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的社会中,很多人都有脾虚湿盛的问题,脾虚湿盛会导致患者出现面色萎黄、四肢冰凉、虚胖水肿等症状。脾虚湿盛的问题可以通过吃中成药来改善,那么脾虚湿盛吃什么中成药好呢?
1、香砂六君子丸
香砂六君子丸由木香、砂仁、陈皮、茯苓、白术等中药材组成。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腹胀、大便溏泄等症状。香砂六君子丸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其中陈皮和半夏等食材还能够健脾化湿。
2、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丸具有调补脾胃、益气升阳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身体困乏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脾胃虚弱的患者同时有感冒发热的症状,那么就不能服用补中益气丸。
3、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是由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等中药材制成的中成药,在补益脾气的同时还能够补益肺气。参苓白术散主要是调节胃肠道功能、改善身体代谢并且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4、藿香正气液
藿香正气液是有陈皮、白芷、茯苓、生半夏等中药材制成,具有很好的解表去湿、理气和中的功效,对于体内湿气盛的患者来说可以适量服用藿香正气液来改善症状。
结语:脾虚湿盛吃什么中成药,以上中成药对于脾虚湿盛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过对于脾虚湿盛患者最好还是前往医院,有专业的医生来指导用药。
在我国医学理论中五脏六腑中湿邪最容易干扰的就是脾胃,脾主运化有着喜燥恶湿的特性,体内湿邪过重首先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食欲不振,抵抗力下降会引起各种疾病,那脾虚湿重吃什么中成药才能有效的祛湿调理脾胃,这里有10种清热化湿健脾的中成药,脾胃功能不好的可以食用调理。
脾虚湿重吃什么中成药
1、保和丸
保和丸有着很好的消食导滞的功效,可以缓解湿邪导致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和湿邪停滞脾胃引起中气不和导致恶心呕吐和腹泻。保和丸对治疗因为脾胃虚弱,湿邪入体引起的腹泻效果显著,排出食物中毒突然一天数次,并且吃止泻药不能缓解腹泻的时候可以使用保和丸治疗腹泻。
2、午时茶
午时茶有着很好的温脾胃的功效,因为湿邪风邪导致的脾胃不和,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可以食用午时茶治疗,午时茶还能治疗因为湿邪阻滞脾胃导致的胃胀,食欲不振。脾胃湿重严重的,引起腹泻不止,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不能缓解的,可以保和丸配伍午时茶一起服用,效果更快,并且功效更强。
10种清热化湿健脾的中成药
1、平胃丸
平胃散有着很好的燥湿健脾的功效,其主要治疗因为湿邪过盛导致的脾胃运化失常,感觉不到饥饿感,胃胀导致恶心呕吐,胃酸倒流。临床主要用于 胃炎,食欲不振 时使用。
2、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主要由附子、人参、干姜、甘草、白术组成,有着温中散寒,祛湿健脾的功效,主要治疗 胃气上逆导致的呕吐不止 。现代研究将其临床运用治疗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以及痢疾。
3、保和丸
保和丸由山楂、六神曲、半夏、茯苓等药材组成,其中山楂有着健脾胃的功效,茯苓的燥湿利水效果明显,主要治疗因为 湿邪阻滞中焦导致的上吐下泻 。
4、午时茶
午时茶主要由红茶、广藿香、苍术、陈皮等药材组成,其中红茶有着温脾胃的功效,苍术陈皮行气止逆,祛湿健脾。午时茶温中祛湿效果显著,可以治疗 湿气过重导致的肌肉酸痛,脾胃胀满 。
5、夏桑菊颗粒
夏桑菊颗粒有很好的祛风除湿的功效,其能当做凉茶夏天服用,有很好解暑湿之邪的功效,夏天因为湿邪严重很多人都有食欲不振的表现,可以喝夏桑菊颗粒缓解症状。
6、实脾丸
实脾丸由人参、白术、陈皮等药组成,可以燥湿健脾,实脾丸主要可以补益脾气,祛湿调理脾胃,主要治疗小孩湿气重导致的食欲不振,面黄肌瘦。
7、香砂养胃丸
香砂养胃丸主要的功效是治疗,脾胃气血导致湿邪阻滞中焦,引起的的中气不和,导致的胃痛,胃脘不适,胃气上逆。临床主要用来治疗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痉挛。
8、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主要的功效是和中理气,调理脾胃,主要治疗的是因为暑湿之邪入侵体内,脾胃功能运化失调,湿邪阻滞脾胃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现代临床将其用于治疗常见的腹泻,感冒,皮肤荨麻疹。
9、保济丸
保济丸的功效主要有解表祛湿,中和脾胃,治疗的是因为脾胃受湿邪侵袭导致的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保济丸有很好的调理脾胃的功效还可以治疗晕船、晕车。
10、萆薢分清丸
萆薢分清丸主要由粉萆薢、石菖蒲、甘草等药材组成,其主要的作用的治疗因为湿邪入体,阻滞导致的脾肾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导致排泄功能失调。现在研究将其运用在肾炎,泌尿系感染,湿邪导致的妇科病。
