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儿童哮喘不治自愈的误区,你知道吗

时间: 2023-07-19 06:47:59

儿童哮喘与污染紧密相关

现在哮喘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环境污染。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汽车尾气能改变空气中一些植物蛋白质的化学结构,使其成为能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另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交通繁忙的地区出生的儿童,患哮喘的风险更大,因为污染致使他们在子宫内发生了基因改变。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6位生活在北曼哈顿和南布朗克斯的孕妇,使用背包式大气污染检测器,监测了她们对多环芳烃的接触情况,孩子出世后,研究人员分析了这6个孩子的脐带血白细胞表观变异的情况,发现了acsl3基因的变异。

acsl3基因,是一种在肺部表达的基因。这种遗传变异被称为表观变异,它可能会影响基因表达而扰乱基因的正常功能,但不会导致基因发生结构上的变化或突变。

“基因表观变异”后,被重新编程的组织在后来会变得异常,进而导致疾病发作。

还有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孕妇每天超过8小时处于香烟环境中,所生孩子发生哮喘的几率会增加2倍。

我国一个调查,也说明儿童哮喘与空气环境污染密切相关。据《健康报》2004年6月4日报道,国内对27 个大城市的流行病调查结果表明,10 年来我国儿童哮喘发病率上升了64.84% 。上海、重庆发病率最高 ;拉萨最低,仅为0. 52% 。

儿童哮喘能治疗好吗?你有哪些了解呢?

哮喘是一种难缠的疾病,一旦发作,不仅会给人带来痛苦,还可能威胁到生命。但许多家长认为儿童哮喘并不可怕,甚至认为孩子长大后就会消失。这是个好主意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易毅说,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甚至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和大细胞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症状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常常发生在夜间和清晨。症状可以自行治疗或缓解。


遗传性过敏体质与本病的形成有很大关系,多数患者有婴儿湿疹、过敏、鼻炎及食物和药物过敏史。多数为多基因遗传,约20%有家族病史。本病的病程与环境有关。由于本病有遗传因素,哮喘的治疗只能控制症状,但不能完全治愈。哮喘的诊断需要6-2年的规范化治疗,甚至更长的时间,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调整吸入性皮质激素的剂量。


定期检查肺功能并呼出一氧化氮。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以通过药物治愈,使病情得到改善,有的家长是废止了,但不久又停止了表现,今后又开始跑,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是孩子接触了一段时间的过敏原,此时应积极寻找过敏原,并做到今后不再接触过敏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疾病再次出现。


儿童哮喘病人不会长大。易毅副主任医师向家庭医生在线编辑介绍,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在急性期要积极缓解气道炎症的咳嗽和哮喘,恢复期要根据气道的慢性炎症积极对症治疗。儿童哮喘一旦确诊,需要长期用药,因为它是一种遗传性的过敏性疾病,不长期治疗很难康复。如果经过正规治疗,90%以上的患儿,经过适当的治疗和护理还是可以治愈的。


因此,家长不要以为孩子长大后哮喘病就会好转而不重视。建议必要时应长期用药,然后根据治疗效果进行3个月左右的随访,及时调整治疗药物,控制病情,以减少哮喘对儿童的身体伤害。易绘副主任医师提醒,只要患儿长期坚持规范化的个体治疗,临床治愈率可以达到80%以上。

儿科医生忠言:儿童疾病常见认识7误区,家长不要再这样了

咳嗽、哮喘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其中,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儿童经常性咳嗽、哮喘也与家长有认识误区有关,如反复受寒,体质很弱却去锻炼身体,体质偏弱也去秋冻,乱用止咳药等,导致儿童频繁咳嗽、哮喘。

误区1:咳嗽哮喘误认为是遗传

临床上常常见到,一家人都有哮喘的表现,比如祖辈出现哮喘,自己一辈有哮喘,到了孙子一辈还有哮喘。但是仅凭这些就能判断哮喘是遗传吗?答案是否定的。并不一定是遗传。我们只能判断咳嗽、哮喘与遗传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是并非遗传关系。

而据我观察,之所以出现祖孙三代都有哮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家人往往具有相同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为咳嗽、哮喘多起因受寒。而有哮喘家族史者多不注意防寒保暖,且这种习惯习以为常,并延续到下一代。

