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常练太极拳改善失眠配合“腹式呼吸”效果好

时间: 2023-07-18 14:23:31

清晨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老年人在公园里晨练太极拳,因为勤练太极拳能够提升免疫力,强身健体,甚至还可以改善睡眠哦,经常失眠的朋友可以试试。

练太极的好处

中医认为,练太极拳,能加强肾的藏精、保精功能,并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因此,通过练太级拳,不仅能改善阳痿、遗精、腰腿酸软,也能改善体虚肾亏引起的失眠、多梦等症状,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经常练习太极拳改善失眠症状

中医专家指出,太极拳,能加强肾的藏精、保精功能,并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因此,通过练太级拳,不仅能改善阳痿、遗精、腰腿酸软,也能改善体虚肾亏引起的失眠、多梦等症状,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练太极拳可以调整神经功能活动,使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恢复,阴阳达到平衡。因此,通过练拳养神,能够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神志不宁等症。

另外,打太极拳时,全身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可以加强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由于肌肉运动,可使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心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氧的供给充分,心肌营养加强,收缩功能提高,同时全身皮肤、肌肉、内脏中储备的毛细血管网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可有效地防止夜间发生心脑血管急症。

怎样练太极好

太极拳的练习,即“腹式呼吸”,通过腹腔压力的改变,使胸廓容积增大,胸腔负压增高,上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血液回流加速。由于腹腔压力的规律性增减,腹内脏器活动加强,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防止便秘。

科学研究表明,打太极拳时全身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可以加强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由于肌肉运动,可使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心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氧的供给充分,心肌营养加强,收缩功能提高,同时全身皮肤、肌肉、内脏中储备的毛细血管网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可有效地防止夜间发生心脑血管急症。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介绍

陈式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将阴阳、动静、正反、有无、形神等对立统一的哲理和宗教、哲学、伦理、医学、武学、艺术等精神资源融入武术之中,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为一体,是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优秀拳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欢迎阅读!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介绍

第一组

1.起势(分脚开立)(假设起势方向向南)

2.右金刚捣碓(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 3.擦步推掌 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 4.虚步按掌)

5.左单鞭(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6.搬拦捶(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

7.护心捶(1.转腰塞拳 2.跳转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1.擦步插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 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 5.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1.折叠缠绕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掌)

16.斩手(1.提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1.旋臂伸掌 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1.转腰提臂 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1.震脚收掌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第三组

22.右云手(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 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

23.左云手(1.震脚摆拳 2.开步推掌 3.擦步左云 4.开步右云)

24.高探马(1.转身分手合掌 2.马步分掌 3.扣脚转身旋掌 4.虚步推掌)

25.右连珠炮(1.转腰捋棚 2.侧步刁托 3.跟步推掌 4.侧步刁托 5.跟步推掌)

26.左连珠炮(1.退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侧步刁托 5.跟步前推)

27.闪通臂(1.转腰带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扫腿推掌)

第四组

28.指裆捶(1.转身缠摆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收拳 3.弓步发拳)

29.白猿献果(1.转身左缠 2.转腰右缠 3.提膝上冲拳)

30.双推掌(1.落脚收掌 2.虚步双推档)

31.中盘(1.换掌前推 2.换掌前推 3.换掌前推 4.穿掌绕臂分手 5.踏脚合臂擦脚 6.马步拢手上提)

32.前招(1.转腰悬腕 2.虚步摆掌)

33.后招(1.转腰活步 2.虚步摆掌)

34.右野马分鬃(1.转体绕臂 2.提脚绕臂 3.马步穿靠)

35.左野马分鬃(1.转腰提脚绕臂 2.马步穿靠)

36.摆莲跌叉(1.转身旋掌 2.折叠下按掌 3.收脚摆掌 4.摆莲拍脚 5.震脚握拳 6.跌叉步穿拳)

第五组

37.左右金鸡独立(1.弓步举拳 2.独立上穿掌 3.踏步按掌 4.擦脚摆掌 5.收脚收掌 6.独立穿掌)

38.倒卷肱(1.退步右推掌 2.退步左推掌 3.退步右推掌)

39.退步压肘(1.转腰左摆掌 2.转腰右摆掌 3.退步压肘)

40.擦脚(1.转身右捋 2.盖步叠臂 3.分脚拍脚)

