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想拥有健康体魄就必须重视春天,要在春天开始养生,那么春季如何养生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收集的6大春季养生秘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不多吃酸常食甘中医提倡春天饮食中应“省酸增甘”,这是春季养肝的基本法则。因为在春天人的肝脏阳气旺盛,再吃酸性食物,会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就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的饮食是忌酸倡甘甜的。要避免过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螃蟹等。多食用甘温补脾的食物,如山药、春笋、菠菜、大枣、韭菜等。tips:春天应该多进食补,选择具有温热特性的食物可以助阳,适当多吃些可达到养护阳气的目的。在烹饪的时候多放些葱、蒜、韭菜、蒿菜、芥菜等辛辣的蔬菜,水果也应选择温和的食用。不要“蜗居”,常运动春季常运动对身体很有好处。因为春天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升发,我们应该借助这一点,好好养阳。想想看外面的世界万物复苏,百花放百鸟飞,在这样的环境,人也容易感到生命的旺盛与活力。而养阳的关键是“动”勿“静”,要积极到室外锻炼,去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tips:体质差点的女性不要气得太早去锻炼,最好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特别是要注意在锻炼前喝些热水、牛奶、蛋汤等热汤饮,运动的强度不要太大。不怒常笑身体好春天不是个应该生气的季节,也不是适宜生气的季节。前面提及春季肝阳亢盛,如果情绪过于急躁或者起伏过大,就容易伤到脾脏。所以,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而且心情过于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也使免疫力下降,也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为了健康与美丽,应该多多放开胸怀,笑口常开,这样会青春常驻。TIPS:当被什么事情“气到”时,最好深呼吸10次左右再开口说话,不要被急怒的火气伤到自己的身心。遇到什么事情先想一想,伤心的时候不要憋着,适当地发泄是好事。不要图美衣单薄俗话说,“春捂秋冻”,虽然春天开始回暖,气温渐升,百花齐放。也是个展现着美丽与生命的季节。但是春天千万不要着脱下冬衣穿靓衫。尽管阳气渐生,阴寒却未尽,要注意早春的温差幅度较大,早晨及晚上要注意穿多点,不要一天到晚都穿单薄的裙装,否则会导致关节炎与多种妇科疾病。不过,“捂”也要捂得恰当,基本上在穿着上注意“上薄下厚”就可以了,注意保暖腿部及关节,不要留下病根。不忘进补春天,要注意在日常饮食上的品种多样化,保证机体能够得到丰富而充足的营养素供给。中医养生认为,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就不容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在惊蛰之后,天气变暖,各种动物开始活动,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所以人们需要进行饮食调养,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袭。TIPS:我们可以根据春天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选择其平补、清补、柔补的饮食原则,以免适得其反。要注意保阴潜阳,多吃清淡的食物,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不在阴湿环境久留春天开始回暖,空气中的水分渐渐增多,显得湿气很重。特别是南方的春天,雾霾、潮湿、闷热,给细菌的生长居提供了环境。所以要保证居室及办公室内的通风透气,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多晒晒被褥和衣服,晚上睡觉的时候要保持室内干燥透气。可以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避免发生湿疹。TIPS:春季气温多潮湿,女士们更要注意个人卫生,穿在身上的内裤一定要保持干爽。也要注意晾晒的衣服要在通风透气的地方晾晒,不让细菌滋长。
饮指饮料,食指主食和菜肴。总的原则是:其一,要遵照孙思邈所提出的“春季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在春季里控制酸味食物,适当多吃味甜的食物。其根据是“春季通肝”,酸味多作用于肝,使肝气旺盛,而肝又能制约脾(指消化功能),影响脾的运化食物的功能甘味是作用于脾的,故多食甘味能增强脾的水谷运化功能。其二是要选择味甘性平、微辛,具有疏肝明目功用的食物其目的能调和肝气,使易旺的肝气(过旺的肝气,俗称肝火)趋于平和。
(1)菊花茶取甘菊花(中药店有售)10克,若平素嗜茶者,可适当加茶叶2~3克。用开水泡15分钟即可。上为一日量亦可为半日量。功能清肝火明目。
(2)菊花杞子茶甘菊花10克上好的枸杞子10~12克用保温杯泡20~30分钟饮用。上为一日量。能养肝血、清肝火,适用于两目干涩、二目视糊者,常饮有较好的效果。
