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养生学养生先养脚
1、按揉涌泉
搓揉涌泉穴是足部保健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足心。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主张“足宜长擦”,长寿皇帝乾隆亲身恭行的“十常”养生法中也有“足常摩”。古代学者陈书林记载了“擦涌泉”的养生术,并谓“先公每夜常自擦脚心至数千,是以晚年步履轻便”。苏东坡每日睡前必行之事,闭目盘膝按揉脚心。
涌泉穴为什么被如此重视,又具有什么保健功效呢?人之先天根于肾,涌泉为肾经起始穴位,如泉水之涌出,为精气之所发。因此涌泉具有滋肾水、降虚火,镇静安神、健脾和胃、益肾利尿、舒肝明目、健足之功效。
指擦涌泉:以左手拇指螺纹面,紧贴右足涌泉穴皮肤,稍用力下压,持续作往返摩擦,以右手擦左足涌泉穴,每天睡前、醒后各一次,可反复摩擦30~50次,以足心感到发热为度。此法用力专于涌泉穴,刺激量比较大,舒肝降压、益肾利尿作用显著。
2、按揉脚趾
足趾部是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经气交接的地方,按照全息理论,五足趾反应人的大脑及面部窍穴。用右手拇指、食指捏住左脚大趾,各个方向揉捏之后,轻轻拽拉。其余四趾同法。然后用左手揉捏右脚趾。
足趾距离心脏最远,末梢循环差,揉捏脚趾有助于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全身经气的顺接运行,保证经气运行通常。另外还有健脑益智,宣通鼻窍,聪耳明目的功效。可防治头痛、感冒等病症。
3、旋转脚踝
活动脚踝的方法在《老子按摩法》中就有记载:“舒左脚,右手承之左右捺脚,从上至下直脚二遍,右手捺脚亦尔。前后捩足,三遍。左捩足,右捩足,各三遍。前后捩足,三遍。”捺即按的意思。捩即扭转之意。
转脚踝可以是站位或坐位。站立时,重心移向左脚,右脚尖点地,意足尖为支点旋转脚踝;左脚亦然。
如坐位时,将左脚放于右腿上,左手轻扶左脚踝,右手握左脚五趾活动脚踝;然后左手活动右脚踝。
无扭伤时,转动脚踝,舒活筋脉,增加脚部活动的灵活性,预防扭伤。已扭伤,视情况轻轻帮助活动踝部,使气血通行,帮助恢复。
提示:扭伤后何时及如何活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加重损伤。
二、膏方养生四季皆宜
膏,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方,就是中医的处方。膏方是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拟定的个体化处方,将药物煎煮取汁、掺入辅料浓缩制成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具有营养滋补和防治疾病的作用。
春季通肝气
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肝也属木,故有“春气通肝”之说。在这个季节,膏方应以疏肝理气为主。对于肝气郁结所致的情绪波动大、易怒之人,要疏肝气,可在膏方中加入玫瑰花;对于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黄之人,可适当用些当归、川芎;对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昏目眩、失眠多梦之人,宜用点菊花来清肝;对于肝血虚的人,则可以用一些补肝的中药,如枸杞、何首乌等。此外,日常饮食中,要适当多吃些洋葱、芹菜、海带、香菇等补肝食物。
夏季清心火
夏季气候炎热,故“火”为夏季主气。此时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旺盛,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因此易扰乱心神,常有体倦乏力、口燥咽干、心烦失眠、情绪急躁等不适。因此,夏季膏方应以清热养心、益气养阴为主,多选用山药、连翘、黄芪、党参、柏子仁等中药。同时,中医认为,心主血脉,除了养心还要养血,可在膏方中加入生脉散(由人参、麦门冬、五味子构成),心血足才能抵抗夏天对于心气的耗损。此外,中医提倡夏天吃点“苦”,日常饮食中不妨多吃一些苦瓜、黄瓜、冬瓜、绿豆、玉米须等有点苦味的甘凉食物,以清火生津。
秋季润肺燥
