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辟谷的过程是怎样的,辟谷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时间: 2023-07-18 12:13:11

一、辟谷的起源介绍

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淮南子·地形》也有类似的记载。而《人间》还载有实例,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是为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辟谷服气术最早的著作。有云:“去(却)谷者食石韦。……首重、足轻、体轸,则昫(呴)炊(吹)之,视利止。”意谓初行辟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须用“吹呴”食气法加以克服。这里将辟谷与行气联在一起,和《庄子·刻意》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似皆表明此三术在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即表明它们之出现是大体同时的。

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真“断谷二百余年(当为“日”之误——引者注),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曹植《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东晋道士葛洪反对单行辟谷可致仙的观点(主张择仙术之善者而兼习之,尤其必修金丹),认为单行辟谷可成仙是行气家“一家之偏说”,但并不怀疑辟谷术的健身延年效果。他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并举出具体例子以证之:三国吴道士石春,在行气为人治病时,常一月或百日不食,吴景帝闻而疑之,“乃召取鏁闭,令人备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余,春颜色更鲜悦,气力如故。”又“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陟登山,担一斛许重,终日不倦。”《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士寇谦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导引辟谷口诀,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又谓东莱道士王道翼隐居韩信山,断谷四十余年。《云笈七签》卷五载,孙游岳“茹术却粒,服谷仙丸六十七年,颜彩轻润,精爽秀洁。”《南史·隐逸传》载,南岳道士邓郁“断谷三十余载,唯以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北史·隐逸传》称陈道士徐则“绝粒养性,所资唯松术而已,虽隆冬冱寒,不服棉絮”。《旧唐书·隐逸传》载,唐道士潘师正居嵩山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其徒司马承祯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宋史·隐逸传》载,宋初道士陈抟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宋史·方技传》载,赵自然辟谷“不食,神气清爽,每闻火食气即呕,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唯饮酒。”史籍、道书所载,不胜枚举。可知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

史书记载辟谷之人如此之多,辟谷时间或几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其中难免有夸大不实之处,但恐非纯属子虚。1988年1月7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以《麻城农家女十年粒米未进言行自如》为题,报道湖北省麻城市熊家铺区月形塘村二十五岁姑娘熊再定,十五岁时突染重病,生命垂危,脱险后即不复进食水,至今已十年粒米未进。令人惊异的是,她染病卧床八年后,竟能独立行走,谈笑自如,且能做些家务。这真是人间奇迹。

二、辟谷的分类介绍

道士在传习辟谷术过程中,曾写有辟谷术专著,论述与阐发辟谷诸法。《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休粮经》三卷。《通志·艺文略》著录《太清断谷法》《无上道绝粒诀》《休粮诸方》《太清经断谷诸要法》《断谷诸要法》《停厨圆(或作“丸”)方》各一卷。《正统道藏》收载尤多。但诸书所载,归纳起来,不外“服气辟谷”与“服药辟谷”两大类。

(一)“服气辟谷”即以服气与辟谷相配合,并以服气为基础,通过服气达到辟谷的目的。具体说法不一,有的主张服气之初,即行辟谷,饥时饮一两盏胡麻汤或酥汤,或一两杯酒,渴时唯饮清水。有的主张服气之初渐减食物,每日减食一口,递减至十日而全断。有的主张不强行辟谷,待服气功深,至三年后,便会自然断谷。具体方法多见于诸家气法书中,据《抱朴子内篇·杂应》篇载,即有食十二时气法,食岁星气法,食六戊精气法,思神食气法等。

(二)“服药辟谷”即用服食药物以代替谷食。药方甚多,有取高营养而消化慢的豆、枣、胡麻(芝麻)、栗、酥、及茯苓、黄精、天门冬、术、人参、蜂蜜等配伍,制成丸膏,于断谷后口服一二丸,以代谷食。有取高营养而难消化之物配方,一顿饱餐后即绝谷,可辟谷很长时间。又有作美食饱餐一顿,再服药以养所食之物,据说可辟谷三年。还有用草木药熬煮特定的石子,以石当饭者。具体药方见《太清经断谷法》及《云笈七签·方药部》。

