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又称草乌头、乌喙,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北乌头的干燥块根,每年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泥土,晒干或烘干即可入药。其性热,味辛,因含有较多的乌头碱,故有毒性,具有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等症。《药性论》载:“乌喙,其气锋锐,通经络,利关节,寻蹊达径而直抵病所。”草乌头的品种较多,川乌头、北乌头都做为正品入《中国药典》,还有乌头的黄山变种、圆锥序乌头、蒿叶乌头、太白乌头、显柱乌头等多个乌头属植物亦作草乌使用。而同科植物瓜叶乌头都作为非正品而未入药典,不可药用。
正品北乌头
干燥的块根一般呈圆锥形而稍弯曲,形如乌鸦头,长约3~7厘米,直径约1~3厘米,顶端平圆,中央常残留茎基或茎基的残痕,表面暗综色或灰褐色,外皮皱缩不平,有时具短而尖的支根,习称“钉角”;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有粉性,有曲折的环纹及筋脉小点;嗅之无味,口尝味辛辣而有麻舌感。口尝时要特别谨慎,轻舔则已,因其有毒,切不可咽下,尝后立即用清水漱口。
非正品瓜叶乌头
外观呈椭圆形,长约2~5厘米,个头比正品小,外皮褐棕色,明显皱缩,基部极尖,四周有须根残留,有的呈短角刺状;质亦硬,但断面为棕黄色,可见五角星状的环纹;闻之亦气微,口尝有麻舌感,但其味苦。
因草乌含有较多的乌头碱,故入药宜用炙品,并应久煎。如用之不当,极易中毒,临床务必谨慎用之。
川乌和草乌的统称“乌头”。但川乌和草乌是同一种系下的两种不同的植物称谓。
表象区别
从表面上看,川乌的茎是直立状的,一般高约1米左右,开花紫色,根儿呈团块状,其侧根称为“附子”,炮制后就是常用的“附片”。因为“附片”是附生于川乌的主根之上,故名“附子”。
草乌的茎属于蔓生攀援状藤本,一般长约3米左右,其花也为紫色。草乌的根属于长块状,没有“附子”。
乌头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乌头;侧根,即子根,叫附子。
附子与乌头的药用部位及功效异同怎样?
乌头功效包括: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病作痛等,需炮制后方可内服。生乌头酊外用能刺激皮肤,用作止痛剂。
附子功效包括: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