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中医推拿助眠法,不再依赖安眠药

时间: 2023-07-18 17:21:06

俗话说,安心睡一宿,活过九十九。失眠似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每个人都是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夜来风雨声,梦里花落知多少”的优质睡眠似乎已变成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这时候不妨来试试中医的穴位按摩,益气活血,安神养心,不知不觉中就会改善你的睡眠质量。

失眠原因有4个:

1、病位在心

有些人思虑过多,忧伤过多,操劳过多,心和脾就会受到影响,从而气血虚弱,心神失养,导致失眠。心脾两虚的人,往往多梦易醒,且伴有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等症状。

2、肾虚

五行中心属火,肾属水,水少了便控制不住火,虚火便会上扰心神,从而导致失眠。有些人房劳伤肾,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肾阴亏虚,都会引起失眠。阴虚火旺的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五心烦热。什么是“五心”?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一个心口。一摸就知道。

3、脾胃不和

大家知道,脾胃是身体的“食品加工厂”,负责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但脾和胃又有分工,脾气主升,食物之精华被脾输送全身,给身体提供营养;胃气主降,使食物的糟粕得以下行,排出体外。你看一些食品加工企业,粮食被它们加工处理后,加工出的食品被运送到各大超市销售,最终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副产品呢?也得处理掉啊?人们便把副产品通过另外一些渠道运送给饲料加工企业,让它们变成牲畜吃的“食物”。脾和胃的分工大致也是这样。脾胃不和的时候,本该被脾输送到全身的食物精华没有被输送走,滞留在身体里,本该被胃排出体外的食物的糟粕也没有被排出体外,滞留在体内,体内便湿气旺盛,湿盛则生痰,痰热上扰心神,人便会失眠。脾胃不和的人,往往胸闷、腹胀、口苦、痰多。

4、肝火旺盛

肝火旺盛也会上扰心神,人心神不宁,也会失眠。肝火旺盛的人大多有烦躁易怒、便秘、尿黄等症状。

中医推拿助眠

1、按压心包经:循着双侧上臂内侧中线,由上向下按压,痛点再重点按压,每日1~2次。

2、点揉神门穴:神门穴位于腕横纹肌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于每日临睡前用一拇指指端的螺纹面,点揉另一手的神门穴,以感酸胀为宜,左右手各重复30次。

3、睡前搓涌泉穴:于每日临睡前取仰卧位,微屈小腿,以两足心紧贴床面,做上下摩擦动作,每日30次。

4、揉捻耳垂: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双侧耳垂部位,轻轻地捻揉,使之产生酸胀和疼痛的感觉,揉捻约2分钟。

5、梳头法:用指叩法,双手弯曲,除拇指外,余4指垂直叩击头皮,方向为前发际、头顶、后头、项部,左中右3行。每天3~5次,每次至少5分钟。也可用梳子,方法同前。

有没有什么不是安眠药的,可以帮助入睡的

首先是你睡眠的外部条件:1.你的卧室空间要足够大,还有保证有较好的密封性。2.你的床要适当宽大,不能太软。被子要舒适,你的枕头一定要高矮软硬合适,而且透气性一定要好。入睡:1.睡前一定要让我们的心静下来,睡前一小时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想一些伤脑筋的事,不要吃得太饱。2.睡姿也很重要,最好是右侧卧位。3.睡前可以泡个脚或洗个热水澡。4.睡觉时要保持头冷不要把头蒙在被子里,或头对着一些取暖设备睡觉。但我们的腹部和脚一定要保持温暖。5.当我们刚睡醒千万不可立即起床。应先让我们的身体从侧卧蜷缩体位变为平躺体位,在床上略微躺一会儿,使我们的四肢以及各个关节伸展开来。起床后也可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比如伸伸懒腰什么的。使我们的身体得到预热,帮助我们迅速从睡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来迎接一天的学习和工作。这里向你推荐几个助眠小方法:1.睡眠操纵制法就是你可以主动的引导你的思维,去考虑一些枯燥的问题,比如我们最常用的数数法。而学生则可以在睡觉的时候想一想白天老师讲的内容,这样既可温顾,又可助眠。纵法,就是放纵你的思维,不要想紧张的问题就可以了。2.牛奶助眠法。虽然说睡前喝一杯牛奶助眠并不是适用每个人,有些人喝了牛奶反而会拉肚子。但你可以去尝试,看看是否对自己有用。3.药枕助眠法。在选择药枕时我们最好可以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药枕。一般选用一些清新安神的药枕来助眠,比如菊花、蚕沙、绿豆、桑叶、竹叶等简单便宜的药材做成药枕。另外可以用花卉这类芳香药物做药枕也有一定的助眠效果。4.按摩涌泉穴。就是我们常讲的搓足心或者叫搓脚底,我们脚底前三分之一的正中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脚底心,那里有一个穴位叫涌泉穴,我们主要按摩的就是涌泉穴。方法很简单,先将我们的手心相对互搓,把我们的双手搓热,搓热以后用右手搓我们的左足心,用左手搓右足心,直到感到发热为止。这个原理其实和我们泡脚的原理是一样的,通过按摩是我们的脚发热来促使热气下行,达到清头脑的作用,从而帮助我们的入眠。5.饮食方面你可以吃一些清心安神的食物,比如百合、莲子等。还可以每天吃一个鸡蛋,因为鸡蛋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

