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中药材

钩藤的肾毒性有多大,钩藤多少克会中毒的功效与作用-钩藤的肾毒性有多大,钩藤多少克会中毒的图片样子

时间: 2023-02-23 16:37:23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钩藤是一种常绿藤本植物,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那么钩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钩藤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主治

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治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

钩藤的肾毒性有多大,钩藤多少克会中毒的功效与作用-钩藤的肾毒性有多大,钩藤多少克会中毒的图片样子

《别录》:"主小儿寒热,惊痫。"

《药性论》:"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

《日华子本草》:"治客忤胎风。"

《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气宽中。"

《本草述》:"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息风止疼:本品味甘、微寒、入心肝二经,善清心包之火,泄肝经之热而息风定惊止搐。正如《本草纲目》曰:“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予肝木,风静火熄,则诸证自除”。故常用治疗厥阴抽搐、小儿急惊、小儿夜啼、妇女子痫、小儿惊风等各种抽搐疾痛。

清热平肝:钩藤甘微寒、入肝经,既能清肝热,又能平肝阳。《药性赋》曰:“钩藤甘寒专解痉,功在清热息肝风”。《本草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故临床常治疗肝经有热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风热头痛,高血压,疹出不畅等证。

透疹:钩藤甘微寒,质轻味薄,轻能透发,寒能解热。故有透疹之功。小儿麻疹,水痘、风疹疾病,疹出不畅、均可选用。

鉴别应用:钩藤与菊花、两药均能平肝和疏泄风热之邪,对于肝经风火上炎之头痛目眩及风热外感头痛目赤证,常相伍为用。但钩藤偏于熄风止痉,菊花偏于疏风泄热。

临床应用

用于热证抽搐。无论小儿或成分的高热抽搐,都常用钩藤。小儿急惊风尤为多用,在小儿高热而有抽搐倾向者,用钩藤有预防作用,对程度较轻的抽搐也有止痉作用。但对抽搐较重者,钩藤的止痉作用较弱。又单用效力不甚显著,须配羚羊角或犀角、天麻、全蝎,以加强清热,止痉作用,方如羚角钩藤汤。

用于肝风晕眩,治高血压所致的头晕眩,取其有降血压的镇静作用。对改善肢端麻木感也有一定帮助。常配桑叶、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如肝阳上亢较显著,兼有面红目赤、心烦易怒、苔黄、脉弦数,则更配石膏清热、茯神镇静,方入钩藤散。

药理作用

镇静和抗惊厥

本品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而无催眠功效,能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增加戊巴比妥的入睡率。

华钩藤中所含的柯南因碱、二氢柯南因碱、缝子木素甲醚对大鼠脑细胞的3H-5-HT结合率有抑制作用,以柯南因碱作用最强。这可能是钩藤临床用于某些5-HT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如更年期、老年期抑郁症的药理基础。

本品醇浸剂皮下注射能防治实验性豚鼠癫痫的发生。钩藤注射液有抗电惊厥的作用。本品醇浸剂有一定的对抗戊四氮、戊四唑所致的惊厥作用,且与牛膝同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降压

本品水煎剂麻醉犬静注后血压可明显降低30%—40%,持续3—4小时以上。钩藤总碱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并呈现降低-上升-再降低之三相变化。

本品水煎剂灌胃对原发性高血压和肾陛高血压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第8周起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明显下降。

本品的降压功效与煎煮时间有关,久煎则降压作用减弱,以煎20分钟为宜,证实了钩藤后下的传统的合理性。

 

本品与牛膝同用有明显的降压协同作用。证实了中医认为牛膝引药下行,引肝火下降的观点。

本品降压的机制是多方面的:①钩藤可抑制高血压大鼠纹状体、视丘、海马区域内的钙通道而发挥降压作用;②钩藤吲哚生物碱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③二氢柯南因可选择地阻断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毛钩藤碱能抑制几种兴奋剂所致的血管收缩;④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对心脏的负性变时变力作用,对血压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心脏

