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口干吃什么水果好,为什么会口干呢_

时间: 2023-07-18 22:46:00

一、口干吃什么水果好

1、莲雾

莲雾水分多且可利尿生津,排除身体毒素,是最好的止渴方。

水果中含钾离子可降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含维生素B群丰富的梨子则能抗血管栓塞、减轻疲劳、预防心血管疾病。

2、苹果

苹果味甘、性凉,具有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健胃消食、润肺悦心、涩肠止泻之功效。苹果可降低胆固醇、防动脉硬化、抗癌、抗疲劳,还有助于将钠排出体外。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失眠、厌食疲倦及轻度泄泻等,可以早餐前服用苹果桂花羹:苹果1个(去皮核切片),桂花少许、冰糖、淀粉各适量;用水煮苹果,将熟时加入淀粉、冰糖、桂花调匀成羹服用。小儿消化不良所致腹泻,可用苹果泥治疗。准备几个苹果,用开水洗净,削皮,隔水蒸熟,捣烂成泥;每日4 次,每次约100克,一岁以下婴儿每次50克,日服3~4次。由于苹果富含鞣酸,可能引起便秘而加重病情,心肌梗死及糖尿病人不宜多吃;平时有胃寒症状者、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忌生食苹果。

3、柑桔

柑桔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疗肺热咳嗽尤佳。

4、甘蔗

蔗汁性平味甘,为解热、生津、润燥、滋养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镇咳、治噎止呕,有“天生复脉汤”之美称。中医常把其作清凉生津剂,用于治疗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结、高烧烦渴等症。

二、口干的偏方

中医学多以滋养肝肾、益气润燥、清热生津的方法治疗口干症,且有较好的疗效。

口干症患者可选用以下组方进行治疗: 黄精15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沙参10克、百合10克。泡水代茶饮用,有助于减轻口干症状。

从药物治疗的角度来看,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解除口干烦恼。

①毛果芸香碱:是毛果芸香属植物的叶子中提取的生物碱,又称匹鲁卡品,属于节后拟胆碱药。主要作用于M型胆碱受体,对唾液腺和汗腺的分泌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最具代表性的制成品浦津硝酸毛果芸香碱片,其疗效不用言说,在国内,只有湖南华纳大药厂有限公司有生产,国药准字号药品(H20100117),具有安全性、高效性以及经典性的三大优势。

②环戊硫酮:又名胆维他,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利胆药,能促进胆汁、胆酸和胆色素的分泌。试验证明环戊硫酮对轻度唾液分泌功能障碍者有增加唾液分泌的作用。

③多种唾液的代用品:国外市场销售多种唾液代用品,如润滑剂、牙膏、凝胶等。国内引进的百奥素(Bioxtra)系列产品,包括喷雾剂、凝胶、牙膏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以上几种方式相比较而言,最具疗效的药物应属浦津硝酸毛果芸香碱片,也是专家推荐用药。

口干的偏方1

旱莲草40克,生地黄12克。加水700毫升,水煎30分钟,频服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7剂为1个疗程。服药14天后,夜间口干症可消失。

口干的偏方2

麦门冬10克,胖大海6克,甘草3克。泡水代茶饮。

口干的偏方3

白茅根、芦根各10克。泡水代茶饮。

口干的偏方4

枸杞子10-30克。煎汤饮,日一剂。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口干,我们知道口干的病因有多种,所以我们要懂得区别对待口干,治疗口干我们也有很多种方法,上文介绍了民间比较有效的三种治疗口干的方法,相信大家以后遇到口干的问题就懂得如何医治了。

三、口干口渴怎么办

口干口渴不仅是夏天经常出现的现象,毕竟夏季炎热容易出汗,体内的水分都被蒸发了,自然就缺水了。其实在天气干燥的春秋季节也不能忽视这个补水的问题,这是很关键的。

实际上,口渴是人体自身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一般来说,成人每天大约需要2200ml水,从食物中可获得1000ml水,其他的1200ml则要从饮水中补充,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口渴即随之消失。

