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治疗方法中,放血是很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放血可以活络经脉,很适用于起病很急的一些症状,是很有效果的。通过拔罐可以降急火。如果是高热患者,很长时间还没有治愈的情况下建议使用拔罐的方式进行治疗,通过放血,是可以很快恢复健康的。那么,大椎放血拔罐作用又是什么呢?
大椎穴放血拔罐的方法是可以治疗咽喉肿痛的,同时还可以清火。患者接收治疗一周左右就能治愈,并且不再有发热的现象。对于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是很有好处的。
大椎穴放血是可以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可以使乳腺的肿块很快的消失,缓解乳房胀痛。大椎穴放血还可以有效的治疗肺部燥热和咳嗽的症状。而且对周身疼痛的治疗也很有效果。大椎放血还可以治疗粉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发粉刺,即影响美观性,又很难受,这给有些严重的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困扰,只要通过使用大椎放血的方法就可以恢复健康。
大椎拔罐这种治疗方法是很简单很容易操作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拔罐是可以活血化瘀的,疏通经络,去除邪病,达到双向调节的作用。
大椎放血拔罐治疗疾病的效果是与目共睹的,而且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对症下药才会有效果的。大椎放学拔罐治疗疾病额效果也是很好的,只要我们正确使用治疗方法,正确操作,是可以很快治愈的,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是深受大家喜爱的,祛病快而且没有病根,放血和拔罐更是常用的方法,我们要牢记正确的使用方法,会可以很快恢复健康的!
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首先应重视自我保健,经常注意多喝水,体内水分增多,有利于冲淡血液缓解血液粘笛的程度,保持血液回圈的畅通。同时,要注意调节饮食一日三餐的膳食营养要合理安排,控制热量和胆固醇的摄入,少吃动物内脏和动物油,每天食盐量不超过10克,绿色蔬菜、水果和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可适当多吃,豆类和含钙食品也应足量补充。血粘度高的中老年人还需因人制宜,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这对促进乐观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对某些血粘度高,且有血栓形成可能者,辅以降血脂药物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如作用烟酸类消胆胺、硫胺软骨素、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药物,对降低血浆粘性改善红细胞变形,防治动脉硬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还有学者介绍,口吸取阿斯匹林0.3毫克,每日3次,或用潘生丁25毫克,每日3次,也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使血粘度降低。
此外,还有许多中药、如丹参、赤芍、郁金当归、川芎、桃仁、血竭、黄芪、香附、枳壳等组方煎汁服用对降低血粘度也有一定效果,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按病情需要对症施治,以达到行气、活血、化瘀之功效。
:1.baby./05/2002723181833.
要使自己饮食保持低脂、低糖,并且要戒菸和少饮酒。因为饮食上的不合理容易使血脂异常,增加血粘度,不利于微回圈功能。
中医认为,血液的执行赖气的推动,气虚无力运血,气滞血运受阻,阴虚时营血减少,清气不行,血液不运;阳虚时不能蒸化,气血瘀滞,均可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1气虚血瘀型:2气滞血淤型:3肝肾阴虚型: 4脾肾阳虚型。
各型方剂见--
:ekw./tcm/yssl/2/1/41/156622.
水是血液黏稠的即刻因素,众所周知,水是人体中的重要物质,流动着的血液,90%以上由水组成。大量出汗、服用利尿剂、腹泻等引起的身体失水,都可使血容量减少,此时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等)相对增多,血液黏稠度自然增加。一旦饮水充足,体内水分得到补充,黏稠的血液便立刻被稀释。
有形成分是血液黏稠度的物质基础,能使血液变稠的有形物质有血液中的红细胞以及蛋白质等。红细胞数量越多、脆性越弱,血液黏稠度越高;血浆中的蛋白质、脂肪、糖越多,血液越黏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对血液黏稠度的影响不容忽视,当纤维蛋白原增高时,血液黏稠度会明显升高。
使血液变稠的非血液因素,在同样条件下,有些环境因素可以影响血液的黏稠度,如夏季血黏稠度高,冬季低;清晨和上午高,傍晚和下午低;阴雨、闷热、低气压时高,风和日丽时低;厚味饮食后高、清淡饮食后低;腹泻、出汗后高,足量饮水后低。
这些因素中,有些与水平衡有关,有的与血液有形成分增加有关,有的则与人体生物钟的执行规律有关。了解这些规律,有利于防治血液黏稠,预防发生有关疾病。
速效稀释剂——水一夜沉睡后的失水、消化食物时耗用的水,都是血液变稠的相关因素。科学饮水可使血液立刻变稀。
饮水首先要掌握时机。早晨起床后、三餐前(饭前1小时)和就寝前,最好饮水200毫升。
还应饮用稀释效果好的水。盐水会促进细胞脱水,不足取;冷水会 *** 胃肠血管收缩,有碍水吸收进入血液,不宜饮;纯净水,因为太“纯”,其低渗状态会使水很快进入细胞内,对稀释血液也不理想。理想的稀释水是20~25℃的白开水或淡茶水,其张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和组织细胞。
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医学家推荐以下具有血液稀释功能的食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有黑木耳、洋葱、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萝、柠檬等;具有类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具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玉米、芝麻等。
血液过于黏稠的人,日常饮食宜清淡,少吃高脂肪、高糖饮食,多吃些鱼类、新鲜蔬菜和瓜果、豆类及豆制品。上述医学家推荐的能稀释血液的功能性食物,可根据情况选择食用。也可服用阿司匹林40毫克,一日1次;维生素C100毫克,一日3次;潘生丁片50毫克,一日3次;中成药复方丹参片3片,一日3次。上述药物有改善血管壁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增加血液流速,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