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中药材

中药制剂的药物和剂量

时间: 2023-11-03 08:14:13

中药的计量单位,古代有重量(铢、两、分、钱、斤等)、度量(尺、寸等)及容量(斗、升、合等)等多种计量方法,用来量取不同的药物。此外还有可与上述计量方法换算的“刀圭、“方寸匕”、“撮”、“枚”……等较粗略的计量方法。由于古今度量衡制的变迁,后世多以重量为计量固体药物的方法。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即1斤=16两=160钱。现在中国对中药生药计量采用公制,即1kg=1000g。为了处方和配药特别是古方的配用需要进行换算时的方便,按规定以如下的近似值进行换算。

一两(16进位制)=30g

一钱=3g

一分=0.3g

一厘=0.03g

用药量,称为剂量,首先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按:本书各药物所标注的用量除特别注明以外,都是指干燥后的生药在汤剂中的成人一日内服量)。其次是指在方剂中药与药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一般非毒性的药物,单用时用量可较大,而在复方中的用量可略小。主要药物用量可较大,辅助性药物一般可用较低于主药的剂量。

在确定剂量的时候,要根据病者的年龄、体质强弱、病程久暂、病势轻重以及所用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强度等具体情况来进行全面考虑。一般是: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弱,特别是作用峻烈的攻病法邪药物易损正气,应适当低于成人量;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可按成人量减半用;体弱患者也不宜用较大剂量;久病者又应低于新病者的剂量。老人及身体已极度衰弱者用补药时,一般剂量可较重,但开始时的剂量宜轻,逐渐增加,否则药力过猛而病者虚不受补,反致萎顿。若属峻补药物,则用量尤不宜重。就病势而言,凡病势重剧而药力弱、药量轻,则效果不佳;病势轻浅而药力猛、药量过大,极易损耗正气,这些也是必须充分注意的。至于药物方面,质轻的用量宜轻,质重的可稍大;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用量可较小,性味淡薄或作用较温和的,可用较大量。而毒性药则须严格控制剂量在安全限度内。除峻烈药、毒性药和某些精制药剂外,一般中药的常用内服剂量(即有效剂量)约为5~10g,部分常用量较大的为10~30g。

中成药怎么服用

中成药越来越多出现在市场上,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那怎么服用呢,不妨和我一起来了解下中成药的服用方法等相关知识,欢迎大家的阅读!

中成药的服用方法

实际上,服用中成药时需要的?水?大致有:热水、凉水、黄酒、米汤、姜汤、淡盐水等,如何选用呢?现简要说明如下。

温水

温水具有助阳气、行经络的功能,若为虚寒之症(如风寒感冒),应服温热之剂,此时就应用温热的水送服了;风寒感冒无汗时,最好用温热的水服药,有助发汗,感冒自然好得快些。

凉水

凉水具有降火气的作用。热证采用清热之剂,若同时用凉开水送服,则可增加清热药的效力。胃火盛或习惯喝凉开水的人,发烧时最好以凉开水服药,从而解热降温,加速药效。但根据水温来服药,也要因人而异,别?矫枉过正?,应先分清个人的体质,对于咽喉肿痛、上火发热的人,应该服用清热败火的药,如双黄连片,尽管喝凉开水能解热,但如果本身脾胃虚寒,反而会造成胃肠不适,影响药效。

黄酒

黄酒性辛热,有舒筋活络、发散风寒等作用,可用于送服治疗腰腿、肩臂的疼痛,血寒经闭及产后诸疾与跌打损伤、疮痈初起等症的中成药,如活络丸、追风丸、妇女养血丸与七厘散、云南白药等,一般每次用温热的黄酒15~20毫升送服。

姜汤

姜汤具有散风寒、暖肠胃、止吐等功用。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兼有脾胃虚寒的中成药,像藿香正气片,显然也有助于药效的发挥。

盐汤

盐汤具有引药入肾、软坚散结、清热凉血之效,补肾药宜用淡盐汤送服,如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金锁固精丸、安肾丸等。用时取食盐2克,加温开水半杯搅拌溶化即可。

米汤

米汤具有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刺激。故常用于补气、健脾、利嗝、止渴、利尿及滋补性中成药。如以小米汤送服香连丸,以大米汤送服八珍丸、十全大补丸等。有时取煮饭之汤汁,不拘浓淡及用量。

