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又名牛角胎、牛角笋等。载《神农本草经》。系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Bubalusbubalis Linnaeus角中的骨质角髓。从宰牛场收集,从牛角中取得后,用清水浸泡数日,刮去残肉再洗净,晒干。
【炮制方法】1.牛角?:取原药材,洗净后劈成小条或切薄片,日晒夜露至无腥为度,再晒干。
2.烫牛角?:先将砂子入锅炒热,再入净牛角?片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砂子,趁热用米醋淬之,取出,晾干。牛角?100kg,用米醋6.5kg。
【饮片性状】牛角?呈不规则薄片状或条状,外表黄白色或灰白色,粗糙有纵向裂隙及槽沟。切面黄色或灰白色,平坦,有不规则纵向纹理及斜向细密小孔。气微腥,味淡。烫牛角?,棕黄色,质酥脆,具醋气,味酸。
【炮制作用】牛角?性味苦,温。归肝、肾经。具有化瘀止血,收涩止痢的功能。用于便血,衄血,妇女崩漏,带下,赤白痢,水泻。砂烫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如用于妇人崩漏下血不止的牛角?散(《太平圣惠方》)。
炮制方法是历代逐步发展和充实起来的。参照前人的记载,根据现代实际炮制经验,炮制方法一般来讲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修治
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为进一步的加工贮存、调剂、制剂和临床用药做好准备。
1.纯净药材
借助一定的工具,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如挑、筛、簸、刷、刮、挖、撞等方法,去掉泥土杂质、非药用部分及药效作用不一致的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这是原药材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如拣去辛夷花的枝、叶,筛选王不留行及车前子,簸去薏苡仁的杂质,刷除枇杷叶、石韦叶背面的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皮,挖掉海蛤壳、石决明的肉留壳,撞去白蒺藜的硬刺。再有如西洋参、天麻、冬虫夏草等按药材质量不同,经过挑选区分药材的等级。
2.粉碎药材
以捣、碾、研、磨、镑、锉等方法,使药材粉碎达到一定粉碎度,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的要求,以便于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利用。如贝母、砂仁、郁李仁等用铜药缸捣碎便于煎煮;琥珀研末便于吞服;水牛角、羚羊角等用镑刀镑成薄片或碎屑,或以锉刀锉成粉末,便于制剂或服用。现多用药碾子、粉碎机直接研磨成粉末,如人参粉、贝母粉、三七粉、黄连粉等,以供散剂、制剂或其他炮制使用。
3.切制药材
用刀具采用切、铡的方法将药切成片、段、丝、块等一定的规格,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并便于进行其他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性质或制剂及临床需要的不同,还有不同的切制规格要求。如槟榔宜切薄片,白术宜切厚片,甘草宜切圆片,肉桂宜切圆盘片,黄芪宜切斜片,麻黄、紫苏、白茅根宜切段,葛根宜切块等。
二、水制
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水制法。其目的主要是清洁药物、除去杂质、软化药物、便于切制、降低毒性及调整药性等。常见的水制方法有漂洗、闷润、浸泡、喷洒、水飞等。
1.漂洗
其方法是将药物置于宽水或长流水中,反复地换水,以除去杂质、盐味及腥味。如将芦根、白茅根洗去泥土杂质,海藻、昆布漂去盐分,紫河车漂去腥味等。
2.浸泡
将质地松软或经水泡易损失有效成分的药物,置于水中浸湿立即取出,称为“浸”,又称“沾水”;而将药物置于清水或辅料药液中,使水分渗入,药材软化,便于切制,或用以除去药物的毒质及非药用部分,称为“泡”。如用白矾水浸泡半夏、天南星。用胆巴水浸泡附子等。操作时要根据浸泡的目的、季节、气温的不同,掌握浸泡时间及搅拌和换水次数,以免药材腐烂变质影响药效。
3.闷润
根据药材质地的软坚、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的不同,而采用淋润、洗润、泡润、浸润、晾润、盖润、伏润、露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徐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至内外的湿度均匀,便于切制饮片。如淋润荆芥、泡润槟榔、酒洗润当归、姜汁浸润厚朴、伏润天麻、盖润大黄等。
