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贴针灸的原理,贴敷疗法功效如何

时间: 2023-07-18 22:30:22

一、贴针灸原理是什么

贴针灸是在全面继承传统针灸腧穴学及治疗学的基础上,以泗滨砭石为原材料,采用现代先进的超微粉涂布技术,将砭石粉末与低敏性医用压敏胶混合,研制而成。通过贴敷于体表经络穴位以及疼痛部位,利用砭石自身特定波长的远红外热辐射以及特定频率的超声波脉冲振动,深层次刺激经络穴位,达到针灸的效果,发挥其益气活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的四大功效,实现轻松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和各种疼痛的目的。 贴针灸改变了现行传统针灸临床模式的“扎针痛”、“心里怕”等不足,使用安全、简单、方便、时效性强,功同针灸!率先开创了一个可以进入家庭实现自我治疗养生的时尚中医保健模式。

1.益气活血——益气活血依赖于温经畅通。因血遇温则行,又依靠气的推动。气血不和,脉气不能够通畅为主要病机,因此,中医治疗无论虚实总以气血通畅为目的来调和气血。贴针灸正是通过砭石自身特定波长的远红外热辐射及特定频率的超声波脉冲振动,刺激机体穴位达到温通、温阳的功效,最终实现气血通畅。

2.扶正祛邪——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的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即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正气足则病气不存,正气不足则病气盛。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的根本。贴针灸预防疾病的作用,就在于其能够激活人体的正能量,抑制有害因素的生长,发挥预防疾病的作用。

3.疏通经络——自古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说法。贴针灸是一种通过经络穴位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完整体系。通过贴敷于相应的经络穴位,借助于砭石的热作用及促进微循环等作用,“外络肢节,内联脏腑”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贴敷疗法具体功效如何

中药贴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原始社会,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植物外敷伤口,可以减轻疼痛和止血,并可治疗毒蛇咬伤,为后世广泛应用。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华佗在 《神医秘传》中治脱疽“用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而愈。 ”到了晋、唐、宋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已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大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口舌生疮、小儿赤眼及大腹水肿等至今仍在沿用。清《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中药外治专著的出现标志着穴位贴敷疗法的成熟。

1.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的通道,而穴位则是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不仅反映各脏腑生理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因而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通过经络的传导,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可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达到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2.此外,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周围组织营养,促使药物吸收。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

三、治疗胃炎的穴位贴敷法有哪几种

夏季三伏天高热,阳气旺盛,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应用芳香化湿、温阳散寒的药物进行穴位贴敷,较易祛除脾胃阴寒之邪,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及转归十分有利。

1.穴位贴敷法1:取大椎、膈俞、脾俞、胃俞穴。用"冬病夏治消喘膏"。取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粉(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药膏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x5厘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大椎、膈俞、脾俞、胃俞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揭去。

2.穴位贴敷法2:取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穴。用"天灸膏l方"。取白芥子、斑蝥各等份,共研极细末,用50%二甲基亚矶调成软膏。用时取麦粒大小的药膏,放置于5厘米x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l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

3.穴位贴敷法3:取大椎、心俞、膈俞、内关穴。用"天灸膏2方"。取白芥子、甘遂、麻黄、细辛、半夏、元胡,各药等量烘干,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计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取药膏3克,摊涂于5厘米x5厘米贴敷纸中心,在药膏上面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大椎、心俞、膈俞、内关穴上。固定3-4小时后取下。

四、冬病夏治的好方法

“冬病夏治”可以治疗的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冻疮、风湿病和部分肾脏疾患等。因此,凡易患此病者,都可考虑在三伏天进行治疗。不过,其治疗方法并不像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只有去医院贴块膏药那么单调。目前运用比较多的方式,其实有4种。

1.中药内服:比如,慢性咳喘病人由于久病会导致脾肾亏虚,所以针对个体情况,可以服“止咳合剂”、“化痰合剂”等多种对症药物。只要坚持连续服用3个月,就会有不错的疗效。

2.穴位敷贴:这是属于内病外治的方法,即将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中草药制成膏剂,敷贴在病人的背部相应穴位上,使药物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肺脏,调整机体内在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这种方式需要有准确的敷贴时间,即每年每伏的第一天,一伏一敷,以皮肤有烧灼感为度。这也是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

3.穴位注射:通常选用丹参、川芎等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可以起到调节病人体内神经体液,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每月1次,连续3个月。此外,脱敏治疗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过敏性哮喘病人。首先,病人必须做过过敏原试验,明确致敏物质后,由医生给病人注射脱敏制剂,使其过敏程度降低,从而减少哮喘发作。脱敏治疗是一种长期方案,患者需要耐心配合,以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4.药物外擦:在治疗冻疮时,最多采用的方法是用新鲜中草药炮制而成的酊剂外擦患处,同时用自然日光照射5分钟。一般坚持擦药一周,在擦药期间再加用穴位敷贴:一次,即可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疏通经络,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抗寒能力增强。

贴针灸好用吗,有什么效果

只看你想治疗还是保健,保健用针灸很好,治疗疾病还是用艾灸能更好的热量进入经络达到镇痛消炎,除湿,醒脑提神等功效!如感冒在肚脐部位艾灸一次就会好,有痛经的女性朋友也会有很好的效果!针灸通过穴位再有神经通达病灶效果会折扣!保健还不错对人体伤害很小!艾灸可能会烫伤皮肤,各有各的好处!望采纳使用!

