连翘5~lOg,山豆根5~lOg,山栀5~lOg,板蓝根10~15g,锦灯笼3~5g,牛膝3~lOg,青黛3~lOg(包煎),薄荷3g,玄参5~lOg,甘草3g。随证加减:发热高者,加生石膏,或羚羊角粉冲服;纳呆苔腻者,加茯苓、山楂、乌梅;便秘者,加大黄;咳嗽者,加杏仁、枇杷叶。每日l剂,温水浸泡60分钟,水煎两次并浓缩取汁100~500mL,分2~3次温服,每6~8小时服用1次。服药3日为l疗程。

17、中药外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治疗方法 :不用任何抗生素,单纯用中药外贴:冰片5g,全蝎lOg,研末后用菜油拌匀,做成五分钱硬币大小之药饼,用胶布贴于外廉泉穴或下颌角下方正对肿大的扁桃体处的皮肤上,24h换1次,发热甚则,让患儿多饮水或温水擦头面、四肢部位。

18、中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金银花30 g,连翘15 g,蒲公英20 g,牛蒡子10 g,生地10 g,金灯笼15 g,黄芩10 g,丹皮10 g,菊花12 g,麦冬12 g,山豆根12 g,薄荷6 g,甘草6 g。痰多不利,加瓜萎10 g、贝母10 g;痰黄者加胖大海10 g;化脓者,加穿山甲6 g、白芷10 g、皂角刺6 g。

19、银翘三根汤组成:银花12g,连翘12g,桔梗6g,山豆根15g,板蓝根15g。3岁以下剂量酌减。原则上不加减其他药物。服法:每日1剂,每剂煎汁60ml左右,分2~3次口服。

20、养阴清热法 药用:僵蚕、功劳叶各15g,女贞子、生地、青黛、黄芩、虎杖各lOg,附片3~5g,甘草3g。急性扁桃体炎高热加柴胡、葛根、水牛角;化脓性扁桃体炎高热加生大黄(另沸水泡服);扁桃体表面见脓性分泌物加冬瓜仁、浙贝母、生苡仁、六神丸;隐窝开口浓性分泌物排出不畅加皂刺、炮山甲、白芷;扁桃体肿大,夜睡打呼噜者加昆布、海藻、山慈姑、夏枯草;口臭加丁香、藿香、栀子、防风;合并中耳炎加柴胡、香附、川芎;咽充血加当归、赤芍。每剂水煎浓缩至lOOml,2~3岁每次20ml,4--5岁每次30ml,6岁以上每次40ml,均1日3次口服,10日为1疗程,一般1~2疗程后改服知柏地黄丸每次2~6粒,一日1~2次,连服30天后统计疗效。

21、双翘合剂药物组成:双花30g、连翘20g、牛子12g、薄荷lOg、荆芥lOg、黄芩12g、板兰根30g、丹皮15g、桔梗lOg、生地lOg、麦冬15g、赤芍lOg、生甘草6g。

制法:将上药浸泡(30~60min)加水浸过药物(3~5cm)煎煮(先武火,后文火)头煎煎煮20~30min,取药液500ml,二煎煎15—20min,取药液250ml。浓缩、过滤、添加佐料、装瓶、灭菌,每瓶250ml,贴签即成。

用法用量:口服,服时加热,以适合口感为宜,每次60ml、3—4次/d(小儿酌减)用时摇匀。

注意事项:药物开瓶后当时服完。不得久存,以免变质。服药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多饮水,食含维生素新鲜蔬菜,饮宜清淡食物。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