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体内湿气如何去除,找准5个穴位每天按摩1分钟

时间: 2023-07-18 02:07:27

一、消除体内湿气的按摩方法

1、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大致在头顶正中央处。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状敲打或来回揉搓百会穴3-5分钟,最好有发热之感。此外还可以点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功效:该穴若受湿气入侵,则容易导致头痛头胀,出现头晕,脑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该穴位能帮助理顺行气,消除积滞,还可健脑宁神。

2、大椎穴

位置:颈后正中,位于颈部和背部交接处突出的骨头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取穴时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

功效:大椎穴受湿气入侵,易造成肩颈病症如肩膀颈椎酸痛不适等。刺激该穴位可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提高免疫力。

3、神阙穴

位置:脐中部,即肚脐眼处。

按摩方法: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热水袋温敷;或使用艾盒,将其点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钟,注意温度不要太烫。

功效: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女性还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如白带增多、经血不畅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4、涌泉穴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于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处来找到穴位。

按摩方法:点按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两侧交替进行。也可用温热水泡脚后艾灸,双足穴位各灸15-20分钟。

功效:涌泉穴受湿气入侵,会导致膝关节痛、风湿及全身疲劳、浮肿。常按此穴有助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头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5、阴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穴为祛湿要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由膝盖下方往膝盖方向摸索,在膝盖内侧碰到大骨的部分。

按摩方法:点按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3-5分钟。

功效:若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会出现膝盖疼痛、两脚笨重、行走不畅之感。刺激该穴位可达到清利湿热,通经活络的效果,帮助缓解腹胀、膝痛等不适之感。

二、女人湿气重吃什么

1、玉米

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2、田螺

有清热利湿、通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目赤肿痛、湿热黄疸、热结膀胱、小便不通、鼓胀水肿等病症。

3、苡仁

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适用于小便短赤、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脾虚泄泻、扁平疣等病症。

4、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5、冬瓜

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

6、鲍鱼

具有养血柔肝、滋阴清热、益精明目、利湿行痹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内热、血枯经闭、乳汁不足、阴虚阳亢、夜盲内障,以及湿热内蕴所致的五淋、黄疸等病症。

7、水芹

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证。

8、马齿苋

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

三、女人体内湿气重有这些表现

1、头部

当时期首先侵蚀的时候,头部是首先会反应出来的部位,当湿邪最初侵袭身体时,可呈现头昏沉重地,像裹着一块布;身体困重,四肢沉重,浑身不舒适,似乎身上附着重物。此外,还会有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表湿证,除湿气,祛湿健脾,是冬季女性和中老年人最热门的话题。

2、关节

如果体内已经侵蚀到关节的时候,关节也会出现一定的病症,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

3、消化效果

湿邪困扰脾脏,危害其正常运化效果,会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饭量降低等。而因脾虚运化不利而致使“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4、小便及妇女带下

湿邪还有一个特征也是“趋下”,轻易伤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医养生,健脾“化湿”。小便混浊、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特征都相对经典。

5、舌苔

舌苔厚腻是湿病的经典表现,它常在机体还没有表现出突出病态态势时就有所表现。看舌苔以清晨刚起床的最为准确。

四、湿气重喝3款祛湿粥汤

第一:清热祛湿粥

材料:红豆、白扁豆、薏米仁、木棉花、芡实以及灯芯花和赤茯苓

做法:将灯芯花、木棉花和赤茯苓清洗干净,然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最后取出药汁。在药汁之中加入白扁豆、红豆以及薏米仁和芡实,一起熬煮成粥服用。

效果:这道食谱具有很好的清热祛湿的作用,特别是在夏季炎热所导致的小便不利以及肠胃不适、胸闷气短的情况。

注意事项:这道食谱虽好,但是需要清楚的是,如果日常患者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那么最好不要过多的服用,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

第二:消暑健脾祛湿汤

材料:大枣、生姜、薏苡仁、葛根、玉竹、红豆、陈皮、扁豆

做法:将所有的食材一起放入锅中,然后慢慢熬煮,趁热服用。

功效:这倒方子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以及促进肠胃消化的作用,日常服用之后能够很好的治疗身体湿气重的情况,对于健康非常的有利。

第三:绿豆百合薏米仁粥

材料:绿豆、新鲜百合、薏米仁、粳米和冰糖

做法:将薏米仁、绿豆以及粳米清洗干净,然后放入清水之中浸泡二十分钟;百合也清洗干净,然后切碎备用;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绿豆以及薏米仁,大火烧开之后小火慢炖,绿豆开花之后加入粳米和百合,然后熬煮成粥;起锅之前加入冰糖搅拌均匀之后就可以起锅服用了。

