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期特菌并非最新发现。欧美国家近年来不断有单增李斯特菌食物中毒爆发的报道。1999年美国密歇根州有14人因食用被该菌污染的热狗和熟肉而死亡。其他地区有97人患此病,6名妇女流产。2008年8月,加拿大爆发了一起因肉类食品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而导致的严重食物中毒事件,涉及范围较大。中国国内散发病例已时有报道。
乳品肉品最易污染 冰箱4℃可生长繁殖食品是传播李斯特菌的重要媒介。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有乳制品、肉类制品、水产品以及蔬菜和水果等,其中乳及乳制品最为常见。世界卫生组织在单增李斯特菌食品中毒报告中指出,4%-8%的水产品、5%-10%的乳及乳制品、30%以上的家禽均被该菌污染。我国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监测数据显示,在各地区不同种类的食品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其中生肉中检出率较高。单增李斯特菌在4℃冰箱保存的食品中也能生长繁殖,人们在未经高温彻底加热处理的情况下食用,就会出现感染症状,因而李斯特菌病又称为“冰箱病”。人类李斯特菌病 死亡率高达20%-30%单增李斯特菌在自然环境中、尤其在动物养殖场广泛存在,对环境及理化因素的适应能力非常强,耐高温、耐酸、耐低温,因此在整个食品加工过程中很容易存活下来。如果生熟不分开,很容易形成交叉污染,最终导致人发生单增李斯特菌病。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人类李斯特菌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败血症、脑膜炎,有时可引起心内膜炎;孕妇感染后常累及胎儿,导致流产、死胎或新生儿李斯特菌病,而孕妇本人症状多较轻;还可出现发热性胃肠炎;部分妇女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较易感。虽然单增李斯特菌引起侵袭性疾病的发生率比较低,欧美国家每年的发病率在1/10万左右,但其死亡率高达20%-30%,因此对健康危害较大。李斯特菌病经病原学确诊后,通常用氨苄青霉素或青霉素等治疗均有效。冰箱不是保险箱 取食一定要加热李斯特菌高温即可灭掉。个人平时及家庭的具体预防措施包括:1、尽量避免生吃鱼肉、牛肉、蔬菜,禁食腐烂变质的食品,生食瓜果应洗净,冰箱食品的储存应生熟食分开。2、冰箱存放的食品食用前应高温充分加热,温度必须达到70℃持续两分钟以上。放进冰箱的食品一定要新鲜。3、孕妇与免疫能力低下的人,应避免食用未经消毒的牛奶、软奶酪和未经煮熟的蔬菜,食物应彻底煮熟后再食用。
冰箱储存食物,四要四不要
把食物放进冰箱真的就安全了吗
冰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然而,冰箱不是“保险箱”,很多朋友忽视了冰箱内的物品摆放方式,也不注重清洗冰箱。
长此以往,很有可能会导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引起食源性疾病。
这样存放食物不正确
1、食品不密封储存,交叉污染风险就会变高,很容易滋生细菌,腐败变质,甚至生虫。
2、蔬菜直接放在冷藏室里,水分和维生素容易流失,微生物会交叉污染。
3、冷冻室中的食品重复解冻,细菌大量繁殖,营养和风味受损。
4、食品放凉之后再放冰箱。当食物温度降到60℃,就会有细菌开始生长;当食物温度降到30℃-40℃,细菌们会旺盛繁殖。如果不及时冷藏保存,食物就很容易腐烂变质。
正确使用冰箱要遵循几个原则
1、生熟分开,密封储存。尽可能固定区域存放,密封储存食物,尽量避免水分流失和生熟食物间的交叉污染。
2、合理分区,有序存放。可根据冰箱内部温度的差异合理放置食物,如将剩饭菜放置于温度相对稳定的上层;冰箱门这一“温暖地带”可存放果汁、调料这类抗折腾的食物;在保存果蔬时,不要过满,要注意留出充足的“呼吸”空间等等。
3、冰箱不是保险箱,放入冰箱内的食物也不能长期存放,要定期清理,避免食用腐败的食物。
4、定期清洗,杜绝死角。最好每月给冰箱“洗洗澡”。清洗时,彻底断电清空冰箱,并进行清洗消毒。 ? ?
鸡蛋是有保质期的。营养专家介绍,在温度2-5℃的情况下,鸡蛋一般能放一个月左右,冬季室内常温下为15天,夏季室内常温下为10天。许多家庭为了保持鸡蛋新鲜,多存放几天,一般都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存放。冰箱储存鸡蛋要注意,不要水洗,有污物的鸡蛋可以先用温水浸过的半溼毛巾擦一遍,然后大头朝上小头朝下,竖着放在冰箱里,能保鲜较长时间。在鸡蛋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食用油,或用保鲜膜包裹后放入冰箱,都可防止蛋壳内的水分蒸发,阻止外部细菌侵入蛋内。
冷冻食物的保质期参考鱼类:冷藏1~2天 冷冻90~180天 牛肉:冷藏1~2天 冷冻90天 肉排:冷藏2~3天,冷冻270天 香肠:冷藏9天, 冷冻60天 鸡肉:冷藏2~3天,冷冻360天 ?最后补充一点,冰箱不是保险箱,食物放的时间长了,养分一样会流失的。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