三、辟谷的过程介绍

1、 辟谷 必须 首先自己明理、静心,要有 一定的 服气的能力,也就是说 身体 要具备 一定的 吸收 天地原始能量的能力,这是辟谷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能够做到明理静心,开发了智慧潜能,提升了身心能量,即使不辟谷,身心都会有会有很大的收益。这就是我们的基础养生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

2、 待体内元气比较充沛,吸收原始能量的能力不断提高时,就可以慢慢进入辟谷状态,逐步减食,不饿不吃,饿了吃点,少吃多静心服气,一切顺其自然。辟谷不是什么都不吃,辟谷的目的也不是要不吃东西。辟谷是一个开发身体另一个能量系统的过程,是身心加速排毒净化的过程,强行断食挨饿不是辟谷。这样的辟谷,安全、效果好,可以在正常工作和生活中顺利进行。

3、 最后通过不断地明理、磨练和身心的净化,逐步达到胎息的境界,这个时候的辟谷就是完全的自然辟谷,是真正意义上的辟谷。

所以,我们提倡的自然辟谷,是不同于点穴辟谷、服丹辟谷或者信息辟谷,是真正意义上的辟谷,安全、可行、效果好,可以在正常工作、生活中进行,是真正提升智慧、提升身心能量、提升生命质量的现代人的养生修炼方法。

四、辟谷养生的注意事项介绍

1、辟谷养生与饥饿有本质区别,所以辟谷一定要有老师指导下进行服气、吞气、静坐冥想,吸收能量,才是辟谷养生的核心,否则没有能量作保证,就会出现副作用,或者没有辟谷养生指导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2、辟谷养生,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要根据不同人的实际情况制定辟谷养生方案,切不可能一概而论。也就是说辟谷养生由浅入深,逐渐提高的,要确定辟谷养生的时间长短要量力而行,比如开始三天、五天、七天等,让自己有个适应的过程,当然一些特殊的只能现场随机而变。

3、低层次的辟谷养生可吃点水果、蜂蜜之类的进行调节;高级的辟谷养生,或者是辟谷减肥,要根据不同的身体壮况,决定是全辟谷,还是半辟谷。

4、辟谷养生三天之后,或者更长的时间。高血压患者,练习者要尽量避免长时间下蹲,如下蹲后应慢慢立起,睡在床上也要慢慢的起来,不要急速爬起,过分剧烈的动作也要避免,以便造成体力不支,或者头晕等现象。

5、辟谷养生期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舌苔变厚,口中发苦、发涩,口臭,皮肤可能也会有酸臭味,还有的腋下或其它地方有异味,臭味,小便变黄变浊,面色暗淡,无大便(尤其是全辟谷有的四天也不会排便)或拉稀便如酱油状、柏油状,甚至奇臭,还有的带脓血,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是身体排毒的表现。如果原来便秘者可多喝水加苹果,或蜂蜜,特殊的时候可以服点泻药以求把宿疾泻掉,一般辟谷养生,腹泻是不用药调治的,毒气排光自然腹泻就会停止,毒素清理之后,将很快转为正常。

6、辟谷期间,大多数人都有气冲病灶反应,这是中医所讲,正邪相博,表面上病会有加重现象,或把隐藏的病,曾经没有治愈的病激发出来,出现这种现象时要正确理解,不要害怕。有此反应是身体好,气感强、祛病快的表现。气冲病灶的现象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冲过之后病情将会进一步好转或彻底治愈。同时辟谷养生指导师也要及时据辟谷者出现的现象,多观察。辟谷者也要随时把自己的情况反映给辟谷指导师,以便正确及时处理。