功效:这倒食谱就很好的去湿气的作用,特别适合夏天健脾通便的时候服用。

体内湿气重怎么样祛除

体内湿气重怎么样祛除

体内湿气重怎么样祛除?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对于自己身体的健康都是很重视的,其中体内湿气是人们很常见的问题,其实祛除湿气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体内湿气重怎么样祛除,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体内湿气重怎么样祛除1 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

(一)两款汤喝走湿气

1、薏仁红豆汤

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发生体内湿气重的时候,那么人们第一想到的应该就是红豆和薏米了,我们都知道红豆和薏米的搭配是很好的祛湿良药,红豆在中药里称为“赤小豆”,除上述作用,还能补心,适合夏季食用。不需考虑什么比例,将两种食材各抓一把来熬汤,可放点冰糖,祛湿效果极佳。其有效成分大半在汤里,因此可灌入瓶中带到单位去喝。建议不加大米,大米有湿气,虽然口感好但会使功效大打折扣。此外,薏米红豆汤也是肥胖人士和中老年人的好选择。

2、扁豆玉米煲汤

在煲祛湿汤时可以加入适量补气养血的汤料。

如党参30克、大枣20克、枸杞子10克、怀山30克、生苡仁30克,起到益气利湿之效。如果自己无法判断是何种湿气,可选用药性平和的材料来煲汤,最常用淮山药、土茯苓、扁豆、玉米。有湿的人可以祛湿治病,没有湿的人可以健脾。

(二)运动

有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向运动怎么也能去除体内的湿气的,这是这是因为运动会形成流汗,从而将体内的湿气排除去,跑步、健走、游泳等运动,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

发生湿气重大部分的人应该就是经常吃一些比较油腻的食物,或者缺乏锻炼的人,这些人常常因为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湿热病症。

(三)五步拍走体内的湿气

1、拍手

体内湿气重的人,在双手的大鱼际靠近手腕的地方,会呈现青色或紫色。经常拍拍手,尤其是大鱼际处,就能将滞留在体内的湿气给拍出去。最开始拍手时,会觉得浑身不舒服,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住,不要放弃。

2、抓腋窝

腋窝的顶点是极泉穴,它是心经的重要穴位,也是腋下淋巴最密集的地方,经常按摩、抓揉此处,能帮助心脏排毒。

3、拍肘窝

拍打肘窝能去除心肺上的毒素,连续拍打5~10分钟,就会出现青、红、紫、黑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

4、拍打腹股沟

拍打腹股沟能加速气血运行,驱除病邪。不仅能健脾胃,对于调理妇科病、治疗因血脉不畅导致的血瘀痰湿都很有效果。

5、拍腘窝

在腘窝(也就是膝盖后的凹陷)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委中穴,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而委中穴就是这个通道上的一个重要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体内的湿气排不出去,很容易导致关节炎。空闲时候,拍打腘窝5~10分钟,或直到出痧、有瘀斑为止。每10天拍一次,把这个排污口调理通畅,体内的湿气就能顺利排出来了。

(四)清淡饮食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保护肠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适量、均衡饮食。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食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在烹调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时,最好加入葱、姜,以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五)调味料祛湿

姜、葱、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姜汤,用姜汤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体内湿气重症状

1、起床时:感觉疲劳,头昏,打不起精神来,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小腿发酸、发沉。

2、如厕时:清晨方便后,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净;平时用手纸一两张纸就够了,突然有一天用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说明身体有湿邪了。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

3、洗漱时: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4、刷牙时:刷牙时恶不恶心。很多人说自己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

5、体态虚胖关节不适:饮食作息和原来一样,但体重却明显增加。其实湿气重的人是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的,还会出现虚胖甚至下肢水肿、腿肚发沉的问题。关节僵硬,会让你感到起床时浑身酸痛。

湿气重有什么危害

1、伤害关节

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2、带下病

体内湿气过重,容易导致脾虚,使得湿气下注,使得女性出现白带多,白带有异味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炎症。

3、月经不调

经常居住在潮湿环境,或者经常让身体受湿受潮的女人,体质会比较差,在经期前后会有四肢疲倦,低热难退,月经量少,痛经等症状。

4、阴道炎

阴道炎除了和感染源有关之外,还与体内湿气有关。对于属于湿热体质或喜欢吃辛辣油腻等食物的人,容易造成内环境火大湿气重,从而使诱发阴道炎或导致阴道炎反复。这类人调理,要先从身体祛湿上下手。

