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天曲载《本草备要》。系半夏等药和霞天青制成的曲剂。据《本草备要》载:“黄牛肉煎汁炼膏(即霞天膏)和半夏末为曲,草食七日,待生黄衣晒干,悬挂风处,愈久愈良。”现行,取焦白术、白茯苓各9kg,党参12kg,炙甘草4.5kg,广陈皮4.5kg,霞天膏12kg。先将霞天膏置适当容器内用热水并加热使之溶解。其他各药料粉碎后,将溶解的霞天膏倾入,混合均匀,通过涂有麻油的模印进行印曲,然后晒干。
【炮制方法】1.霞天曲:取原药材,除去灰屑。
2.麸炒霞天曲:取麸皮撒在热锅内,冒浓烟时投入霞天曲,炒至药物表面呈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
【饮片性状】霞天曲星立方块,表面浅黄色。质疏松,麸炒霞天曲表面呈深黄色,微具焦香气。
【炮制作用】霞天曲性味甘、微苦,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润肺,化痰蠲饮的功能。生品常用于咳嗽,痰核,痞块,如治疗沉疴瘤痰,功效最烈(《本草备要》);健脾化痰,但内热燥痰者忌用(《饮片新参》)。麸炒后产生焦香气,增强健胃消食作用,用于健脾养胃,如治中气虚馁,体倦腹胀(《药剂学》)。
【炮制研究】霞天曲在清代始有制备记载(《本草备要》),现行,有蚨炒等炮制方法。
霞天曲含有各种含氰和不含氮的化合物,如肌酸、牛磺酸、明胶、蛋白质、氨基酸、脂肪、乳艘、糖元、无机盐等。此外,还含有淀粉、烟碱、甘草酸等。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话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怡然踊跃;对菩提前作礼启谢。那祖师即命大众引悟空出二门
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众仙奉行而出。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
庑之间,安排寝处。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
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
年,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
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
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孙悟空在旁闻听,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师
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
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恕罪!”祖师道:“你既识妙
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
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祖师道:“那山唤名
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悟空道:“但凭尊祖教诲,
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
汪逢春(1884—1941),江苏苏州人,他毕生热心于公益事业,尤其注重培养中医人才,提倡在职教育。1938年,国医职业会成立,汪逢春任公会会长,同时,他也在筹备创建《北京医药月刊》。1939年,创刊时他亲自撰文,以资号召倡导。
汪逢春先生精究医术,博览群书。在京行医期间,妇孺皆知其名。他常能顿起他医束手之病,临床效验颇佳。汪逢春擅长治疗时令病以及肠胃病。他十分重视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认为濡养五脏的精微物质皆赖脾胃之运化与传输,脾胃失司,则化源衰竭,灾害易至。他审证精详,辨证细腻,立法严谨,常以不到10味药的小方取其效验,主张“轻可去实”。他十分擅长治湿温病,不仅对吴鞠通、薛生白的方剂十分熟悉,而且以从不拘泥于古人之方,在选药组方上自成一格。他采用清热和化湿兼重的方法,仔细勘酌湿热之偏重,结合宣透、舒郁、淡渗、缓泻等方法来缓解病势。尤其善于使用辛香宣达、芳香清解之法治疗,常能取得很满意的效果。他最忌“见轻即清”,认为此时清热,易使湿邪停滞,难以取效。他合理地使用清、化、宣、利、泻等多种治法,湿热之邪随之可除,诸证皆愈。