(1)对心律的作用:本品可减慢豚鼠离体心房的自发节律,抑制心房的收缩力,并且不被阿托品所阻断。 可非竞争性地拮抗异丙肾上腺素正性变时作用,其负性变时和变力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膜钙转运有关。

(2)抗心律失常:钩藤总碱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和氯化钙诱发的室颤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抗聚抗栓作用

钩藤碱能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胶原和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解聚作用,并且比阿司匹林略强,与天麻合用抑制聚集的作用增强。钩藤碱还能明显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这些可能都是钩藤防止血栓形成的积极因素。

钩藤的食用方法

1、钩藤和全蝎搭配。钩藤清肝泄热雨平肝阳,熄风镇痉,治肌肉跳动,手足抽搐。全蝎熄风止抽,通络止痛,解毒散结,能弓}各种风药直达瘸所。对于频频抽动,手足震颤、止痛作用均强。二药合用,清热熄风,通经止痛。可治肝风内动,头晕、口眼歪斜、四肢抽搐、烦燥不安等症状。

2、和菊花一起泡水喝的效果。钩藤清泄肝热而平肝阳,熄风镇痉。菊花长于平降肝阳,疏散风热。二药合用,一疏一清,平降肝阳,清热祛风。对外感风热或内伤肝阳上亢引起之头晕目眩,均可应用。

3、配薄荷一起食用。钩藤甘微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薄荷清热疏风、透疹、清利咽喉、头目。钩藤偏于清,薄荷偏于散。二药配伍,祛风热,利咽喉,平肝风,对小儿初起风热有预防抽搐之效。也可治疗风阳上扰之头胀头痛,头晕目眩。钩藤入煎荆宜后下,不可久煎。

钩藤的副作用

钩藤具有毒副作用。服用过度会导致死亡,特别是对心、肝、肾均呈明显的病理变化,因此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时,应注意肝、肾功能的检查。

“有毒”的折耳根,西南人民怎么就离不了?

丨吃一口,直击灵魂的味道丨

- 风物君语 -

折耳根……

争议性可以说不是一般二般的大

爱它的人爱死,恨它的人也恨死

更何况,还曾被卷入“有毒”风波

而我,作为一个地道的北京人

在去了贵州两次以后

却打心底里开始爱上了这玩意儿

对于合格的吃货来讲只有什么不好吃,没有什么不能吃

在“吃的愉悦”和“ 健康 风险”之间

我觉得还是前者更重要啊!

1

折耳根:为什么躺枪的总是我

北方人,恐怕很难理解西南人民对折耳根的感情。

折耳根,又名鱼腥草,学名为“蕺(jí)菜”。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北等地。是一味中草药材,但更多还是作为食材,被南方地区广泛食用。

哎哟不错哟。想想西南人民,从小就喜欢吃草药根,这设定还挺带感的嘛!

折耳根的外观非常可爱,但口感却让很多人“不敢恭维”。对于第一次尝试它的人来说,哪怕已经做好一万次心理准备,都可能会在入口的一刹那瞬间崩溃。那种刺激,恐怕终身难忘,堪称绝杀武器。

是的,在他们眼里,折耳根,简直就是“反人类”的代名词!

我们可(重)爱(口)的读者们也是辩个不停……

正方

@空巢老人Yuki酱

好吃呀,每年过年年夜饭,我妈一定要仪式性摆一盘出来!

@韵轩

嫩叶有种酸味,梅雨季节欲罢不能的口感。这边炸臭豆腐也会洒生根当佐料,完美的搭配。

@豌豆

我所知道的是贵州和川南地区的标志性风味,就喜欢那股腥味和爽脆。吃到它就是吃到了家乡味道!