41.蹬一根(1.转身叠拳 2.换手叠拳 3.撩拳侧踹)

42.海底翻花(1.收脚合拳 2.提膝翻抖)

43.击地捶(1.落脚摆拳、跳步绕拳 2.擦步绕拳 3.弓步栽拳)

44.翻身二起脚(1.转身提拳 2.转身虚步举拳 3.上步摆拳 4.腾空拍脚)

45.双震脚(1.分掌后跳 2.虚步按掌 3.双震脚按掌)

第六组

46.蹬脚(1.收脚收掌 2.蹬脚架推)

47.玉女穿梭(1.落脚穿掌 2.跳擦步架推)

48.顺莺肘(1.转身合臂擦脚 2.马步顶肘)

49.裹鞭炮(1.翻身跳转绕臂、交合 2.马步分砸拳)

50.雀地龙(1.转腰合臂 2.仆步穿掌)

51.上步七星(1.弓腿举拳 2.虚步架拳 3.翻腕撑掌 4.翻腕架拳)

52.退步跨虎(1.退步转身分掌 2.丁步合掌)

53.转身摆莲(1.转身旋掌 2.提膝分手 3.落脚摆掌 4.摆莲拍脚)

54.当头炮(1.落脚后推掌 2.坐腿收拳 3.马步棚打)

55.左金刚捣碓(1.旋掌左捋 2.弓步前棚 3.虚步撩掌 4.震脚砸拳)

56.收势

陈式太极拳56式的养生功效

1、陈式太极拳56式对高血压、高血脂的防治作用

在学习陈式太极拳56式时有势呼吸法,其要求自然呼吸,对呼吸方法的训练要求也很高。

从现代医学来看,正常情况下,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时,全身处于紧张状态,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全身出现舒缓状态,心跳减慢。

在练拳时注意呼气,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减弱,这时血管就处于舒张状态,毛细血管舒张,血液流动畅通,微循环灌注,因此使血压下降,减轻心脏负担,对防治高血压引起的冠心病很有好处。

有一项临床研究表明,陈式太极拳56式的慢动作,对降血压的效果很显著,练习陈式太极拳56式可以改善习拳者的心肺血管等功能。

练习陈式太极拳56式还可避免过氧化脂质水平增高。高血脂症患者伴有脂代谢紊乱,其特点是血浆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胆固醇(LDL-C)浓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降低。

练习陈式太极拳56式能使人的血液TC、LDL-C水平显著下降。长年坚持练习陈式太极拳56式可调节脂类代谢,降低血糖,增加HDL-C及HDL- C/TC比值,而血浆HDL含量与冠心病发病率成反比。

练习陈式太极拳56式可使血液非酶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对改善老年人的血脂代谢、提高机体供氧能力、延缓衰老有着积极的作用。

2、陈式太极拳56式有助于睡眠

中医认为,练习陈式太极拳56式能够加强肾功能,并且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因此练习陈式太极拳56式能够治疗肾虚、失眠等症状,对改善睡眠质量非常明显。

陈式太极拳56式的练习,即?腹式呼吸?,通过腹腔压力的改变,使胸廓容积增大,胸腔负压增高,上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血液回流加速。

由于腹腔压力的规律性增减,腹内脏器活动加强,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防止便秘。科学研究表明,打陈式太极拳56式时全身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可以加强血液循环。

更重要的是由于肌肉运动,可使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心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氧供给充分,心肌营养加强,收缩功能提高,同时全身皮肤、肌肉、内脏中储备的毛细血管网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可有效地防止夜间发生心脑血管急症。

练陈式太极拳56式可以调整神经功能活动,使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恢复,阴阳达到平衡。因此,通过练拳养神,能够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神志不宁等症。

老年人在睡前练习陈式太极拳56式可以提高睡眠质量,有效的改善失眠的症状。

3、陈式太极拳56式太极有益智作用

很多科研人员都对太极有所研究,,长期练习太极对我们的神经系统都有着很大的改善作用,能够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

(1)练陈式太极拳56式,对植物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影响。练陈式太极拳56式时呼吸较深,可对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发生影响,从而可使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紊乱得到调整和改善。

(2)练陈式太极拳56式能在大脑皮质形成一个特殊兴奋灶,而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练陈式太极拳56式时,要求精神贯注,意想小腹(即意守丹田),排除杂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静?。