藕汁

藕汁具有清热止血等作用。如用它送服十灰散等,效果颇佳。用时取鲜藕洗净,切碎,加入凉开水少许捣烂,用纱布包裹挤压取汁,每次饮半杯,约100毫升即可。

葱白汤

葱白汤具有发散风寒、发汗解表的作用,可用于送服风寒感冒冲剂、九味羌活丸、荆防败毒丸等。用时取新鲜葱白2~3根切碎,煎水送服。

芦根汤

芦根汤以鲜者为佳,具有清热、生津、止吐、止血作用,对外感风热或痘疹初起等症尤为相宜。用时取芦根10~15克,煎汤送服银翘解毒片、大小回春丹等。

大枣汤

大枣汤具有补中益气、补脾胃与缓和药性等功用。可用于送服归脾丸等,一般用大枣5~10枚加水煎汤送服。此外,用竹沥汁送服治疗风热咳嗽的中成药,用茶叶汁送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也有一定的作用。送服中成药的用水,中药店不便保存,故需患者自备。但用量不可太小,也不宜过大,应遵照医嘱使用,才能达到增强药物疗效,减少毒副反应的功效。

中成药使用误区

煮沸或用沸水冲服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中成药均应以温开水吞服。沸水冲服或是煮沸后服用不但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而且部分挥发性药物成分也会因此丧失。另外,滋补品所含的糖酵素和不少营养素很容易在高温下分解变质。

苦味中成药加糖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苦味本身也有治疗作用,比如有些健胃药靠苦味来促进消化液分泌,加糖后会降低其刺激作用。同时,药物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的蛋白质鞣酸可与糖起化学反应,因此加糖不但影响药效,还可能危害健康。

盲目与西药同服

由于中、西药的物理、化学特性各有不同,合理同用可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效果,但并非所有的中、西药都能合用,有的合用可能相互干扰,降低效果,甚至发生中毒现象。因此,即使没有药物禁忌,也应相隔适当时间服用,以确保安全。

药效慢不能用于急救

对于各种急性病的急救,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西药,而不是中药。其实中药不但可以治疗急性病,而且可以用于急救。?独参汤?、?参附汤?、?四逆汤?等都是古人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良方。现在已根据古方制成疗效更好、更迅速的中药制剂。所以,只要用之得当,中药也可以治疗急性病。

可以长期应用

许多中药,特别是矿石类中药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可致肾损伤等。因此,需要长期服用中药者,一定要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作主张。

任意加大剂量

有的中成药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服用时有严格的剂量限制,即使是不含毒性成分的药品,也不可随意过量服用。比如更衣丸,其主要成分是芦荟和朱砂,其中朱砂为矿物类,不易消化,适量服用可镇静促眠,过量服用则适得其反。还有的中成药含有西药成分,如消渴丸中含有优降糖,大剂量服用可导致低血糖。

不辨证,随意选药

以感冒为例,在中医上分风寒、风热等不同证型,感冒清热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双黄连用于风热感冒,而不是见感冒就可用感冒清热颗粒或双黄连;还有许多人发现自己?上火?了,就自行服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殊不知?火?亦有实火和虚火之分,还有虚实夹杂之证。如患者本身脾胃虚寒,若咽喉肿痛就自行用牛黄解毒片之类的清热解毒药,可能更加损伤中焦阳气,加重脾胃虚寒。

把补益类中成药当营养品

补益类药物有补阳、补气、补血、补阴之不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应用补益药应遵循?虚则补之?的原则,要注意?防止不当补而误补?和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补气、补阳药多温燥易助火生热,补血、补阴药易滋腻碍胃。如高血压患者甚至健康人服用过量人参,可能出现?滥用人参综合征?;痰湿体质者选用六味地黄丸、阿胶等来滋补身体,则可能出现腹胀等症状。

中成药没有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药品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必然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中成药当然不例外。若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一定的毒副作用。另外,有些中成药本身含有毒成分,如大活络丸含草乌,补肾益脑丸、柏子养心丸含朱砂等。这些药物一定要在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服用。

剂量随意用

中成药的用量应以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而定。如果不了解药物的成分,尤其是含有毒性成分的中成药,随意加大剂量,不但无法达到治疗目的,反而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剂型选择不合理

中成药剂型十分丰富,每种剂型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临床需合理选择。如丸、片剂吸收慢而作用持久,适用于轻、慢性病患者;冲剂、散剂吸收较快,适用于急性病患者;浸膏剂通常以滋补为主;注射剂因作用快、吸收迅速,适用于重症和急救或不能口服的患者。

