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容易触碰的,比如说中药可以治疗疾病,让身体更加的健康。同时还有一部分的中药材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可以食用的呢,比如说中药熟地就是其中的一种,一起来看看它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养生常识吧。
食用熟地要注意什么?
1、熟地应储存在干燥的容器内,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注意防霉,防潮,阴蛀。
2、熟地可作为药材煎煮,有滋补养血效果。
3、熟地作为煲汤的食材可与排骨和当归、枸杞子、玉竹等其他药材煮成排骨药材汤。
如何挑选熟地?
在挑选熟地时要尝尝味道,味道越甜的越好,还有要选根部比较肥大比较哟分量的熟地,颜色要黑亮黑亮的,比较柔软并且有些粘稠的熟地是最好的。
熟地如何保存?
熟地因放置干燥阴凉的地方保存,最好是密封的瓶子内,避免被虫咬食。
熟地和什么一起吃比较好?
熟地和当归一起吃:可补血活血
熟地和羊肉一起吃:可滋阴健脾
熟地和粳米一起吃:可滋阴补肾、益气养血
熟地和墨鱼一起吃:可止血、收敛、养胃
关于食用熟地的注意事项和它的养生常识,上面小编已经给大家介绍了相关的内容了,从上面的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的是熟地都具有滋补养血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健脾养胃的哦,对于身体虚弱的人群来说是不错的滋补选择。
熟地,又名为熟地黄或者伏地,也叫酒壶花、山烟等,处方名为熟地黄、熟地和大熟地,是玄参科 植物 地黄经过加工炮制而成的,是一种上好的 中药 材,本文是我整理的熟地的食用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熟地可以直接吃吗
熟地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可泡水、煲汤或煎药食用。
1、熟地黄煮水:熟地黄可与黑豆配搭煮成熟地黑豆水饮用。
2、熟地黄煎药:熟地黄可作为药材煎煮,有滋补养血效果。
3、熟地黄煲汤:熟地黄作为煲汤的 食材 ,如与排骨和当归、枸杞子、玉竹等其他药材煮成排骨药材汤。
4、禁忌人群:凡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脘腹胀满及食少便溏者忌服熟地黄。
5、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熟地黄。
6、保存方法:熟地黄应储存在干燥的容器内,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注意防霉,防潮,阴蛀。
熟地的 食谱
1、地黄饮:
熟地黄15克,水煎30~6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
主治腰膝酸软、遗精崩漏、目眩 耳鸣 之症。
2、八珍汤:
熟地黄15克,当归、白术各10克,茯苓、白芍药各8克,川芎、炙甘草各5克,人参3克,生姜6克,大枣3克,将以上药物一同放入砂锅,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此汤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面色苍白、 头晕 目眩、食欲减退、心悸怔忡等症。
3、首乌地黄粥:
熟地黄15克,制何首乌(炮制后的何首乌)10 克,粳米100克,白糖15克,先将熟地黄、何首乌放入砂锅中,水煎取汁,然后 用药 汁熬煮粳米,出锅前调入白糖即可。每日早晚食用。
4、三才炖鸡汤:
熟地黄30克,人参10克,天门冬20克,大枣10克,生姜2克,母鸡50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段、姜片各5 克,将上述药物洗净后一同放入鸡腹中,加水炖煮,直至肉烂即可。佐餐食用。
5、熟地茶:
熟地黄、麦冬各10克,酸枣仁15克,远志5克,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粗末包入纱布中,把布包置于保温杯内,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即可饮用。
6、熟地酒:
熟地黄100克,胡麻仁50克,薏苡仁20克,低度白酒800毫升,将上述三味药物研磨后包入纱布中,然后把纱布包置于玻璃瓶内,密封浸泡15日后即可。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约10 毫升)。
熟地黄 食疗 作用
甘,微温。归肝、肾经。入血分,质柔润降。
熟地黄有强心、利尿、降 血糖 和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熟地的食用禁忌
一、伤寒家不宜用
伤寒之病,邪从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补。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今人一见所现之证,稍涉虚象,便以六味汤为常用之品,杀人如麻,可胜长叹。”
