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图片
薄荷图片
钩藤又叫双钩藤、钩藤钩,为茜草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茎叶。味甘,微寒。入肝、心包经。本品既能清肝热、平肝风、降血压、舒筋脉、除眩晕,用于治疗肝经有热、头胀头痛、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血压增高,以及风热头胀头昏等症;又能泻心包络之火,以清心热、息风止痉,用于治疗惊痫抽搐、热性病之手足痉挛、四肢抽搐,以及小儿惊啼瘛疭(筋急而缩为瘛,筋缓而舒为疭,伸缩不已为瘛疭,即今之搐搦是也)等症。?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Mentha haplocalyx Briq.和家薄荷的茎叶。味辛、性凉。入肺、肝经。本品辛能发散,功擅祛风清热,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而有发热、微恶寒、无汗、头身疼痛等症;凉可清热、清利,故能清利咽喉,以治咳嗽失音、咽喉肿痛、头痛目赤、口齿诸病症;还可散邪透疹、祛风止痒,以治痘疹初期隐隐不透,或麻疹将出之际、外感风邪,以束闭不出诸症,又治风疹、皮肤瘙痒等症。另外,薄荷性浮而上升,为药中春升之令,故能解郁散气,可用于治疗肝气郁滞所致的胸痛、胁痛等症,还可用于治疗暑月痧症、呕吐、腹泻、腹痛等症。张锡纯云:“薄荷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
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夹惊,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用法用量:3~12g,后下。mdash;mdash;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
更多钩藤的功效与作用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用法用量:3~6g,后下。mdash;mdash;以上来源于《...
更多薄荷的功效与作用
钩藤清热平肝,镇痉息风;薄荷清热解表,透疹,清利咽喉,疏肝解郁。钩藤质轻气薄,轻清走上,善于清热解痉;薄荷轻清芳香,辛凉行散,长于表散风热,清利咽喉。二药伍用。祛风清热,利咽镇咳,解表退热。药理研究表明,钩藤有解痉平喘作用与薄荷的广谱抗菌抑菌,稀释痰液、改善气道通畅的作用相结合,对呼吸道感染之表证咳嗽有其协同作用,故可治疗咳嗽诸症。
①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微恶寒、无汗、头痛、身痛者;②内伤、外感咳嗽,且久久不愈者;③风热上扰,症见头昏、头痛、视物不明者;④肝阳上扰,以致头胀头痛、头晕目眩等症;⑤小儿夜寐不安,惊抖,咳嗽。
钩藤10〜15克;薄荷6〜10克,后下。
钩藤、薄荷伍用,有良好的祛风清热,利咽止咳,解表退热作用。每遇伤风感冒,初起或将愈时,有咽痒咳嗽等症者,祝谌予老师常嘱患者以本组对药泡水代茶饮之,效果甚佳。验之临床,确有实效,故可广泛应用。若病情较重者,仍宜随症配伍应用为妥。入煎剂时,亦宜后下,方能取得良效;否则,有效成分即挥发殆尽。另外,治咽炎时,宜与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参合,其效更著。
钩藤是一种常绿藤本植物,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那么钩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钩藤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主治
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治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
《别录》:"主小儿寒热,惊痫。"
《药性论》:"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
《日华子本草》:"治客忤胎风。"
《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气宽中。"
《本草述》:"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息风止疼:本品味甘、微寒、入心肝二经,善清心包之火,泄肝经之热而息风定惊止搐。正如《本草纲目》曰:“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予肝木,风静火熄,则诸证自除”。故常用治疗厥阴抽搐、小儿急惊、小儿夜啼、妇女子痫、小儿惊风等各种抽搐疾痛。
清热平肝:钩藤甘微寒、入肝经,既能清肝热,又能平肝阳。《药性赋》曰:“钩藤甘寒专解痉,功在清热息肝风”。《本草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故临床常治疗肝经有热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风热头痛,高血压,疹出不畅等证。
