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想活到98岁还很健康,告诉你怎么做

时间: 2023-07-18 08:50:06

2017年1月12日,在喧闹的2017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突然传出一阵铿锵有力的京剧声,期间还伴随着阵阵掌声及喝彩声,一时间,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内的众多观众纷纷涌到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展台前,却发现正在唱京剧的表演者是以为鹤发童颜的老者,而已经在现场的观众正在发出阵阵惊呼:“这老爷子已经快100岁了,活动自如不说,还能唱京剧呢!

老中药师雷雨霖没错,这位临时客串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就是已经过90高龄还健步如飞的老中药师雷雨霖,他和“国医大师”颜正华当日受邀参加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和北京悦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走近大国医 ――《大国医》系列”图书新书发布会,与现场读者一同探讨养生之道,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国医绝技。在分享自己的养生之道时,谈及自己最大的爱好是京剧时,受主持人现场邀约,即兴演绎的。雷氏养生秘籍:调元气,养太和,吃吃喝喝防疾病在被问及日常是如何养生并实现高龄还健康时,老中药师雷雨霖表示,有句古语:调元气,养太和,也是自己的养生之道。那什么是调元气,养太和呢?首先说说元气,元气就是指肾之气,按照中医的理论,气是血之帅,血是气之母,气血不可分,息息相关。元气也叫“精气”,而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生,肝和肾谁也离不开谁。五脏六腑之气的产生,都源于元气,只有元气充足了,那脏腑功能就强健了,身体也就健康了。但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元气损伤了,就容易让各种疾病入侵,不把元气调好,疾病就很男治愈,所以这里说的调元气就是要让气血能在你的体内平稳的运营,把经络中阻碍气血运行的障碍都铲除掉,使气血运行畅通,这样健康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上,所以治病、防病、养生要以调元气为主,这才是长寿的根本。具体怎么调呢?这就要从肝和肾入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里的肝肾和西医解剖学里的肝肾是不一样的,中医里的肝肾是一套系统,而不仅仅是两个器官。那么怎么调理中医的肝肾呢?雷老认为,一方面主要是要通过食补,在吃的时候就把病或者潜在的病都治好了,但吃也是一门学问,首先,在饮食方面也要做到荤素搭配,粗粮和细粮搭配,每周至少要吃一次粗粮,品种丰富一些,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因为人类属于杂食动物,我们的身体需要多种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不要养成偏食的习惯,按季节时令的果蔬都要吃一些。当然,良好的饮食习惯还要和规律的起居习惯,适当有度的运动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养生效果。谈完调元气,那什么是养太和呢?雷老表示,所谓养太和,是指心态平和。从七情上来说,喜怒忧思悲恐惊,每种情绪太过都会影响对应的脏腑。中医认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喜悦的时期也好,悲伤的事情也好,过度则会伤身。雷老围绕着自己养生的核心概念“调元气,养太和”撰写了《长寿有药诀》一书,并介绍了中医药养生特色。细数各种膏方,苹果膏,秋梨膏,四宝药酒,茵陈酒,玫瑰酒,佛手酒,金橘酒,还有各种养生小吃,玫瑰枣,法制黑豆等等,在吃吃喝喝中就把疾病给防了。在此次发布的新书中也记录了雷老在早年做学徒的故事,14岁入行,按资排辈,前2年学艺,后5年当丸药头,承担600多个药品的生产加工。过几年,又调到前柜抓药,每味药都是单包的,方便顾客核对,药品质量一目了然。《长寿有药诀》不仅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数百年传承下来的养生保健秘方,还为大家讲述了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老中药师雷老背后的故事。颜氏养生秘籍:一切以平和为主,清淡饮食,适度运动img_0078当代国医大师、孟和学派第四代传人、著名中医药教育家颜正华而另外一位大师颜正华教授,则是当代国医大师、孟和学派第四代传人、著名中医药教育家,20岁开始独立行医,医道精湛,养生有道。如今已年逾九旬,仍身体健康,面色红润,双目炯炯,思维清晰,还能出门诊。颜老与他的孙子一同编著的《平淡之中见神奇》一书为大家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病患的就诊故事,同时了解治病养生的关键要点,让大家真正体会到中医养生之道。颜老的中医养生之道最大的特点是平和。因为与孟河医派的思想有关,颜老临证用药以平和为主,饮食清淡,十分重视生活规律。再次是颜老认为中药确实能起到“治未病”作用,生活中中医微调也是他养生方法之一,还需搭配适度运动。《平淡之中见神奇》详细描述了颜老运动养生,饮食调养,起居调摄,情志调节的理念与方法,为读者揭示了健康长寿的奥秘。img_0068_副本湖南科学技术出版张旭东社长据湖南科学技术出版张旭东社长介绍,《大国医》系列图书是汇集了国内最顶级和最具代表的医学专家,内容皆为原创,以打造精品健康图书,引领健康图书市场潮流为宗旨,让更多的读者学习到中医的养生之道。正如活动主题,走近大国医所传达的涵义一样,两位嘉宾分享了许多的养生保健秘诀。现场互动环节读者表现十分火热,争先恐后地提问,不愿错过与两位国医大师现场交流学习的机会。新书发布会结束后还不愿离去,围着两位老中医咨询、交流,现场气氛十分和谐、融洽。本次活动首先推出的是大国医系列图书中的《长寿有药诀》和《平淡之中见神奇》两种,书中体现了两位老中医数十年的中医养生之道。

如果一个人到八九十岁还身体健康,什么大毛病没有,如此下去那他可以活多少年?