7、最好在晚上10时正结束所有活动,或进少量水果,到了10:30就打坐,聚集能量,吸收自然之气。利用心理能量,进行放松身心,观想和意念不要强求,顺其自然,也可想也可不想,打坐采气时间长短因人而已。打坐感觉可能很明显,有的人辟谷时还无气感,这时才有气感。

8、恢复饮食后不要马上进补,中期要有三至五天的恢复期后才可正常饮食,进补也要七天后为宜。辟谷养生期间禁止性生活,不要过于巨烈运行,在辟谷养生后复食期也要暂时停止性生活。

9、辟谷者心情要保持乐观豁达,心平气和,整个辟谷养生期间都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尤其不能生气。

10、辟谷养生开始三天,由于习惯性的动作,少数人有饥饿或难受,或有疲乏感;四天之后,人体就比较轻快,也没有饥饿或难受的反应了,而且还会轻松,没有进食的欲望了。

辟谷期间要有什么要注意的细节吗?

服气辟谷 辟谷食气主要是采用绵长柔细的呼吸方法。这一方法来源于仿生吐纳,所以又叫做龟息。道家认为,乌龟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它“食气”。气在人体内循环不止,不可或缺。气的运行包含着人体最深奥的秘密。古籍中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在辟谷之前首先练习“服气”,不仅能抵御断食带来的饥饿与虚弱,还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寿延年。

《艺文类聚》载,三国时有名的气功家郄俭,“少时行猎,堕空冢中饥饿,见冢中先有大龟,数数回转,所向无常,张口吞气,或俯或仰。俭亦素闻龟能导引,乃试随龟所为,遂不复饥。百余日,颇苦极。后人有偶窥冢中,见俭而出之。后竟能咽气断谷。”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许多辟谷流派,形成了繁复的食气方法,如尹真人服元气法,太威仪先生用气法、太无先生服气法、茅山先生服内气法、太清王老口传服气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法以及灵宝功等,功种多样、方法有异,但其基本内核仍是柔缓细长的呼吸吐纳。?

人类是恒温动物,即便在睡眠中一动不动,仍然需要消耗能量维持体温和内脏活动,因而从科学角度来讲,服气辟谷并不现实。

禁食一天内,肝脏储存的糖原就已耗竭,由于红细胞和脑组织通常情况下只燃烧葡萄糖,因此人体开始把其他能源物质转化为糖以满足所需;禁食36小时后,肌肉蛋白质分解释放出氨基酸,肝脏在激素的影响下摄取丙氨酸来制造糖;禁食48小时后,机体开始大量动员脂肪来产生能量。不过脂肪并非“清洁能源”,在消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酸性产物,血液和尿液中酮体的含量迅速提高,体液的酸碱平衡开始经受考验。如果此时饥饿仍未解除,脂肪燃烧也无法满足生命需要时,人体不得不再次大量分解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功能单位,蛋白质大量分解带来的将是功能障碍。重度营养不良的人全身各器官都濒于衰竭,死亡也就不可避免。现代医学为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配制的静脉营养制剂,所含成分也无外乎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几大营养物质,同时辅以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电解质等必须物。

极端的服气辟谷支持者并不否认上述营养素的重要性,但是,他们认为营养素并非只能自食物中得到。“服气辟谷者是把空气和水当成了食物,而且这是最简单、最干净的食物”;“辟谷中所提倡的服气,则是配合腹部呼吸产生真空吸力,将空气吸入消化道” ;“道教的’服气辟谷’术的推理就是:唾液、空气、水通过吞咽、正确的呼吸法,进入消化道内,在体内合成营养物质,从而可以长期不食五谷而维持生命”;“辟谷术可诱导产生水分解酶、从而可利用水作为能量来源”。这些说辞显然已有将人的动物性生存转向植物性生存的倾向了,不过很可惜,这些描述仅仅只能在科幻小说中找到,而“水分解酶”,更无法想象能存在于水分占据一半以上重量的人体内。?

