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图片
知母图片
黄芪。知母。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
更多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用法用量:6~12g。mdash;mdash;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更多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甘温,质轻升浮,补脾益肺,升阳举陷;知母苦寒,质润液浓,既升又降,养肺胃之液、润肾燥。二药伍用,一温一凉,温补凉润,相辅相成,而有益气、养阴、升阳之妙用。
①恶性肿瘤,术后、放疗、化疗之后,证属气阴两虚,大气下陷者;②胃脘痛,证属气阴两虚者;③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④肺结核、肾结核,证属阴虚内热者;⑤慢性肾炎血尿,证属气阴两虚者。
黄芪10〜30克;知母10〜15克。
黄芪、知母伍用,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用于治疗大气下陷,呼吸短气,或努力呼吸似喘非喘等症。/张锡纯云:黄芪能补肺气,以益肾水之源,使气旺而自能生水,而知母又尤能滋肾中津液,俾阴阳不至偏胜,即肺脏调和而生水之功益著也。治气虚下陷,宜与升麻、柴胡伍用;治阳虚胃痛,宜与砂仁、蔻仁,或与高良姜、香附,或与丹参、赤芍配伍使用;治尿路结石,宜与海浮石、海金沙,或与鱼枕骨、瓦楞子,或与金钱草、海金沙伍用;治慢性肾炎尿血,宜与丹皮、丹参,或与生地、三七伍用。
拼音为:huáng qí。
芪部首:艹,部外笔画:4,总笔画:7。
芪汉字首尾分解:艹 氏。
芪笔顺读写:横、竖、竖、撇、竖提、横、斜钩。
芪的基本字义:
1、(黄芪)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横卧地上,根可入药。亦作“黄耆”。
2、(芪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花淡紫色,亦称“知母”。
扩展资料
芪组词示例:
1、芪苓
读音:qí líng
释义:芪与茯苓的合称。中医配药的一种。根据比例配制出的一种治疗体虚的中药。
2、山芪参
读音:shān qí shēn
释义:聊城方言,意为野生的人参。在聊城方言中,野生的人参习惯称之为山芪参;人工种植的人参称之为家参。在农村婚庆、丧事活动中,都以山芪参压箱底为荣,清单上也要在第一栏写明“山芪参”。
qí lì
芪 qí
黄芪: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横卧地上,根可入药。亦作“黄耆”。
芪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花淡紫色,亦称“知母”。
“黄芪”的简称,是黄芪属多年草本植物,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花黄色,果为荚果,其根入药
苈 lì
简体部首:艹
五笔:ADLB
总笔画:7
笔顺编码:横, 竖, 竖, 横, 撇, 横折钩, 撇
解释:〔葶~〕见“葶”。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