我个人觉得,一个人活到了八九十岁了,身体还是很健康,这是他(她)本人及家人的福气。至于他还可以活多少年,这个难以预测的。人上了八十岁,身体健康但器官已经老化了,这个已老化器官只要不工作了,人就呜呼了。我身边一位同事的公公,今年2月份将满98岁了,年后上班的第一天,他说公公应该可满100岁,现在吃的一大碗饭,精神很好。过了3天,他公公在房外坪上晒太阳,脸色变了,他赶到家1小时后,他公公走了。故,身体健康的人要走了,事先没有多少征兆的。

季羡林一生多病,却活到98岁高龄,被问养生之道,他答:三不而已

历史 发展到现在, 长寿 一直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状态,几千年来从未改变。

从本质上出发,这种东西虚无缥缈,每个人都很迫切地在追求它,却难以得到积极地反馈,进而每天生活在忧虑中直到“长眠”。

比如诸位所熟知的秦始皇、汉武帝等等,均是其中其中一者。

话说回来,长寿是建立在身体硬朗的基础上, 有了硬朗的身体,才有可能拥有幸福的晚年 ,否则再长的寿命也只是被病痛无情地折磨。

如何保持硬朗的身体,正是如今人们所说的“ 养生 之道”。

真凭实据永远比道理有用,季羡林先生恰是践行者。

作为文学界的泰斗,季羡林的文章充斥着每个人的生活。 回归现实他也是一种普通人,晚年时期百病缠身,却活到了98岁的高龄

有的人追求长寿一生,都没能超过这个数字,季羡林不经意间就实现了“高寿”。

谈及长寿秘诀,他留下了“ 三个 养生 术 ”,接下来咱们就好好聊一聊。

“嘀咕”这个词颇值得人们深究,顾名思义就是小声念叨。

本质上并无任何褒贬之意,放在这里就是劝诫各位 不要胡思乱想,避免造成个人心态上的变化 ,这与个人寿命有着直接关系。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物欲纵横,很多人容易被金钱所困,这就需要我们格局打开。

金钱再多都是身外之物,在生命走向终点时,你一分都带不走,唯有知足才能让你越活越年轻。

悲观者和乐观者表面上都是人,但看待问题的态度却有着根本的差距

就拿上班来举例,自己碰到的是一位刁难人的上级,剩3个小时下班,悲观者看到的是“还有3个小时才下班”,乐观者看到的是“只剩3个小时就下班了”。

在后者眼里,一切都是那样美好。

笔者身边就曾有这样一位朋友, 在35岁的年纪确诊肺癌晚期 ,医生告诉他寿命不会超过2个月,他决定放弃化疗,只靠药物医治,为观赏祖国大好河山留下充裕时间。

旅途中的他很快乐,他变得不怕死亡,甚至忘了“绝症”这件事儿。

时间越来越长, 次年复检的时候,医生告诉他完全康复 ,这是什么样的概念?

人这一生,始终要明白自己的价值和活着的意义,比起物质上的富裕,精神上的富足和心态上的自足显得重要很多,它是“长寿”的首要条件。

很多人认为“挑食”只是习惯好坏而已,谈不上什么长寿不长寿,这就大错特错了。

回看季羡林的一生,它的幼年时期显得那样困苦,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从而导致自己瘦骨如柴。

对于他而言, 只要能吃饱肚子就行了,营养什么的并不重要

短期身体上看不出什么变化,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营养不良,为疾病的诱发提供了条件,这也是为什么季羡林会有很多“病根”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它意识到了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从科学角度出发,每一种食物并不是什么营养都有,有的缺这一种,有的缺那一种,吃不同的食物就会对各方面元素同时补充,如果只吃一种,必然会导致某种营养的短缺。

这一点尤其重要,不仅是成年人,特别是对于孩子。

想要长高营养是基础,如果挑食,只会留下“ 硬伤 ”。

季羡林在不愁温饱后,并没有报复性地饮食,每顿饭都不挑食,以此保持营养方面摄入的均衡。

身体的“底子”厚了,长寿自然会成为意料之中。

生命在于运动,按理来说,人的身子要经常活动,不锻炼还会长寿?

季羡林谈不上锻炼,他只是说简单的活动一会,因为自己本来就体弱多病,过度锻炼反而会加剧身体机能代谢的负担,他本人就把握得很好。

不知诸位有没有注意过, 运动员们几乎每天都在训练,即便有伤病都不能停止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这种锻炼方式并不值得提倡,它属于过多训练,特别是在退役后极有可能会疾病缠身,严重时可能会危及到生命。

适度锻炼则不同, 表面上是在促进人新陈代谢,本质上是对免疫力的提升

季羡林先生的腿脚不好,他从来不去过多走动,而是站在原地活动,即便是晚年时期无法下床,他仍然保持着简单的运动动作和时间。

几十年来如一日,季羡林一直保持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长寿不过是“附属品”罢了。

归根结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拥有再多的财富,都不及拥有 健康 的身体,因为前者建立在后者基础上,别人再有能力都帮不了自己。谨记过来人的三个“ 养生 之道”,拒绝随意作践,因为没有人会为你的 健康 买单。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 工作诚可贵,事业价更高 若因 健康 选,二者皆可抛

保养身体是人的本能,但生活中有这种意识的人很少。熬夜、酗酒等,不说爱惜个人身体,只要不糟蹋身体就已经算好了,过度追求这些生命之外的东西,真的不知有何意义。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