4.喷洒
对一些不宜用水浸泡,但又需潮湿者,可采用喷洒湿润的方法。而在炒制药物时,按不同要求,可喷洒清水、酒、醋、蜜水、姜汁等辅料药液。
5.水飞
是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将不溶于水的药材粉碎后置乳钵、碾槽、球磨机等容器内,加水共研,然后再加入多量的水搅拌,粗粉即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随水倾出,剩余之粗粉再研再飞。倾出的混悬液沉淀后,将水除净,干燥后即成极细粉末。此法所制粉末既细,又减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飞扬损失。常用于矿物类、贝壳类药物的制粉,如水飞朱砂、炉甘石、滑石、海蛤壳、雄黄等。
三、火制
火制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根据加热的温度、时间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炒、炙、煅、煨等。
1.炒
将药物置锅中加热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根据炒法的操作及加辅料与否,可分为清炒法(单炒法)和加辅料炒法(合炒法)。
(1)清炒法
根据加热程度不同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是将药物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固有的气味为度,如炒牛蒡子、炒苏子。
炒焦:是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黄,内部淡黄为度,如焦山楂、焦白术、焦麦芽等。
炒炭:是将药物炒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为度,即“存性”,如艾叶炭、地榆炭、姜炭等。药材炒炭后要洒水,以免复燃。
炒黄、炒焦使药材宜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材炒后则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而炒炭能缓和药物的烈性或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止泻的作用。
(2)加辅料炒法
是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而分为麦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法。其中,加砂、蛤粉或滑石粉炒的方法也称“烫”。它是先在锅内加热中间物体(如砂、蛤粉、滑石粉等),温度可达150℃~300℃,用以烫制药物,使其受热均匀,膨胀松脆,不能焦枯,烫毕,筛去中间物体,至冷即得。如砂烫穿山甲,蛤粉烫阿胶珠,滑石粉烫制刺猬皮等。
2.炙
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液体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称炙法。常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等。如蜜炙百部、款冬花、枇杷叶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炙川芎、当归、牛膝可增强活血之功;醋炙香附、柴胡可增强疏肝解郁之功;醋制芫花、甘遂、京大戟可降低毒性;盐炙杜仲、补骨脂可引药入肾和增强补肾作用;酒炙常山可减低催吐作用;姜炙半夏、竹沥可增强止呕作用。
3.煅
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以充分发挥疗效。坚硬的矿物药或贝壳类药多直接用煅烧,以煅至透红为度,如紫石英、龙骨、牡蛎。间接煅是将药物置于耐火容器中密闭煅烧,至容器底部红透为度,如棕榈炭、血余炭等。
4.煨
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热火灰中或用吸油纸与药物隔层分开进行加热的方法称为煨法。其目的是除去药物中的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以缓和药性,降低副作用,增强疗效。如煨肉豆蔻、煨木香、煨生姜、煨葛根等。
四、水火共制
这类炮制方法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有些药物还必须加入其他辅料进行炮制。包括煮、蒸、炖、燀、淬等方法。
1.煮法
是将药物与水或辅料置锅中同煮的方法。它可减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附加成分,增强药物的疗效。它又分不留残液煮法,如醋煮芫花、狼毒至醋液吸尽为度;弃残液煮法,即将药物与辅料溶液共煮一定时间后把药物捞出,弃除剩余液体,如姜矾煮半夏。
