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中药材

苦参人工种植技术

时间: 2023-11-02 20:29:27

长习性

多生于山坡草地、平原、丘陵、河滩。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各类型的土壤均可以较好地生长。根系发达,对水分要求不是很高,对光线要求也不严格,光照强弱对其生长影响不大,但生长于土壤湿润、肥沃深厚、自然肥力强的土壤植株高大粗壮。

植株高150厘米以上,上部多分枝。主根粗壮,圆柱形,味苦。花瓣黄色或黄白色。荚果圆筒状,种子棕黄色或棕褐色,成熟后不开裂。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枯萎期10月上旬,年生长150~160天。

种子千粒重约50克;自然条件下贮存寿命为3年;适宜的发芽温度15~30℃。未经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不高,30℃5天的发芽率仅为20%。生产上种子必须经过机械处理才能播种。

播种方法

1、选地与整地:苦参为深根系植物。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粘质壤土为好。施复合肥,耕翻20—25厘米,整细整平,开宽1.5米的畦。

2、播种时间

春播或秋播均可。秋播后需覆盖,否则土壤表面易板结,不利于春季出苗。秋播宜早不宜迟,种子成熟之后即可播种,最迟要在土壤解冻前播完。春播应在清明前后下种,此时土壤墒情较好,利于出苗。

3、播种

条播或穴播。从田间管理的角度来看以穴播较好。也有采用育苗移栽的,但移栽时较为繁琐。先将床面反复搂耙,按行距40-50厘米,株距30厘米挖穴,穴深3厘米左右,每穴播种6~8粒,覆平,稍镇压。每亩播种量2公斤。条播 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用种子4公斤。

田间管理

正常条件下播种后7天左右出苗。由于杂草生长较快,应及时清除,并适当松土。5月上旬进行根部追肥,以氮肥为主,促使小苗早期的营养生长;7月上旬再进行1次追肥,以磷、钾为主,加强复壮、促进根部营养成分的积累及越冬芽的分化;8月中、下旬培土1次,以促进越冬芽的形成和保护。中耕4~5次。北方地区春季容易发生干旱,应及时进行浇灌,以保证小苗的正常生长。由于种皮不易吸水不经处理的种子及播种时覆土过深的种子,有第2年甚至是第3年出苗的现象。

当年株高可生长到60-70厘米左右,基本不开花,秋季植株枯萎之后将枯枝清理干净,加盖腐熟的畜粪,一是保护越冬芽,二是对第2年的生长起到追肥的作用。

在采收之前,每年均重复上一年的管理工作,同时去掉花序进行打顶,保证根部对营养物质的积累,以便获得量高质优的中药材。

采收加工

苦参以根入药。栽种2~3年后,于春秋季采挖,以秋采者为佳。挖出根后,去掉根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鲜根切片晒干,称为苦参片。

一般亩产500-700公斤。

苦参的种子种植前需要处理吗?如何处理?不处理可以种植吗?

苦参的种子种植前需要处理。苦参种子的外皮稍微硬一些,如果直接将苦参种子播种到土壤里的话,肯定会有一些苦参种子因为种皮比较硬而不能发芽,所以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来用水浸泡,通过用水浸泡的方式可以使苦参种子的外皮变软从而提高苦参种子的发芽率。

苦参浸种水的温度大概30°到40°为宜。因为这种温度既能够让苦参种子在这个温度下快点发芽,又不会损害到种子。这个温度的范围不仅仅能够让苦参种子提前发芽,就算用这个方法催芽失败,这个温度的苦参浸种水也不会伤害到苦参最根本的组织结构。所以这个温度是最合适的。不过,在实际情况中,我们要随着我们在浸种水放入的苦参的数量,稍微调一点苦参浸种水的温度。这就是为什么只能告诉读者一个大概的温度范围。总之,我们在使用苦参浸种水的时候,温度要随着实际的情况而在这个范围内上下调动,虽然这个温度范围是能够让种子最舒服的一个范围,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只有随着情况的变动,而调整温度,才能够让种子更加舒服,这样才会让种子快点发芽。

不处理也可以种,但苦参种子的发芽率相对要低一些,因为苦参种子受外界环境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发芽率受到负面影响。

苦参适宜的种植条件在哪里?