疾病复杂时,可以联合用药

包括中成药与汤药、不同的中成药、中成药与西药等。在联合用药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其成分,避免含?十八反?的中成药联合应用。例如消渴丸是含有西药格列本脲的降糖中成药,若随意与其他降糖西药合用,可能出现血糖过低等严重不良反应。

夏季不宜服汤药

有人认为,中药汤药煎煮热服在夏季使用不便,从而有夏季不宜服汤药的说法。其实无论是从应用方便与否,还是从疗效上讲,汤药在夏季都是可以应用的。古人已总结出许多适合夏季使用的名方,如?藿香正气汤?、?黄连解毒汤?等。

中成药怎么服用相关文章:

1. 中成药的服药方法介绍

2. 补血中成药中医用药

3. 服用中成药要注意哪些方面

4. 常用补气血的中成药

5. 正确吃药的方法有哪些

初级中药师考试专业实践能力:制剂的制备方法

导语:在初级中药师的考试中,关于制剂的制备方法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一、 散剂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 制备过程如下:

1、粉碎:干法、湿法、单独、混合、低温等

2、混合:是散剂制备的重要工艺过程之一,其目的在于使药物各组分在散剂中分散均匀、色泽一致,

以保证剂量准确,用药安全有效。

混合方法:研磨混合法(小量)制备、搅拌混合法和过筛混合法。 操作要点:

(1)打底套色法 当药物色泽相差较大时,应将少的、色深者置乳钵中作为基础,即为“打底”; 然后将量多的、色浅的药粉等量逐次加入到研钵中,轻研混匀,即为“套色” 直至全部药粉混匀。

(2)等量递增法 组方中药物比例相差悬殊时采用。

先将量小组分与等量的量大的组分混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再混匀,如此倍量增加混合至全部混匀。混合的注意事项:①先取少部分量大的药物或辅料如淀粉等,于乳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乳钵的表面。②一般将堆密度小的药物(“轻者”)先放入研钵内,再加等量堆密度大的药物(“重者”),研匀。 3、分剂量:

(1)目测法 先称 10 份总量的散剂,根据眼力估量成 10 等份。简单易行,但误差较大,不适于毒性药和贵重细料药散剂。

(2)重量法 按规定剂量用手秤或天平逐包称量。剂量准确,但效率低。适于毒性药和贵重细 料药散剂。

(3)容量法 应用最多。用容量药匙。大量生产时用散剂自动分量机及定量包装机。适于一般 散剂的分剂量,方便效率高,误差较小。

4、包装:常用光纸、玻璃纸、拉芝、玻璃瓶、塑料瓶、硬胶囊、铝塑袋及聚乙烯薄膜等。应贮藏在阴凉干燥地方。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

(1) 含毒性药散剂:毒性药剂量小,不易准确称量,易中毒。多采用单独粉碎,再用研培法 与其它药粉混匀。单味化学毒剧药添加一定比例的稀释剂制成的稀释散,称为倍散。

(2) 含低共熔组分散剂:含有低共熔组分散剂,可先形成低共熔物,再与其它固体粉末混匀 或分别以固体粉末稀释低共熔组分,再轻轻混匀。

(3)眼用散剂 药物经水飞或直接粉碎成极细粉且通过九号筛。配制的用具应灭菌,操作在清 洁、避菌环境下进行。成品灭菌,密封保存。

栓剂的制备

一般有搓捏法、冷压法及热熔法三种,可按基质的不同而选择。最常用热熔法。

热熔法:脂肪性基质及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均可用此法制备。

工艺流程:融熔基质、加入药物混匀、注模、冷却、刮削、取出,即得。

(一)栓剂药物的加入方法

1、不溶性药物,除特殊要求外,一般应粉碎成细粉,过六号筛,再与基质混匀。

2、油溶性药物,可直接溶解于已熔化的油脂性基质中。若药物用量大而降低基质的熔点或使栓剂过软,可加适量鲸蜡调节。或以适量乙醇溶解加入到水溶性基质中;或加乳化剂

3、水溶性药物,可直接与已熔化的水溶性基质混匀;或用适量羊毛脂吸收后,与油脂性基质混匀;或将提取浓缩液制成干浸膏粉,直接与已熔化的油脂性基质混匀。

(二)润滑剂

栓剂模孔需用润滑剂润滑,以便于冷凝后取出栓剂。油脂性基质的栓剂常用软肥皂、甘油各 1 份与 90%乙醇 5 份制成的醇溶液。水溶性或亲水性基质的栓剂,则用油性润滑剂,如液状石蜡、植物油等。 七 胶剂的制备

