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拔罐出水泡该怎么办
一、拔罐后起水泡的原因是什么?
中医中的拔罐是通过一种体外的物理方式将体内毒素逼出体外的过程,拔罐出水泡的实质就是皮肤皮下“充水”,体内的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以及水分在负压的作用下透过皮下组织,进入并停留在皮肤中,这样就形成了水泡。
拔罐后有时局部皮肤除了出现出血点、瘀血等现象之外,有些患者会出现水泡,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2、留罐时间有点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3、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内痰饮水湿的情况。水泡比较明显,数量较多,色白,周围皮肤温度不高则为寒湿证;水泡不太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者浑浊,周围皮肤温度较高则为湿热证。
二、拔罐后起水泡怎么办呢?
可在常规碘酒和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在水疱的边缘刺入将水抽出来。然后涂以龙胆紫即可,不必包扎。如出现了感染,可服用抗菌药物即可。
拔罐后出现水泡,水泡没有破溃者,可用以下中医外敷小验方进行治疗:
1、食盐1份,凉开水2份。将盐放入水中,搅匀后将纱布浸入,然后敷于烧伤烫伤处,随时更换。
2、生大黄适量。将大黄研成细粉,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用纱布包好,每日换药1次。
二、拔火罐有什么优缺点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一、优点
1、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
2、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3、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进行拔火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4、现在,很多美容、瘦身的店铺,也开始研究和推出,通过拔火罐减肥的方法。
二、缺点
1、拔火罐的时间和间隔,一点要好好把握,有的人因为享受这个过程,就经常拔火罐,结果把自己的皮肤搞的很糟糕,引起感染,而且造成皮肤重度瘀青。
2、对于某些带有炎症或者本身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拔火罐不但无助,甚至会造成更强的破坏性后果。
3、拔火罐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切忌不要洗澡,不要着凉,否则无病也会引起疾病,更有甚者加重病情。
三、拔罐后皮肤的颜色代表什么意思
拔罐是以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那么拔罐后皮肤颜色的鉴别方法是什么?
1、罐印紧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
2、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此穴所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情。
3、罐印淡紫发青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的,表明此相关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
4、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出现。
5、罐印呈分散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
四、放血疗法指的是什么
放血疗法,是一种缺乏临床研究的治疗方法,在世界各地的早期医疗历史上大都有所谓的放血疗法。
中医的放血疗法是以针刺某些穴位或体表小静脉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疗方法。操作时,先行皮肤常规消毒,选用三棱针或粗毫针,速刺速出,针刺入一般不宜过深。常用于中暑、头痛、咽喉肿痛、疔疮、腰痛等。
中医的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
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
《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
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现在的一次性点刺针更适合临床应用和百姓大众的自我治疗方式。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本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
西方的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源自古希腊的医圣希波克拉底和伽林,说人的生命依赖四种体液,血,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这四种体液对应空气,水,土和火,和中国的“金木水火土”接近,多了个“气”少了“金木”。
古希腊人认为血在四种体液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伽林大夫认为血是人体产生的,经常“过剩”,正如中医里滋阴派讲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样,中医滋阴,古西医于是就放血。伽林还和把人体皮下的动静脉血管和身体各个内脏器管联系起来,所谓“相表里”,得不同的病,就在“相表里”的血管上开口子放血,例如放右臂静脉的血治疗肝病,放左臂静脉的血治疗脾脏的病。
拔火罐,结果拔出了水疱,该怎么办?拔出水泡,如果是小水泡,一般不需要处理,应注意避免沾水,可自行消退;如果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水,涂上龙胆紫,保持局部干燥,注意卫生,防止感染。如果水泡内的液体变黄,局部疼痛,应去医院就诊。