当天气炎热、做重体力劳动、失血、烧伤、呕吐、腹泻,或因高温(中暑)而大量出汗的时候,人们都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人体内严重缺水而导致的口渴。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往往会出现口干舌燥、面容憔悴、眼窝塌陷、皮肤干瘪而不能舒展等现象。还有人会因为当天吃的食盐过多,从而引起口渴症状。

中医把口干口渴为突出表现的糖尿病还叫做“上消”。上消主要是燥热伤肺造成的,但这是个表面现象,其实“阴虚”是它的根本。所以,糖尿病出现的口干口渴,要滋阴清热才能缓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缓解口干口渴的穴位和小技巧。

方法:点按鱼际穴

【鱼际穴作用】

肺热伤津,口渴多饮;清热润燥,鱼际可寻。

【穴位定位】

鱼即鱼腹,即屈曲大拇指时,肌肉隆起如鱼腹;际即边际。而鱼际穴在鱼腹边际,即中医讲的赤白肉交接的地方,第一掌骨中点处。

【操作方法】

点按鱼际:用手拇指指端或指腹用力点按两手鱼际穴,以产生酸胀微痛感为宜。约5分钟。

点揉鱼际:拇指指端点压鱼际穴后,再用力顺时针和逆时针反复揉,以局部产生酸胀微痛为宜。约5分钟。

温馨提示:上面讲到的这些内容希望朋友们有所了解,平时感到口渴时不仅要多喝水,而且补水的方法也要正确,并不是说喝水越多就会越好,当然了上面介绍到的这种方法也是很有效果的,可以尝试一下。

四、整天口干是什么原因

口腔疾患:如上下牙对合不好、鼻中隔偏歪、下鼻甲肥大、鼻息肉等。这些人经常张口呼吸,口腔内气体呼进呼出,带走较多的水分,致使口干。

慢性肺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他们的肺功能一般较差,机体缺氧严重,因而常进行张口的代偿性呼吸,一旦肺功能有所改善,口干症状便可缓解。

维生素B2缺乏:机体缺乏维生素B2时,也会引起口干,同时还会有口角溃疡、咽干、舌体溃疡。

防治口干舌燥,

1.莲子芯水可防治口干舌燥:将莲子芯用开水沏,不要过浓也不要过淡,日饮二三次可预防口干舌燥、虚火上升、嗓子疼痒、声音嘶哑、脑觉昏沉等。同时还可治疗咳嗽。

2.吃拘杞子治夜间口于症:每晚吃拘杞子30克,嚼得越烂越好,要坚持不断。但应指出,对长期口干的老年人,应进一步检查,例如有人患癌症, 也有口于的现象,请万万莫大意。另外,对糖尿病或老年人因津液分泌减退而感到口干者,尤其在夜间,可将拘杞子洗净备用,需要时取一粒含在舌心上,几秒钟后,就会从舌根生出津液,解除了口中干渴,入睡前含人,一夜不用喝水。

口感可能是一种口腔疾病造成,所以大家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需要理智对待,只要找到原因针对性的解决,才可以帮助自己降低,造成了更多不利影响和伤害,而且我们也应该采取最可正确的,有效缓解口干舌燥的方法。

吃什么食物能改善口干的情况?

有些人嘴里总是干干的缺少水分,这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病理原因造成的。生理原因或许是因为水喝少了,或者某一顿饭吃的食盐比较多,又或者喝了大量的酒水,消耗了太多体内的水分,亦或者是运动出汗等等,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口干舌燥的发生。病理性口干可能是因为患上了口腔疾病,或者感冒发烧导致体内缺水,又或者是其他容易引起口干的疾病。

缓解口干的症状需要补充大量水分。如果是经常口干的人每日都需要喝足量的水。当然有时候只喝水解不了渴,因为体内还缺少其他元素,这时候可以在水中放入适量食盐,不仅能补充水分还能补充电解质,有效缓解口干症状。水是最方便最有效的给人体补充水分的物质,所以不要小看随处可见的水。