透疹:钩藤甘微寒,质轻味薄,轻能透发,寒能解热。故有透疹之功。小儿麻疹,水痘、风疹疾病,疹出不畅、均可选用。
鉴别应用:钩藤与菊花、两药均能平肝和疏泄风热之邪,对于肝经风火上炎之头痛目眩及风热外感头痛目赤证,常相伍为用。但钩藤偏于熄风止痉,菊花偏于疏风泄热。
临床应用
用于热证抽搐。无论小儿或成分的高热抽搐,都常用钩藤。小儿急惊风尤为多用,在小儿高热而有抽搐倾向者,用钩藤有预防作用,对程度较轻的抽搐也有止痉作用。但对抽搐较重者,钩藤的止痉作用较弱。又单用效力不甚显著,须配羚羊角或犀角、天麻、全蝎,以加强清热,止痉作用,方如羚角钩藤汤。
用于肝风晕眩,治高血压所致的头晕眩,取其有降血压的镇静作用。对改善肢端麻木感也有一定帮助。常配桑叶、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如肝阳上亢较显著,兼有面红目赤、心烦易怒、苔黄、脉弦数,则更配石膏清热、茯神镇静,方入钩藤散。
药理作用
镇静和抗惊厥
本品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而无催眠功效,能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增加戊巴比妥的入睡率。
华钩藤中所含的柯南因碱、二氢柯南因碱、缝子木素甲醚对大鼠脑细胞的3H-5-HT结合率有抑制作用,以柯南因碱作用最强。这可能是钩藤临床用于某些5-HT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如更年期、老年期抑郁症的药理基础。
本品醇浸剂皮下注射能防治实验性豚鼠癫痫的发生。钩藤注射液有抗电惊厥的作用。本品醇浸剂有一定的对抗戊四氮、戊四唑所致的惊厥作用,且与牛膝同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降压
本品水煎剂麻醉犬静注后血压可明显降低30%—40%,持续3—4小时以上。钩藤总碱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并呈现降低-上升-再降低之三相变化。
本品水煎剂灌胃对原发性高血压和肾陛高血压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第8周起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明显下降。
本品的降压功效与煎煮时间有关,久煎则降压作用减弱,以煎20分钟为宜,证实了钩藤后下的传统的合理性。
本品与牛膝同用有明显的降压协同作用。证实了中医认为牛膝引药下行,引肝火下降的观点。
本品降压的机制是多方面的:①钩藤可抑制高血压大鼠纹状体、视丘、海马区域内的钙通道而发挥降压作用;②钩藤吲哚生物碱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③二氢柯南因可选择地阻断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毛钩藤碱能抑制几种兴奋剂所致的血管收缩;④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对心脏的负性变时变力作用,对血压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心脏
(1)对心律的作用:本品可减慢豚鼠离体心房的自发节律,抑制心房的收缩力,并且不被阿托品所阻断。 可非竞争性地拮抗异丙肾上腺素正性变时作用,其负性变时和变力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膜钙转运有关。
(2)抗心律失常:钩藤总碱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和氯化钙诱发的室颤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抗聚抗栓作用
钩藤碱能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胶原和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解聚作用,并且比阿司匹林略强,与天麻合用抑制聚集的作用增强。钩藤碱还能明显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这些可能都是钩藤防止血栓形成的积极因素。
钩藤的食用方法 1、钩藤和全蝎搭配。钩藤清肝泄热雨平肝阳,熄风镇痉,治肌肉跳动,手足抽搐。全蝎熄风止抽,通络止痛,解毒散结,能弓}各种风药直达瘸所。对于频频抽动,手足震颤、止痛作用均强。二药合用,清热熄风,通经止痛。可治肝风内动,头晕、口眼歪斜、四肢抽搐、烦燥不安等症状。
2、和菊花一起泡水喝的效果。钩藤清泄肝热而平肝阳,熄风镇痉。菊花长于平降肝阳,疏散风热。二药合用,一疏一清,平降肝阳,清热祛风。对外感风热或内伤肝阳上亢引起之头晕目眩,均可应用。
