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尿蛋白偏高的原因有什么
一般情况下,在人尿中不含蛋白质或只含有微量的蛋白质,但当肾脏病理改变时,血液中的蛋白质通过肾脏循环,因为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蛋白质不能通过净化。蛋白质漏进尿液从尿道排出来形成了蛋白尿。尿蛋白越高说明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这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偏高原因
患者出现尿蛋白偏高,尿蛋白偏高的原因考虑最多的应该是肾病,因为肾病最容易导致尿蛋白。正常的情况下,蛋白都会回吸收的,如果肾脏出现损伤的情况下,根据肾脏纤维化发展原则即肾脏纤维化开始启动,肾脏出现回吸收的功能下降,就会漏出一些蛋白,从而导致尿蛋白的产生,出现尿蛋白偏高。
血尿、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肾病患者不能一叶障目。数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转。只要病情得到控制,潜血、尿蛋白数值自然会降下来。所以要想真正恢复健康,治病于本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患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彻底治愈肾病。
二、尿蛋白偏高怎么治疗
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里不含蛋白质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质,但当肾脏发生病变时,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蛋白质流经肾脏时,因为肾脏滤过功能的降低而使蛋白质“漏网”。蛋白质漏进尿液从尿道排出来形成了蛋白尿。尿蛋白越高说明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这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蛋白尿一般是由于肾脏受损伤引起的,多见于肾小球受损,肾动脉狭窄或肾周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缺血性肾病,致使肾脏损伤进而出现蛋白尿;另一方面,长期高尿酸血症,也会使肾脏间质受损伤,出现轻度蛋白尿,但一般血尿酸异常升高,并伴有痛风表现,单侧明显肾萎缩少见,故应排除因肾功能下降造成的血尿酸增高。因此应到医院做以下检查以查明病因,以利于进一步治疗。
检查:肾动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肾动脉狭窄或其它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肾周围解剖结构异常;24小时肌酐清除率以了解肾功能,如肌酐清除率正常则进一步支持原发高尿酸血症;24小时蛋白尿检查进行尿蛋白定量。
治疗:
⑴注意休息、饮食,限制动物内脏饮食;
⑵适当多饮水;
⑶服用促进尿酸排泄或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并服用碳酸氢钠药物以碱化尿液;
⑷如因肌酐清除率异常所致的轻度高尿酸血症,不必大量服用上述药物;
⑸如存在肾动脉狭窄,可根据狭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肾动脉扩张治疗;
⑹服用一些具有保肾、护肾功能的中成药物。
三、尿蛋白偏高有哪些注意事项
(1)植物蛋白,含有大量的嘌呤碱,增加肾脏代谢的负担,应少。其中豆类产品,虽然蛋白质含量高,由于上述原因,不吃大豆蛋白。
(2)依据蛋白尿种类及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标准的剂量的蛋白质饮食。肾炎者,一般可按正常需要量供给,成人每天为0.8-1.0g/kg。推荐患者选择生理价值高的蛋白质,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等。
对没出现无肾功能损害的肾病综合征者,可供给高蛋白质饮食,蛋白质成人每天为1.5-2.0g/kg,并供给优质蛋白,血浆尿素氮增高者,一般以服用低蛋白质饮食为宜。
(3)肾脏患者,如果一般尿量正常,无尿少尿和肾功能衰竭,应多食青菜、水果,以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如患者尿量减少,特别是每日不足500毫升时,则要选择性地食用蔬菜和水果。因为蔬菜、水果中一般含钾比较丰富,而肾病少尿患者,血清中钾含量均升高。
钾过高,可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蔬菜,水果,全谷类都是富含钾的食物,其中含钾高的水果有西瓜、香蕉、菠萝、芒果、枣、香瓜、蔬菜含钾高;有苋菜、菠菜、芹菜、胡萝卜、竹笋、马铃薯等。
四、尿蛋白偏高的表示方法是什么
相比于正常人孕妇出现尿蛋白的几率要大很多,不过很多的怀孕女性遇到此情况时,却不知道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对于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尿路感染所引起的,这一点女性是必须要知道的。
经过了解得知,孕妇有尿蛋白高的现象是很多的,可用富含植物营养素的物质、抗氧化剂的食品来滋养调理孕妇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帮助女性体质抵抗病毒的侵袭,清除体内多余的损伤肾脏的毒素,恢复人体健康。
也有可能是说孕妇本身就可能患有隐匿性的肾炎,这种情况下妇女妊娠是有一定的风险,对胎儿的影响不大。我院建议患者先进行一个24尿蛋白定量的检查,看看蛋白的情况是如何的,是否严重,在稳定的情况下,可生育后再做进一步检查。
高低的表示方法是什么?
衡量尿蛋白指标的高低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出现减号-表示呈阴性,是正常情况;出来加号+表示呈阳性,加号越多说明尿蛋白越高。具体表示如下
尿蛋白
尿蛋白为0.1—0.2g/L:±。
尿蛋白为0.2—1.0g/L:+。
尿蛋白为1.0~2.0g/L:++。
尿蛋白为2.0—4.0g/L:+++。
尿蛋白>4.0g/L:++++。
g/L表示每升(L)尿液里含有多少克(g)蛋白质。
一般情况下来说,人体代谢症状,尿中基本没有蛋白,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当然要排除病理性,才能认为是生理性的。组织性蛋白尿内见肾自身分泌蛋白。肾小球能滤过蛋白,正常情况下只能滤过小分子蛋白,病理时通过的蛋白分子变大,量多。肾小管能重吸收肾小球滤过蛋白,一般只能重吸收小分子蛋白。你是微量蛋白过量,如果大分子蛋白不过量,那可以认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出现问题。建议:查肾脏B超,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常规,必要时肾穿刺。当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偏高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判断是微量白蛋白后,应抓紧时间治疗。
尿蛋白偏高的原因主要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包括功能性尿蛋白以及体位性尿蛋白,一般通过调整就可以减轻直至消失。病理性尿蛋白主要是泌尿系统出现问题造成的。同时尿蛋白的检查会受到一些特殊情况的干扰,所以建议大家应该根据情况,进行复查,并咨询医生。
尿蛋白高的原因
1.病理性蛋白尿指的是泌尿系统因器质性病变导致尿内持续出现蛋白。这种情况应引起注意并需进一步检`查或复查,以便尽早治疗。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通常可归纳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和组织性蛋白尿。
2.生理性蛋白尿指的是泌尿系统并无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各种体内环境因素对正常机体的影响所导致的尿蛋白含量增多。
某些生理因素可造成暂时性尿蛋白阳性。包括:①功能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是指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所致的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②体位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直立位或腰部前突时引起的轻度或中度蛋白尿。其特点为夜间尿蛋白定性为阴性,起床活动若干时间后出现蛋白尿,再平卧后又转为阴性。这种蛋白尿常发生于青少年,一般随年龄增长而消失。
尿蛋白提示肾脏吸收蛋白质有障碍,由于人体流失过多的蛋白质,会导致水肿等情况,严重的会患有尿毒症。
饮食中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加重肾脏负担.但没有蛋白质又会影响肾脏的自我修复。
建议食用优质蛋白质.注意摄入量.同时补充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促进恢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