含大量水分的水果也能缓解口干症状。当然,如果只喝水也会觉得腻,这时候可以吃一些含水量比较高的水果,像梨子,西瓜,这些水果一看水分就特别多,而它们也的确能生津消暑,改善口干症状。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其他水果为身体补充水分,比如做水果茶。将水果切成片,水果可以选用苹果、橙子、草莓等等,尽量不要选容易上火的水果,比如桔子这一类。水果切片放在水中煮开,加入冰糖搅匀。口干的时候喝一点水果茶,不仅能生津止渴,还能给人带来好心情。

无论是喝水还是吃水果都不要暴饮暴食,因为只有小口吃,充分咀嚼,体内才能吸收更多水分,缓解口干症状。如果大口喝水,水分会直接排出体内,喝再多水都没有用。所以,仅知道含水量高的蔬菜水果还不够,还要学习如何食用才能有效缓解症状。

老是口渴怎么回事啊?

经常口干口渴,喝水也不顶用,这是怎么回事?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经常口干口渴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经常口干口渴原因1、口腔疾病
口腔慢性下颌下腺炎症、腮腺炎、口腔腺体结石等疾病都可导致口腔腺体病变而使唾液分泌减少,因而出现了口干症状;而不少老年人组织器官的功能老化减退、口腔腺体萎缩使得唾液分泌减少,也会感到口干。
治疗对策——这种老年人的口干是生理性口干,可以去口腔科进行专科检查,平时也要注意口腔卫生健康,保持口腔清洁。
经常口干口渴原因2、因糖尿病引起的口渴
激素的作用之一是协调人体内水、盐的代谢。一旦这种激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它就会引起经常性口渴。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就会使其尿量猛增。这时,尽管大量饮水,仍会感到口渴难忍。糖尿病患者早期常有口干、口渴等不适,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即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导致渗透性排尿增多,体内失去大量水分而口干喜饮,大多情况下,口干口渴的程度是与血糖增高的程度成正比,因此,口干是糖尿病的信号之一。
治疗对策——如果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胰岛素或降糖药期间依旧觉得口渴,这就说明其病情在加剧。遇有这种情况,应前往医院查血糖,并立即开始服用降葡萄糖含量的药,同时要保证每天水的生理需要量。
经常口干口渴原因3、人体内缺水导致口渴
当天气炎热、做重体力劳动、失血、烧伤、呕吐、腹泻、因高温(中暑)而大量出汗的时候,人们都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人体内严重缺水而导致的口渴。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往往会出现口干舌燥、面容憔悴、眼窝塌陷、皮肤干瘪而不能舒展等症状。还有人会因为当天吃的食盐过多,从而引起口渴症状。
治疗对策——因食盐摄入量过多而产生的口渴,如每天能吃一顿无盐饮食口渴症状即可消失。实际上,口渴是人体自身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一般来说,成人每天大约需要2200毫升水,从食物中可获得1000毫升水,其他的1200毫升则要从饮水中补充,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口渴即随之消失。
经常口干口渴原因4、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患者也会出现口干的症状。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外分泌腺,口干、眼干是最突出的表现。早期病人常感唾液不足、口干或口中发黏,继而出现吞咽困难,吃干性食物(如饼干)一定要用水才能咽下,夜间可因口干而致醒。专家解释,干燥综合征的口干是由于分泌唾液的腺体被免疫细胞破坏,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但患者体内并不缺水,所以往往喜欢小量多次喝水。这与糖尿病的口渴不一样,糖尿病的口渴是由于血糖增高,渗透性利尿导致体内缺水,患者需要大量喝水补充水分。