针灸的原理及作用

针灸的原理及作用

针灸的原理及作用,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针灸包括了针刺与艾灸,它们是通过针刺穴位或者在穴位上用灸草加热,下面看看针灸的原理及作用及相关资料。

针灸的原理及作用1 一、针灸的原理

针灸包括针法与灸法。针法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皮肤,并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来刺激特定的部位,帮助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刺入的点即穴位,人的身体一共有三百多个穴位。

不同的疾病所选取的穴位是不同的。而灸法则是指在穴位上用灸柱或灸草进行烧灼、熏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主要是利用热的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主要选用艾草,因此也称为艾灸。另外还有桑枝灸、灯芯灸、柳条灸、隔药灸等方法。

二、针灸的作用

1、疏通经络

人体的许多疾病往往是由于经络淤阻引起的,经络不通,人体会出现肿胀、麻木、疼痛以及瘀斑等症状,而针灸可以帮助疏通经络,令经络畅通,从而使气血运行正常。

2、培补脾胃

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如果人体的消化功能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到人体健康。人体脾脏喜燥恶湿,被湿邪侵犯,很容易影响到消化功能。夏季时通过针灸的手法培补脾胃,有健脾化湿的作用,帮助我们远离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

3、助阳散寒

在干燥季节,除了呼吸系统疾病比较高发外,阳虚症和颈肩腰腿痛也十分常见。冬季寒气较盛,人体在冬季因受了寒邪而引起的疾病,在冬季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到了夏季,人体阳气充盛了,才可以去除体内的寒邪。而到了夏至针灸,刚好可以帮助激发人体的经气,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针灸的原理及作用2 针灸的原理,大多数人想不到

针和灸是不同的,灸法,我在《艾灸,到底能调理哪些症状,它是什么原理》一文里大致讲了,本文仅仅讲针。现在大家习惯把针法当作针灸来说,本文迎合这一习惯,因此说针灸。有读者问到针灸的'原理,我只能大致的讲一下,仅供参考。

针灸,用针是对穴位使用的。要了解针灸,当然要了解穴位。那什么是穴位,穴位的本质是什么,这个你要弄清楚。我在《人体的弱点,需要整体的解决方案》一文里讲了,穴位本质是人体能量循环的弱点。当然,你也可以说它是人体能量与外在能量循环交流的出入口。这个出入口,常常成为人体的弱点。

如果某个部位,能量循环比较弱,那么就容易带来问题。针灸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跟针的材质和形状都有关系。针是金属材质,它是电导体和磁导体。人体内两种非常重要的能量形式,就是电流和磁场。电波和磁场波,也是整个宇宙重要的能量形式。人体内如果能量循环不畅,电流和磁场首先就有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用电导体和此导体,将电能和磁场能,引导转接过来,这就是针的作用。针,为什么是细而尖的造型,除了容易插入身体之外,还因为这种形状,更容易引导电流和磁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大家熟知的避雷针,是什么形状,就是细长而尖,一头向上接天,一头向下接地,这种设计可以很好的将雷电引过来,将雷电的能量引入地下,人类的建筑物就可以免遭雷击。避雷针,是为了保护人类的建筑设施,让建筑设施避雷,所以叫这个名字。就这个针本身而言,它不但不避雷,它还能引雷,它超级导电。

在人体扎针,也是引电、导电。主要是导引体内的电能,其次也导引体外的电能。可以将身体深层的电引导出来,也能将电流不对等、不平衡的局部,变得重新平衡。不少人做过试验。

不同的经络穴位,它们之间的电流信号是有大小差别的。有电流差、电压差,或者叫做能量差。身体的内层与表层,上层和下层,这个部位和那个部位,都有这样的能量差。当这个差别,超出了身体的承受限制,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

合理的用针,可以缓解这种情况。针灸,对什么疾病显效最快,对电流信号异常的疾病,最有效果。比如说癫痫,只要合理用针,几乎是针到病除。对于这类电流异常的疾病,再没有比针灸效果更好更快的方法。但是,如今会用针的医生,并不太多。会用针来增加人体能量的医生,则少之又少。

针,除了导电之外,还导磁。电磁本是一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它是一个磁针,能导磁,通过与地磁场的感应,所以能稳定的指向南方。针灸用的针,也可以导磁,也能引导人体的磁场。地球有磁场,人体也有磁场。人体的磁场紊乱,也能产生疾病。利用磁针去传导,让紊乱的磁场恢复正常,这就是针灸的作用。

针灸的原理是什么,就是导电和导磁。不过,人体内的电流和磁场,没有静坐修炼过的人,或者没有相关经验的人,你是感受不到的。病,是因为不通畅平衡,合理的引导,就可以帮助通。人体的电能和磁场能,是比较精微的能量,在人体内无处不有,对人体的作用非常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仅仅靠几根金针去调整,只能缓一时之急。要解决根本问题,就只能是身心合一。

针灸的原理及作用3 针灸治疗疾病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针灸原理是针插入人体以后,身体也会对这个刺激产生一定的反应,就像波纹一样,也会快速传递下去,身体对于针灸再做出一定的应答,疼痛聚集的物质就会重新分布,所以可以减少疼痛因子聚集在局部引起的疼痛。

针灸在中医方面是非常古老的一种保健和治疗技术。针灸的作用能够非常有效的去疏通人体身上的经络,从而能够加快血液的循环、疏通血脉,这样使我们的机体,能够正常的代谢。它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针灸可以舒经活络,可以将受阻的经络重新疏通流畅起来,从而发挥正常的作用。针灸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

2、针灸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可以将阴阳从失衡的状态重新恢复平衡。

3、针灸还有化瘀等功效,提高机体的正气、免疫力的作用。针灸能够将体内的多余的水分、湿气、毒素,包括一些火等等,能泄出体外。

如果是孕妇,怀孕三个月之内,腹部穴位不要针刺。怀孕三个月以上,腰背部穴位也不要针刺。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