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伤寒杆菌是一种可以导致人体产生伤寒或说伤寒病的细菌,在中医学中,对它的定义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尤其是在现代西医学传入东方后,凡是伤寒杆菌所导致的疾病都被称为伤寒病。伤寒杆菌所造成的伤寒病常被称做伤寒热,其中就包括高烧,常常还伴有一定的腹痛、腹泻、头痛等症状。那么伤寒杆菌一般是如何检测出来的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介绍吧!
每种细菌中都含有物质酶,但是分量却不一样,所以在对营养物质的分解程度上也不一样,那么其最终的代谢产物当然也是有差别的。那么如何来检测伤寒杆菌的代谢产物呢?其实和其他细菌的检测是相同的。常见的检测方法有:糖发酵试验、VP实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这三种。以糖发酵试验为例,伤寒沙门菌可发酵葡萄糖,但是却不能发酵乳糖,即使可以发酵乳糖,但是结果也不会和其他的细菌相同,比如大肠埃希菌会产生甲酸脱氢酶,而这种物质可以能将葡萄糖发酵生成的甲酸进一步分解为CO2和H2,最后产酸产气;而对于伤寒沙门菌来说,由于缺乏该酶,所以最后是不能产酸产气的。
伤寒杆菌导致的伤寒病对于人类来说,曾几何时也是莫大的灾难,比如说,在在19世纪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中,因为伤寒病死亡的人是因战伤死亡的10倍。1898年伤寒病都还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虽然最终赖特研制出了伤寒疫苗,但是在次年爆发的布尔战争中,死于伤寒的士兵仍然远远超出死于战争的人数。不过在一战时,这种疫苗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所以那时大多数的士兵是死于自然条件,而死于死于伤寒的只有100人。
以上就是伤寒与伤寒杆菌的相关信息介绍。伤寒是会传染的,具体来说是伤寒杆菌会传染,传染的渠道很多,但主要的是遭病菌污染的水源、伤寒病人或带菌者接触过的食物等。在今天来说,伤寒显然已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治疗伤害的药物也多了起来,但是小编觉得我们仍然还是要注意,因为严重的伤寒还是会致命的。
我刚刚参加了这方面的培训呢,呵呵。
一般细菌的常见生理生化鉴定实验有:糖(醇)类发酵试验、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V.P试验、吲哚试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靛基质(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淀粉水解试验。这样的资料很多的,你每个实验都百度下就可以了。我这里都拷出来是不实际的。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变主要特点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精神低落、相对缓脉、肝脾肿大、血象不高、和玫瑰疹等。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原体是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G-,短杆状,有鞭毛,菌体裂解释放内毒素 ,在含胆汁的培养液中生长较好。传染源为病人、带菌者。传播途径:通过污染水、食物,生活接触。经口感染。污染水、食物进入消化道后,侵入粘膜(肠壁淋巴组织),进入淋巴管、淋巴结并入血,形成菌血症,单核吞噬细胞中繁殖。0天后再次入血引起败血症及毒血症。胆囊内细菌入小肠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坏死溃疡形成。主要病变位置在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及孤立淋巴结)。
二、病理变化
1. 肠道病变
①髓样肿胀期:肉眼观回肠下段淋巴组织肿胀,凸出,灰红,质软,似脑回状,表面充血水肿。镜下见淋巴组织增生,伤寒结节形成。髓样肿胀期伤寒小结
②坏死期:肿胀基础上灶状坏死,失去光泽,灰白或黄绿色(坏死组织易被胆汁染成暗绿色),与强烈过敏反应有关。坏死期
③溃疡期:坏死组织崩解脱落,形成溃疡。溃疡长径与肠长轴平行,深及粘膜下层,边缘稍隆起,底部高低不平→2-3W危险期,出血、穿孔。
④愈合期:肉芽组织新生,填充溃疡,上皮覆盖。
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病变及其他病变
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满吞噬活跃的巨噬细胞。
②脾:中度肿大,巨噬细胞弥漫增生,伤寒肉芽肿及灶状坏死。
③肝:肿大,质软,肝细胞浊肿,肝窦扩张,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散在伤寒肉芽肿。
④骨髓:巨噬细胞增生,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培养细菌阳性。
⑤胆囊:胆汁中繁殖,可有轻度炎症。
⑥心肌:混浊肿胀,中毒性心肌炎引起重脉,缓脉。
⑦肾:混浊肿胀,免疫复合物沉积。
⑧皮肤:淡红色小斑丘疹,可查出细菌。
⑨肌肉:凝固坏死,肌痛,知觉过敏。
并发症和结局
常见并发症有:
肠出血
肠穿孔
支气管肺炎
中毒性心肌炎
中毒性肝炎
伤寒多数患者无并发症时,4-5周可愈,适当治疗可缩短病程。少数病人死于败血症,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