苦参种植条件

苦参对土壤的适应性广,在各种土壤上都可以很好的生长。常见于山坡、草地、平原、丘陵和河滩。
苦参种植气候

苦参喜欢温暖的生长环境,适合生长在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雨和热在同一个季节。年平均气温7.6度,最高气温37度,最低气温零下36.9度,年平均日照时数2850-2950小时。
苦参种植区域

苦参野生品种遍布全国,尤其是山西、湖北、河南、河北、新疆等地。它们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耐寒性强,能在野外越冬。
苦参种植时间

春季是种植苦参种子的最佳时间,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种子发芽。如果春天播种苦参,发芽率也高。苦参种子春夏冬均可播种,尤其是春季,生长期长,容易长成壮苗。除了未经处理的种子,一般都是春天播种。
苦参种植效益

苦参生长期不长,一般1-2年左右。正常种植管理下,一亩可产苦参干750公斤左右。按照苦参近几年的市场均价,每亩苦参干品的利润约为8000-9000元。现在对苦参种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很受欢迎。每亩可收获100公斤左右的种子,价格在10元/公斤左右,种子产值也有上千元。

人参怎么种植 人工种植的人参技巧

1、人参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

人参是一种喜冷凉、湿润而耐荫的药用植物, 既怕积水, 又不耐干旱, 忌强光直射, 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1) 土壤 : 人参对土壤的要求是腐殖丰富、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渗水性强、排水良好的沙壤, 森林腐殖土最好, 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较好, 但碱性土壤不宜种植。

(2) 水分 :人参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 既喜水又怕涝。水分过大, 当土壤湿度超过60%, 就会造成土壤中的空气不足, 使人参根系呼吸受到影响, 易染病害和烂根。水分过小, 当土壤湿度低于30%以下时, 会造成人参根系水分扩散, 使人参须根干枯, 导致产量下降。人参发育期要求土壤水分适宜, 春季出苗期土壤湿度保持在40%左右, 夏季生长期保持在45%—50%, 秋季保持在40%—50%为宜, 全年生长发育期湿度范围以40%—50%为好。

(3) 光照 :人参是喜阴植物, 喜散射弱光, 怕直射阳光。光照过强, 植物矮小, 叶片厚而色黄。光照过弱, 植株细高, 叶片薄而浓绿, 生长不正常。所以, 在人参栽培时, 应进行遮荫, 调节透光度, 避免强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

(4) 温度:人参怕高温, 耐严寒。在人参生长发育期间, 以平均气温在15—20℃为宜, 温度高于30℃或低于是10℃时, 人参处于休眠状态。冬季在—40℃的严寒也可安全越冬。人参更新芽在春季地温于10℃以上即可萌芽生长, 但最怕早春的“缓阳冻”(即气温忽高忽低, 地表一冻一化现象) , 易引起冻害和根皮破坏(“破肚子”) 。播种后出苗期要求温度在10℃以上, 1—2年生的要求稳定在12℃以上, 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20—25℃, 在36℃以上的烈日下, 叶子焦枯; 低于—6℃, 茎秆会失去生长机能。

(5) 肥料 :人参喜肥, 又怕不腐熟肥。喜的是有机肥和无机肥, 怕的是施未腐熟的粪肥和施肥后土壤缺乏水分, 造成人参烧须烂根。

2、人参栽培品种

主要栽培品种有大马牙、二马牙、圆臂圆芦和线芦, 其特点是:大马牙 主根粗短, 生长快, 抗病力强, 产量高。二马牙 主根较细长, 产量比大马牙稍低。 圆臂圆芦和线芦 体形比较丰满美观。

