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在民间又称做白莲,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作为药材使用。曾有一句古谚说吃莲子能使人返老还童,其实这个并不可信,可是这句话证明了莲子的药用价值所在。正因为莲子的提别,所以很多人在使用莲子的时候不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要是你也正好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着,那么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怎么正确的吃莲子吧。
莲子一般都是做药膳的时候会当做辅料,通常都不会去除莲子芯。莲子芯是莲子的里面最中间的绿色植物,虽然口感上味苦,但是其功效不能忽视,有着将血脂血糖的独特功效,将莲子芯用水冲泡的话,可以缓解高烧引起的烦躁。
莲子的食用方法
1、 脾益胃散:莲子肉、芡实、扁豆、薏苡仁、山药、白术、茯苓各120克,人参15克(或党参60克)。共炒研末。临用时可加适量白糖。每次用15~30克,以温开水冲调服。
2、 莲子百合麦冬汤:莲子15克(带心),百合30克,麦门冬12克。加水煎服。
3、 莲肉糕:莲子肉、糯米(或大米)各200g,炒香;茯苓100g(去皮)。共研为细末,白糖适量,一同拦匀,加水使之成泥状,蒸熟,待冷后压平切块即成。
源于《士材三书》。茯苓为补脾利湿药,与莲子肉、糯米同蒸糕食,则补脾益胃之功尤著。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大便稀溏等。
4、红枣银耳莲子汤:红枣100克,白木耳50克,莲子100克,红糖适量。将红枣、白木耳、莲子洗净后泡水。锅中加适量的水,放入3种材料,煮熟后,加糖调味。
本方用带心莲子以清心宁神,百合、麦门冬亦有清心宁神之效。用于病后余热未尽,心阴不足,心烦口干,心悸不眠等。
5、蜜汁红莲:是将莲子与红枣先用文火炖1小时,再加入白糖、猪板油,文火焖至汁干食用。配上银耳可调制成莲子银耳汤;配上人参和适量冰糖隔水蒸炖,为莲肉人参汤;配上桂圆再加红枣、糯米共煮,可熬成莲子桂圆汤。
6、莲子红枣汤:莲藕两大截去皮切块洗净沥干;红枣4两、莲子2两用水浸泡至软后捞起;
关于莲子需要怎么吃的介绍就介绍到这里,看完以上的文章对于莲子怎么吃都有了了解。此外,莲子的芯虽然味道极苦,但是其功效是不可小视的。莲子还有帮助睡眠的功效如果你有失眠情况的出现,因为莲子还有帮助睡眠的作用。
莲子心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的食物了,当然了,莲子心还是一种很重要的药材哦,但是有些朋友们对于莲子心的食用方法不是非常的了解了,其实莲子心的食用方法也是非常多的哦,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细的看看莲子心的食用方法吧。
泡茶:一般以开水冲泡为主,由于味苦用量少许,以2-5g为佳,当然可以适当放少量的冰糖,这样莲子心茶的味道也是会更好的哦,但是高血糖的朋友们记住不要喝放糖的莲子心茶哦,不然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安神茶配方:用于清热消燥,安神助眠的可以取莲心3-5g、茯苓8-12g、夜交藤20-25g慢火熬煮15分钟即可,只要我们连续服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很好的治疗失眠的症状哦。
减肥茶配方:这个适合肥胖者在饭后冲饮,其搭配成分主要为绿茶和干的莲子心,按照1:3的比例配比;每次冲泡量不宜过多,控制在4-6克之间,用温度足够的开水冲泡,然后盖好盖子,大概过五六分钟就可以引用了,味道是非常不错的哦。
莲子心可以吃,莲子心是莲子中央的青绿色胚芽,味苦,有清热、固精、安神、强心的功效。将莲子心2克用开水浸泡后饮用,可治疗高烧引起的烦躁不安、神志不清和梦遗滑精等症。另外,在生活中经常吃一些莲子心还能够帮助我们起到非常不错的治疗和预防高血压、心悸等等这些症状的作用哦。
上面我们了解了许多的关于莲子心的食用方法了,我们可以看出来,莲子心的食用方法比较多,并且不同的食用方法还有不同的保健功效哦,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是可以经常吃一些莲子心的哦,对于我们人体的健康也是非常的有好处的哦。
1 磨成粉 有条件的话可以将莲子心先磨成粉,再用少量的温开水来吞服或者和其它食材一起用温开水冲服,这样所造成的营养损失是最小的,所起到的效果也是最好的,但是口感也是比较苦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如果接受不了的话建议也可以选择其它的食用方式。
2 泡水喝 平时比较简单方便的食用方法就是用来泡水喝,只需要将少量的莲子心置于干净的玻璃杯中,冲入适量的开水之后焖一会儿,待水温下降至合适的温度时就可以饮用了,觉得苦的话也可以在里面加入适量的蜂蜜来进行调味。
3 煮粥吃 或者也可以将莲子心用来煮粥吃,只需要将适量的莲子心与大米、小米、玉米、红豆、扁豆、薏米等五谷杂粮一起放入锅中煮熟即可食用,相比较于泡水喝来说,这种食用方式的口感会更好一些,更容易被大部分人群接受。
4 莲子心的最佳搭配 因人而异。
莲子心味苦、性寒,归心、肾经,对人体来说具有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的作用,其与大部分食材都是可以进行搭配的,而且对于不同的搭配来说,也分别具有不同的效果,建议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来进行选择。
对于心经虚热、小便浑浊的人群来说,可以用莲子心搭配炙甘草一起服用,因为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作用,因此两者搭配在一起对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等症状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