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季养生滋补中药有效补气血
1、桂圆肉
桂圆肉即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肾、肝、脾经。具有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的功效。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血虚萎黄、有经不调、崩漏等症。
2、红枣
红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份、胡萝卜素、维生素B、C、P及磷、钙、铁等,有维生素丸的美称,有较强的抑爱、抗过敏作用。红枣内含有环磷酸腺苷,能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良好作用。红枣还能能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很好的保健品。同时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贫血等症有良好疗效。
3、人参
人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心经。人参里面含有人参皂贰、人参酸、挥发油、维生素B1、维生家B2等物质。另外,它里面还含有糖类、胆碱、烟酸。这些成分可以发挥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宁神益智,生津止渴的作用。还能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同时也能加强抑制过程,提高脑力劳动的工作效力。
人参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提高抗疲劳能力,有强心及促进造血机能作用。对性腺机能也有促进作用。用于虚脱、心衰、气短、喘促、自汗肢冷,心悸怔仲、久病体虚、神经衰弱等症。人参是冬季养生的佳品,吃的时候可以切薄片,每天噙化,或1味煎汤频饮,每天总量一般不超过6克。如气虚而又有火热的表现,那么可以改服西洋参。
4、黄芪
黄芪补气升阳、益精固表、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浮肿、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黄芪有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的效应,又有性激素作用,还可调整血压和固表止汗。每天以100克炖鸡喝汤。黄芪利尿,同时也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
5、当归
当归味甘、微辛,性温。人心、肝、脾经。当归含挥发油、蔗糖、维生素B12、维生素A类物质、棕搁酸、硬脂酸、不饱和油酸、亚油酸,p—谷舀醇等。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效。具有调节子宫收缩、保肝、镇静、抗维生素E缺乏症及抗菌作用。常用于月经不调、经闭腹痛、崩漏、血虚头痛、眩晕、肠燥便难等症。
二、冬季养生滋补的重要性
首先应保证热能的供给。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对于老年人来说,脂肪摄入量不能过多,以免诱发老年人的其它疾病,但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因为蛋白质的分解代高谢增强,人体易出现负氮平衡。蛋白质的供给量以占总热量的15%~17%为好,所供给的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等,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质,不仅便于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可增加人体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蔬菜的数量既少,品种也较单调,尤其是在我国北方,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不少老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其防治方法首先应扩大食物来源,冬天绿叶菜相对减少,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去瘟毒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只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还是可以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的。冬季的寒冷,还可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使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因素的影响,往往缺乏钾、钙、钠、铁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体尿量增多,使上述无机盐随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应及时予以补充。可多吃些含钙、铁、钠、钾等丰富的食物,如虾米、虾皮、芝麻酱、猪肝、香蕉等。如有钠低者,做菜时,口味稍偏咸,即可补充。
三、冬季养生滋补的食谱
羊肉汤
滋补功效:羊肉汤属热性,可以温胃御寒,但喝多了容易上火。
特点: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不膻不腥,味道鲜美异常。
制法:1)先把羊肉、羊骨架洗一下,羊杂做些处理,把羊肉、羊杂放一个锅内煮,可放些葱姜等,(不宜放大料,串味),等羊肉、羊杂煮熟,捞出切成片,备用。
2)把羊骨架放锅里,加满清水,好了,开火,熬吧,熬一个小时左右,把漂浮在上面的一些杂质舀出去,这时的汤就比较纯净了,放些葱姜,继续熬吧,什么时候熬的汤成乳白色,象牛奶一样就可以了。熬汤一定要舍得花时间。
3)把切好的羊肉、羊杂放碗里,放些葱花、香菜,蒜黄之类的菜,放适量精盐,把熬好的羊汤趁热倒入碗里,好了,一碗色泽乳白,口味鲜香醇正的羊肉汤就做好了配上千层饼或火烧,味道真的好极了。如果喜欢辣椒,可以放些辣椒。
萝卜烧排骨
特点:成菜色泽红亮,肉质酥嫩,味道鲜美。
原料:猪排骨500克,萝卜500克,酱油20克,料酒5克,盐4克,味精3克,白糖5克,葱8克,姜5克,淀粉5克,油50克。
制法:萝卜切绞成块,葱切段,姜切片。炒锅上火,放油将葱、姜和萝卜放入,煸炒至上色加入料酒、酱油、盐、味精、白糖和清水,放入排骨坯料,用火烧开锅后,转用小火烧25分钟,待汁收浓且口味浓香时,加入水淀粉,把汁全部挂在原料表面即可。
四、冬季养生滋补注意事项
1.戒乱进补
首先,应该了解自己该不该补,属于何种体质,属于何脏何腑有虚。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阴阳共虚等不同,要认真分析,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判定。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犯虚虚实实之戒。
2.补而戒腻
对于身体状态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来说,首先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否则服再多的补物也是无用。因此,冬令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以易于消化为准则。
3.补而戒偏
中医认为,气与血、阴与阳虽然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但是又互为生长。冬令进补时也要注意兼顾气血阴阳,不可一味偏补,防止过偏反而引发它疾。
4.外感戒补
在患有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症时,不要进补,以免留邪为寇,后患无穷。
5.戒以贵贱论英雄
对于如何进补,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补药,不要抱着越贵越好、越贵越有效的想法。
6.戒惟补药而补
对于想健身长寿者来说,光靠补药不是好办法。还要注意适当的运动锻炼、饮食调整、多用大脑(做脑操)、避邪就静等,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养生.
