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中药材

刺黄柏1的功效与作用-刺黄柏1的图片样子

时间: 2023-01-08 19:17:30

刺黄柏1
(《四川中药志》)

【异名】老鼠刺、木黄连(《草木便方》),刺黄芩(《天宝本草》),山黄芩、野黄芩(《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刺黄柏、甘平十大功劳或细叶十大功劳的根。

【植物形态】①刺黄柏
常绿灌木,高1~2米,全体光滑无毛。茎直立,内部呈黄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3对,革质而厚,椭圆形,基部的小叶最小,向上渐大,长4~13匣米,宽1.5~4.5厘米,先端渐尖,呈刺状,边缘有2~4个疏锯齿,其先端亦呈细尖刺,基部渐狭,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被蜡状白粉;无小叶柄;叶柄长,近基部扩大呈鞘状,抱茎,稍上有细刺状托叶,总状花序;花柄丝状,基部有鳞状小苞1片;萼片9,3列,卵形,最外1列较小;花瓣6,深紫色,椭圆形,基部有蜜腺;雄蕊6;雌蕊1,子房上位,卵形,柱头扁平而中央微凹,无花柱。浆果卵形,暗蓝色。花期8~9月。
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刺黄柏1的功效与作用-刺黄柏1的图片样子

本植物的茎叶(刺黄柏茎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②甘平十大功劳
常绿灌木,高达2米。幼茎光滑无毛,老茎灰色有槽纹。单数羽状复叶;小叶通常4~7对,无柄,对生,革质,小叶片大小不一,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4.5~7厘米,宽2.5~3厘米,基部的小叶较小,小叶上部具齿2~6个,顶端尖,基部楔形或不对称,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叶柄短,扁阔;托叶线形,长1厘米。总状花序长12厘米;花柄细,基部具1苞片,卵形:萼片9,3列,卵形,最外1列较小;花瓣6,较花萼为短,卵状长椭圆形,基部具蜜腺;雄蕊6;雌蕊1,子房上位,1室,几无花柱,柱头头状。浆果卵圆形。
分布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③细叶十大功劳,详"十大功劳叶"条。

【采集】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根呈圆柱形,直径约1.5厘米,表面棕黄色,有纵纹。断面鲜黄色,木质部黄白色。质坚硬。气微香,味苦。
产四川。

【性味】《草木便方》:"苦,凉。"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黄疸,热痢,淋浊,目赤肿痛,劳热骨蒸,头晕耳鸣,风湿痹痛,痈肿疮毒。

①《草木便方》:"通利二便,清利头目,除风热。治疯狗咬伤,杀虫。"

②《天宝本草》:"清火退热。治目内翳症,颠狂。"

③《福建民间草药》:"解热,除骨蒸。治耳鸣,头晕。"

④《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治湿热痢疾,目赤肿痛,痈肿疮毒及风湿红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8钱。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湿热黄疸:细叶十大功劳鲜根二两,栀子鲜根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湿热淋浊:细叶十大功劳鲜根、茎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风热目赤肿痛:刺黄柏、谷精草、菊花、防风、荆芥穗、黄连、夏枯草、桑叶。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产褥热:细叶十大功劳根一两,羊肉八两。酌加红酒或开水炖二小时服。

⑤治头晕、耳鸣:细叶十大功劳根一两,莲子肉四两。酌加开水炖一小时,饭后服,日两次。

⑥治关节炎痛:细叶十大功劳根二两,猪脚七寸。酌加开水炖二小时服。(④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痈肿疮毒:刺黄柏、刘寄奴、蒲公英、芙蓉花叶、野烟、铧头草。共捣绒涂。(《四川中药志》)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