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了解了关于脾虚湿重吃什么中成药,以及10种清热化湿健脾的中成药,食欲不振的朋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吃些祛湿药避免营养不良。
注意: 上文中引用的方剂,在于更直观形象地说明问题,在于为同行和病家提供参考,带您更好地感受祖国传统医学的魅力,绝不意味着向各位推荐中药,更不是鼓励各位自行购买服用。
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脾胃也非常容易受到伤害,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脾胃最容易得的那些病。
1、脾胃虚弱
在中医五行中,脾胃属土,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块农田,农田里面种的是庄稼,庄稼要长得好,土壤就得有肥力,假如土壤贫瘠,那农作物就长不好。
在人体而言,就是脾胃虚弱,没有能力把气血化生出来。
中医有句话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就是说人的气血盛衰都会表现在脸上。脾胃虚弱的人,气色往往不是很好,面色会比较粗糙,暗淡,嘴唇发白,不红润。
平时老容易胃痛,这种痛是隐隐作痛,用手揉一揉会舒服一点,用热水敷一敷也能舒服一点。
吃东西比较少,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从早到晚都不会感觉到饿。也有的人食欲还可以,但就是不长肉,因为他的脾胃运化吸收的不是很好,吃下肚的东西“穿肠而过”,该吸收的没吸收,该利用的也没利用起来,所以长不胖。
土壤贫瘠怎么办?当然是要给它施肥,但是肥力又不能太大,否则那农作物就要烂根,换句话说,要补,要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循序渐进地去补,小建中颗粒是个不错的选择。
小建中颗粒: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小建中颗粒专门负责给脾胃施肥,它里面一共有五种药材,一半儿都是药食同源之物,比如生姜;比如甘草;大枣那就更不用说了,它们是直接奔着脾胃去的。
桂枝强心阳,心脏强大了,就能分一部分力量给脾胃,等于是在施肥之前,先用锄头给它松松土,先松土,再施肥,这是有经验的庄稼人都懂的农耕之理。不过,桂枝药性偏散,配上白芍,给它稍微往回收一收。
因为它加了蔗糖,味道甜甜的,甘甜入脾,当你觉得脾胃虚弱的时候,适当地吃一些甘甜的东西,能让脾胃变得欢喜起来,干起活儿来就很卖力,气血就会造很快。喝上一段时间,能让面色苍白的人变得红润有光泽,也能让干枯瘦瘪的人一天天圆润起来。
2、脾虚湿盛
脾主运化,一个是运化气血,一个是运化水湿。
所以脾土虚弱以后,导致的另一个结果是什么呢?水湿泛滥。也就是中医常说的“脾虚湿盛”。
体内有湿气的人,早上起床后,头昏头重,像裹了块湿毛巾,整个人也跟着昏沉、困倦、没精神,大便不成形,容易黏马桶,很难冲下去,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
说到健脾祛湿,中医的确有很多不错的方子,如果要用中成药,推荐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再加上山药和莲子,六种药材联手把脾胃培补起来,等于从根上切断水湿的来源。那已经生成的水湿怎么办?白扁豆、薏苡仁信手拈来。再配上行气的砂仁和桔梗,使气行则湿化。
参苓白术散药性偏温,适合寒湿之人,就是体内既有湿又有寒,舌头一伸出来,舌苔白腻的那一部分人。
3、脾胃虚寒
脾胃怕湿,也怕寒。有一个词叫天寒地冻,外界气温一下降,土地就被冻的硬邦邦的,不管你种什么,都是瞎折腾。
脾胃虚寒的人容易口干,口虽然干但不想喝水,尤其是凉水,稍微喝多一点就汪在胃里,动一下,咕噜咕噜直响。或者即便喝了也不解渴,因为寒气太重,喝进去的水被“冻”住了,流通不了。
脾胃虚寒的人吃点生的、冷的,肚子里边就发凉,像塞了块冰疙瘩一样,再严重一点就要腹痛腹泻,大便里夹杂着不消化的食物,也有的人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跑厕所,中医叫五更泻。
脾胃虚寒的人手脚也凉,因为脾主四肢,脾胃虚寒一片,那手脚能温得起来吗?
用哪个成药?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
附子和干姜暖脾胃,把脾胃中的寒气驱赶出去。党参和白术为脾胃提供营养支持,恢复一下脾主运化的功能。甘草性子和缓,不急不躁,就是让大家慢慢干活,持续火的温度。
4、还有一种常见的脾胃问题,脾气虚
脾气虚的人,就像皮球没气了以后,它就瘪了,当然不是说你真的瘪下去了,而是指的一种状态。
比方说,从前这个人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现在呢走起路来含胸驼背,拖泥带水,站或坐的时候老想找个东西靠着。
再比如,从前这个人讲话高亢有力,现在呢低声细语,有一种气短,气不够的感觉。又或者从前这个人精神矍铄,一口气爬五层楼都不觉得累,现在呢动不动就乏力,嗜睡。
脾气虚的严重了会导致气陷,也叫中气下陷,最常见的就是脏腑下垂,包括胃下垂,子宫下垂等等。
还是这只皮球,皮球之所以圆润饱满,全靠气在撑着,假如气变少了,你用手指头一戳,它就凹下去一大块。五脏六腑也是靠一股气来托着的,现在气虚了,气不够了,脏腑就要往下垂。
这时候,补中益气丸是最佳选择。
补中益气丸:黄芪、甘草、党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黄芪、甘草、党参、白术、生姜、大枣补气健脾,当归补血,气血不分家,陈皮行气,防止补进去的气像乱麻一样纠缠在一起,升麻、柴胡药性是往上走的,负责把气提起来,解决的是气陷的问题。
有两种情况要考虑补中益气丸:一种是气虚;一种是气陷,就是有各种下垂、下脱之证,补中益气丸药到病除。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