拔罐滴水时,皮肤出现水泡是出血点,属于正常反应,水泡大,在正常情况下,是由于体内水分过多,引起的。水泡较小,正常情况下,可自行吸收,一周左右可抽出四周,但如果水泡较大,则认为是体内湿气较重,建议用消毒针,刺破水泡,放水后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局部包扎,防止感染。
拔罐时,罐内出现水珠,皮肤出现水泡、出血点、淤血,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里有血丝,则是湿热毒邪的反映。一般来说,对这种情况不要过于担心。当水泡的皮肤一定不能剥落时,可以用无菌剪刀或注射器针头局部消毒后,在水泡的最低边缘将其剪开,开口可以大一些,这时渗出物可以流出来。外涂烧伤药膏,这是一种很好的补救措施。
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拔掉水泡也不用太担心,临床上很常见。可以用消毒针头带着它,涂上碘伏进行下一步消毒。
但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加强包扎,避免沾水,防止感染。拔罐水泡因部位较浅,拔罐时牵拉力相对较大,可能出现水泡。如果发生水泡,首先要避免在患处继续拔罐,这样不仅不能治病,还会使局部疼痛和皮肤感染进一步加重。
一定要把水泡拔出来,如果水泡比较小可以等它慢慢消退;如果水泡比较大,有剧烈的疼痛,可以用干净的消毒物品刺破水泡,使水泡里的液体流出来,这样可以缓解疼痛。同时,要注意观察水疱周围的肿胀、发热和疼痛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观察是否有感染。如果有感染,应该需要物理治疗和口服止痛药,以及消炎药,以尽快控制炎症和缓解疼痛。
拔罐后出现水泡说明拔罐时间过长导致。如果水泡不多不大不用特殊处理,会逐渐会吸收。拔罐后要注意局部保温,不要受凉,2小时以内不要洗澡,以免局部继发感染或降低拔罐效果;第一次拔罐后在拔罐局部的紫印和疼痛没有消失前,不要再次在原部位拔罐,以免加重局部损伤,导致淤血、感染等并发症,可以考虑更换拔罐穴位;另外,在拔罐时,最好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进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随着现代人工作压力的增加,养生这个话题越来越受大众关注。拔火罐是中医养生保健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但是拔火罐起泡了应当怎么处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拔火罐起泡怎么处理最快
1.拔罐起泡后,如果水泡比较小的话,可以自行康复,不必处理。
2.若出现的水疱比较大,建议用无菌针挑破,让水泡里的渗出液流出,清洁患处之后,用烫伤膏涂抹就可以。期间要注意卫生,防止感染。 3.如果所起的水泡非常大,皮肤创面也比较大,为了避免被病菌感染,最好到医院治疗。
拔火罐水泡不处理行吗
小水泡可以不处理,但是大的水泡不行。 拔罐出来的水泡较小,不严重,挤压的时候没有明显的疼痛感,并且水泡没有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话,那么是不需要挑破处理的,这样的水泡只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就能恢复正常了。 但如果拔罐水泡比较大的,对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也比较疼的,就需要挑破或者到医院、诊所进行处理。
拔火罐拔出水泡什么原因
1、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2、留罐时间有点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3、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如何防止拔出水泡
一、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二、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三、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赞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四、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五、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六、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拔火罐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被用作很多地方,也有很多人喜欢用拔罐的方法治疗,主要是治疗效果明显,而且可以直接接触病痛。很多人在拔火罐之后发现皮肤上面长出了水泡,这种情况一般该怎么处理呢?拔罐起水泡该怎么办呢?
1、怎么处理
如果拔火罐后起了水泡,但是水泡较小,则不需要做任何处理,一般来说几天后就会被人体吸收,水泡自然消失。
注意:如果水泡有破裂,注意避免感染,可以选择涂抹一些碘伏防止感染。
(1)消毒处理
如果在拔火罐时有水泡,可以用常规的碘酒和酒精消毒后,用一次性注射器在水泡的边缘刺入将组织液抽走,然后涂抹龙胆紫即可,不必要包扎,如果出现了感染,可在医生的知道下服用抗菌药物。
(2)食盐水杀菌
成分:食盐1份,凉开水2份。
方法:将盐放入水中,搅匀后将纱布浸入,然后敷于烧伤烫伤处,随时更换。
(3)药物消毒
成分:生大黄适量。
将大黄研成细粉,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用纱布包好,每日换药1次。
2、怎么避免
1、涂水:部分患者在拔罐后有水泡是由于温度过高烫伤引起的,所以为了避免烫伤引起的水泡,可以在被拔罐的地方涂抹水分,这样可以达到剧本降温,保护皮肤的作用。
2、注意拔罐方向:在用酒精棉球去除罐内空气时,注意火焰要朝向罐底,切不可烧着罐口,同时注意罐口不要沾上酒精。
3、注意留罐时间:为了避免拔罐起水泡,一定要注意留罐时间,通常来说5-10分钟左右为宜,留罐时间太长也容易引起水泡的形成。
3、禁忌人群
拔火罐注意事项其实很重要的就是,如果是太饿或是太饱、口渴、很燥热、肌肤破损、有肌肤问题的人、孕妇或是经期的人、肿瘤或是血友病等都是不适合使用拔火罐来治疗疾病的。如果是患有心脏病或是血液病、肌肤病或是肺结核或是传染病的、癌症肿瘤的患者或是衰弱的人都是不可使用拔罐治疗的,最好是去医院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