服药辟谷 辟谷在食气的同时,还需进食杂食和药饵。关于所服之药,各家各流派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杂食是芝麻、黑大豆、红枣、栗子、胡桃肉、蜂蜜及酒类。至于药物就更多了,有地黄、黄精、何首乌、枸杞子、天门冬、麦门冬、菊花、茯苓、白术、松子、柏子、苡仁、山药、杏仁、白芍、菖蒲、泽泻、石韦等。?

还有一些辟谷人士只是提倡少食,在辟谷过程中仍进少量主食,这与节食其实并无二致。通观此类辟谷手法,其实质均是限制热量摄入。在修习中所服下的“药物”,有些是以脂肪为主,有些则以糖类为主,但其所含热量均远低于正常三餐。?

宋朝官府修编的《太平圣惠方》中有“神仙辟谷驻颜秘妙方”,由茯苓、栗子、芝麻、大枣组成,熬成膏服用,要求每日2次,每次50克。《宋史·隐逸列传》载,陈抟曾隐居武当山,“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可见辟谷并不是绝食,不能套用现今通常说的不进任何食物、水饮的绝食概念来看待辟谷。?

科学研究发现,从低等生物真菌、果蝇到哺乳动物的小鼠和犬类,限制能量摄入均能起到延长生物寿命的作用,即“饥饿”的动物不但活得更久,并且活得更健康。

科学家猜测,之所以如此,也许是低热量食物减轻了机体氧化应激的后果。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与衰老密切相关的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标靶受体)信号传导通路在食物的刺激下活化程度也更高。

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很自然地会被推广到人类自身。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说,节食有助于延年益寿。不过,节食同样需要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只是长期进行所谓的“服药辟谷”,那么摄入的营养素难免失衡。科学的节食要兼顾各种营养的合理搭配,不可偏废。

如何辟谷?

辟谷的正确方法有。

调整心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根据个人的情况,工作的性质等选择辟谷的时间。

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只需要准备红枣和开水和其他的食物都无需的准备在辟谷的时候,每餐吃三个红枣,并根据身体的需求喝水。

在辟谷前学习好辟谷操熟练后在辟谷期间配合做辟谷操。

物质的准备进入辟谷期所需的就是饮用水以及每顿的三颗红枣,如果是初次辟谷也可以准备少量的水果。

学会辟谷的方法,辟谷需要有安全,有效的正确方法,并以此可激发自身的潜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这里介绍的是祖国传统文化传承,最为经典的核心辟谷方法辟谷秘要。

辟谷,对于常人来说可以一天三天六天,为什么在辟谷的时间内身体不会,饥饿反而趋于健康呢,甚至在调整的过程中,身体极瘦,在,辟谷期间可以增肥,身体增肥增肥增肥,期间可以减肥,因此依照正确的辟谷方法,在辟谷的过程中,使用其体能处于自主的调整,达到申请的,全面平衡。

初次辟谷一般几天为宜,初次辟谷有哪些注意事项?

初次辟谷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5-7天效果最好。

先采用短期辟谷,不要急于求成。 最好先从3—5天开始,渐渐增加到7—10天,甚至更久。当然啦,辟谷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时间的长度,更重要的是关注辟谷的质量。

初次辟谷的在辟谷前首先食量要减少,这样开始辟谷的时候身体不会反应太过激,这样的辟谷是对身体有所帮助的。 前面也说到了,初次辟谷以3—5天为最佳,到时候若感觉良好信心增强可以再适当的延长几天,配合“动功”“静功”以及“服气”,运用正确的方法辟谷,进而越到后面身体会越感觉轻松,等过了一个星期之后,你能辟谷多久就多久,就没有所谓的时间限制啦。

辟谷第一次要如何做?