3、配薄荷一起食用。钩藤甘微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薄荷清热疏风、透疹、清利咽喉、头目。钩藤偏于清,薄荷偏于散。二药配伍,祛风热,利咽喉,平肝风,对小儿初起风热有预防抽搐之效。也可治疗风阳上扰之头胀头痛,头晕目眩。钩藤入煎荆宜后下,不可久煎。
钩藤的副作用 钩藤具有毒副作用。服用过度会导致死亡,特别是对心、肝、肾均呈明显的病理变化,因此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时,应注意肝、肾功能的检查。
钩藤是一 种植 物中药,藤有钩。钩藤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并不多,但是在医学上的应用却是很广泛的。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钩藤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钩藤的功效和作用 息风止疼:本品味甘、微寒、入心肝二经,善清心包之火,泄肝经之热而息风定惊止搐。正如《本草纲目》曰:“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予肝木,风静火熄,则诸证自除”。故常用治疗厥阴抽搐、小儿急惊、小儿夜啼、妇女子痫、小儿惊风等各种抽搐疾痛。
清热平肝:钩藤甘微寒、入肝经,既能清肝热,又能平肝阳。《药性赋》曰:“钩藤甘寒专解痉,功在清热息肝风”。《本草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故临床常治疗肝经有热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风热头痛,高血压,疹出不畅等证。
透疹:钩藤甘微寒,质轻味薄,轻能透发,寒能解热。故有透疹之功。小儿麻疹,水痘、风疹疾病,疹出不畅、均可选用。
鉴别应用:钩藤与菊花、两药均能平肝和疏泄风热之邪,对于肝经风火上炎之头痛目眩及风热外感头痛目赤证,常相伍为用。但钩藤偏于熄风止痉,菊花偏于疏风泄热。
钩藤的临床应用 用于热证抽搐。无论小儿或成分的高热抽搐,都常用钩藤。小儿急惊风尤为多用,在小儿高热而有抽搐倾向者,用钩藤有预防作用,对程度较轻的抽搐也有止痉作用。但对抽搐较重者,钩藤的止痉作用较弱。又单用效力不甚显著,须配羚羊角或犀角、天麻、全蝎,以加强清热,止痉作用,方如羚角钩藤汤。
用于肝风晕眩,治高血压所致的头晕眩,取其有降血压的镇静作用。对改善肢端麻木感也有一定帮助。常配桑叶、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如肝阳上亢较显著,兼有面红目赤、心烦易怒、苔黄、脉弦数,则更配石膏清热、茯神镇静,方入钩藤散。
钩藤的配伍应用 配天麻:钩藤清热熄风。天麻熄风祛痰、平肝止痉、稍兼温燥。二药合用,钩藤之清能减天麻之燥,平肝熄风、两无弊害。既治肝风内动,风痰上扰之头晕目眩,头重脚轻,走路不稳,手足麻木。
配薄荷:钩藤甘微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薄荷清热疏风、透疹、清利咽喉、头目。钩藤偏于清,薄荷偏于散。二药配伍,祛风热,利咽喉,平肝风,对小儿初起风热有预防抽搐之效。也可治疗风阳上扰之头胀头痛,头晕目眩。钩藤入煎荆宜后下,不可久煎。
配牛膝:钩藤甘寒、质轻味薄,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并能降压。牛夕苦酸平,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祛瘀、舒筋通络、引血下行以降压。两药配用,…清一补,清上补下,平脬熄风。可治头晕目眩,头胀头痛,半身麻木,膝软乏力。
配全蝎:钩藤清肝泄热雨平肝阳,熄风镇痉,治肌肉跳动,手足抽搐。全蝎熄风止抽,通络止痛,解毒散结,能弓}各种风药直达瘸所。对于频频抽动,手足震颤、止痛作用均强。二药合用,清热熄风,通经止痛。可治肝风内动,头晕、口眼歪斜、四肢抽搐、烦燥不安等证。
配菊花:钩藤清泄肝热而平肝阳,熄风镇痉。菊花长于平降肝阳,疏散风热。二药合用,一疏一清,平降肝阳,清热祛风。对外感风热或内伤肝阳上亢引起之头晕目眩,均可应用。
配紫草:钩藤质轻味薄、有透发清热之力。紫草甘寒、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两药合用、透疹之力较强。用于疹出不畅。《本草正义》:“濒潮又谓其发斑疹,则本于钱仲阳之紫草散、方用钩藤子、紫草茸等分末、温酒调服。按仲阳之所发斑,即是痘疮及瘄子,非今人时病中之能谓发斑。钩藤轻能透发,清能解热,而佐以紫草凉血活血,助其流动,又以酒辅之,能发亦能清火,洵是不亢不卑稳妥之法”。
猜你喜欢:
1. 钩藤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2.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3.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
4. 钩藤的功效作用和相关选方
5. 中药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配料
6. 中药桔梗的功效与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