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西洋参上火吗高丽参上火吗(高丽参和西洋参的区别)

时间: 2023-01-07 08:56:18

西洋参上火吗高丽参上火吗

西洋参和高丽参都是名贵的滋补佳品,适当进食对人体有多种好处,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服用,且不能大剂量或长期服用,那么西洋参、高丽参是否存在适应症呢?西洋参上火吗?

1、西洋参上火吗

西洋参不会引起上火。从中医药理角度来说,西洋参味甘性寒,具有补血益气、养阴生津、清热润肺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肝火旺盛等,一般不会引起上火症状,但体质寒虚或存在宫寒痛经的人要避免进食。

2、高丽参上火吗

一般来说,少量进食高丽参不会引起上火症状。但如果长期或大量进食就会造成上火。高丽参性温,具有补血益气、活血安神的功效,不建议体内有湿热证或情绪急躁的人食用。

3、党参上火吗

适当进食党参不会引起上火。党参具有健脾和胃、补肺生津、补血益气的功效,且性平,使用少量党参煲汤饮用,一般不会造成上火,但其属于中草药,建议遵医嘱服用。

4、沙参上火吗

沙参不会造成上火。沙参具有养阴润肺,清热降燥、和胃生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肝火旺盛等症,但不适合体有寒湿的人群服用。

结语:西洋参上火吗?西洋参不会上火,但也需控制服用量。西洋参具有养阴补气、清热生津的作用,体内有热证,或肾阴虚、肺热等人群可适当进食,但寒湿或体质寒虚的人一定要避免。

高丽参和西洋参的区别

高丽参和西洋参的区别是:形态特征不同、产地不同、营养价值不同等。

很多人都知道吃人参可以补气,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可是人参有好几种,特别是高丽参和西洋参,很多人都分不清楚,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01 形态特征不同

高丽参呈长柱状,上半部均压制成不规则的方柱形;表面红棕色至深红棕色,有光泽,略透明,皮细腻显油润;根茎(参芦)短而粗凹窝状,有的具两个参芦,参芦的茎痕(芦碗)大,略似碗状;根的上部有横环纹。中下部有纵皱和少数浅纵沟,底端下部支根(参腿)1-3支,稀有4支,较粗;质坚重,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红棕色,有光泽,呈角质,形成层色淡。

西洋参主根呈圆形或纺锤形,表面浅黄色或黄白色,色泽油光,皮纹细腻,质地饱满而结实,断切面干净,呈现较清晰的菊花纹理,参片甘苦味浓,透喉,全体无毛。根肉质,纺锤形,有时呈分歧状。根茎短。茎圆柱形,长约25cm,有纵条纹,或略具棱。

02 产地不同

高丽参主产于朝鲜半岛;西洋参:原产地美国北部威斯康辛州的森林区,中国和加拿大南部有分布。

03 营养价值不同

高丽参主要成份有人参皂甙、配糖体、人参酸、人参贴、人参宁、维生素等。具有大补元气、滋补强壮、生津止渴、宁神益智等功效,适用于惊悸失眠者,体虚者, 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西洋参中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喉干。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保护心血管系统,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活力。

04 高丽参又分白参和红参,脾虚火旺者宜用白参,因“生用气凉,微苦补阴”;脾虚肺怯者宜用红参,“熟用气温,味甘补阳”。总体来说,高丽参茶更适合老年气虚症状明显的人服用,能强壮体质,增强免疫力。但在碰到感冒、喉咙痛时,再喝高丽参茶就会太燥热。

05 西洋参味苦、微甘,性凉,不易上火。主治肺虚久咳,或见咯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老年体虚,精力不济等症状,阴虚火旺、爱咳嗽的人常喝西洋参茶能益气滋阴,生津止渴。

为什么吃人参会上火呢 怎么吃人参不上火呢?

为什么吃人参会上火 1、人参种类的选择不慎

红参、高丽参,在中医学里面,其药性偏温燥,所以容易上火,而我国东北出产的长白山人参药性平和,而西洋参也称花旗参,性偏寒凉,食用后就不太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

2、体质不同

阴虚火旺的人吃红参,就有可能会出现上火的症状。

3、选择不当

气壮神足,非常健硕的青壮年人,不适宜吃人参。人参补气,气壮神足的的人吃人参或者红参可能会出现上火症状。

怎么吃人参不上火 1、每日按照限量食用,就不会出现上火症状。

2、人参并非服一次就可以一劳永逸,食用人参时,注意用量,长期坚持少量久服才可以达到好效果,不会出现上火症状。

3、人参上火还与个体差异有关。比如南方人吃人参只要不过量就不会上火,而相同的量,有些东北人食用就会有上火的感觉。因此夏天食用人参时,南北方都应该适当减少食用量,南方人可比冬季少一点,每天在3克左右,而东北人食用时应该适当再减少一点,每天可食用2克。这种食用量一般不会上火。

4、人参药用遵医嘱。

5、如果你还是担心会上火,可选择人参食品。相对于原参,食品形式食用更安全,一般不会引起上火。

一般来说,只要按照自己的体质特征,合理控制剂量,正确食用人参,是不会出现上火症状的,最后也希望大家都可以有一个好的身体。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