2、菜肴不外荤素(菜)两大类。
(1) 荤菜类 :鹌鹑和鹌鹑蛋、鸽肉、河蚌肉、螺蛳肉、青鱼、甲鱼、猪肝、鸭肉等。其烹饪方法和搭配,一般均可从个人习用烹饪法。但河蚌和螺蛳肉的烹饪,要注意必须加辛温的调料,如老姜、大葱、胡椒粉等。煮炒连壳的螺蛳,还可加花椒和八角茴香等。这是因河蚌和螺蛳都性寒,一般寒性都有伤胃的副作用,所以必须加入姜、葱等辛温之品,才能中和它的寒凉之性。还需加酒,不仅是去寒还能去腥。此外,还有必须注意的是,过清明节后最好不要吃它,一到清明节都怀有很多小螺蛳,其肉质瘦了;再则清明节后有很多寄生虫在内。再有猪肝虽为常吃的,但现有人认为猪肝为解毒的脏器,因此肝内必有残留毒素,故食猪肝前必须先在淡盐水或米泔水内浸泡以清除其毒素。
(2) 蔬菜类 :人们常吃的蔬菜品种甚多,而这里所介绍的,是属于春季应时蔬菜。所谓应时者,即过了春季就没有了。这些应时蔬菜是:莽菜、菊花脑、马兰头、枸杞头、春笋等。其中菊花脑、马兰头、枸杞头等,过去人们都称之谓野菜,是贫苦人的家常菜,而现在营养学家认为这些所谓野菜,营养成分十分丰富,而且还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激:而在富丽堂皇的大酒店中也上了宴会席。
以上这些应时蔬菜,吃的方法多种,可以凉拌,可以和其他食物如鸡蛋、香干、肉丝等拌炒,也可腌制,或剁细做馅,包馄饨、汤团等。
应时蔬菜好处多
上面所介绍春季饮食保健中的饮料和主食、菜肴中的物品,之所以强调在春季食用最为适宜者,其理有:一是针对春季气候的转温;二是针对春气通肝,肝气易旺,肝火易于上升;在众多的食物中,在性味上来说,一定要属于性平或微寒的,味属甘平的。其中除河蚌和螺蛳外基本都符合这一要求。从其功能来说,都要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且重在养肝或疏肝;另外对春季易发的常见病和易于诱发的慢性病具有一定的防治功效。
如应时蔬菜中荠菜,有降压和止鼻出血作用,春季易见鼻出血放《内经》中有“春善病鼽衄”,鼻鼽就是指鼻塞流涕,衄指鼻出血。
再有马兰头,亦有治鼻出血的功效,另外还有防止肝炎、咽喉炎、急性结膜炎的发生。
菊花脑功能清肝明目、降血压治急性结膜炎。
枸杞头,能降压、降脂,对脂肪肝有抑制作用。
再有春笋对三高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病等)勾有抑制和调节功能。
再说主食中燕麦,常食能有效地降脂减肥,降胆固醇、三酰甘油。
荤菜中所选的禽鱼类,大多属于性平味甘的,属于低脂肪、高蛋白都具有补养肝肾的功能。
因此以上介绍的主食和菜肴,若能再加适当的调配,对春季的保健养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所谓辛辣就是带有麻辣气味的食物,举例辛辣的食物,一般讲有五种,即葱、薤、韭、蒜、芫荽,称为“五辛”,常言道“五辛害目,以蒜为最”,意思是这五种辛辣的食物,都是对眼睛不利的,尤其是大蒜最明显。前面已讲过春气通肝,春旺于肝,故春天肝气易旺,吃了这些辛辣的食物,对于肝气易旺者,无异于火上浇油。除五辛外,辣椒亦在禁忌之列。
熏烤肥腻食物亦应尽量少吃,因熏烤食物容易“上火”,肥腻食物易影响胃肠的消化且肥腻过食,也是易患脂肪肝的重要原因。
至于水果应时的有樱桃、杨梅、荸荠、草莓、桑葚子等,都属于甘而微酸的具有补肝养肝的功用,尤其是桑葚子有较好的滋养肝血、明目的功效。不过桑葚子最好是自己到桑园中采摘,择红紫者。在《本草新编》中明确提出“:桑葚采摘紫者为第一,红者次之,青者不可用。”而现中药店所售大多为青色。保存的方法是桑葚“不蒸熟浙不肯干”—定要放锅上蒸熟,方能晒干久存。
春季的时候很多人都容易产生生气的情况,在春季的时候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存在,这对我们健康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在平时就要注意,尽量的避免生气的情况产生是非常关键的,同时在春季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饮食,一起看看具体春季如何养生比较好。
不怒
春季养生我们必须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这是我们非常关键的。同时春季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按照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等。因此,春季养生必须要避免生气的情况,这是关系着我们春季健康养生的。
不酸
在春天的时候我们很适合养生,在春天的时候我们在饮食方面要记住“省酸增甘”,因为春天很容易肝阳上亢,如果再吃一些酸性食物,容易导致肝气过旺,这样对脾胃的损伤比较大,所以春季的时候我们就要小心才行。因此在春季的时候饮食一定要忌酸,且不要食用羊肉、狗肉、海鱼、虾、鹌鹑、螃蟹等酸性食物。春季养生最适宜吃一些温补脾之品,例如山药、菠菜、大枣、春笋、韭菜等,我们需要吃这些补充阳气的食物,这样才可以让我们在春季的时候更好的进行养生。
春季的时候我们养生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才行,上面介绍的这些情况需要我们重视,在春季的时候首先要避免生气的情况,同时还应该在这时候注意饮食,我们最好避免去吃酸味的食物,对于补充阳气的食物,春季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吃。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