1 补血中药有哪些
1、阿胶
本品味甘、性平,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调经安胎等作用,为历代喜用的滋补珍品。《水经注》即有“岁常煮胶,以贡天府”的记载,故有贡胶之称。《本草纲目》更是称其为“圣药”,它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的“三宝”。据研究,阿胶主要是由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合成的,含氮16.43%~16.54%,基本上是蛋白质。药理实验结果表明,阿胶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生成,并能改善动物体内的钙平衡,使血钙升高。此外,阿胶还有防治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的作用。
2、何首乌
何首乌,为常用的滋补强壮药。以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入药,味苦、甘、涩,性微温,若生用,功在润肠通便;若制用,功在补肝肾、益精血。另有白首乌,是以萝摩科植物大根中皮消的块茎入药,虽功同赤首乌,但补力较弱。由于何首乌有促进红细胞发育,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硬化和轻泻等多种药理作用,故为重要的抗衰老药物之一。它不仅为滋补强壮佳品,亦为乌发、悦颜、润泽肌肤之要药。年迈体弱者常服则大有裨益。
3、枸杞子
《神农本草经》称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本草汇言》赞之“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枸杞子有类似人参的“适应原样”作用,且能抗动脉硬化、降低血糖、促进肝细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之功效。
4、人参
《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吉林中医研究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甙对50岁以上年龄的人进行抗衰老研究,证实人参果皂甙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5、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6、三七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7、当归
当归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主产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云南、湖北等省。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因而,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凡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子宫出血,产后瘀血,例经(月经来潮时,出现口鼻流血)等妇女的常见病,都可以用当归。
8、熟地黄
是由于地黄加黄酒拌和蒸制而成。其味甘、性微温,功能滋阴补血。《本经》有“填骨髓,长肌肉……久服轻身不老”的记载。《本草经疏》誉其“补肾家之要药,益阴之上品”。故“凡脏腑之不足,无不可得其滋养”。现代研究证明:地黄有显著的强心作用,特别是对衰弱的心脏,其作用更明显。
9、白芍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养血荣筋、缓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为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所常用,尤为妇科常用药。正如《日华子本草》云:“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临床上常与熟地、当归配伍,用于治疗血虚所致的妇女月经不调、经后腹痛等;与甘草同用,对胁、胃脘、腹、头、四肢肌肉等部位拘急疼痛。
10、鸡血藤
为昆明鸡血藤和山鸡血藤的藤茎,味甘、苦、性温,能补血养血、通经活络,现代研究证明,有升白细胞之作用,可用于因放射线照射过多所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用鸡血藤汁熬制的膏,有大补气血、强筋骨、通经络的功效,老人及妇女体弱者可常服,可治手足麻木、瘫痪、月经不调、跌拉损伤等症。
11、桑葚
《中华本草》:“归肝肾经。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主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本草纲目》记载“桑葚能补五脏,利关节,通血气,安神定志,明目乌发。”
以上介绍的是常用的补血中药。服用时,应辨证用药,要分清是一般血虚、肝血虚、心血虚,还是心脾两虚,最好咨询过医生后再服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