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骨
(《别录》)
【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骨胳。动物形态详"兔肉"条。
【性味】①《药性论》:"味甘。"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酸,无毒。"
【功用主治】治消渴,头昏眩晕,疥疮。
①《别录》:"主热中消渴。"
②《本草拾遗》:"主久疥,醋磨敷之。"
③《日华子本草》:"治疮疥,刺风。"
④《纲目》:"煮汁服,止霍乱吐利。"
⑤《四川中药志》:"治头昏眩晕,疯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4~6钱;或泡酒。外用:醋磨涂敷。
【选方】①治消渴羸瘦,小便不禁:兔骨和大麦苗煮汁服。(《海上集验方》)
②治头昏眩晕:兔骨、响铃草、昏鸡头,天麻。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