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筋
(《唐本草》)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四肢的筋。动物形态详"鹿茸"条。
【采集】全年均可采收。取鹿的四肢,抽出足筋,保留蹄部,阴干。
【药材】干燥的鹿筋,细长条状,金黄或棕黄色,有光泽而透明。长45~65厘米左右,粗约1.5~2厘米。上端带肉质,下部有半圆形黑色蹄甲2个,亦有带4个小块蹄骨者;蹄甲处略带皮,有棕色或淡棕色短毛。质坚韧,气微腥。以身干、条长、粗大、金黄色有光泽者为佳。
主产东北、河北,青海、甘肃、四川等地。
【炮制】斩去蹄甲后,用温水略洗,置炭火上烘软,切成小段。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淡微咸,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肾二经。"
【功用主治】壮筋骨。治劳损,风湿关节痛,转筋。
①《唐本草》:"主劳损续绝。"
②《本经逢原》:"大壮筋骨,食之令人不畏寒冷。"
③《本草求真》:"补阳。"
④《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及脚转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煮食,2~4两。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