比如祖一辈认为应该少穿衣服,故因为少穿衣服而出现咳嗽哮喘。等到了儿子一辈时,往往会将这种行为继承下来,也会因为受寒着凉而出现咳嗽哮喘。乃至到了孙子一辈的时候,也因为少穿衣服而受寒,导致咳嗽、哮喘。而这种相同的生活习惯或环境极导致了祖孙三代咳嗽、哮喘。故这些所谓的家族性的哮喘。貌似遗传,实则并非遗传造成的。对此,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切以防寒保暖为要。

误区2:冬天一直在温暖的室内

中医认为,咳嗽有内因和外因。外因则多是外感病邪所致,尤其是与受寒有关。故有“形寒寒饮则伤肺”之语。是故许多孩子减少外出,整体呆在家里或者室内,很少去室外活动,甚少见到阳光。以此认为防止感冒、咳嗽。

此法看似正确,实则大谬。早在唐朝时,名医孙思邈就在《千金方》明言:“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待在家里,犹如温室的花朵,腠理疏松,不耐风寒,反而更易生病。 那么由此可见, 冬季 健康 的秘诀就是两个字:动与冻 。动:天气和暖时多在户外活动。冻:身体要多穿衣服,在保证身体保暖的情况下,然后在户外活动,感受冬天的寒冷。

冬季养藏重在密。 或曰:冬季不是养藏吗,怎么能在户外冻着呢?呵呵,实际上这是不明白冬季养藏的含义。我们观察自然。树木在冬季形成的年轮虽然有点薄,但却很坚硬、很结实,人亦应之。故冬季养藏的真正含义是能使身体更结实,使身体腠理更致密。而如何使之然呢?自然人离不开自然界的寒气。故要人也要经历风寒,乃能“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使身体更 健康 ,更强壮。但也要冬季应做好防护,防止冻伤。

误区3:儿童生病盲目硬抗

疾病对身体有好和坏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可以促进身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对身体也有很大的伤害。例如感冒时,由于病毒、细菌入侵人体,人体免疫系统不能有效防御,就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表现。此时,发烧并不是坏事,是免疫系统与病菌做斗争的表现,若免疫系统斗争的胜利,会使人体对这种病菌产生抗体,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提高了人体对这种病菌的免疫力。但是人体若长时间的发烧或高烧,就说明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已经不能战胜病菌,此时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疗,那么不仅不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会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导致身体虚弱。

故面对疾病,有的孩子该抗,有的不该抗。那么,什么样的孩子该抗,什么样的孩子不该抗呢?就看孩子体质强壮不强壮。如果平时身体强壮,硬抗也可以,但是也要密切观察,若病症较为严重,或者恢复较慢,也需要及时治疗。若是平时容易生病,体质较弱,或者病症较为严重,则必须及时就医。切忌盲目硬抗。

误区4.乱用止咳药

实际上咳嗽病症复杂,变化多端,一不留心,治法全错。例如有的咳嗽是风寒湿热四气夹杂,这样的治疗就相对复杂难辨。比如常见的乱用中成药,风寒感冒咳嗽用鲜竹沥口服液,一见咳嗽就用川贝枇杷膏等等。对此问题,人民日报也曾报道:64.1%的人知道咳嗽要祛痰,但仅有5.1%的人知道镇咳药和祛痰药在治病机制上的区别。

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 见痰休治痰 ,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明确提出不要见咳止咳,见痰化痰等等,需要辨病辩证治疗,方得治疗的真要。

误区5.盲目秋冻

秋天来了,不少家长遵循“春捂秋冻”的秋冻。然而却有不少孩子在秋季冻出病来,如感冒发热流清鼻涕、咳嗽。那么是“春捂秋冻”说错了吗?不是。是自己理解不正确。还有许多人是不适合秋冻的。比如:

(1)体质虚寒者最好不要秋冻。体质虚寒主要表现有容易怕冷,平时容易打喷嚏,流鼻涕,面色有些发白等表现。

(2)像体质较弱的儿童不适合“秋冻”。平时容易感冒咳嗽,有慢性咳嗽以及哮喘,容易劳累,精力不振,面色发黄等体质虚弱者都不宜秋冻。

(3)患病期间也不要秋冻。

(4)天气忽冷忽热的时候不宜秋冻。

误区6、生病好了要好好补补

许多家长不太注意,认为孩子生病时不爱吃或吃得少,看着心疼,所以到了疾病快好了,就变着花样给孩子吃许多好吃的,好好补补身体。结果就出现食复,病症反复,甚至比以前更加严重。那么什么是食复呢?