1、调整好心态

辟谷的话,心态非常重要,尤其是第一次参加辟谷的人。在辟谷之前你的意念非常重要,要下定决心。第一次辟谷很能锻炼人的意志。

2、减少体力支出

第一次辟谷要注意合理控制自己的体力,做到减少体力的支出。辟谷期间下蹲站立时或坐起时有人会有晕眩感,因此动作要轻缓。初次辟谷者,一般建议时间不要太长,3天即可。初次辟谷,不可追求辟谷的长度深度。复食宜吃清淡。保持乐观情绪,心胸阔达,随遇而安。

辟谷第一次要注意哪些问题?

1、方法要正确

辟谷养生与饥饿有本质区别,所以辟谷一定要在专业的老师指导下进行服气、吞气、吸收能量,才是辟谷养生的核心,否则没有能量作保证,就会出现副作用,或者没有辟谷指导老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要是自己在家辟谷,一定要注意方法。?

2、不可操之过急

辟谷养生,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要根据不同人的实际情况制定辟谷养生方案,切不可能一概而论。也就是说辟谷养生由浅入深,逐渐提高的,要确定辟谷养生的时间长短要量力而行,比如开始七天、九天、十四天等,让自己有个适应的过程,当然一些特殊的只能现场随机而变。?

3、三天后避免下蹲

辟谷养生三天之后,或者更长的时间。高血压患者,练习者要尽量避免长时间下蹲,如下蹲后应慢慢立起,睡在床上也要慢慢的起来,不要急速爬起,过分剧烈的动作也要避免,以便造成体力不支,或者头晕等现象。?

4、关注身体反应

辟谷养生期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舌苔变厚,口中发苦、发涩,口臭,皮肤可能也会有酸臭味,还有的腋下或其它地方有异味,臭味,小便变黄变浊,面色暗淡,无大便(尤其是全辟谷有的四天也不会排便)或拉稀便如酱油状、柏油状,甚至奇臭,还有的带脓血,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是身体排毒的表现。?

5、气冲病灶反应为正常现象

辟谷期间,大多数人都有气冲病灶反应,这是中医所讲,正邪相博,表面上病会有加重现象,或把隐藏的病,曾经没有治愈的病激发出来,出现这种现象时要正确理解,不要害怕。有此反应是身体好,气感强、祛病快的表现。

6、最好在晚上10时结束所有活动

到了10:30就打坐,聚集能量,吸收自然之气。利用心理能量,进行放松身心,观想和意念不要强求,顺其自然,也可想也可不想,打坐采气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打坐感觉可能很明显,有的人辟谷时还无气感,这时才有气感。

7、恢复饮食后不要马上进补

中期要有三至五天的恢复期后才可正常饮食,进补也要七天后为宜。辟谷养生期间禁止性生活,不要过于剧烈运行,在辟谷养生后复食期也要暂时停止性生活。

8、辟谷者心情要保持乐观豁达,心平气和, 整个辟谷养生期间都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尤其不能生气。

9、辟谷养生开始三天,由于习惯性的动作,少数人有饥饿或难受,或有疲乏感;四天之后,人体就比较轻快,也没有饥饿或难受的反应了,而且还会轻松,没有进食的欲望了。

修持辟谷,一定要有专门的老师在旁指导观察,不能一人独自盲练。如果盲练可能就不是养生,而是伤生了。

友情提醒:

