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湿气重的症状表现
1、肥胖+浮肿
湿气入皮下,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2、伤害关节
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3、影响排泄
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黏肠”,大便次数增多,且有拉不干净的感觉。中医说,“湿气如裹”,湿气重会影响细胞间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湿棉被盖在人的身上一样,会让你常常有头沉、无精打采的感觉。
4、易长痘
长痘有两大根本原因:一是体内垃圾的产生,二是垃圾的排泄不畅。
很多人认为,常吃上火和热性食物是诱发痘痘的原因。但总有那么一群人,三餐规律、饮食清淡,却总是被痘痘纠缠,可见上火食物只是诱发痘痘的一个体外因素,而体内环境,才是长痘痘的决定因素。
二、除湿窍门有哪些
祛湿方法1: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祛湿方法2: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祛湿方法3:避环境的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三、怎么调理湿气过重呢
对湿气重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食疗和运动来解决:
1、多做运动,慢性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慢跑、肌群训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每天运动后出出汗,是个很不错的方式;
2、注意摄入去湿气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温热性质的蔬菜水果,如玫瑰花茶、生姜、葱、蒜(视力不好的不要吃蒜)等,少吃冰凉寒性的食物,如荷叶粉、冰沙等,在我下一篇经验里会更加详细长篇幅叙述具体吃哪些怎么做才可以去湿气,这里先简要描述一下简单的方法;
3、寒冷天气不要穿很少的衣物,会让体质更加恶化,要注意保暖。
湿气过重,首先的就是要及时的发现,可以看看上面所说的症状,如果有,那么你就有可能是身体的湿气过重了,这时候就要引起重视了,要多运动,运动可以很有效的排除身体的湿气,同时,要远离湿热的环境,因为这样的环境可能加重你的湿气情况。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四、下列食物可以去湿气
1、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2、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3、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4、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5、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6、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7、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8、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9、兔肉: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湿气重应避免吃寒凉甜的食物,具体为:
1、太凉的食物,如冰激凌、冷饮、雪糕以及冰箱里直接拿出的食物。另外啤酒也是“驻湿”之品,应少喝。
2、寒性的食物,苦瓜、黄瓜、海鲜、丝瓜、冬瓜、柿子等,这类食物容易伤脾胃,不利于祛湿。
3、甜食,甜食也容易伤脾胃,多吃容易驻湿,而且糖会转化为脂肪,吃多了甜食容易发胖。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一旦体内湿热较重,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造成消化吸收障碍,因此暑热天气尤其要注意健脾化湿。尤其是儿童无节制地吃瓜果,容易造成脾胃阳虚。一旦阳气受损,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出现便溏、厌食、困乏等症状。
为防内湿,脾虚的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冬瓜可以排水除湿,苦瓜能养脾开胃。当季比较适宜的食物还有芹菜、蕹菜、马兰头、茭白、萝卜、荸荠、藕、茄子、丝瓜、海带、紫菜等。暑热天气常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当出现舌苔厚腻、脉濡滑、四肢沉重、嗜睡等症状时,可适当服用藿香正气水,以抵御湿热的侵袭。
扩展资料:
湿气重不重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来进行自测。具体如下:
1、起床时看感觉,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2、如厕时看大便,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
3、洗漱时看舌苔,“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刷牙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4、刷牙恶不恶心,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5、小腿肚子发酸发沉,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当小腿肚子发酸发沉时,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参考资料:人民网-湿气重到底是什么原因?怎么祛湿好?
人民网-如何去除体内湿气 湿气过重怎么办?
人民网-湿气重的人 这些瓜瓜果果就别再吃了!
如果一个人又湿又重,他特别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并被一些恶邪侵入,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认为,“舌苔黄腻、大便稀稀、大便不成形、面部油腻、嗜睡、嗜睡、虚弱等状态。叫做湿气。湿是风、寒、暑、湿、燥、火的六大致病因素之一,是中医最重要的常识。
如果身体湿气很大,最好不要吃冷的、粘稠的和不可消化的食物。甜瓜、西瓜、猕猴桃、柿子、甜瓜、葡萄柚等食物都是寒凉的食物,平时应该少吃。糯米食物包括糯米球和奶油蛋糕,以及糯米和巧克力。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包括油炸食物和烧烤食物,湿气重的人尽量不吃或者少吃。
湿气重的人不能吃太多糖果,例如,蛋糕、奶酪和各种小吃含有更多的糖。吃得太多会导致更多水分。平时,你可以吃些辣椒适当出汗,这有利于排出水分。此外,哪些水分含量高的东西要尽量少吃,不要吃冷水果,如香蕉和梨,也不要吃西瓜。试着吃性平的水果,比如苹果,最好是蒸的。此外,避免因潮湿而油腻和冷饮,并且要清淡饮食。
如如果你觉得你的身体太湿,你可以在平时采取食疗来消除它。此外,我们应该坚持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过程中会出汗很多,可以将体内的湿气和废物跟着汗液排出,有利于身体解毒除湿,平时饮食我们要好好注意,不要贪嘴,毕竟身体健康才是首要。
湿气的危害湿气重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湿气为百病之源,可以能诱发很多疾病,比如肥胖、痔疮、便秘、关节疼痛,还有皮肤病,像湿疹、荨麻疹等。湿气重会导致妇科炎症不容易愈合,特别像慢性的盆腔炎、阴道炎等,还会诱发人体出现肿瘤,危害非常大。
湿气重的在临床中有一些症状的可以提示,像舌头出现胖大、齿痕,或者舌苔特别白、厚、腻,甚至发黄。再就是大便不成形,很容易黏在坐便池子上,不容易冲刷掉。再就是做事情没有精力、周身困倦,很多湿气重的患者就像刚喝完酒一样,浑身的没有力气等。
湿气的症状身体湿气重的症状主要有头发爱出油,面部总是油亮亮的,睡觉流口水,大便黏稠,多挂在大便池子上无法用水冲掉,还有肚子大以及出现阴囊潮湿等。湿气重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比如整个人打不起精神,总觉得身体被东西在包裹住,懒得动弹,还有舌头带有齿痕而且发腻。湿气重的人身体也容易发胖,而且减肥很困难。对于湿气重的人应该及时注意,因为湿气重会引起高血压、脂肪肝、哮喘、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恶性肿瘤等。
湿气重的人身体也容易发胖,而且减肥很困难。对于湿气重的人应该及时注意,因为湿气重会引起高血压、脂肪肝、哮喘、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恶性肿瘤等。
祛除湿气的方法临床上来说祛除体内湿气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需要根据你的症状以及发病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首先来说出现湿气偏重,可能和患者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经常吃一些辛辣油腻食物,经常饮酒,最容易造成体内湿气偏重。
这类患者的话,首先需要控制饮食,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另外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山药,绿豆,薏米,冬瓜这种具有祛湿功能的食物。同时造成体内湿气偏重也可能和患者的起居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经常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外受湿邪,最容易出现体内湿气偏重。因此湿气偏重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不要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