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手机电脑越来越普遍,很多人工作生活学习对着电脑一对就是一整天。所以因为智能生活方式而导致身体不适的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肩膀酸痛成为了很多上班族的通病,拔罐治疗肩膀酸痛也越来越流行,那么拔罐可以治疗肩膀酸痛吗,又如何正确拔罐呢?
引发肩膀酸痛的原因:
不良的坐姿和不适合的座椅,同时也和电脑手机摆放的位置有很多关系,一般会引起肩膀酸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脑摆的太高,导致按动键盘时要提起双臂造成酸痛。
我们使用手机的时候往往把手机放的太低,导致使用手机时要低下头来导致肩膀受到太大的拉力,致使疼痛。
拔罐疗法:
1.取穴: 肩井、天宗、大于、曲池、关外、阿是穴。
操作方法:留罐法。取上穴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
2.取穴:大椎、肩井、肩外俞、天宗、膈俞、阿是穴
操作方法: 留罐法或走罐法。取上穴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
注意事项:我们在拔罐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当的体位和丰满肌肉的位置,最好 选择皮肤平滑没有毛发的位置。如果是初次拔罐治疗的人,应选择小型号的拔罐,减轻刺激造成的不适。
另外在起罐后出现水泡和出血点,淤血堆积都是正常的情况,出现局部瘙痒也属于正常治疗范围,几小时或数日后均会散去,所以不能乱抓而导致皮肤出血。
拔罐疗法是一个很好的治疗肩膀疼痛的办法,但是我们应该从源头治疗我们的颈椎问题。久坐不起的人要改变生活方式,定期起身走走。另外每日适当进行一些关节活动也十分必要,比如说太极拳和瑜伽来缓解颈部的肌肉。
火罐疗法,又称拔火罐,是我国流传很广、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疗法。这是借用杯罐的吸力,吸附于人体穴位或某个疼痛的局部,造成皮肤红晕、紫红而达到治疗目的。拔火罐一般在家庭都可以自行施用,但专家提醒家庭拔火罐时要注意方法。
拔火罐是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可以行气活血、疏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除风湿,因为操作简单易行,成了民间常用的防病治病方法,常用于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更年期综合征以及部分皮肤病等。
拔火罐分三种:闪罐、走罐、留罐,前两种较为专业,一般家庭拔火罐都是用留罐的方法。拔火罐一般用镊子夹一小团棉球,蘸上适量酒精,罐口斜下,点燃棉球,伸入罐的底部绕1-3圈后抽出,并迅速拔上。注意不要让燃着的棉球碰到罐口,以免烫伤皮肤。在家拔罐最好用真空罐,容易操作,也不会发生烫伤。
在家里拔火罐时,罐口应光滑无破损,也不要太薄,防止割伤皮肤。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罐,像宽阔而肌肉丰厚的背部、大腿处,可以使用中、大罐,而小腿、手臂和颈肩部则适宜用小罐。
留罐时间根据病情、部位决定。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间,否则可能会起泡。若是起泡比较细小,则不用特别处理,一般会自行消退;起泡较大时最好到医院处理,先局部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具刺破,敷上消毒纱布。起罐时别使劲往下拔,要一手握罐,一手压旁边的皮肤,让空气进去,罐自然就下来了,拔罐之后皮肤上的紫斑一般两周能消失。吃得过饱或饥渴时不宜拔罐。皮肤有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地方以及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都禁止使用拔火罐。
在家里拔火罐只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病情比较严重的最好还是到医院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赵主任介绍了几种家庭拔火罐治疗常见病的方法。
腰痛:在腰部痛处和委中穴(腿弯正中)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肩周炎:在肩部疼痛的地方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落枕:在患侧脖子和背部,寻找压痛点,拔罐10分钟左右。
正确的拔罐方法
正确的拔罐方法,很多人都是会去拔火罐的,拔罐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理疗方法,拔罐不仅可以保健身体,还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拔罐在平时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好处是很多的,以下看看正确的拔罐方法。
正确的拔罐方法1 1、投火法
用小纸条点燃上端,迅速投于罐内,在火旺时立即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入。
2、贴棉法
将1厘米见方的脱脂棉一块,浸酒精后贴于罐内壁上中段,点燃后速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即可吸入。
3、闪火法
用止血钳或镊子挟干棉球古裹紧,沾95%酒精点燃后,在罐内迅速旋转一下再抽出,速将罐子罩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住。
4、滴酒法
在罐子内壁上中段滴1--2滴酒精,再将罐子横侧翻滚一下,使酒精均匀附于罐壁上,点燃酒精后,速将罐扣在选定的部位,即可吸住。
5、架火法
用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约两厘米左右,放在患处,上置小酒精棉球,点燃后罐子罩上,即可吸入。
拔火罐如何操作才正确:
1、拔火罐前可在患处涂一层薄薄的油质保护皮肤,增加吸附力。
2、拔火罐治疗时间一般10--20分钟,或局部皮肤红紫后即可起罐。
3、起罐时,先用手按住皮肤,另一手使罐子倾斜,形成一空隙让空气进入,火罐即脱落。
4、起罐后用温热毛巾或软纸轻轻擦净皮肤上的油质,让病人卧床休息一会。
5、有时拔火罐后,皮肤可发生水泡,较小的可不加处理,较大的应用消毒的针刺放出泡内液体,并涂以龙胆紫,覆盖消毒敷料固定。
正确的拔罐方法2拔罐是中医理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出罐内的空气,造成负压,使罐能够依附于腧穴或者是应拔部位的体表,使之局部皮肤出现充血,瘀血的症状,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方法。古代拔罐多是以竹罐、陶罐作为施术工具。现代常用玻璃罐和抽气罐,家用多是以抽气罐为主。
拔罐可以治疗什么疾病?