辟谷不是简单的断食或者挨饿,普通人不懂得方法,容易伤到肠胃或肝胆肾。切记不可擅自练习。

辟谷是什么意思怎么辟谷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即不食五谷杂粮。
道教从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黄庭内
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
①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
而无法成仙。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积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
·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
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
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②是
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淮南子·地形》也有类似的记载。而《人间》还载有实例,
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
有童子之颜色。”③是为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
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辟谷服气术最早的著作。有云:“去(却)
谷者食石韦。……首重、足轻、体轸,则昫(呴)炊(吹)之,视利止。”意谓初行辟
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须用“吹呴”食气法加以克服。这里将辟
谷与行气联在一起,和《庄子·刻意》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似皆表明此三术在
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即表明它们之出现是大体同时的。
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
真“断谷二百余年(当为“日”之误——引者注),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
④《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⑤曹植
《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
自若也”。⑥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东晋
道士葛洪反对单行辟谷可致仙的观点(主张择仙术之善者而兼习之,尤其必修金丹),
认为单行辟谷可成仙是行气家“一家之偏说”,但并不怀疑辟谷术的健身延年效果。他
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⑦并举
出具体例子以证之:三国吴道士石春,在行气为人治病时,常一月或百日不食,吴景帝
闻而疑之,“乃召取鏁闭,令人备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余,春颜色更鲜悦,
气力如故。”⑧又“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陟登山,担一斛许重,
终日不倦。”⑨《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士寇谦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导引辟谷口诀,
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又谓东莱道士王道翼隐居韩信山,断谷四十余年。《云笈七签》
卷五载,孙游岳“茹术却粒,服谷仙丸六十七年,颜彩轻润,精爽秀洁。”ab《南史·
隐逸传》载,南岳道士邓郁“断谷三十余载,唯以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ac
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ad《北史·隐逸传》
称陈道士徐则“绝粒养性,所资唯松术而已,虽隆冬冱寒,不服棉絮”。ae《旧唐书·
隐逸传》载,唐道士潘师正居嵩山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af其徒司马承祯
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宋史·隐逸传》载,宋初道士陈抟居武当山九室岩,“服
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ag《宋史·方技传》载,赵自然辟谷“不食,神
气清爽,每闻火食气即呕,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唯
饮酒。”ah史籍、道书所载,不胜枚举。可知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
道士在传习辟谷术过程中,曾写有辟谷术专著,论述与阐发辟谷诸法。《抱朴子内
篇·遐览》著录《休粮经》三卷。
《通志·艺文略》著录《太清断谷法》《无上道绝粒诀》《休粮诸方》《太清经断
谷诸要法》《断谷诸要法》《停厨圆(或作“丸”)方》各一卷。《正统道藏》收载尤
多。但诸书所载,归纳起来,不外“服气辟谷”与“服药辟谷”两大类。
(一)“服气辟谷”即以服气与辟谷相配合,并以服气为基础,通过服气达到辟谷
的目的。具体说法不一,有的主张服气之初,即行辟谷,饥时饮一两盏胡麻汤或酥汤,
或一两杯酒,渴时唯饮清水。有的主张服气之初渐减食物,每日减食一口,递减至十日
而全断。有的主张不强行辟谷,待服气功深,至三年后,便会自然断谷。具体方法多见
于诸家气法书中,据《抱朴子内篇·杂应》篇载,即有食十二时气法,食岁星气法,食
六戊精气法,思神食气法等。
(二)“服药辟谷”即用服食药物以代替谷食。药方甚多,有取高营养而消化慢的
豆、枣、胡麻(芝麻)、栗、酥、及茯苓、黄精、天门冬、术、人参、蜂蜜等配伍,制
成丸膏,于断谷后口服一二丸,以代谷食。有取高营养而难消化之物配方,一顿饱餐后
即绝谷,可辟谷很长时间。又有作美食饱餐一顿,再服药以养所食之物,据说可辟谷三
年。还有用草木药熬煮特定的石子,以石当饭者。具体药方见《太清经断谷法》及《云
笈七签·方药部》。
史书记载辟谷之人如此之多,辟谷时间或几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其中难免有夸大
不实之处,但恐非纯属子虚。1988年1月7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以《麻城农家女十年粒
米未进言行自如》为题,报道湖北省麻城市熊家铺区月形塘村二十五岁姑娘熊再定,十
五岁时突染重病,生命垂危,脱险后即不复进食水,至今已十年粒米未进。令人惊异的
是,她染病卧床八年后,竟能独立行走,谈笑自如,且能做些家务。这真是人间奇迹。
如果当今科学能对之作出解释,将个中原因弄个明白,这对人体科学、现代养生学将有
巨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