胶剂制备的流程:原料和辅料的选择凝与切块 干燥与包装等。 (一)原料的选择 原料的处理

煎取胶汁 滤过澄清 浓缩收胶 胶

1、皮类:驴皮以张大毛黑、质地肥厚、伤少无病、尤以冬季宰杀者为佳,名为“冬板”。 2、角类:鹿角分砍角与脱角两种,“砍角”质重,质地坚硬有光泽,角尖对光照视呈粉红色者为 佳。

3、甲类:龟甲包括乌龟腹甲和背甲,以板大质厚、颜色鲜明,未经水煮者为佳。 4、骨类:虎骨以东北虎为优,一般以骨胳粗大,质地坚实,质润色黄之新品为佳。

(二)辅料的选择

胶剂根据治疗需要,常加入糖、油、酒等辅料。辅料既有矫味及辅助成型作用,亦有一定的医疗辅助作用。

1、 冰糖:以色白洁净无杂质者为佳。加入冰糖能矫味,且能增加胶剂的硬度和透明度。 2、酒:多用黄酒,以绍兴酒为佳,无黄酒时也可以白酒代替。胶剂加酒主要为矫臭矫味。绍兴酒气味芳香,能改善胶剂的气味。

3、油类:制胶用油,常用花生油、豆油、麻油三种。以纯净新鲜者为佳,油类能降低胶之粘性,便于切胶,且在浓缩收胶时,锅内气泡也容易逸散。熬炼虎骨胶时,有专用虎骨油为润滑剂的。

4、明矾:以白色纯净者为佳,用明矾主要是沉淀胶液中的泥土等杂质。

(三)胶剂的制法

1、原料的处理 皮类一般加清水浸泡数日,每天换水一次,待皮质柔软后,刮毛、肉等。现多采用蛋白分解酶除毛。骨角类加清水浸泡,每天换水,亦可用碱水洗除油脂,再以水反复冲洗净。

2、煎取胶液 原料加水煎煮数次,合并、静置,滤过,浓缩。浓缩后的胶液在常温下应能凝固。

3、滤过澄清 粗滤后的胶液一般再加 0.05%~0.1%的明矾,搅拌后静置数小时,离心分离。

4、浓缩收胶 浓缩除去白沫,至相对密度达 1.25 左右,加入麻油、冰糖,搅拌使溶解,继续浓缩到“挂旗”,加入黄酒。至胶液无水蒸气逸出即可。

5、胶凝、切胶 在低温空调室内放置,胶液即凝成胶块,此过程称为胶凝。胶凝前,可加入适量辅料,将凝胶切成一定规格的小片,此过程俗称开片。 6、干燥与包装

片剂的制备

直接压片法

片剂的制备:

(一)制颗粒 1、制颗粒目的: 制粒压片法 湿法制粒压片法 干法制粒压片法

以下原因均需先制成颗粒后才能压片:

1、增加物料的流动性。粉未流动性差,易出现松片或片重差异等;药物粉末的休止角一般为 65 °左右,颗粒一般为 45°。

2、减少细粉吸附和容存的空气。细分内含有较多空气,易产生松片、顶裂等现象; 3、避免粉末分层 由于原辅料粉末的密度不同,致使主药含量不匀,还会出现花斑;

4、避免细粉飞扬。细粉压片粉尘多,带粘性的粉未易粘附于冲头表面而产生粘冲和拉模等现象。

2、制粒方法:

(1)湿法制粒:药料与辅料混合制成“手握成团,轻压则散”的软才,挤压通过筛网。 (2) 干法制粒 在药物对湿、热不稳定,有吸湿性或采用直接压片法流动性差的情况下,多采用干法制粒压片。即将药物原粉与适量粉状填充剂、润滑剂或粘结剂等混合均匀后,用适宜的设备压成块状或大片状,然后再将其破碎成大小适宜的颗粒进行压片。特点是:物料不经过湿热处理,既可缩短工时,又可提高对湿热敏感药物的质量。干法制粒压片的方法:①滚压法②重压法 (3)湿颗粒的干燥

温度由原料性质而定,一般以 60~800C 为宜;对湿热稳定的药物为缩短干燥时间,干燥温度可适当增高到 80~1000C。挥发性或对热不稳定的药物小于 600C 干燥。颗粒的干燥程度可通过测定含水量进行控制