3、人参栽培技术

3.1室内盆栽

盆栽一般可选择用高约30cm的圆形泥盆,每盆载2~4株一般需要养殖3~6年。盆土最好选用山坡上的腐殖土,也可用腐叶土6份,园土2份,河沙2份混合调剂。这样的培养土质地疏松,通透性强,排水良好,有利根育。

3.2选地整地

选地:选择柞树、椴树、桦树等阔叶林或长有阔叶树的混交林、灌木林种植人参,老参地或撩荒地也可开垦利用。土壤应排水良好、富含有腐殖质和磷、钾肥, 以森林灰土, 活黄土及花岗岩风化土为佳, 而灰泡土、碱性土不宜种参。山地宜向阳, 坡度在10—35度。

清理场地:立秋前后砍倒小杂树, 刨出树根, 割净杂草, 挑出荫棚用材。树枝、柴草、干后 用火烧掉, 可烧死部分病菌和虫卵, 增施钾、磷肥。

整地 : 用土填实树坑, 按畦的方向把腐殖质层翻起扣放。随后打细土块、拣出石块、树根及金针虫等害虫, 再进行第2次翻地。树根一定要清理干净。当年翻地整地, 当年便可种参。但最好在种参前1年翻地, 让土壤闲置1年; 或当年春末夏初翻地, 临下种再进行细致的整地。

土壤消毒:播前每平方米用50%敌菌灵7g进行土壤消毒。

作畦:根据地势选择适宜的畦向,然后作畦。 高度15—33cm, 宽度1.2—1.8m, 长度随地势而定, 一般为20—50m。畦间留1—2.7m作业道, 以便作业和通风透光。畦面中间略高, 两边稍低。同时要挖排水沟和出水口。沟深与畦底平, 宽度视雨量多少而定。

3.2.1 催芽

室外催芽法:?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 挖22cm左右深的平底土坑, 长宽视种子的多少而定, 坑内放一个无底的木箱, 或在土坑的四周嵌入木板。挖好排水沟后, 将干种子用室温水浸泡24—48小时, 取出, 适量浇水, 与2—3倍的河沙混拌均匀, 倒入坑内覆盖15cm厚的土, 如瓦背形, 再盖一层苇帘, 或搭遮荫棚, 防止曝晒和雨水冲淋。温度控制在20—25℃。每半月翻拌1次, 并适当加水。2—3月后种子裂口, 便可播种。

室内催芽法:?处理方法与室外催芽法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将种子放入有底木箱, 以便搬动。经2月左右, 种子裂口, 便可播种。

3.1.2播种时间

春播: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经催芽的种子。

夏播:7—8月播种当年采收或贮藏的种子。干种子播前用清水侵泡24小时。

秋播:9月至上冻前播种催芽的种子。

3.2.3播种方法

撒播:开沟4cm深左右, 将种子均匀撒入, 上覆细土填平, 每平方米用种20—25g。

条播:在畦面横向开沟, 播幅6cm, 播距10—14cm, 覆土3—4cm, 每平方米用种20—25g。

点播:按株行距3cm×3cm或5cm×5cm挖穴, 每穴下1—2粒种子, 覆土4cm, 每平方米用种15—20g。 播后用木板轻轻镇压。夏秋点播应覆盖玉米秸或稻草, 再压10—15cm的土。

3.2.4移栽

多采用2年生移栽或3年生移栽, 5—6年生收获。

移栽 时间:10月上旬至上冻前。具体时间, 根据各地区气候条件, 灵活掌握。也可在春季解冻后, 芽苞尚未萌冻时移栽。

起苗方法:起苗后选无病虫害的健壮参苗, 分为大、中、小移栽。移栽方法可采用平栽或斜栽,斜栽 即将参苗倾斜30—45度栽于土中。株行距及覆土深度, 根据移栽年限、参苗大小及土壤肥力而定。