反方

@榕榕

很大鱼腥味,像吃生鱼鳞片,口感有点粉,超恶心的。

@一只吕小驴

从小不吃香菜胡萝卜葱之类气味强烈的东西,长着长着长大了,有一天突然觉得这些都挺好吃的,然后作死尝试了一下折耳根………卒。

@昉昉

有毒!!!暗黑食物NO.1,啊哭!

再告诉你们一个令(闻)人(风)兴(丧)奋(胆)的消息。我还不经意找到了一种叫做“益肝草”的饮料,它的主要成分就是:折耳根。

怎么样,要不要来一瓶尝尝!喝完让你彻底忘掉崂山白花蛇草水、黑松沙士那些“中国难喝TOP5”的滋味呦!

据传,连李时珍发现它的时候,都不是很喜欢,才起了这么个“鱼腥草”的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毫无胃口。

在后来的种种医书中,它还有了猪鼻拱、狗蝇草、臭菜、臭猪巢这些带着“侮辱性”的称呼……唉,人家本是山间乡边默默生长的野菜,要不是被你们两脚兽拔出来折腾,如何能被冠上如此“恶名”!

在中医理论里,折耳根是可以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帮助消化、清肺热的天然良药。尤其在潮湿气候的西南地区,食用折耳根正应了“食补”的概念。总之,折耳根自古以来就是药食两用,还被认为“浑身是宝”。

但是!这两年却有不少研究证明它对身体有害。种种新闻消息、期刊文献都指出——折耳根内含有的马兜铃酸相关成分,在经过人体代谢后的产物马兜铃内酰胺,会与DNA结合,损害肾脏细胞和诱发癌症。

这听起来实在是复杂了,网上争论更是不休。为此,我们特意去请教了《舌尖上的中国2》科学顾问、食品工程博士 松鼠云无心老师。他是这样说的:

有种一类致癌物叫做马兜铃酸,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中有马兜铃内酰胺。有研究发现,马兜铃内酰胺跟马兜铃酸一样具有肾毒性,而且毒性更强。折耳根中也发现了马兜铃内酰胺。这是折耳根“毒性说”的来源。

不过,后来有人仔细研究了文献,发现马兜铃内酰胺有几种亚型,而那项研究列出的马兜铃内酰胺中并不包括折耳根中发现的那种。

所以,严格说来:有一些马兜铃内酰胺具有肾毒性,但是折耳根中的那种是否有同样的肾毒性尚无研究证据。

*以上引用已获得授权

果然,还是需要在折耳根“带来的舌尖愉悦”和“可能带来的 健康 风险”中来权衡。你会怎么选?

2

中国之大,懂折耳根的人并不多

人类,是味觉动物,便经常用一种味道来定义一座城市、一个地方,它诠释着这里的饮食文化,也代表着这里的性格。

“野”味折耳根,正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在西南人民的心中,它是与辣椒不折不扣的最佳CP,那独特的味道,有一种魔性诱惑,挑动着他们的味蕾。

贵州丨“折耳根是我们的命”

贵州对折耳根丧心病狂的热爱,全国闻名。

对于当地人来说,折耳根和“辣”的意义相同,都是一种味觉上的依赖,离开了便不能活。

曾有报道显示,贵州折耳根的年消费量,达20万吨以上。还有,贵阳是全国折耳根消费量最大的城市,他们每天要吃掉3万斤的折耳根……

北方人民听了真是瑟瑟发抖。

贵州多山,野生的折耳根多便多藏于山间阴湿的角落。当地人吃折耳根,主要是吃它的根茎。相对叶子来说,嚼起来会费些气力,而那“嗑嗤嗑嗤”的咀嚼声音,也是别有趣味。

最常见的吃法是凉拌。将折耳根洗净,掐断成两指宽的长度,入盐、醋、煳辣椒、花椒面、姜蒜、芫荽等佐料拌匀。还可以加上新鲜蚕豆、莴笋、水豆腐等等。吃起来是干干脆脆、满口生津。那叫一个爽利下饭,那叫一个芳香四溢,那叫一个别有情趣!