秋季阳气敛收,阴气渐长,天气由热转凉且气候干燥。秋季燥邪最易损伤人体肺脏。肺作为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主呼吸,与大肠相表里。当空气中的湿度下降,燥邪伤肺就会出现口干舌燥、咳嗽痰黏、大便干结、皮肤皲裂等症状。秋季膏方应以清肺润燥、滋阴生津为主,多在膏方中加入沙参、麦冬、百合、川贝、杏仁等中药。对于经常咳嗽、嗓子痒的人,膏方中可加些陈皮、丝瓜络。同时,饮食要“减辛增酸”,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如苹果、石榴、葡萄等,还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莲藕、乳制品等益胃生津的食物。
冬季填肾精
寒为冬季主气,寒主收引,易伤阳气。中医认为,肾对应于冬季。肾精充沛者精力旺盛、脚步轻快、食欲好、睡眠佳;而当经常出现健忘失眠、食欲不振、腰膝酸软、乏力易疲、肤色晦暗无光泽时,则要警惕或是肾虚的信号,应适时进补。临床上,不同体质者的肾虚,进补的药物也不同。气虚体质者神疲倦怠、动则气喘,可选以人参、黄芪、白术等为主的膏方;血虚体质者面色苍白、头晕健忘,可选以阿胶、当归、白芍等为主的膏方;阴虚体质者形体消瘦、口干咽燥,可选以生地、麦冬、沙参、龟板、枸杞等为主的膏方;阳虚体质者畏寒肢冷、尿频遗尿,可选以鹿角胶、杜仲、核桃仁等为主的膏方。日常饮食中,冬天容易手脚冰凉的阳虚体质者不妨多吃些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比如羊肉、狗肉、大虾、鹿茸等,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三、一条热毛巾能顶半个老中医
一条热毛巾,敷走十种病
老中医们讲“温则通,通则不痛”。热敷简单实用,但也有相应的要点需要掌握。如果方法得当,以下10种不适就可以通过热敷得到缓解。
热敷要点
选择洁净的毛巾,在40—45摄氏度中的热水中浸泡,拧干后敷于患病部位,接触皮肤时应无灼痛感。
最好在患处盖一层干净的布或棉垫。 一般每5分钟更换一次毛巾,最好交替使用。
每次热敷时间15—20分钟,每天敷3—4次。
1 缓解眼疲劳
用毛巾热敷可促进眼周的血液循环,减轻眼睛疲劳,能部分缓解干眼症的症状,还有明目健脑的功效。
2 预防耳聋
用毛巾敷在耳上或轻轻擦揉,可改善耳部血液循环,预防因缺血引起的功能性耳聋。
3 改善头晕
将热毛巾放在后脑勺,每次数分钟,可刺激后脑勺的穴位,改善部分患者的头晕症状,还可提高反应力和思维能力。
4 治落枕
轻微落枕可用热毛巾敷患处,并配以颈部活动。头部慢慢向前弯,轻轻向前后左右侧转动。
5 防治颈椎病
早期颈椎病症状,如脖子发硬、酸痛或受凉后出现轻微疼痛,可用毛巾热敷改善症状,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预防颈椎病。
6 缓解慢性腰椎疼痛
腰椎疼痛用毛巾热敷,可缓解局部症状,如病情严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7 缓解臀部疼痛
臀部肌肉僵硬伴有轻微的钝痛、酸胀痛,可平躺用毛巾热敷疼痛部位,可缓解症状。
四、中药界的“三宝”到底有何珍贵之处
马宝
马宝俗称马粪石、黄药,马宝为不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为马科动物马胃肠中的结石,《本草纲目》和《辍耕录》中称鲊答。
马宝甘、咸、微苦,凉。呈圆球形、卵圆形或扁圆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6-20厘米。表面粉白色、灰白色或青白色。有光泽、光滑或凸凹不平。质坚硬,重如石。剖面呈灰白色,有同心层纹,俗称“涡纹”,偶有灰黑色致密纹理,中心常见有金属或树枝等异物。剖开后气臭、味淡且微咸。其中以色青白、外表有光泽、润滑如玉,有细草纹、质坚硬、断面涡纹细微者为佳品。
马宝具有清热化痰,镇惊安神。用于癫痫,小儿抽搐,痈肿疮毒的作用。镇惊,化痰,清热,解毒,可用于惊痫,癫狂,吐血,衄血,恶疮,肿毒,痰热内盛,神志昏迷及失血症。治惊痫癫狂,痰热内盛,神志昏迷,吐血衄血,恶疮肿毒。
牛黄
牛黄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肝脏的胆结石。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或“蛋黄”,在胆管中产生的称“管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牛黄又叫西黄、犀黄、丑宝。牛的胆囊结石,天然牛黄。我国西北、东北及河南、河北、江苏等地均产。由牛胆汁提取加工而成的称人工牛黄。研末冲服或入丸散。