5、肥胖+浮肿

湿气入皮下,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6、影响排泄

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黏肠”,大便次数增多,且有拉不干净的感觉。中医说,“湿气如裹”,湿气重会影响细胞间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湿棉被盖在人的身上一样,会让你常常有头沉、无精打采的感觉。

体内湿气重怎么样祛除2 体内湿气重怎么调理

山楂扁豆金银肾汤

原料:山楂40克,炒扁豆50克,鲜鸭肾、腊鸭肾各2个,猪肉200克,陈皮1/4个、生姜3片。

做法:

1、各药材洗净、浸泡,陈皮去瓤;

2、鲜鸭肾洗净剖开,去脏杂,可不剥去鸭内金,洗净;

3、腊鸭肾温水浸泡,洗净;猪肉洗净。

4、一起放进瓦煲内,加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入盐便可,为3~4人量。

功效:开胃消滞、健脾祛湿

天山雪莲炖乳鸽

原料:天山雪莲15克、乳鸽1只、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

1、雪莲洗净;乳鸽洗净,去脏杂等;

2、猪瘦肉洗净,并与乳鸽一起置沸水中稍滚片刻,再洗净(即“飞水”)。

3、将上面处理过的食材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冷开水500毫升(约2碗量),隔水炖3小时便可,进饮时方调入适量食盐,此量可供2人用。

功效:驱风祛湿、祛寒除痹

红豆薏米汤

原料:红豆、薏米各一把,清水3升

做法:

1、将红豆和薏米洗净,不用浸泡,并在砂锅加3升的水。

2、然后,在锅中加入红豆和薏米,用大火熬开,开锅后接着再煮五分钟,然后关火。注意,千万不要开盖,等着锅凉下来,让材料在里面焖熟。

3、差不多手摸着锅不烫了的时候,再开火,用中火接着熬煮,依旧不要开盖,半小时后,熄火,还是不要开盖,焖半小时即可饮用。

功效:

薏米味甘、性平,可以清热排毒,代谢水分湿气,可以祛湿健脾。红豆味甘酸、性平,含有一种皂硷,有健胃、生津、益气、消肿及解毒等功能。这款汤综合两者的优点制成,祛湿又健脾,烹煮简易,非常适合MM们在家里随手煮一煲哦!

赤小豆煲排骨

原料:赤小豆100克、排骨300克、食盐适量

做法:

1、首先,将赤小豆和排骨分别洗净。

2、然后将材料都放入锅中,注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约40分钟,水开了之后,改用文火煲约2小时。

3、最后,放入食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这款汤不但可以祛湿除热,还可以健脾,脾虚者饮用,并且注意日常生活的疗养得当,很快就会恢复健康的生活。另外,如冬瓜玉米瘦肉汤、淮山粥、红枣粥、木瓜糖水等也可达到去除湿热的作用哦。

湿气重怎么办

可用艾叶泡脚

除了药疗和食疗,还要劳逸结合,多做运动,注意保暖,另外还有一个小窍门对治疗湿气重有不错的效果,就是用艾叶泡脚,下面来看看如何用艾叶泡脚。

方法:干艾叶10到15克,与5公斤冷水同煮,开后改小火10-15分钟关,能下脚时算起泡20-40分钟(有保温瓶的话,可在瓶中长的放半支、短的放两节艾柱,用开水泡5-10分钟后,再兑水泡脚)。记住,水一定要没过脚踝,水温不低于35-42度。可连续泡3-5天(以后每星期1-2次即可),头天可多出点汗,后以微出汗则止。

去除身体湿气应该怎样做 七个穴位帮助你

1.曲池穴

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2.承山穴

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运化水湿,固化脾土,寒湿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风热则泻之。

3.阴陵泉穴

脾经气血在此会合,排渗脾湿,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4.巨阙穴

胸腹上部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募集心经气血,寒则补之或留针多灸,热则泻针出气。

5.中脘穴

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寒则补之留针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

6.三阴交足

三阴经气血在此交会,将足三阴经气血重组后再行分流,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7.涌泉穴

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散热生气,寒则先泻后补或单泻之,热则补之。

怎么去除人体内的湿气?

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第3招:避环境的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第4招:薏米煮粥,淮山煲汤

祛除体内的湿气,其实有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第5招:妙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