这种意识和身体锻炼相结合的方法,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的情况下完成的,它使大脑皮质功能区形成一个特殊兴奋灶(即兴奋集中在很小的一定区域),而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

这样就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可以打破疾病的病理兴奋灶,修复和改善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起到健脑强身作用。

(3)练陈式太极拳56式还有利于提高人体动作的平衡性与协调性。陈式太极拳56式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要求较高,这对神经系统是一种锻炼,有利于平衡和协调动作的发展。
?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介绍相关文章:

1. 陈氏56式太极拳谱

2. 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招式动作

3. 陈式太极拳56式学习的三个阶段

4. 陈式太极拳十八式的拳谱口诀

5. 马虹陈式太极拳拳谱

6. 56式太极拳动作详解

打太极有什么好处 太极的基本功是什么

【导读】:打太极是很多老年人都喜欢的健身运动,可以帮助人体活动筋骨、增强体质,下面一起来看看打太极有什么好处?太极的基本功是什么?

打太极有什么好处

打太极的好处是可以增强肺的通气功能,矫正脊柱,预防便秘,消除瘀血和优化大脑等。

1、对呼吸:拥有“开阔”的心胸

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肺组织的弹性好,胸廓的活动度也大,同时还会增强肺的通气功能。

太极拳,多半是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深长均匀,在反复的动作中,腹肌和膈肌经常运动,因此可以增加透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有规律地改变,使体内的血流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这些都有助于保持老人的活动能力。

2、对骨骼肌肉:矫正脊柱

习练太极,对我们身体的脊梁骨脊柱,有很明显的锻炼效果。练太极几乎每个招式都会用到腰,长期的积累下来,对脊柱的形态和结构有良好的作用。“很少能看到练太极的老人会发生脊柱畸形的,驼背的也很少。

3、对消化:机械 *** ,预防便秘

因为中枢神经系统主管着体内的所有系统,因此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隔山打牛”的效果,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改善消化系统的仅能,还能避免因神经系统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

4、对心血管:消除瘀血的良方

太极拳的动作很多,包括了各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还包括着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这些动作组合在一起,就能加强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瘀血现象,是一种消除体内瘀血的良方,同时,加快血液的流通,也就改善了血液循环的状况。

5、对中枢:优化大脑“软件系统”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注意力要集中,对大脑活动都有良好的锻炼作用。从动作上来讲,练太极动作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要上下不乱,前后连贯。因为动作有时较复杂,所以需要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无形中,就一次次地优化我们大脑的“软件系统”,加强了系统的工作能力。

6、对物质代谢:打击胆固醇

太极对身体的影响往往都是潜移默化的,对待胆固醇也是这样。打太极拳对脂类、蛋白质类以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有良好的影响。打太极也会影响物质代谢,可以说是运动防老。

太极的基本功是什么

一、活臂

太极拳练得好坏,上肢臂手的操作非常重要。松肩、坠肘、坐腕、舒指、亮掌,这些通常习惯性的要领外,要特别注意把握两点: (1)用意不用力,松活柔顺,舒展自然。 (2)必须以腰带动,不能盲目自动乱动。

四肢乱动,不可能作出上下相随,全体完整而动的现象。上肢松软沉坠这是练下沉功夫,气沉丹田的需要,耸肩擡肘,臂手僵硬,使气上浮,导致心胸紧张与“上虚下实”之道唱反调,下沉功夫就不可能上身,这种机理是浅显易懂的。

上肢臂手从武术技击方面来看还有其特殊的功能。初学练手,通常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乱动僵硬,练活臂就是要改变这些不符合要求的活动习惯,非改不行,因此称为基本功。

二、动腰

初练太极拳常有只见手足动,不见身上动的大毛病,其问题主要就出在不懂不会“动腰”上。每一拳式的完成必须在腰劲的带动下一起完成达到“上下相随”的要求,主宰于腰是指如何动腰,简单来说,主宰于腰就是“动腰”,这里还可以明显看出,全身动作,起动在腰,腰就是火车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动腰”是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提起精神以立身中正为条件,以脊柱为轴,缓缓地进行全身腿足臂手的旋拧带动操作。“动腰”动作主要是拧腰,是以脊柱为轴,在平行于地面的平面内左右旋拧动作。拧腰,就像洗脸拧毛巾一样。不会拧腰就不会就不可能把足手动作相连作好,达不到上下相随,全身动作完整的要求。

