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寒节气养生的好处
1、消除疲劳
人体的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若五脏安舒,则气血和调,体温、血压、心率均相对下降,呼吸及内分泌也明显减少,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所以进行节气养生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
2、促进发育
儿童也需要节气养生,这些养生方式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适当的进行养生能使儿童的生长速度增快,所以保证适当、合理的养生是儿童身高增长的条件之一;
3、利于美容
养生对皮肤健美有很大的作用[2]。这是由于在节气养生的过程中,皮肤表面分泌和清除过程加强,毛细血管循环增多,加快了皮肤的再生,使得皮肤因劳累过度所造成的颜面憔悴、皮肤出现的细碎皱纹在养生过程中得以恢复。所以说,节气养生也是皮肤美容的基本保证。
4、保护大脑
进行节气养生,保证充足睡眠,使大脑的耗氧量大大减少,合理的节气养生有利于脑力的回复以及脑细胞能量的储存,帮助恢复精力,提高脑力效率;
5、增强免疫
进行节气养生不但是智力、体力的再创造过程,还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节气养生的一系列过程中能使身体发生很多变化,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因此现代医学常把节气养生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治疗顽固性疼痛及精神疾病;
二、小寒节气养生的主要注意事项
1、掌握气候特点:二十四个节气的气候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各个节气养生还要注意根据节气的气候特点来选择养生方式。
2、身体反应:因为每个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季节都不尽相同,因此人的身体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体变化来针对性养生,否则也是徒劳。
3、饮食要注意:人体的变化是可不捉摸的,更别说一年四季下来的变化,每个节气的饮食都有一定的规律和习俗,因此饮食养生也要与节气相符相称。小寒(Lesser Cold)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时间为每年1月5-7日之间。中国气象资料显示,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气温最低的节气,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节气养生是一种针对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养生行为,因为二十四节气气候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养生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节气养生根据种类划分可以分为二十四种。
三、小寒节气养生的饮食习惯
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
古时,如皋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已渐渐淡化,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南京菜饭小寒之后,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
南京-吃菜饭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四、小寒节气的农事活动
小寒时节,除南方地区要注意给小麦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海南和华南大部分地区则主要是做好防寒防冻、积肥造肥和兴修水利等工作。在冬前浇好冻水、施足冬肥、培土壅根的基础上,寒冬季节采用人工覆盖法也是防御农林作物冻害的重要措施。
当寒潮成强冷空气到来之时,泼浇稀粪水,撤施草木灰,可有效地减轻低温对油菜的危害,露地栽培的蔬菜地可用作物秸秆、稻草等稀疏地撒在菜畦上作为冬季长期覆盖物,既不影响光照,又可减小菜株间的风速,阻档地面热量散失,起到保温防冻的效果。遇到低温来临再加厚覆盖物作临时性覆盖,低温过后再及时揭去。
冬季农事大棚蔬菜要尽量多照阳光,即使有雨雪低温天气,棚外草帘等覆盖物也不可连续多日不揭,以免影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营养缺乏,天晴揭帘时导致植株萎蔫死亡。
高山茶园,特别是西北向易受寒风侵袭的茶园,要以稻草、杂草或塑料薄膜覆盖篷面,以防止风抽而引起枯梢和沙暴对叶片的直接危害。
雪后,应及早摇落果树枝条上的积雪,避免大风造成枝干断裂。
1、小寒节气养生保健之睡前泡脚,俗话说“寒从脚下生”。小寒时节,公众还要特别注意脚部保暖。对付脚凉,最好的办法就是睡觉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足心。自古就有“要长寿、头凉脚热八分饱”之说,所以晚上吃完饭,休息一会儿,弄上一盆热水,边泡脚边看电视。这样既能御寒保暖,又能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2、小寒节气养生保健之运动锻炼,民间有“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的说法,冬季尤其是小寒后天气寒冷的时节,最为重要的还是加强体育锻炼。高石军指出,适当的体育锻炼、户外活动,能强身健体、增强身体御寒能力。同时,不同的人群进行体育锻炼时也应注意适当的方法。
3、时间宜晚。早晨锻炼最好待日出以后再进行,因日出后温度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有所减少,还有进行日光浴的作用。
4、适量运动。冬季的运动量不寰过大,可进行运动量较适宜的全身性运动太极拳、慢跑、体操等,以保持充足的体力。
5、小寒节气养生保健之饮食调理,冬季天气寒冷,此时也正是阴邪最盛的时候,也就是中医上所谓的阴邪。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6、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对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者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
7、小寒节气养生保健之注意保暖,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
8、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则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一、羊肉火锅
在我们赤峰地区一直都有小寒吃羊肉火锅的传统,这种数九寒天凛冽天气,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所不能治愈的,更何况是美味的羊肉火锅。选用山羊的前腿肉或后腿肉,切成大“色子块”,方便成熟与入味。羊肉块放入足量清水,浸泡去血水,去除腥膻。凉水下锅,焯水去腥。火锅内倒入清水,下入葱姜,水热后下入焯水的羊肉块。吃完了羊肉,再根据个人爱好,下入油麦菜、茼蒿、水发木耳、菠菜、大白菜、粉丝、豆腐等涮菜、配菜。最后,更不要忘记煮几碗鲜面条,那叫一个鲜。吃完了这顿羊肉火锅,一整天都不觉得冷。
二、腊八粥
饮食上“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张耒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三、红糖姜汤
老人常说“小寒姜汤来一碗,浑身上下都舒坦”,在冷到发抖的数九寒天,早上喝一碗温热的姜汤想必是最为直观的驱寒妙招,没一会儿就能觉得身子变得暖洋洋的,驱寒又暖胃。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