治疗对策——想要治疗好干燥性综合征口干口渴一定要到医院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需要大量的补充水分。
经常口干口渴原因5、用药不当引起的口渴
大家会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吃药后,就会感到口干舌燥,这是用药不当引起的口渴,因为有些药物使用不当可以导致机体水与电解质失衡。另外,就是某种特殊的药物引起的口渴。如:服用降压药就会引起口干,这是因为有些降压药减少口腔腺体的分泌的缘故。
治疗对策——有些患者采取大量饮水的方法,但是往往不能解决问题,且大量喝水对高血压患者还有害。这时应咨询医生,同时更换利尿药或减压药。
经常口干口渴原因6、肾病引起的口渴
患有肾病的人也会经常出现口渴的症状。这是因为肾已经丧失保持水分的能力,因此需要大量的水。肾病有多种,其中肾盂肾炎、血管球性肾炎、肾积水等都会引起口渴。在排尿量减少和出现浮肿时,患者仍然会感到口渴。
治疗对策——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口渴证明其肾功能不全。遗憾的是,这种极其危险的现象常常不能被及时发现。即使发现,已为时过晚,以至于患者只能借助于血液透析,或肾移植延续生命。所以,及时注意口渴,也就是使肾免遭进一步损害。一定要及早到肾病门诊进行对症治疗,不能用大量饮水来解决肾病引起的口渴。
经常口干口渴原因7、肺不布津,肾阴不足
中医认为口干涉及肺、肾、脾胃,肺不布津、肾阴不足等都会引起口干,而嗜吃辛辣燥热之品也会导致口干现象,这时光靠喝水是不够的,还需要养阴生津。
治疗对策——西瓜汁、藕汁、梨汁、牛奶、酸梅汁等饮品可以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所以日常的时候应该从饮食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的。
经常口干口渴原因8、不明原因的口渴
另外还有一些不明原因导致的口渴现象,这是一种令人非常讨厌的疾病,令医生和患者都很挠头。而患有这些不明原因口渴的患者多半是女性。她们除了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口渴外,还会出现任性、动怒和好斗的现象。
治疗对策——这往往是一种神经精神性口渴。遇有这种情况,患者不妨骗一下自己的身体,如举起水杯,连续做几个吞咽动作。还可用水湿润一下嘴唇,有时可产生消渴的快意。
经常口干口渴吃什么好?
1、多吃新鲜蔬果,如苹果、梨、黄瓜、西红柿等。它们都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经充分咀嚼方能下咽,而咀嚼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刺激唾液腺分泌。或者经常在口中含酸味水果,如山楂,也可使口干舌燥症状减轻。有胃病或胃酸分泌过多的老人不宜采用此法。
2、莲子芯水可防治口干舌燥:将莲子芯用开水沏,不要过浓也不要过淡,日饮二三次可预防口干舌燥、虚火上升、嗓子疼痒、声音嘶哑、脑觉昏沉等。同时还可治疗咳嗽。
3、吃拘杞子治夜间口于症:每晚吃拘杞子30克,嚼得越烂越好,要坚持不断。但应指出,对长期口干的老年人,应进一步检查,例如有人患癌症, 也有口于的现象,请万万莫大意。另外,对糖尿病或老年人因津液分泌减退而感到口干者,尤其在夜间,可将拘杞子洗净备用,需要时取一粒含在舌心上,几秒钟后,就会从舌根生出津液,解除了口中干渴,入睡前含人,一夜不用喝水。
3、蜂蜜加米醋治咽干舌痛:每天早晚各一次, 每次1匙蜂蜜、2匙米醋,冲一大杯开水,连续喝几个月就会好转,同时对大便异常也可得以恢复正常。
4、饮食宜清淡。尽量多喝些汤水,烹调菜肴应偏淡些,不宜过咸过甜。还要戒烟戒酒,不吃辣椒、花椒、咖喱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秋季口干舌燥。吃什么水果有益健康?

秋季时寒热交替的季节,经过酷暑之后,人体会因长时间的暑气耗气伤津,机体容易阴阳失调。同时,秋季气候干燥、凉爽,加上体内水分不足,人体易患秋躁症,如皮肤干燥、口干唇燥、咽喉肿痛等。因此,秋季的水果应以清热润燥、养阴润肺为原则。如苹果、犁、葡萄、柿子、香蕉、无花果等。也可以吃一些干果品、如莲子、芡实、花生等。只要按照以上方法进行选择,就可得到缓解和帮助。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