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糯小米怎么做好吃,,有什么功效

时间: 2023-07-18 01:40:57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方特色,无论文化,还是饮食,就像南方人南方人的温和,北方人的直爽。那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糯小米的一些功效跟日常做法,让大家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可以了解事物的深奥。糯小米常见于传统中医药膳中,对肥胖者,近视,心血管病等起到很好的预防和食疗作用。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种糯小米的传统做法—驴打滚。首先,我们就准备好制作材料:糯小米,黄豆面,红豆沙。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口味来准备食材用量。

其次,就是最主要的做法啦:将平底锅加热,无油无水(防止烫伤),将黄豆面倒入锅中小火用木铲子不停地翻炒(为了让黄豆面受热均匀),等闻到豆香味,黄豆面也由浅黄色变成浅褐色,停火,晾凉,过筛备用。

将糯小米磨成粉放入盆中,放入凉水,搅拌均匀,将结块的糯米粉团成团,将糯米团放在一个平底的,容器大点的容器里压平,放到蒸锅里,用大火蒸20分钟左右,取出用保鲜膜包住晾到温热。(嫌麻烦的话也可到超市买现成的糯米粉)

在面板上撒上一层炒好的黄豆面,将温热的糯米团放在案板上,再撒上一层黄豆面,将糯米团擀成长方形的面团,撒上红豆馅抹平,提起糯米团一段向内紧密的卷成卷,再将豆面卷切成小段,再用筛网给豆面卷撒上一层黄豆面就大功告成了。

世间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人生的快乐有很多,享受美食也不失为一种快乐,回味悠长的味道,体会那瞬间舌尖上的震颤,感受视觉上的浓浓色彩。欣赏着不同城市的街景,体会着不同的文化习俗,结交这不同的朋友,品味着不同的美食,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活力,人生更加充实!

糯小米和粘小米有什么区别啊?哪个做稀饭更好吃呢?

你好!!是不一样的!
小米,亦称粟米,通称谷子。谷子去壳即为小米。
黄米,本是北方一种粮食,照字典的解释,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黄米、小米同出北方,但在北方人眼里,黄米是要高于小米的。小米为禾本科植物粟加工去皮后的成品。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现主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各地区。
小米的品种很多,按米粒的性质可分为糯性小米和粳性小米两类。按谷壳的颜色可分为黄包、白色、褐色等多种,其中红色、灰色者多为糯性;白色、黄色、褐色、青色者多为粳性。一般来说,谷壳色浅者皮薄,出米率高,米质好;而谷壳色深者皮厚,出米率低,米质差。著名品种有山西沁且黄小米,山东章丘龙山小米、山东金乡的金米、河北桃花米等。
小米粒小,色淡黄或深黄,质地较硬,制成品有甜香味。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小米熬粥营养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
营养分析
1. 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效;
2. 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呕吐的功效;
3. 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
4. 小米具有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
相关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
1. 小米是老人、病人、产妇宜用的滋补品;
2. 气滞者忌用;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少食。
食物相克小米忌与杏仁同食。
相关人群制作指导
1. 小米宜与大豆或肉类食物混合食用;
2. 小米粥不宜太稀薄;淘米时不要用手搓,忌长时间浸泡或用热水淘米;
3. 小米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比大米更好,因为小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并不理想,赖氨酸过低而亮氨酸又过高,所以产后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应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营养;
4. 小米可蒸饭、煮粥、磨成粉后可单独或与其他面粉掺和制做饼、窝头、丝糕、发糕等,
食疗作用小米味甘、咸、性凉;入肾、脾、胃经。(陈粟米味苦,性寒)
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之功效。
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陈粟米能止,解烦渴)
糯性小米也可酿酒、酿醋、制糖等。
当然是小米做稀饭好吃了.

蒸甜糯小米的做法

用料
小米 150克
红糖

白糖
花生 红枣
神仙都爱吃的~又甜又糯又软的贵州小米鮓的做法
首先小米一定要买贵州的糯小米,这是成功的关键~浸泡至少过夜。这种小米非常吸水,所以我们要多放一些水,加上花生红枣,也可以都不加,上高压锅压20分钟。拿出来以后略稀,没关系,是正常的,而且现在不会很黏。放进红糖白糖 食用油搅拌神仙都爱吃的~又甜又糯又软的贵州小米鮓的做法 步骤1
放进盘子里铺好,上高压锅压十分钟神仙都爱吃的~又甜又糯又软的贵州小米鮓的做法 步骤2
做好啦~超级好吃的小米鮓!150克可以吃两顿。不吃的就压第一次加糖拌匀了密封进冰箱,下次拿出来直接压第二次就可以了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