2.蒸法
是以水蒸气或附加成分将药物蒸熟的加工方法。它分清蒸与加辅料蒸两种方法。前者如清蒸玄参、桑螵蛸,后者如酒蒸山茱萸、大黄等。蒸制的目的在于改变或增强药物的性能,降低药物的毒性。如何首乌经反复蒸晒后不再有解毒、截疟、通便作用而功专补肝肾、益精血;黄精经蒸制后可增强其补脾益气、滋阴润肺之功。
3.炖法
是蒸法的演变和发展,其方法是将药物置于钢罐中或搪瓷器皿中,同时加入一定的液体辅料,盖严后,放入水锅中炖一定时间。其优点是不致使药效走失、辅料挥发掉,如炖制熟地黄及黄精等。
4.燀 chǎn 法
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于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及肉质多汁类药物的干燥处理。如燀杏仁、桃仁、扁豆以去皮;燀马齿苋、天门冬以便于晒干贮存。
5.淬法
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后不仅易于粉碎,且 辅料被其吸收,可发挥预期疗效。如醋淬自然铜、鳖甲,黄连煮汁淬炉甘石等。
五、其他制法
1.制霜
中药霜制品包括药物榨去油质之残渣,如巴豆霜、千金子霜;多种成分药液渗出的结晶,如将皮硝纳入西瓜中渗出的结晶,即西瓜霜;药物经煮提后剩下的残渣研细,如鹿角霜。
2.发酵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等)下使药物发酵,从而改变原来药物的性质,可增强和胃消食的作用,如六神曲、建曲、半夏曲等。
3.发芽
将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药材用水浸泡后,经常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使其萌发幼芽,称为发芽,如稻芽、谷芽、麦芽。
4.精制
多为水溶性天然结晶药物,先经过水溶除去杂质,再经浓缩、静置后析出结晶即成。如将朴硝精制成芒硝、元明粉。
5.药拌 药物中加入其他辅料拌染而成,如朱砂拌茯神、砂仁拌熟地黄。
西藏的特产非常非常多,而且非常精美,为您摘录如下: 如果从工艺品的水准来看,藏族是非常精细的民族,藏式手工艺品有着精湛的技艺及独特的高原特色,所有的旅行者都不应该错过它。拉萨八廓街区及街区外围的民族商场,是价廉物美的民族手工艺品最集中展示的地方。当然在其他地方,特别在农区和牧区,也可以从老百姓家里买到非常古朴的家庭用品和工艺品,虽然加工不是特别精致,但是价格也相对较低。这些民族手工艺品及民族商品在西藏较大的商场中均可以购买得到。 藏毯 (价格较昂贵)
藏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相传有600年的历史。西藏地毯织法独特,色泽鲜艳和谐,毯面柔软细腻,洗涤不褪色,经久耐用,加之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图案花纹,所以也有很高的欣赏收藏价值。藏毯分地毯式的和挂毯式的。拉萨地毯厂和日喀则的藏毯厂是现在生产藏毯的最大的企业,它除了保持原有的手工制作外,还引进了电脑等高科技设备进行制图设计等工序。但是最有风味的还是老百姓家里自己织的手工藏毯,因为最有特色,而且没有重样的。
金银器 (价格适中)
金银器也是西藏传统的工艺品。金银器大体分为装饰品如手镯、戒指、项链、头饰等;一类是生活用品,如酒壶、酒杯、勺、筷、碗等。西藏的项链种类很多,有金、银、绿松石、骨头、木头、石头等各种质地,古朴自然,因是纯手工制作,故很少有重样的。西藏最有名的银器作坊都在日喀则,不过现在在拉萨工艺品商店里卖的精细的银器大多是尼泊尔做的。 藏刀 (价格适中,目前只能邮寄,长度不能超过50CM)
藏刀是藏民族随身必备之物,既可以用来切肉,也可以用来防身,同时还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品。男式藏刀比较粗犷、锋利,女式藏刀则比较秀气。根据做工精细程度和所用材料的不同,价格在几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名气最大的藏刀要数日喀则地区的“拉孜刀”和“谢通门刀”以及林芝的“龙纹刀”。精美的银饰刀鞘是藏刀的主要特色。不过现在拉萨八廓街上卖给旅行者的所谓“藏刀”基本都是内地加工的廉价货,而且拉萨机场还不允许旅行者把藏刀带走,甚至在行李里托运都不行,或许你只好把它寄回去了。藏香 (价格便宜)
藏族人朝佛、驱邪、举行宗教活动时都用它。市场上出售的藏香种类繁多,其中“果乐聂阿香”最为名贵。藏时香味淳厚,放到衣柜里,不仅衣物飘香,而且还防蛀,一些有特别成分的藏香可以防治传染病、流行病等。冬虫夏草 (价格比较昂贵)
冬虫夏草是西藏的一种珍贵的中药药材,据说和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补品。