牛黄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等,大小不一,其直径为0.6~3厘米,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牛黄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疽疔毒,具有非常强的药用价值,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明显的抗惊厥作用和解热作用。
狗宝
狗宝是生长在狗胃里一种石头样的东西。多呈圆球状或椭圆球状,一般直径1一5厘米,表面呈灰白色或灰黑色,略有光泽,并有多个类圆形突起。质地坚重细腻,指甲一划可见划痕。断面为白色或牙白色,呈同心环状层纹,近中心部较疏松,但多不能分离,气微腥,味微苦,嚼之有粉性而无沙性感觉。
狗宝的化学成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弄清,已知者为胆红素、胆酸、碳酸钙、碳酸镁和磷酸钙,及多种有机酸和多种活性酶等。
狗宝甘咸,平。脾;胃;心经。可降逆气;开郁结;消积;解毒。主噎膈;反胃;胸胁胀满;痈疽疔疮。它对胃癌、食道癌及恶疮有独特疗效。还是许多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中医夏季高温养生小知识
1、少食冷饮和保护阳气与心脏
少食冷饮:夏天酷暑难耐,此时人们喜欢喝冷饮,吃寒凉食物,但这样会损伤脾胃、消耗阳气。因此,夏天要少食冷饮和瓜果,喝水以温开水为宜。
保护阳气与心脏:中医认为,夏季阳气旺盛,阴气也从 夏至 开始滋长。养生应要顺应自然,一方面应保护阳气,不应让它过于旺盛而上火,另一方面也要滋阴调息,养护心脏。
2、适当运动和做好后脑的防晒
适当运动:夏天外界阳气最旺,多到户外活动,可补充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但不宜运动过度。
做好后脑的防晒:夏季,我们不忘皮肤的防晒,但常常会忽略后脑的防晒。后脑是全身阳气最盛的部位,后脑经常晒太阳等于体内不断聚焦阳气,阳气过盛容易出现中暑症状。所以出门应做到后脑的防晒。
3、保暖避寒并按摩涌泉穴
保暖避寒:有些人一到夏天,就整天不离电风扇或空调,这样寒凉之气会从皮肤、毛孔侵入人体,易伤肺卫之阳气,导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易乘虚而入。
按摩涌泉穴: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即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因此,可于每天空闲时按摩涌泉穴。
中医夏季养生重要性
中医有“冬病夏治”的理论,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如哮喘、呼吸系统过敏、皮肤痕痒、冻疮,都可以透过夏季的调理而固本升阳,正气足,到冬季就能抗御邪佞之气的入侵。若生机最旺盛的季节而不及时养生,就是错过天机。
但夏季天气反复,热且湿,气压低,风雨多,晴天阳光猛烈,雨天湿度大,阴天空气翳闷;再加上商场、交通工具、办公室空调开放,室内室外空气温度湿度差别很大。因为夏季天气炎热,很容易产生烦躁情绪,此时心理养生不容忽视,保持平和的心态及愉悦心情,有益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缓新陈代谢、减轻燥热感。抑郁烦躁时,不妨听舒缓音乐,室内的装饰也应采用浅色系,以保持良好的情绪。身体很难适应,在这样情况下,养生就特别重要。
夏季常见的易发疾病
热伤风
热伤风是夏季最常见的问题,热伤风疾病的症状为:头昏、恶心、胃口不好、四肢无力。热伤风在中医看来是一种“暑湿感冒”。这种问题最容易出现在夏季的 三伏天 气。原因主要有,室内空调温度开得太低,或者是扇一夜的风扇导致。
预防:空调温度最好是在26度,并且在夜间,要注意盖上空调被。风扇也不可一整夜的扇。平常可以喝一些板蓝根等预防中药品,对疾病进行预防。
中暑
中暑也是夏季常见的疾病。中暑的表现为: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预防中暑最好的方法是在高温天气,应注意防暑,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饮用一些解暑的饮品。
夏季头痛
夏季气温过高,但同时也伴随着闷热、雷雨、大风等天气骤变的情况出现,这会诱发头痛。注意在夏季预防要及时补充水分,节制冷饮,注意休息等。
关节炎
关节炎是很多中老年朋友都会出现的问题,关节炎高发的季节,并不是寒冷的冬季,而是在夏季。这是因为,在冬季,人们反而懂得要注意保暖。而在夏季,人们却会出现过度贪凉的问题,这样会导致寒气入侵,出现风湿性关节炎。一些关节炎老患者,也会出现旧病复发的现象。因此,夏季注意关节保暖也是必要的。