3.3田间管理

(1) 撤出防寒土:解冻后, 越冬芽萌动时, 搂去防寒草和上面的盖土, 再用耙或二齿搂松表土, 平推平拖, 不要碰伤根部和芽苞。

(2) 架设荫棚:出苗前要搭好荫棚。荫棚高度, 应根据、植株大小, 灵活掌握。1—3年生的小苗, 前檐立柱地上部分为80—100cm, 后檐立柱为70-80cm; 4—6年生的, 前檐立柱为100—110cm, 后檐立柱为80-90cm, 另50cm埋入土中。前后檐相差30cm左右, 使棚顶形成一定的坡度。参棚要牢固, 风刮不倒。出苗达2/3时, 要盖好荫棚, 即在顶棚盖草帘、芦苇帘, 使荫棚达到适益的透光度。

(3) 摘蕾:为减少养分消耗, 促使参根积累更多的有效的成分, 要及时摘去全部花蕾。将花蕾运回加工。

(4)松土除草:每年松土除草3—4次。首次与撤除防寒草同时进行。

(5) 培土:人参向阳性强, 畦边植株向外生长, 伸出荫棚, 被日晒雨淋, 易引起病害, 甚至死亡。故应将其推回荫棚里, 培土压实。

(6) 防旱排涝:人参怕旱, 又怕涝。因此, 应根据雨量和土壤湿度, 适时排涝。天旱时, 早晚用喷壶向畦面洒水, 或开沟灌水, 浇至土壤攥成团, 撒开即散。春季缺水影响全年生长发育, 而秋旱又影响参根积累养分。所以, 要及时进行春灌秋灌, 并进行保墒。雨季要及时排水, 防止雨水冲积参畦, 造成土壤过湿, 通气不良。

(7) 施肥:5月上旬苗出齐后, 结合松土开沟施入充分腐熟的粪肥、炕洞土等, 每平方米施2.5—4kg, 覆土盖平。如遇干旱要及时浇水, 以防烧须根。也可根外追肥2%的磷肥: 用过磷酸钙1kg, 加水5kg, 侵泡24小时, 滤去沉渣, 再加水45—50kg配成。6—8月的清晨或傍晚用喷雾器将配成的肥液喷在叶面上, 每年喷2—3次。

(8) 越冬防寒:上冻前, 畦面要盖草、压土; 入春突遇降温, 而参苗尚未出土, 也应盖草防寒。参地周围, 特别是挡风地块, 还应架设防风障。此外, 要及时排除雪水, 以免侵害参根, 导致烂根死亡。

4?病虫害防治

4.1 主要病害与防治

4.1.1 立枯病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 勤松土, 提高参床土温; 发病初期, 应及时拔除病株, 集中烧毁; 用立枯灵防治300液喷洒。

4.1.2 黑斑病

防治方法:及时摘掉病叶, 拔除病株, 集中消毁; 入夏后适时挂帘, 调节阳光, 减轻病害; 选留无病种子; 用50%扑海因800倍液喷洒叶面,或用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隔7天喷1次。

上述药物要交替使用, 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阴雨天缩短喷药时间间隔。喷药后如遇雨, 则雨停后再喷。高温干旱不宜喷波尔多液。

4.1.3 疫病防治方法

用代森铵800—1000倍液防治。阴雨天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4.1.4 红皮病

(1) 又称水锈病, 主要危害人参根皮。

(2) 病症: 感病的人参, 根皮变成黄褐色, 表皮变厚变硬, 轻者可逐渐恢复, 重者表皮有裂纹, 须根枯死, 茎叶萎蔫, 根随之腐烂。

(3) 防治方法

将黑土层下的活黄土翻上混匀, 或在黑腐殖土中掺入1/4或1/3活黄土; 低洼地做高床, 注意排水; 勤松土,采用药剂防治,在移栽时用红皮灵浸栽,防治效果达98%以上。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