拔罐疗法的使用范围很广,可以用来治疗风寒湿痹,腰背肩臂疼痛,关节痛,软组织挫伤,扭伤等骨关节疾病。还可以用来治疗伤寒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痛经、中风等疾病。此外,对于多种小儿疾病如,小儿咳嗽、小儿感冒、小儿食积等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拔罐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拔罐时需要注意拔罐的体位和部位。如果体位不当,或者是拔于骨骼凹凸不平处,以及毛发较多部位,容易导致火罐的脱落。针对不同的拔罐部位,也需要选用不同型号的罐来施治。
2、在使用火罐时应当注意拔罐时间,以免灼伤皮肤,导致水泡出现。
3、在拔罐时,对于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以及心脏、大血管分布部位,均是不适合拔罐的。对于高热抽搐,以及孕妇腹部、腰骶部位等均是不适合拔罐的。
4、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此时洗澡非常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建议等上两三个小时。
5、拔罐时应注意保暖,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
很多朋友在拔罐的'时候,往往是拔很长时间,认为时间越长“毒素”出来的越多,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
拔罐多少分钟比较合适?
不论是玻璃罐还是抽气罐,还是留罐法还是刺血拔罐、留针拔罐,拔罐时间均是应当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最长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以皮肤表面出现紫黑或是充血、瘀血等最为合适。在夏季时拔罐时间应当相对缩减,冬季拔罐时间应当有所延长。如果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导致皮肤出现灼伤或者是烫伤,导致皮肤水泡的产生。在使用拔罐治疗时,应当注意时间。
正确的拔罐方法3 拔罐的好处与功效有哪些
拔罐可以散寒清湿,疏通经络,也能减少淤滞,起到行气活血和消肿镇痛的作用,具有调整阴阳,减少疲劳和增加体质的功能,进而便能起到扶正固本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很多疾病都可以实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
而且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寒气,尽快渗透出来,进而便能排出湿气。因为身体的经络和穴位等都是相通的,所以通过外界的吸力,便能刺激皮肤表面的穴位,起到疏通筋骨的作用,也能使人体内的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变得气血顺畅。
一般人到中年,筋骨疼痛是常见的现象,多是因为风湿入骨引起的症状。而拔罐时罐口卡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其中的湿气,同时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恢复机能的目的。同时对治疗风湿痹痛以及筋骨酸楚等不适症状也有奇效。
拔罐对局部皮肤有一定的温热刺激作用,而这样的温热刺激能拔毒泻热,,并能促进血液循环,改进充血的状态。同时也能提高新陈代谢的速度,使体内的废物和毒素加速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并及时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起到温经散寒和清热解毒的作用,促使疾病尽快好转。而且拔罐对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病症也有疗效。如果长期进行拔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只要持之以恒,并配合治疗,就能让患者尽快恢复,重拾欢颜。
1、拔罐可促吸收与排泄
拔罐促进和改变了血流量,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快。使机体对气血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特别是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补充;同时整个生理代谢产物也加快了排出体外功能,净化了体内环境。
2、拔罐可祛湿除邪
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
3、拔罐可减轻组织疼痛等
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进行拔火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4、拔罐可强身健体
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5、拔罐可提高抵抗力
火罐作用于皮肤.对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可以使皮肤产生充血或淤血.甚至使局部的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破裂,导致自家溶血现象。自家溶血现象实际上是个慢性的良件刺激,其可以通过循环系统对机体各个器官,产生刺激和激发,调动其功能活动,使其提高抵抗能力。
6、拔罐可促进机体功能
拔罐属于物理疗法,通过物理性的机械刺激和点火排气而产生的温热刺激,可以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或神经未梢,共同引起神经冲动,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后者调节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加强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促进机体恢复原有功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