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药品说明书是患者吃药治疗的标准,书里的猫腻你知道多少

时间: 2023-07-19 07:40:02

药品说明书是患者吃药治疗的标准,但是,进入却有消费者表示药品说明书字号小到需要用放大镜来看,各种术语让人一猜再猜,证实时下一些药品的说明书竟成了“天书”,成为困扰消费者正确用药的难题。对此专业人士呼吁,应该从完善立法上对药品说明书和药品标签等加以规范整治。

“说明书的字太小,我眼睛又有点花,看不清楚啊……”辽宁省沈阳市70岁的老爷子这样讲述他的苦恼。他血压高,常年服用降压药,可最近老朋友送来的几盒降压药让他犯了难。他说,药盒上面写的服用剂量不是“几片”,而是“几毫克”。再想仔细看看药品说明书,结果一张小纸片上密密麻麻全是小字,根本看不清楚。

专家走访发现,被药品说明书整迷糊的事例并不鲜见。一家药店的销售人员表示,现在有的药品说明书确实让人有点看不懂,药店为此特意准备了老花镜和放大镜,专门给顾客看药品说明书用。但即使有时把字看清楚了,内容也不好理解。“有的药写着‘顿服’,不少顾客问啥叫‘顿服’。”这位销售人员称,自己本以为是每顿饭服一次药,结果一咨询医生,才知道“顿服”其实是一天服一次,把店里的销售人员都吓了一跳。

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透露,2006年施行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和其他法律法规,对药品说明书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要求,并明确指出药品说明书的具体格式、内容和书写要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并发布。但现实情况是,部分药品的说明书内容依然简单、粗糙,相关药企出于各种各样的利益考量,往往在药品说明书上含含糊糊,从而给消费者带来麻烦甚至用药隐患。

安全用药文章

安全用药管理对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具有基础性意义,应对临床用药的各个环节加强规范,并提高护理人员在用药安全中的责任意识,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安全用药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安全用药文章篇1
一、阅读和理解药品说明书十分必要。

药品说明书是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指导安全、合理用药的科学依据,记载了药品的用药安全信息,特别重要的安全信息以黑体字或者加黑框警示的方式印刷在药品说明书首页的标题下。药品说明书的这些安全信息是我们在使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时所必须关注和理解的。处方药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等内容记载的越详细,说明对这个药的研究越透彻,它的安全性就越高。所以当我们看到长篇大论的药品说明书时不要紧张,反而应该更加放心才是。如果非医药专业人士对药品说明书的阅读和理解有困难,可以向医师或者药师求助。

二、合理使用非处方药。

说到用药,就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生了什么病,弄清楚自己该用什么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症下药?。因为疾病诊断和用药都是非常专业的事情,所以非处方药 ?对症下药?自我治疗的范围仅仅局限于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跌打损伤等。然而,看似简单的头痛、发热,有时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前兆,所以非处方药说明书中都有?用药几天后未见好转,应及时就医?的注意

事项,千万不能因为不正确的自我治疗而延误病情。

三、合理使用处方药。

慢性病由于需要长期治疗,医生开的处方药会比较多,比如:降压药、降糖药。得急性病时,好的快的,没用完的处方药也会剩下来,比如:治疗感冒的解热镇痛药和抗菌药,或者治疗其他急性病剩余的药。对于处方药应该按照医生的医嘱正确使用和随诊,并且在发生任何异常情况时随时就医。治疗急性病剩余的处方药,一般不应用于自我治疗,即便你具有一定的医学常识也不妥。因为即使你这次生病的情况和之前的类似,但也有可能不是同一种疾病。?久病成医?只能说明你对自己病了解的比常人多,而不等于你会看病,这完全是两码事。为避免剩余处方药的浪费,你首先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贮存条件妥善保管,有效期内的可以在下次生病时带上,咨询医生同意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外用和口服药得到医生认可的可能性较大;注射剂由于家庭保管的风险太大,一般不会得到认可。