湿气入侵
夏季,很多人都会贪凉,吃一些凉饮,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湿气积累在体内。再加上,很多人夏季喜欢呆在空调房间不出门,身体不出汗,不排湿,这样会更加加重体内湿邪,对健康不利。因此,夏季适当的出汗,排湿是对健康有益的。同时大家还可以饮用一些排湿的饮品,例如赤小豆薏米汤等。
中医夏季养生饮食
1、和风秋葵
秋葵,是盛夏的好食材,它被认为是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秋葵的粘性物质,可促进胃肠蠕动,对关节也有润滑作用,秋葵可凉拌、可炒,也可煮汤。
2、姜汁西瓜饮
西瓜,是男女老少的夏日最爱。西瓜性凉,不可贪食,但咱们还是放不下它,如何是好?送上一杯姜汁西瓜饮,用生姜汁调和西瓜的寒性,甜中带着姜的辛辣,选嫩姜更好,几乎感觉不到姜的辣味。
3、消暑的三豆粥
盛夏爱煮绿豆粥,除了绿豆外,还可以再加入一些黑豆和赤小豆,这样就成了“三豆粥”,功效更甚,且不用担心绿豆的寒凉。三豆粥是从扁鹊的“三豆饮”演变来的。“三豆饮”是中医中一道着名的处方,黑豆、绿豆、赤小豆皆有祛湿利水、清热解毒的功效凉。
4、祛湿水
暑期湿度大,体内的湿气也随之累积, 大暑 宜祛湿。薏米的祛湿功效,大家都很熟悉。让人担心的是,薏米性微寒,不宜多食。今天推荐的是不寒凉的祛湿薏米水。
(一)养生的目的
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人类的共同愿望和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人类始终在不断地努力探索健康长寿的途径和方法。养生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持健康、延年益寿。“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是我唐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的一句至理名言,也正是养生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所在。对于人的寿限,《五经正义》认为在一百二十岁左右,与现代研究契合,养生应以健康地达到寿命上限为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要依靠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是依靠社会,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二是依靠医学,发挥健康咨询、养生指导和防治疾病的作用;三是依靠每一社会成员,发挥个人主观动性,做好自我养生和帮助他人养生。
具体而言,养生的目标:孕胎产子即应作好养生,打好生命健康的基础;出生后,常人应以保持健康为目的,通过各种养生方法强生健体,保持健康状态;当形体稍有不适、精神稍有失常,出现亚健康时,应积极地选择有针对性的养生调摄方法防止临床疾病的发生,及时恢复身心健康状态;临床疾病发生后,以祛病康复为目的,应早诊断、早治疗,通过临床诊治与养生调理的综合干预,降低疾病对健康的不利影响;若所患疾病属暂不可治愈的,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以延缓疾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应临床治疗与日常养生相结合,控制疾病的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带病延年”。
(二)养生意义
养生的意义重大,不可忽视。小而言之,个人要想身心健康、益寿延年就必须养生;大而言之,人类要想与环境协调适应。持续稳定地发展进步而不致消亡,也必须养。总结起来,养生的意义大致有四个方面:
1.康寿意义?善养生者多长寿。中医养生的根本目标在于维护健康、追求长寿,因此,其一切理论及方法均服务于这一目标。几千年来,无数先贤通过自我实践,开括养生理论,丰富养生方法,并验证了养生对健康长寿的有益作用,因此,从古至今,笃养生者,其寿命大多较长。反之,能得长寿者,多精于养生,或其所行与养生暗合。尤其在医学界,名医由于善于养生,多能得高寿。古者,如葛洪81岁、巢元芳81岁、金思邈101岁、梦诜92岁、王冰94岁、万全97岁、杨济时98岁、薛雪89岁等;今世,国医大师多长寿,已故者如朱良春98岁、李玉奇94岁、陈莘龙94岁、何任91岁等,健在如邓铁涛100岁、李铺仁97岁,李克光94岁、张琪94岁、李振华92岁、吴贤中91岁等。可见,养生,首先对寿命的延长有很大的益处。
