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体质和生活方式的原因,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即使到了夏天也依然会怕冷,手脚冰凉,甚至肚皮也是凉凉的。但是又虚不受补,多吃一些补养的食物就又很容易上火。
中医认为这类人多是阳虚体质,身体阳气不足,脾胃虚寒进而导致身体羸弱,常常出现容易感冒、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对症调养,致脾阳受损,导致脾胃功能低下,消化功能减弱,影响营养吸收,进一步发展可至精神不佳、面色萎黄、全身怕冷等。此外,精神因素(如紧张、恐惧等)与内分泌失调也会导致手足多汗。患有手足多汗症的人往往同时伴有手脚发凉。这类人可通过药膳、敷贴等办法进行调理。
温中散寒——胡椒猪肚汤
中国民间有一句谚语叫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夏季天气炎热,自然界阳气发散,人体表现为“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就是说夏季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吃胡椒、生姜之类的温热食物可以温胃健脾,驱寒养阳,四肢怕冷也就会有所好转。
传统养生药膳胡椒猪肚汤,有温中散寒,温补脾胃的功效。做法:1.一只猪肚洗净,装入约1汤匙白胡椒,并用线把猪肚的口系上;2.把500g排骨或瘦肉和装好胡椒的猪肚焯水后放入砂锅中,加入生姜,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两个小时至肉烂熟即可。
散寒通络——“三伏贴”
此外,“三伏贴”也是缓解手脚冰凉的好方法,亦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三伏贴”可使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在治疗寒湿及阳虚型疾病时,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门诊部,传统“三伏贴”项目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的资深专家团队主理。首次贴敷前,由中医专家一对一问诊,辨证论治,开具针对性穴位处方。每人每次贴敷8—10个穴位。
国医堂位于汉中路282号(地铁2号线汉中门站旁),是南京市医保定点单位。“三伏贴”首次贴敷将于6月21日(夏至日)开始。即日起,您可至国医堂一楼“三伏贴”咨询台进行咨询及预约服务。也可拨打导医台服务电话58999999转1进行咨询。
此外,热水泡脚也是缓解手脚冰凉一个十分有效的方式。每天睡前热水泡脚20分钟,水温以40度左右为宜,有助促进末梢血液循环,驱散寒意。
中医专家表示,手脚发凉者应远离“寒”,注意穿衣保暖。日常多做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等。适量的有氧运动能使血液循环畅通,促进新陈代谢,缓解末梢循环差的情况,有助于减缓手脚冰凉。手脚发凉者还应注意调节心态,避免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对防止手脚冰凉有一定作用。
【陈建甫编译】一般我们听到的腹肌锻炼,主要就是仰卧起坐、棒式等用来训练腹直肌的运动,所谓的「腹直肌」主要负责体干的伸直及弯曲,因此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动作都会与之牵扯。可是一说到「腹斜肌」锻炼,大家就陌生了不少,腹斜肌主要负责我们腰部、体干的左右扭转,也是形成我们腰部曲线的关键之一。女性手脚常冰冷 关键就在腹部没运动日本瑜珈讲师森和世表示,女性常有的手脚冰冷问题,其实有很大一部份就是出在腹部的锻炼不足。我们的身体会在运动量低落时,优先将血液汇集到腹部周围来保持内脏的温暖,如此一来就会让血液无法大量流入位于身体末梢的手脚部分。只要透过常运动腰腹来暖化身子,其实就能将此处储存的血液推送出去。腹斜肌训练立竿见影 两周就有成就感而健身教练玉置谦钦则提到,一般女性听到健身、重量训练就会联想到高强度的训练,常常在还没开始之前就已经却步不前。而腹斜肌的训练不但相当简易,效果更是立竿见影,只要1~2周,就能明显感觉到原本松弛的腰间肉变得紧致。 森和世则认为,女性在健身初期最容易因为受伤而放弃,而跪姿折腰的腹斜肌训练不但不容易受伤,更是最能快速燃烧腰部脂肪、改善手脚冰冷的瑜珈动作之一,因此民众在家也能轻松尝试。《跪姿折腰腹斜肌训练》1. 请采跪姿并将双脚打开与肩同宽,上半身尽量打直并且将双手高举过头。 2. 以左手抓住右手腕的方式,一边吐气一边将身体向左边折至将近90度。 3.维持这个姿势并正常呼吸10秒。 4. 一边吸气一边回正到1的姿势,左右手交换后向右再折一次。至少左右交替10次,若有余力者也可以自行增加次数。
炎炎夏日
许多人喜欢待在空调房
但时间长了容易手脚冰凉
这可能是阳气虚衰造成的
该如何缓解呢?
专家来支招
吃醋泡生姜
可以缓解手脚冰凉吗
网上有不少人建议
在空调房里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
吃醋泡生姜可以缓解
这是真的吗?
专家介绍
如果是冬季受寒导致手脚冰凉
吃醋泡生姜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夏季因为阳气虚衰导致的手脚冰凉
吃醋泡生姜
效果则不明显
大枣枸杞桂圆饮
大枣、枸杞、桂圆
都是常见的药食同源食材
大枣有一定的补益气血作用
可以改善气血不足
枸杞有滋阴、滋补肝肾之效
桂圆能够改善脾阳虚、肾阳虚
手脚冰凉、血液不足
与缺铁有一定关系
这三种食材含有丰富的铁元素
用大枣、桂圆、枸杞制作代茶饮需要大枣3-4颗,共10克枸杞15克、桂圆肉15克开锅后,小火煮10分钟左右。
煮好后温水饮用不要等放凉再喝
喝完把食材吃掉效果更佳
(央视一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