(4)干颗粒的质量要求①:主药含量应符合规定,②中药压片用干颗粒含水量为 3%~5%,化学药1%~3%;③松紧度以手捻干颗粒能碎成有粗糙感的细粉为宜;④粗细度:大片采用较大或较小的颗粒,小片必须采用较小的颗粒压片,一般干颗粒中 20~30 目的粉粒以 20%~40%为宜。 (5)压片前干颗粒的处理:①整粒②加挥发油或挥发性药物 量少,用细粉吸收,量大,包合。 ③加崩解剂与润滑剂 ( 二 ) 压片

片剂的一般制备工艺流程:中药原料的处理、加辅料、混合、制颗粒、干燥、整粒、压片(包衣)、质检、包装 中药原料的'处理

(1)提纯 若处方中药材有效成分明确,可采用特定的方法和溶剂提取,以药材提取的单体或有效部位为原料,加赋形剂制片

(2)全浸膏片:若处方中药材有效部位较明确,可将全部药材提取制成干浸膏,粉碎成粉,以适宜浓度的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制颗粒。

(3)半浸膏:若处方中有的药材有效部位较明确,有的不明确,可将药材提取物与药材细分混匀制片

(4)全粉末:若处方中有贵重、毒剧、树脂或受热有效成分易破坏的药材可将全部药材粉碎成细粉,加赋形剂制成的片剂。如:参茸片 2、片重的计算

(1)若片数与片重未定时,可计算单服颗粒重,在按下式计算片重 单服颗粒重(g)=干颗粒总重量(g)/单服次数 片重(g)=单服颗粒重(g)/单服片数按干颗粒总重计算片重:片重=(干颗粒重+压片前加入的辅料量)/理论片数

例如:某要按 1000 付投药,制成干颗粒重 3000g,该药每日服 3 次,每次服 3 片,压片前须加

0.3%硬脂酸镁,问片重多少? 答:单服次数=3*1000=3000 次

单服颗粒重 =(干颗粒重+压片前加入的辅料)/单服次数=(3000+(3000*0.3%)/3000=1.03(g) 重(g)=单服颗粒重量/单服片数=1.03/3=0.34(g) (2)按主药含量计算片重:

片重=每片含主药量/干颗粒中主药的百分含量 3、压片法

直接压片法、湿法制粒压片法、 干法制粒压片法 压片机有单冲和多冲旋转式

粉末直接压片法:将药物粉末于适宜的辅料混匀后,不经过制粒直接压片。优势是省工序,降低成本,利于自动化,无湿热过程,提高药物的稳定性。(1)选择具有良好可压性和流动性的辅料。可用的辅料有:微晶纤维素、改型淀粉、聚乙二醇 4000、聚维酮等。 (2)改进压片机械的性能。

气雾剂的制备

气雾剂的的配制应根据药物性质及不同类型气雾剂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附加剂和抛射剂的种类及用量,在无菌环境下配制而成,其操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的处理

(二)药物的调配和分装

①溶液型气雾剂 将中药提取物与附加剂溶解于溶剂中,必要时加入适量的潜溶剂,制成澄清、均匀的溶液,定量分装。②混悬液型气雾剂 将粉碎至 5μm 或 10μm 以下的药物微粒和附加剂在胶体磨中充分混匀研细,制成稳定的混悬液,分装③乳浊液型气雾剂 将药物的水溶液与液化抛射剂(油相)加乳化剂制成 o/w 型乳化剂,分装。

(三)充填抛射剂

1、压灌法。将已灌装药液扎紧封帽铝盖的气雾剂容器,抽去内部空气,然后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通过压力灌装机将定量的抛射剂压灌于容器内。 2、冷灌法。冷灌法中抛射剂直接灌入容器,速度快,对阀门无影响,容器中的空气易于排出,因而成品压力较为稳定。但整个操作需在低温条件下快速进行,抛射剂消耗较大。

十三、膜剂的制备

膜剂的制备多采用涂膜法。一般应在清洁避菌的环境中配制,防止微生物的污染,所用的器具、容器等须用适当的方法清洁、灭菌;眼用膜及体内植入膜应在无菌操作条件下配制,并根据药物及成膜材料的性质选用适宜方法灭菌。其制备工艺流程为:溶浆→加药及辅料、匀浆、脱泡→涂膜→干燥→分剂量→包装。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