2.社会意义?? 人类社会文明在进步,生活、学习、工作节奏在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也有越来越重的烦躁情绪;激烈的社会竞争已成为生的常态,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使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物质生活不断的背后,是物欲冲击下精神道德世界的空虚和失落。然而,社会和谐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人们的健康和文明的提高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养生恰恰可以为人们提供促进健康、提高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中医养生对精神健康的看重,可以帮助人们在喧嚣浮躁的社会中调节情绪、怡情悦志、,延年益寿;中医养生将,“道德修养”纳入健康的范畴,可以启发人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道德境界;中医养生的“和谐”观,追求天人和谐、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的思想,可以促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构建;中医养生“权衡以平”的核心观念,在指导养生的同时,将对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人们把握为人处世的恰当尺度,防止太过与不及,让人与人之间多理解、多融合、少对抗,维护人们思想心态和社会状况的和谐稳定。
3.医学发展意义 ??中医养生的发展,符合当前医卫服务重心前移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认识到与其病后治疗不如平时养生防病。同时,人们也认识到,将卫生工作的重点移至临床治疗前,可以大大降低社会卫生经费,节省大量的时间,岂能收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因此,近年来医疗卫生服务重心不断前移。这与中医养生“正气为本””治未病”的基本原则不谋而合。养生的良好效果以已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医养生的关注。世界各国人民对养生的需求,也为其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然而,我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落后,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并且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凸显,导致我国社会卫生工作和养老工作的负担较重,特别是经费负担相对更重。当前,我国在政府主导下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倡中医养生,提倡“治未病”,正是应对这一现状的切实措施。中医养生能有效促进国民健康,缓解我国社会卫生工作负担,其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4.中医教育意义?? 首先学习养生可以加深中医学子的文化修养。中医具有极为深厚的中华文化背景和浓厚的文化特质,中医教育无论放眼未来还是立足当下,都应当加重对中医学子的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其文化修养。某种意义上来说,养生是传统文化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养生,必须要涉及大量传统文化的知识,因此从加深文化修养的角度来看,通过养生学而普及传统文化,无疑是直接和有效的。另外,养生关注健康和延寿,是当前社会的热点,学生们学习时往往带有强烈的兴趣,因而养生是中医高校内讲授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之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学》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