冬虫夏草是一种很特殊和奇怪的药材,在冬天它是虫子,到了夏天就长成草了,所以名叫冬虫夏草。听起来很神奇是吧?因为它由昆虫和真菌联合而生。冬天的虫子体长3到5厘米,有20几个环节,腹足8对,隶属鳞翅目蝙蝠蛾科;夏草形如球棍状,长4~11厘米,表面深褐色;折断它,会发现里面有白色的芯。夏草(也就是真菌)于冬季前后侵入虫草蝙蝠蛾的幼虫体内,吸收蚕丝而发展菌丝,待菌丝充满体内,虫即僵死,到了夏季,从死虫的头顶上长出菌座,露出土面,就变成草了。
据说虫草具有明显的补肾壮阳之功效,另外还可以补气,西藏有很名贵的菜如虫草鸡或者虫草鸭等等。这几年随着“西藏热”冬虫夏草的价格也自然被炒的极昂贵,每市斤达数万元。拉萨街头有那么些专做游客生意的人,时常打扮成老实巴交的回族人或者康巴人颇为神秘的向你兜售非常可人壮硕的虫草,大小尺寸外形颜色都和医药公司的一样(或者更好!),有须子,也有虫节,再掰开看看,里面白色的芯也一样,价格还特别格外的公道。你以为你中了好彩了吗,哈哈,其实你见到的是可以乱真的“面粉版”的冬虫夏草!煮熟了可以当疙瘩汤吃的。所以,如果你想买冬虫夏草,最好去医药公司,或者让当地人找他们熟悉的商人。雪莲 (价格便宜)
雪莲是菊科风毛菊属雪莲亚属的草木植物。它生长在海拔4800到5800米的高山流石坡以及雪线附近的碎石间。雪莲有20余种,绝大部分产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西藏境内有7种。
雪莲具有祛寒、壮阳、补血和暖宫之功能,主治妇女病,风湿性关节炎及肾虚、腰痛等病症,水母雪莲还有强心作用。民间常用雪莲泡酒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和妇科病等症。
在珠穆朗玛峰的冰塔林附近就可以看到雪莲,一畦一畦的和白菜差不多。在拉萨八廓街或布达拉宫附近也有晒干了的雪莲花出售,灰扑扑毛茸茸的,几块钱一株。如果你是读武侠小说长大的,乍一看到它,可能会非常的失望。藏药(价格适中)
藏药种类繁多,目前有药用价值的藏药有两千多种,常用的有三百多种,其中植物类二百余种,动物类四十余种,矿物类四十余种,常用藏药中有三分之一的药与中药相同,其中矿物药和动物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藏药的加工与炮制过程非常讲究,藏医认为,通过炮制的藏药,不但能消除或降低毒性,而且可适当改变某些药物的性能,借以提高药物的疗效。主要炮制的方法有三种:火制法,水制法和水火合制法。藏药治病的剂型主要有散剂,水丸剂和汤剂,膏剂,脂剂五种。唐卡(Thang-ga)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当然西藏还有很多工艺品出售,可以适当购买!祝西藏之行愉快!-----菩提下的牛顿转自圣地西藏之回答
饮片类型、规格及选择原则片 型 规 格 选 择 原 则极薄片厚 度0.5±0.5mm 木质类药材,松节、苏木、降香。薄 片厚度1~2±1mm 质地致密坚实,不易破碎的药材,白芍、乌药、槟榔、当归、木通、天麻、三棱。厚 片厚度2~4±1mm 质地松泡、粘性大,薄切易破碎的药材,茯苓、山药、南沙参、泽泻、丹参、升麻。斜 片厚度2~4±1mm 长条形而纤维性强的药材,桂枝、桑枝、甘草、黄芪、鸡血藤、木香、川牛膝、苏梗。直片-顺片 厚度2~4±1mm 粗大致密鲜艳,需突出鉴别特征的药材,大黄、天花粉、白术、附子、何首乌、防己。丝:宽丝
细 丝厚度5~10±1mm
厚度2~3±1mm 较大的叶类药材,荷叶、枇杷叶、淫羊藿;较厚的果皮类药材,瓜蒌皮、冬瓜皮。
树皮类药材,黄柏、厚朴、桑白皮、秦皮;较薄的果皮类,陈皮。段-咀、节 厚度10~15±2mm 全草类药材,薄荷、荆芥、香薷、益母草、麻黄、大小蓟、青蒿、佩兰、瞿麦、藿香;细长条状,成分易溶出的药材,党参、北沙参、怀牛膝、白茅根、芦根、忍冬藤。块-丁 边长8~12±1mm的立方体便于进一步炮炙的药材,大黄、何首乌、阿胶。
饮片的切制方法
1.机械切制:优点是加工能力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但一些特殊的片型、出口和贵重饮片(西洋参)等,不宜采用机械切制,否则败片率较高。主要的机械有:
剁刀式切药机:传送带送药,宜切制根、根茎、全草类药材,不宜切颗粒状药材。
旋转式切药机:推顶式送药,可以切颗粒状药材。不宜切全草类药材。
多功能切药机:填入式、无机械输送,宜切块状和颗粒药材。
2.手工切制:优点是切制的片型美观、齐整、规格齐全,但是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应用切药刀、片刀等。
全草、细长的根和根茎、藤木、皮、叶类药材(如黄芪、薄荷等)整理成把后切制,称为“把活”,多用压药板送药;不规则团块、颗粒状药材(如地黄、槟榔等)则要单个切制,称为“个活”,有的用“蟹爪钳”(如图)夹紧送药。
3.其他切制
有些药材不易软化切制,要采用其他方法切制,使之大小适宜,便于调剂和制剂。如对坚硬粗大的藤木类药材(檀香、降香、苏木、松节)多采用“刨”和“劈”的方法。动物骨、角类药物如羚羊角、水牛角等质地坚硬,传统用特制的镑刀镑成极细的饮片,或用钢锉将其锉成粉末。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