四、遵循安全用药指导原则。

首先是:大毛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小毛病可以到正规药店购买非处方药,并按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师的指导下使用,无效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其次是: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由于科学局限性,药品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对健康有害的成分,而口服药品在胃肠道吸收过程中,这些有害成分会被胃肠道这道天然的安全屏障阻挡掉,所以口服是安全风险最低的给药途径。肌注给药是将药品注射到肌肉内,虽然没有了胃肠道的天然安全屏障,但其有效成分和有害成分是逐渐扩散到全身的。因此,一旦发生不良反应也是较轻微或者较缓慢的,安全风险也较低。静脉给药是将药品直接打到静脉血管内,其有效成分和有害成分是迅速到达全身的,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则多半是严重的和迅速的,安全风险最高。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没有医务人员照料的家中打点滴是万万不可以的,这方面的教训数不胜数。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饮酒可以诱发很多药品不良反应,因此在用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饮酒。
安全用药文章篇2
1、什么叫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病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并且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了。

2、要做到合理用药须注意哪些问题?

医生给病人治疗疾病时如何合理用药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病人在使用药品时,要做到合理用药须注意哪些问题呢?

(1)没有明确的诊断,病人不要擅自盲目用药。临床医务人员也须不断学习,才能正确使用药物。因此,患病后一定要请医生诊断明确,切勿因是?小病小痛?而擅自用药,造成病情的延误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2)严格遵照医嘱用药。药品治疗方案是根据病情及病人的生理特点等诸多因素综合后决定的,切不可随意更改,以确保药品的治疗效果。

(3)不要迷信某些药品,譬如过分地迷信新药、进口药、贵重药、滋补保健药品等等,这些错误的用药心理会导致滥用药物。

(4)用药后要密切注意病情的发展。医生配给药物后,病人要按医嘱用药,并随时注意观察、体验病情的变化,及时反馈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对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的要及时停药就诊。

3、什么是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

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为药品的通用名称。已经作为药品通用名称的,该名称不得作为药品商标或商品名使用。

药品的商品名是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特定企业使用的该药品专用的商品名称,如对乙酰氨基酚(通用名为扑热息痛)是解热镇痛药,不同药厂生产的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其商品名有百服咛、泰诺林、必理通等。

4、怎样认识药品的商品名、通用名?

一种药品常有多个厂家生产,许多药品生产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往往给自己的药品注册独特的商品名以示区别,因此,同一药品可以有多个商品名,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的商品名就有百服咛、泰诺林、必理通等。患者在用药时,不论商品名称是什么,都要认准通用名,即药品的法定名称,也就是国家标准规定的药品名称。通用名不能作为商标或商品名注册,因此通用名可以帮助识别药品,避免重复用药。药品包装上或药品说明书上都标有药品通用名。

5、购买药品应注意什么?

(1)从合法的药店购买合法药品;

(2)应明确说明买药的目的和病症;

(3)购买处方药时必须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

(4)购买非处方药时,应对患者本身的疾病有明确的了解,如以前是否发生过,曾用过什么药品,用药的效果如何,有无过敏史。应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执业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5)应查看药品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内容,必须注意:药品只能在有效期内使用,并注意保存的方法。

(6)注意索要和保留购药凭证。
安全用药文章篇3
一、什么是安全合理用药:

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剂量、时间准确用药。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并且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用药了。 要做到安全合理选用药品,首先应当确诊患者得的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不能只凭患者自我感觉就随便用药。比如发烧、头痛,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不能简单地服一些止痛退烧药就完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状,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止痛药,就会掩盖一些急腹症的症状,贻误病情而造成严重后果。 其实,了解药物的性质、特点、适应症、不良反应等,要选用疗效好、毒性低的药物,医师常常讲的?首选药?和?二线药?就是这个道理。

二、家庭几种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家庭几种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家庭几种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家庭几种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家庭中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突出地反映在非处方药中毒和非处方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上,有以下几种: 1、?老毛病?现象。有的人自我感觉不适,或?老毛病?复发,凭经验自行购药。这种做法有可能因反复使用某种药,而产生药源性疾病 2、随意增减药物用量这种不规范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极易导致耐药菌种增多和产生二重感染等。 3、模仿他人用药。有的病人看到别人吃某种药,感觉症状相似,自己也跟着吃。在病因不清、不同的情况下,模仿用药等于无的放矢,轻则无效,重则延误病情。 4、多药并用。不少人有这种心态,对一时难以确诊的疾病,会盲目采用多药并用打歼灭战,这是很危险的。