总是失眠睡不好?可能有“痰瘀”!中医助眠方,祛痰化瘀,治失眠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存竞争日趋激烈,工作、生活和 社会 心理压力不断加大。加上随着 科技 的发展,人们文化 娱乐 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娱乐 休闲工具越来越多,在上述问题面前,睡眠似乎就显得有点“浪费”了,正常的睡眠经常被无情地挤占,睡眠不足的问题愈发严重。

这也导致了失眠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在门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最初该睡觉时不想睡,以至于后来想睡却睡不着的患者。

而且,在这些失眠患者中,大多数为慢性失眠,也即连续数月或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失眠,更有不少人表示长期服用安眠药治疗效果不佳,而平时又对睡眠质量有过于敏感的情绪反应,从而加重失眠,形成恶性循环。

这是因为多数失眠患者并没有解决根源上的问题,而只是采取了简单的安眠法。

现实生活中,一出现失眠,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诸如褪黑素、安眠药等助眠产品,这些药往往会给人一种见效快,助眠效果好的错觉。拿安眠药来说,安眠药所包含的安定成分会通过控制中枢神经,降低脑细胞的活跃度,给人一种安定静心的感觉,从而慢慢地进入睡眠状态。

但事实上,安眠药对于失眠只有辅助的作用,无法真正地治疗失眠。哈佛医学院教授、睡眠学专家 Matthew Walker教授对正常的睡眠与安眠药促成的睡眠进行对比研究发现: 入睡后两者的脑电波存在明显的差异,与正常睡眠相比,安眠药促成的“睡眠”,严重缺乏深度睡眠的脑波。

这也意味着,安眠药的效果并非很多人所想的能帮助真正地睡眠。而且滥用或长期地服用安眠药还可能会出现各种不适。一项发表在《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的调查表明,有学者对264例老年住院患者服用安眠药的情况和服用后出现的自觉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超半数的患者出现服药后不良反应,如白天嗜睡,健忘,便秘,头晕,甚至跌倒等。

另外,经常有患者朋友问,某某中成药是否有效。事实上,在来就诊的患者中,也有不少曾服用过中成药的患者,但失眠仍反反复复。

中成药对于改善失眠,确有一定的效果,但前提是用药对症。

然而,病有万变,药也应万变。不同的人由于年龄、个人体质、失眠主要症状以及其他伴随出现的症状等均有所不同,加上失眠的病情会随失眠的时间延长而发生改变,而中成药往往剂量固定,中成药的应用更像是“千人一药”,而非我们常说的“千人千面”、“用药一人一方”。这就如同治疗癌症,希冀通过一颗“子弹”就能杀死所有的癌细胞那样,该做法并不现实。这也是很多人失眠总是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因此,想要解决失眠问题,还得从根源入手,不仅要对症治疗,更需要对因治疗,从整体上去辨治。

祖国医学认为,人以五脏为中心,气血津液的生化有赖于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故失眠与五脏六腑不调密切相关,因此强调治疗失眠要以人为本、辨证施治、调整气血阴阳,以达到治病求本,不仅改善失眠症状,更调理失眠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目的。

而对于顽固难愈的失眠调理,亦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及治法。很多经历过失眠的人都知道,失眠时间较短时,无论是采取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通常见效会较快,而且治好之后,失眠也较少会复发。而如果是失眠时间越长,调理的时间通常也会较长,且很容易复发。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久病成痰成瘀”所致。失眠时间越长,失眠的病因病机就越复杂,久病可产生痰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新血不生,旧血不去,心神失养,故而失眠常犯。正如清代医家吴澄在《不居集》中描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此痰挟瘀血凝滞,阻塞道路。”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亦指出“夜睡梦多,是血瘀。此方一两付痊愈,外无良方。”实践表明使用祛瘀的药物或药方(比如血府逐瘀汤)治疗此类失眠有良效。

比如此前的患者罗女士,62岁,主诉失眠40多年,40多年前因为工作压力较大,出现入睡困难,多梦,夜间易醒、早醒等问题。间断服用多种安眠药、抗抑郁药,用药期间基本可以保证每天5-6小时的睡眠时间。10年前在体检中发现肝功能异常,因担心安眠药的毒副作用,自行停服与睡眠相关的所有西药,开始服用中成药。

但睡眠时好时坏,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改善。夜间上床睡眠的时候还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担心无法入睡。近期失眠加重,自述每晚睡眠不超过2小时,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有时夜间清醒达5-6次,多梦,一般在凌晨3点左右醒来后,无法再次入睡,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严重影响第二天的状态。

观其舌可见舌尖红苔薄,中医辨证为肝郁化火兼有痰瘀,方用:党参,黄芩,桃仁,首乌藤,远志,柴胡,丹皮,女贞子,清半夏,郁金,大枣,海金沙,厚朴,茯苓,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威灵仙,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并嘱咐患者午间休息30分钟,天黑有困意时即上床睡觉。后复诊6次,方药均主要以疏肝泻火、化痰祛瘀为主。

在该案例中,该患者长期失眠,病情较为复杂,虽然瘀象不明显,但考虑到久治不愈,故遵“久病入络”“久病必瘀”之意,使用活血之品,调气血,安五脏,逐步调和人体阴阳机制,从而达到病愈之目的。

而且,中医既治病亦治人,故力求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到罗女士长期失眠,昼夜节律失衡,难以把握天黑后第一个困点,导致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因此恐惧睡眠且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故于服药期间,逐步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找到第一个困点适时卧起,逐步补充睡眠,并且延后困点,恢复正常的作息规律,最终使睡眠基本恢复正常且乏力消失,记忆力好转。嘱患者严格遵循作息规律,停药1年后随访,据罗女士自述睡眠时间及质量良好。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