汪逢春先生的遣方用药很有特点,可将其用药风格概括为“繁花似锦”。他对药物的炮制、产地、相须、相使、相关、相畏等十分讲究,在药物的选择搭配、服用方法上也很有研究。临床选方配药灵活多变,其处方精致优雅,常会给人一种繁花似锦、心旷神怡的感受。例如,入煎剂的药味,他常会注明某药与某药同炒,或者某药与某药一同打烂等,旨在取其性而去其味,或者取其味而存其性,立法严密,颇具匠心。如淡豆豉与山栀同炒,就有“栀子鼓汤”之意等。他还十分善用“曲”类药,如沉香曲、范志曲、霞天曲等,曲类药品皆可振奋胃气、开胃进食、增强体质。汪老用药可谓匠心独具,自成一格。
汪先生一生操劳于诊务与教学上,无暇著述。他教学甚严,不但极重医德,而且每必严教其弟子尊敬同道。并于每月初一、十五都停诊以讨论病例,还邀请西医专家前来讨论学习,让学生们恭听、记录。汪先生一生信佛,又喜欢读书,每天必在清晨5:00起床,读佛经、打坐、读医书,每天饮食适量,作息按时,虽忙而不紊。他临终前正在打坐,一笑而亡,无丝毫痛苦。汪老也是一位桃李满天下中医教育家,现在的名老中医吴子桢、谢子恒、赵绍琴等,都是他的学生。
讲究炮制及处方用药注意药物间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等关系。入煎剂用时常注明某药与某药同炒,或某药与某药同打烂,其药物伍用颇有“药对”之意。有的取古方,经方配伍之原旨,有的依本人临证经验搭配,有的是意在去性取味,有的意在去味取性,颇具匠心。如香豆豉与焦山栀同炒,取栀子豉汤之意,清胸膈之热;厚朴和川连同炒,黄连之寒监制厚朴之温,意在宽中行气,苦以燥湿,小枳壳与苦桔梗同炒,一升一降,用于肺失宣肃咳喘之证;大豆卷与西秦艽同炒,有宣散解表,清泻虚热之功,绿茵陈与焦山栀同炒,取茵陈蒿汤之意,有清利湿热之力;桑枝与丝瓜络同炒,宣痹以通络,建泽泻与赤苓皮同炒,两者协同,建脾以利尿;松子仁与大麻仁同炒,两者协同,甘润和中,润肠通便;全瓜蒌与薤白头同打烂,仿瓜蒌薤白白酒汤之意,有宽胸通痹之功。汪逢春先生上述用药之经验,今天仍可师可法。
善用药物粉剂装配胶囊使用,与汤剂同服。有的药物入煎后,破坏有效成分,影响药力发挥;有的药物价值昂贵,入煎需量大,有浪费之嫌,或患者也苦于负担过重;有些药物不宜入煎者,多装入胶囊,随汤吞服。这样少量吞服的方法,既能节约药材,又能充分发挥药效,简捷、方便、价廉,利民利病,又开辟了新的给药门路。据不完全统计,仅《泊庐医案》一书,使用胶囊装药随汤同服者,达七十五处之多。汪逢春先生常视病情出入,选定多种配方以随机应用。如治疗湿温病供选配方;羚羊角尖0.3克,太乙玉枢丹、白蔻仁各0.6克;白蔻仁、太乙玉枢丹、酒军各0.6克,白蔻仁0.6克,生熟大黄各1.2克;香犀角、白蔻仁各0.6克,香犀角、真郁金各0.6克,酒军、白蔻仁各0.6克。此多种配方,皆分研细末,装入胶囊,随汤药分两次送服。镇惊熄风,常以琥珀抱龙丸,太乙玉枢丹各0.6克,薤白头1.5克,研细末,装小胶囊中匀二次送下;妊娠恶阻,饮水即吐者,以明矾、食盐各0.3克,装入胶囊内服用,呕吐酸苦水者,以白蔻仁0.6克,枯矾、食盐各0.3克,装入小胶管内服用,食后上泛者,落水沉香0.3克、白蔻仁0.6克、食盐0.3克,共研细末,装入小胶管内同服。其中食盐以用大粗盐研细为好,精制盐、再生盐不用。因这两种盐服后舌根有涩感,不舒服,食盐不要炒用,如炒成胡盐,服之坠气。泄泻者,常用上上落水沉香末二分(即质量好的沉香)、白蔻仁二分,同研细末后,装入胶囊,随汤服下。又凡口中粘腻苦涩者,可用莲子心,沉香,食盐各一分,装小胶囊吞服效好。由此可见,其配方十分灵活,视病情而定,可谓变通有方,圆机活法。
喜用曲类。如沉香曲、范志曲、霞天曲,治疗肠胃病应用曲类自不待言,对一些杂病的恢复期,善后调理时尤多于方中加入曲类药物,意在振奋胃气,开胃进食,增强体质。
善用药物鲜品。常用鲜藿香、鲜佩兰、鲜枇杷叶、鲜菖蒲、鲜荷叶、鲜佛手、鲜西瓜翠衣、鲜芦根、鲜柠檬皮、鲜竹叶、鲜煨姜等。鲜品有干品不可比的优点,一些轻宣疏解药物,鲜品芳香之气较大,取其芳香化浊之力较强。鲜品其植物精汁尚较丰富,汪逢春先生认为暑温证及温病滋阴尤以鲜品效佳。
成药入煎剂。中成药取其适量入煎剂同煎煮,既可以起到协同或佐药的作用,又可以弥补单纯汤剂的某些不足。用汤剂以解决主要矛盾,丸药入煎可解决次要矛盾,有主有从,并行不悖。常用入煎中成药有:越鞠保和丸、香砂六君子丸、枳术丸等,不一而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