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平时没有注意,即使是生在农村,大部分人也不会知道山上哪一种植物是土茯苓。但是关于土茯苓的药理名气,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中医将土茯苓归为养生治病的上品药材,颇看中它护肝脏、能解热去风邪的药性。
土茯苓的功效:
土茯苓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攀缘灌木,在我国江南多个省份都有分布。土茯苓的枝叶像是柳条,入药的是土茯苓的根。在多数中医旧典内,对土茯苓都有所描述。土茯苓药性甘、淡,可以清热解毒,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本草经集注》认为,土茯苓对梅毒、恶疮和麻痹症的治疗有很好的功效;而根据《中华本草》的描述,土茯苓还有抗肿瘤的药理作用。
土茯苓介绍:
土茯苓的生长季节。
虽然说土茯苓是多年生植物,但是要挖到好的土茯苓,也要注意选择采挖的时间。在夏天或者等到秋天的时候,土茯苓经历了春夏季节的勃勃生机,变得更加有“药性”,所以这是后是采挖土茯苓的最佳季节。
不同种类土茯苓的照片。
《中山经》说土茯苓“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纲目》又讲:“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这里所说的红白土茯苓是依据它们根部的颜色来区分的,下面就是现在常见的红白两种土茯苓的照片。
白土茯苓
(1)白土茯苓
白土茯苓是最好的品种,也具有最好的药效。白土茯苓根部清洗干净以后,表面是黄褐色的,切开以后看到的根本是白色的。白土茯苓根部长成没有规则的块状,比较坚硬。白土茯苓用水浸泡摇晃以后,会长生泡沫,静置一段时间后,泡沫会自然消失。
红土茯苓
(2)红土茯苓
红土茯苓比较少见,但是也是重要的药材。和白土茯苓不一样,红土茯苓根部的表面是紫红色的,而且根部伸张的形状更有规律性,一般都是椭圆形的。红土茯苓也是坚硬的。红土茯苓用水浸泡摇晃以后,也会生成大量的泡沫,但是在静置一段时间以后,泡沫也不会消失。
这种藤蔓植物叫土茯苓。在小美的家乡,不管是山野里面,还是大路旁边,有很多这种藤蔓植物。
它长着长长的细细的藤蔓,狭长的、革质的叶子,常常攀附在其他植物上面,很好辨认。一般在夏天或者秋天,挖其地底下,大的根块,洗净,切片,晒干,做药材。
土茯苓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祛湿,利关节的功效。它跟食材搭配,具有很好的食疗的效果。像我们这里就会常常做绿豆土茯苓糖水,把绿豆和土茯苓,洗干净,放在锅里面煲成粥,然后加冰糖,夏日食之,清爽至极。广东人也喜欢拿土茯苓来煲汤。用土茯苓、牛大力还有猪排骨一起煲一道老火靓汤,汤有一股淡淡的中药的清香,非常的好喝,非常适合广东那边常年燥热的天气。
从三张图片看,这种藤蔓植物是土茯苓,学名为Smilax glabra Roxb. ,别名有光叶菝葜等,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从照片看到,枝条较细,光滑,单叶,叶片披针形,叶柄长约1厘米,有卷须,应该是土茯苓。该植物分布我国甘肃南部、四川、云南、广东等省区。印度也有分布。它的根茎可入药,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等功效。
是土茯苓吧?
我第一次见这种植物是2006年为客户服务阴宅风水的时候。那时正在山上破土开阴宅的穴位,工人们在穴位附近发现了这种有蔓藤的植物,他们说是"九两"。他们把这蔓藤挖出来,是一串像小薯仔一样的根块。
客户跟我说这是土茯苓,有祛湿的功效。因为无论怎样生长,这些根块的重量也达不到一斤,最重的只能达到九两,所以大家就叫土茯苓为"九两"。
后来我见主人家把薯仔样的根块切片,晒在阳台上。根块的片子,微黄,有股淡淡的清香。
感觉像是茯苓,如果能有根茎的照片就更好判断了。
土茯苓(硬饭头)
应该是金刚刺的一种。
没有图片,我想应该是何首乌。
看图片是土茯苓,是一种中药材。
土茯苓种植技术
1、选地
土茯苓对种植土地要求不严,一般的山地、平地均可种植。但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地种植有助于提高产量。
2、移栽
将土茯苓种子进行育苗,育苗成功后按照25*25厘米的行距移栽,移栽后根据幼苗生长情况进行施肥。
土茯苓是采用种子进行繁殖的,播种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左右,采用条播法,在畦面上按行距20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覆土1厘米左右,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约两周即可出苗。
将苗移栽后,一般每亩浇施稀薄的碧卡水溶肥5公斤,能促进其快速生长。
3、搭架
因土茯苓是攀缘灌木,后期生长到一定程度时还需给植株进行搭架。
一般是在幼苗生长到30厘米时进行搭架,后期还要注意修剪枝叶,这样土茯苓才能生长得更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