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也是消化吸收并提供全身营养的根本。但脾胃同时又是一个很容易受到伤害的器官,特别是湿热的侵蚀,随时可能让我们感觉脾胃不适。中医在这方面,有较好的调理效果,就此话题同大家一起分享下!
脾胃湿热,顾名思义,就是指湿热蕴结于脾胃中,脾胃运化受阻,通常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脾胃湿热通常是由外感湿邪、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从而酿成湿热导致内蕴脾胃。脾胃湿热的症状有: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尿黄,通常舌苔黄腻,脉濡数。脾胃湿热的治疗原则,通常是清热利湿。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三种治疗脾胃湿热的小方法。
1、食疗方法。
(1)熬小米粥时,加入麦冬可、菊花茶若干克,每日早晚一小碗,贵在坚持。
(2)薏米红豆粥。薏米、红豆若干克,浸泡30分钟后,下锅小火慢煨20分钟,待豆烂如泥后,加入红糖若干克,每日早晚一小碗,贵在坚持。
2、药物疗法。
(1)成药推荐:参苓白术丸、二陈丸、补中益气丸等。
(2)方药推荐:人参、茯苓、白术(麸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各若干克,水煎服,每日两次,7天一个疗程。
3、物理疗法。
(1)穴位按摩。足三里、丰隆穴、解溪穴、三元穴、中脘穴等,逐个按摩15分钟,有酸痛感为宜。
(2)艾灸疗法。取穴中脘穴、足三里、合谷穴等,每穴温艾20分钟,有温热感为宜。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预防和治疗脾胃湿热的小方法,真诚的希望,以上分享可以帮助拜托脾胃湿热,重新恢复健康。其实,脾胃贵在养,需要我们精心呵护,耐心调养,同时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也很重要哦!
首先,夏季多湿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界阴阳转化的一种正常偏性。“春温夏热秋清凉,冬气冷冽令指长”。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已经适应了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所以在暑湿季节,只要规律生活,湿邪不会给人造成多大的问题,随着季节的变化,湿邪自然就会消退。
其次,部分人需要通过食疗来去除体内的湿邪。对于湿热邪气如舌红苔黄腻,头脑不清醒,口粘、口苦,口渴不欲饮,大便粘滞不爽等症状可以喝生薏米和绿豆粥,或吃西瓜;湿气重的人则需要注意不要简单祛湿,还有注意同时调理肠胃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对于湿邪严重的如舌淡苔白腻,头蒙如裹,口不渴、脘痞、腹胀、四肢困倦重浊、大便溏泄等症状可以用葛奕汤,不但能去除湿热和湿邪而且对健脾胃都有不错的效果。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的湿邪通过食疗不能缓解的话,需要到医院就诊。尤其是有消化道慢性疾病的人,夏季的湿邪阻遏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后,如果诱发原有疾病加重更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扩展资料
脾湿病因:由于脾失健运,饮食不化,水湿郁内,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致成哮喘。
症状: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
应适当多吃些薏米(可熬粥)、冬瓜、苦瓜、红小豆类食物,以祛痰湿。每天用艾条熏足三里、天枢和神阙(肚脐部位)、中脘等穴位,直至皮肤发红且微微发烫为止,每日半小时左右。此方法若持之以恒,效果将十分显著。
-脾湿
-健脾祛湿
脾胃湿热是临床常见的脾胃实证。它是?脾湿脏?与?胃燥腑?相济共营烂谷、运化、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失调,导致?脾湿与胃热交蒸?的病理变化。湿热内蕴脾胃。主要症状有身目俱黄,腹胀脘痞,饮食减少,恶心,倦怠,尿少而黄,苔黄腻等。
脾胃湿热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湿热邪气、气候、环境和诸虫等;内因:饮食失节、思虑过度或脾胃素弱等。
脾胃是中心。因脾主湿属阴脏;胃主燥为阳腑。外受湿热等邪,经表卫或半表里,或直里,终归脾胃,因?同类相召?;内伤饮食或脾胃素弱,致烂谷、运化、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失调,而呈?脾湿?与?胃热?交蒸而成?湿热?病变。湿热含阴阳两性,可呈湿热并重,或湿偏重,或热偏重;还能热化、寒化,甚至耗气、损阳、伤阴、亏血等。
湿为阴邪易滞气,气为血帅,久则血瘀。湿热盘踞中焦,可上蒸扰窍、蒙神、熏肺;旁达肝胆、筋骨、肌肉;下注肾、膀胱、前后阴、女子胞等。
调理上,原则是清热利湿,理气舒络。
1.饮食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调养脾胃的前提。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以软、烂易消化食物为主;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平时宜食用粳米、薏苡仁、白扁豆、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健脾益气之品,湿热素盛的人,则宜食用梨、藕、甘蔗、蜂蜜等甘寒生津之品。若有气机阻滞,可适当服用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
还可以选用简便实用的药膳:
胡萝卜大米粥、糯米小麦粥,都有健脾益气之功效。
沙参麦冬白扁豆粥,更适用于脾胃虚弱并有湿热者者,除健脾外还有清热的功效。
2.适当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另外,也要靠运动排除湿气,但不宜过度,宜选择不太激烈的运动,微微见汗即可。
3.药物
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可酌情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
每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可酌用附子理中丸。
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可选用参梅养胃颗粒。
盗汗者,宜用泻黄散。
4.代茶饮
可适当饮用兰香子泡水。
5.还要注意其他生活习惯,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忧愁、悲伤、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和其他因素引起的精神上的创伤,饭前少用脑,吃饭要专心,饭后要稍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冬季来临,注意保暖。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