二、服食忌萝卜、三白、诸血等
《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要药分剂》云“忌莱菔、葱、蒜、诸血”。盖莱菔子降气,三白辛窜走气,影响地黄的滋补作用。诸血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腻太过,故宜禁之。
三、炮制煎煮不可见铜铁器
《雷公炮制药性解》云:“采得生地黄,去白皮,磁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令人肾消,并白发,男损营,女损卫也。”
熟地黄炮制不可见铜铁,煎煮亦不可用铁锅、铁壶。《药鉴》:“若犯铁器,令人肾消。”贮藏应如《本草从新》言,“味甘如饴,须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润也”。
四、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熟地黄:原名:地黄,又名:生地、怀庆地黄、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加工蒸晒而成。那么熟地的功效还有什么呢?现在就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熟地的功效
1、滋养气血,治脐腹痛,月水不调,崩中漏下
熟地黄***酒蒸***、当归***酒浸,炒***、白芍药、川芎等份,将所有药材研成粗末,每次服三钱,加水一盏半,煎煮至八分,去渣取汁,趁热服用,最好空腹饭前服用。
2、治腰部疼痛、沉重、不敢俯仰
取熟地黄、肉桂、川续断、栝楼跟、制附子、川椒、细辛、秦芎、制乌头、川芎、羌活、萆薢、炮姜、炙杜仲各半两,防风、炙甘草、桔梗、地骨皮各六钱,石斛、五加皮各一两,白酒2000毫升。除白酒外,其他药钱20味细料,放入布袋,放置容器中,然后倒入白酒,密封,浸泡一周,过滤去渣,每次服用10毫升。
3、治肾虚腰酸背痛、腿膝软弱、小便频繁
取菟丝子、续断、杜仲各二钱,熟地黄三钱,核桃仁半两,加水煎服即可。
熟地的食用禁忌
值得注意的是,熟地虽好,但其性质黏腻,有碍消化。所以,凡是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脘腹胀满及食少便溏者忌服。最好配上砂仁、陈皮来调剂一下。在食用熟地药膳时,同时忌食萝卜、葱白、韭白和各种动物血。感冒的患者也不宜用熟地,有碍于表邪疏散。
1、炮制煎煮不可见铜铁器
《雷公炮制药性解》云:“采得生地黄,去白皮,磁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令人肾消,并白发,男损营,女损卫也。”熟地黄炮制不可见铜铁,煎煮亦不可用铁锅、铁壶。《药鉴》:“若犯铁器,令人肾消。”贮藏应如《本草从新》言,“味甘如饴,须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润也”。
2、服食忌萝卜、三白、诸血等
《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要药分剂》云“忌莱菔、葱、蒜、诸血”。盖莱菔子降气,三白辛窜走气,影响地黄的滋补作用。诸血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腻太过,故宜禁之。
3、伤寒家不宜用
伤寒之病,邪从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补。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今人一见所现之证,稍涉虚象,便以六味汤为常用之品,杀人如麻,可胜长叹。”
4、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熟地黄味甘,性尤滋腻,脾虚痰多气郁者慎用。《本草从新》云:“按熟地黄性滞,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本草征要》云:“熟者性滞,若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当斟酌用之。”《本草通玄》言“熟地性滞,痰多者,恐其泥膈,宜姜汁炒之,以制其滞。更须佐以砂仁、沉香二味,皆纳气归肾,又能疏地黄之滞,此用药之权衡也”。
熟地黄根据不同制作方法可分为蒸熟地黄、酒熟地黄、姜酒制熟地黄、熟地黄炭等。我们市面上常买到的是蒸熟地黄,为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内外均是漆黑色,有光泽,外表皱缩不平;断面滋润,中心部可见光亮的油脂状块,黏性大,质柔软,气微,味甜。一般不分等级,以个大,体重,质柔软油润,断面乌黑,味甜者为佳。尤其以河南产品怀庆地黄最佳。
熟地的食疗方
熟地粥
材料:大米100克,熟地黄10克,白糖一些
做法:
1、熟地黄过水洗,切细,用清水浸泡一会儿,放锅里加水煎汁;
2、大米洗净,倒入煎好的熟地黄水中,再加入一些清水,熬成粥,等粥熟时加入白糖调味,再煮片刻即可。每天一服。
功效:益精明目,养阴补血
提醒:服用熟地黄忌吃萝卜、葱蒜,忌用铜铁器皿。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