食复:疾病初愈阶段,由于脾胃尚虚,饮食过量或者吃辛辣、油腻厚味儿、不易消化的食物等,常可引起疾病复发,称为食复。如《素问?热论》说: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

中医认为感冒、发热、腹泻等病证初愈,此时身体正气亏虚(脾胃亏虚),余邪未尽,即“炉烟虽熄,灰中有火”。此时若不注意饮食,暴食暴饮,则容易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正气愈加亏虚;若嗜食辛辣则容易辛辣助阳,助长火势,导致再次发热;若食入过多油腻肉食,“灰中有火”,则油腻遇火,容易死灰复燃,再次发热。

对此如何防止食复,使病症稳固,不易反复呢?具体如下:

(1)注意固护脾胃:一是应当清淡饮食补脾胃,多喝小米粥或大米粥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二是适量饮食,别太多,太猛;三是不要太辣太咸太油腻(各种肉食和鱼类)。

(2)注意防寒保暖:多穿衣服,多吃热粥热饭,不吃凉(温度低)的食物。

(3)家长提高警惕:疾病初愈,不要掉以轻心。仍应在疾病痊愈后的数日内保持警惕。

(4)宜选择相宜的健脾和胃的食物。饮食量应从少到多,质地宜从稀到浓,从易消化至正常饮食,切忌强食,待胃气复苏,饮食渐香,直至能正常饮食。

误区7.盲目锻炼

一次,对来诊的孩子妈说:“孩子容易累,不爱动,这属于脾胃虚弱,你就

(1)不要天天定点带着孩子去锻炼了,越是锻炼身体越虚,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气也被锻炼耗去了。

(2)不要晚睡晚起了。让孩子睡足,睡到她自然起床。所谓神气足则不思睡。

是的,一些儿童体质偏弱,容易生病。其父母从常理来推断孩子应当锻炼。所以就一股脑地让孩子锻炼。然而锻炼不当,也会发生反效果。

然则何时需要锻炼呢?也要根据身体气血充足与否。气血亏虚者,需要补益气血,待气血充足方可锻炼。切不可因为锻炼可以增强体质而盲目锻炼。同时也要掌握锻炼三原则: 治疗前期不要锻炼身体,散散步即可;治疗后期适当锻炼;治愈后积极锻炼身体。如此方无忧无患。

#大家 健康 超能团# @大家 健康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与预防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与预防

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它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一种气道过敏性炎症性疾病。临牀上可出现典型的症状——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后或自行缓解。

引起哮喘的病因很多,主要包括特异性体质和感染等等。哮喘体质宝宝的呼吸道常常处于十分敏感的高反应状态,医学上称为“气道高反应”。在此基础上,患儿气道如受到外界因素 *** ,如吸入屋内尘螨、花粉、冷空气、 *** 性气味,感染呼吸道病毒等,原有炎症反应加重,呼吸道阻力明显增高,便诱发哮喘。尤其在到处是花粉、螨虫等过敏原的地方,一不小心,就会导致喘息发作。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与预防

哮喘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一个家庭内有好几个人患哮喘并不是怪事,如果爸妈一方有哮喘,宝宝患哮喘的机会就很高。如果爸妈双方都患哮喘,那宝宝得哮喘的机会则更高。琳琳的奶奶一到冬天,就会咳嗽、喘息、痰多,有时半夜因为剧烈咳嗽而搞得老太太不能安睡。琳琳的爸爸没有哮喘,但一到春天和秋天,常常感冒、打喷嚏,实际上,琳琳的家族过敏史还真的很明确。琳琳发生哮喘的可能起码在30~50%,而且还常发生在儿童时期。因为许多资料已表明:哮喘多在儿童期发病,而且其中约1/3~1/2可迁延至成人。粗略估计,我国大约有1000万儿童哮喘患者。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于2000年进行了第二次全国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97%,其中重庆儿童哮喘患病率为4.36%,居全国之首,其次是上海,发病率最低的是青海,只有0.12%。男童患哮喘比例高于女童,达到1.74:1;南方患病率高于北方,以华东地区患病率为最高,达到2.37%;3~10岁为患病率高峯期;当前儿童哮喘的发病率比10年前总体增高。

哮喘带来沉重负担

哮喘给家庭、社会和患儿本身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有资料统计显示:目前1年内缺课10天以上的哮喘患儿达到了42.72%,其中超过两个月的占7.01%,留级停学者为0.63%。而家庭成员因宝宝患哮喘病工作受到影响的占95.47%,因患儿哮喘爸妈常年不能工作的占患儿数的4.09%。而平均每年医疗费用为5000元以上的占13.83%,患儿家庭生活水平和患儿学习的质量都会因病情明显下降。