三、坐腿

太极拳对下肢足腿的要求,称之谓底盘根基功夫,极为重要,确也相当难练。许多练拳人多年功不上身,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足腿的锻炼不得法造成的。“坐腿”是练底盘功夫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单腿屈膝负重练法”,也难掌握,因此仍应把它看作是一项基本功。

打拳时,屈膝弯腿,身心在大松大软的意含引导下,不断向下松沉,上身躯干好像坐在凳子上一样,增加腿部的负荷,不断延长单腿负重的时间,迈步向前退后仍要轻灵稳当,如履薄冰缓缓移动重心(不能冲)。同时再利用拳式步型、步法的转变,两腿不断地交换着单腿负重的势态来进行拳架的运作。

“坐腿”法用单式教学效果较好,一般都采用打搂膝拗步掌的办法,连续打上几十个搂膝拗步,到出一身汗、腿部酸疼为度,只要酸疼感减少,自感不甚吃力时,下盘功夫就有一定程度了。

太极初学者注意什么

1.不要迷信所谓“真传”、“秘传”这个架,那个架的。经常有人认为陈拳好,或者杨拳好,什么小架好,低架好等等。其实,是太极拳都好,就看你练不练的对。练的对了,架子打大了,就是大架,打小了,就是小架,打低了就是低架,打快了就是快架。人无非两手两脚,真能做出什么奇怪姿势吗? 前提是练的正确。拳架与拳架之间的区别只在于招式。

2.练拳速度初时宜缓慢,不可妄自加快,为何? 因慢架就是在求放松,求定位,把身体各部位调整好,做到周身一家。久练才能慢的下来,再练才能快的起来。

3.初练拳不宜过多发力,这和个人体质有关,但初练拳发力多为“努”气发力,不自然,也不健康,更不是太极拳的发力模式。等到有一定内劲,再发力为好。

4.择师不是越有名气的越好,明师能把太极拳说的清楚,能做到舍己从人。没条件的,即使现在身边没有发放极好的老师,但是如果老师拳架打的深合拳理,亦是阶段明师。

5.毅力与恒心最重要,想学拳的先问问自己,如果要你20年的苦练才能出功夫,你还学不学太极拳,如果不能下决心,不要寄望能练出太极功夫,只健身养生足矣。

最近失眠,怎么调理

失眠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缓解,失眠多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精神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1、一般治疗:若失眠是由睡眠环境不良所导致,可通过更换睡眠环境来改善症状,患者在睡前应避免饮用咖啡、茶、酒等刺激性饮品,以免对神经造成刺激,出现失眠的情况。患者在睡前3-4小时之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可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如关灯、使用遮光窗帘等。

2、药物治疗: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苯二氮?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比如地西泮片、劳拉西泮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可有效起到催眠、镇静的作用,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阿戈美拉汀片等,该类药物可有效调节人体的睡眠和情绪,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应用镇静、催眠药物以及抗抑郁药需谨慎。

3、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松弛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目的是改变患者对失眠的认知偏差,改变患者对于睡眠问题的非理性信念和态度,此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药物治疗更持久。松弛疗法是治疗失眠最常用的非药物疗法,具体内容包括渐进性肌肉放松、指导性想象和腹式呼吸训练,进行松弛训练后应坚持每天练习2-3次,环境要求整洁、安静,初期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4、物理治疗: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有重复经颅磁刺激、静电刺激、经颅电刺激等,可通过药物联合方法来迅速阻断失眠的发生,较为适用于妇女哺乳期间的失眠及产后抑郁所导致的失眠。

5、其他治疗: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等疾病均可导致失眠现象,应根据原因进行治疗。如果是焦虑症导致的失眠,可通过心理医生对患者积极开导,纠正患者对世界的错误认识,从而改善焦虑,也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氟西汀分散片、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等药物,消除焦虑,改善失眠现象。

失眠的具体治疗方法还需去医院睡眠医学科进行脑电图、多导睡眠图检查后,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可适当地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如打篮球、踢毽子等,增强自身体质。

提示:有来医生提供内容支持,不能代替面诊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