三、合理用药遵循:安全、有效、经济

药是用来治病的,但不是随便拿来就可以用。因为药物具有双重性,既有治疗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给患者造成痛苦。所以,如何做到合理用药,减少药品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损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做到合理用药用8个字进行了概括:安全、有效、经济 用药首先强调的是安全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合理用药。安全的意义在于用最小的治疗风险让患者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其次是药物的有效性,这是使用药物的关键。如果没有疗效,就失去了药物本身的意义。临床上不同的药物其有效性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别: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避免不良反应、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在药物使用安全有效过程中,还应该考虑是否经济,患者能否承受得起。如果一种

药品既安全又有效但价格昂贵,患者用不起,也谈不上合理。

四、为什么要警惕药品不良反应?

有些药品不良反应是难于预测的。而且新药上市前临床试验的样本量有限(500~3000人),病种单一,多数情况下排除特殊人群(老人、孕妇和儿童),因此一些罕见不良反应、迟发性反应、发生于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难于发现。有些问题必须在大面积使用后方能发现。因此,应警惕药品的不良反应,尤其应警惕新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

五、超量用药不可取

近些年来,时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现在的药品质量不好,西药的有效成分含量不足,中药野生的少,栽培的多,治病用药必须超出常规药量才有效。?医院里的大处方越来越多,除了其他的原因以外,可能这也是原因之一。随着大众医学水平的提高和药品超市的增多,许多患者病后不上医院就诊,而是自己到药店购药治疗,也有人凭想当然超量用药。

六、如何选用防暑药

暑病为夏季时令病,每当立夏到大暑之际,因气候闷热而潮湿,人常常因暑湿之患而发生中暑。中暑一般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种情况。先兆中暑的表现有大量出汗、口渴、头昏眼花、心慌、乏力等;轻症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出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可恢复正常;重度中暑的症状是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治疗中暑的常用药物以中成药居多,因此药店药师在遇到中暑患者前来购药时,应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对症荐药,如此才能药到病除。 ■仁丹 含有薄荷脑、桂皮、冰片、砂仁、泡姜、人造麝香等,具有开窍安神、清热祛暑、解毒辟秽的功效。适用于暑热引起的头昏脑涨、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

用药误区你都有哪些了解?

现阶段药品患者都可以自己购买,但是用药有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1、患者自行购买药品,不遵从医嘱;2、药品反复叠加进食,不管药品反应;3、滥用抗生素,感冒都要去挂水

1、患者自行购买药品,不遵从医嘱

现在小区门口都有药店,就算是农村也都有医疗卫生点,患者买药很方便,自己在网上先看看自己的病症吃什么药,自己就去买了,然后按照说明书吃。也有的直接根据经验或者药店人员的推荐直接购买了药品,然后根据说明书上的用量开始吃药,其实都不对。

有病应该先就医,很多药品和药品之间吃的时间段不一样,也有的药膏涂抹的用量把握不好,还有的身体有疼痛直接吃止疼药其实是掩盖了病情,不可盲目用药。

2、药品反复叠加进食,不管药品反应

有些患者拉肚子,今天吃一颗药不拉了,明天又拉又吃药,或者拉的厉害了,原本止泻吃一颗药,自己加量吃了两颗,这样的患者其实是对自己不负责。

还有的不少药品是儿童、孕妇、老人不能食用的,但是他们盲目觉得这一两颗药片又没关系,赶紧缓解了身体的病症才是良方,自己就开始吃药,结果反倒把自己身体吃坏了。

3、滥用抗生素,感冒都要去挂水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感冒是自愈的,一般多喝水注意休息,7天左右就自愈了。除非是流感,引起了发烧或者其他并发症需要赶紧就医。但是也有不少人,小感冒就赶紧看医生,强烈要求医生开抗生素给自己挂水,反而适得其反。

患者平时自己也不要多吃抗生素药品,因为抗生素就像小炸弹,进入到身体之后虽然杀灭了病毒,但是对身体的免疫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