 哮喘要积极治疗

重视哮喘病人要从儿童开始,哮喘防治要从娃娃抓起。但目前社会上对哮喘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一些爸妈认为“宝宝的哮喘长到成人就好了,治不治疗无所谓”,这使得不少宝宝错过了治疗的有利时机。

虽然部分哮喘儿童的确可不治而愈,但近年来大多数学者仍认为哮喘患儿应得到积极而合理的治疗,主要原因就在于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具有可塑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免疫系统发育逐渐完善,这种可塑性就越来越差,治愈的机会就越来越小。

所以,如果宝宝有哮喘,千万不要迟疑,治疗越早越好,争取在青春期前达到全面控制,完全缓解。近20年来,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中国的哮喘发病率虽然较发达国家为低,但哮喘患者的死亡率却高达10万分之36.7,位居全球第一。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哮喘病人的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防治不到位和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许多患者无谓的死亡和治疗延误。

还有些爸妈在宝宝哮喘刚得到控制、缓解时,便给宝宝停了药,或者每次等到病情发作时才用药,他们对长期使用吸入性皮质激素还是存有戒心,担心会有副作用。其实由于哮喘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与我们平日所说的肺炎、肠炎等“炎症”不同,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激素治疗是有效的。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吸入后直接作用于病变气道,疗效好且用量以微克计算,副作用少,在全世界范围都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是哮喘治疗的首选药物。而且应用阶梯治疗,医生还会随着患儿的病情和个体情况会不断减量用药。

哮喘难道真的治不好吗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四大顽症之一。它是一种呼吸道的慢性炎症疾病,表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如果没有采取任何抗炎的措施,将会导致支气管阻塞或挛缩,甚至可能因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人们对待哮喘也有很多误区,比如:哮喘不能运动,哮喘治不好……那么这些说法是真的吗,让我们通过了解哮喘,从而科学认识它。

哮喘有哪些表现呢?

哮喘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还有几种容易被漏诊的哮喘也应该引起注意:
一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是唯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
二是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是唯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
三是隐匿性哮喘,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
任何年龄都有可能患上哮喘,但儿童多于成人。成人哮喘无法治愈,但只要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和管理,可以得到完全控制;哮喘发病于14岁以内的,只要及早干预治疗,治愈率可达95%。
根据我国《儿童哮喘诊断治疗指南》来规范管理,绝大多数患儿是能缓解的,但家长不要以为等孩子长大就会自愈。在这个过程中,哮喘反复发作,炎症反复刺激,会使气道纤维组织增生、腺体增大、平滑肌肥厚,造成气道结构改变,肺功能下降,这种损害是永久性、不可逆的,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因哮喘发作导致猝死。控制哮喘的“四早”原则
早发现:早发现才能掌握哮喘防治的主动权。哮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婴幼儿为多。有调查显示,0至14岁小儿哮喘中,85%在5岁前起病,3岁内起病者占75%,其中大多数在出生后1年内出现喘息症状。但这些哮喘或喘息性疾病常常被忽视,由于未得到合理治疗,反复发作甚至延续至成人。
早诊断:早诊断是早治疗的前提。若在早期哮喘阶段就确诊,可大大提高哮喘防治效果。因此不论年龄大小,凡能排除其他喘息性疾病,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早治疗:确诊哮喘后要早期治疗,特别是吸入激素治疗尤为重要。哮喘病程≤2年者,进行吸入激素治疗的疗效比哮喘病程≥2年的控制率明显提高。
早预防:哮喘的防治原则和其他疾病一样,防治结合,预防为主。能通过各种方法预防哮喘发作是最好不过的,如改善环境,改善过敏体质,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等。

如何预防哮喘发作?

第一,遵医嘱规律用药。
第二,预防病毒性感冒,减少诱因。
第三,注意保暖。疲劳、寒冷、压力过大等都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容易诱发哮喘发作。
第四,锻炼身体很重要。哮喘病人适合多晒太阳,通过跑步、游泳等运动,提高身体应答外界变化的能力,使病情趋于稳定。
哮喘患者做剧烈运动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剧烈的运动会导致呼吸急促,从而引起哮喘发作。哮喘患者如果想运动,可以选择游泳等较为有氧的运动,还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增强抵抗力。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