若以江湖论断,凉拌折耳根绝对属于剑走偏锋的独行侠客。低调中显着不羁的霸道,一出手便威风凛凛、老练利落。如何能不让人刮目相看!

贵州版凉拌折耳根的风味秘诀,全在煳辣椒。煳辣椒的做法同样“野”得很,十分彪悍。

在以前的贵州农村,辣椒晒干后是扔进土灶台的柴火高温灰烬中烘烤,待逐渐变脆后,再将其刨出来,用手直接搓碎。可谓简单粗暴……但焦香味之浓郁、辣味之醇厚,当真是无可替代!

煳辣椒的新鲜度极为重要,最好是现做现吃。

蘸水是贵州饮食中的灵魂所在,以辣椒为食材所衍生的各种佐餐调料,统称为“蘸水”。而各个蘸水里,都不乏折耳根的身影。

比如前面说到的煳辣椒。要是再往里放点折耳根、酱油、醋、腐乳、豆豉、葱姜蒜等调料,加勺热汤拌匀,就成为了一碗美滋滋的火锅蘸水,贵州人吃汤菜离不开它!

折耳根的多样性,在贵州体现得淋漓尽致。

既可单独成菜,也是当地各种大菜小吃的绝佳配菜,不争不抢地和其他食材融合在一起,成为必不可少的一味。

恋爱豆腐果要有折耳根!洋芋粑要有折耳根!

酸汤鱼要有折耳根!丝娃娃要有折耳根!

豆腐皮火锅要有折耳根!烧烤要有折耳根!

豆腐圆子要有折耳根!肉沫青椒粉要有折耳根!

还要吃酸菜折耳根!折耳根炒腊肉!折耳根炖鸡!

狼牙土豆也要有折耳根!五五开!叶梗全部一起来!

要知道,丝娃娃还被收录到了《舌尖上的中国2》里呦~

折耳根的存在,是这里判定 美食 是否“有味”的重要标准之一。

而一句“老板儿,多加点折耳根呗!”更是让贵州人彼此相见,两眼含情脉脉、眼泪汪汪。

川渝丨折耳根下火锅,巴适得很

川渝地区多水,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田间地头随处可见野生折耳根。

和贵州人不同,川渝地区的人更爱吃折耳根的嫩叶部分。

据传四川民间有首儿歌这样唱:“茅草根,折耳根,我是外婆的小孙孙,外婆请我吃油花生。” 你就说,折耳根对他们重不重要?

川渝人最擅麻辣口味。辣椒火热、酱油醋清爽,如此霸道,正适合与折耳根的清凉微苦融合,衍生出无数美味。

川渝地区也是火锅王国,啥子都可以下锅!啥子都可以涮!

折耳根,当然不例外,甚至算是“标配”。

这时候就不能涮叶了,必须是根。而且还是一捆一捆地往锅里下!烫几秒就捞起来,仍旧脆脆的。涮的时间久了则会变耙、变软,不过也有人喜欢这样的口感。

有的火锅店还提供折耳根水,也没有啥怪味、鱼腥味,甚至有点儿回甜呢。

吃狼牙土豆、包浆豆腐、串串,如果不加折耳根,那肯定是外地人好嘛!

还有折耳根烤鱼、折耳根炒回锅肉、折耳根炒腊肉、折耳根拌米豆腐……折耳根的 美食 数不清。

那洁白的、闪闪发光的折耳根,咬一口就幸福到腮帮子发酸。川渝的同学们,请让我看到你摇摆的双手╰(’?’)╮

云南丨来了不吃折耳根?那你还是走吧

云南,也是折耳根星罗棋布、无所不在的地方。无论早、中、晚饭,只要能吃折耳根,云南人都绝不会错过。

每到年底的十一、二月,云南正值雨季,滋润了折耳根最爱的潮湿土壤。待到三月,长势最猛,当地人便去到“野处”,将一根根折耳根挖出,抖落掉露珠和泥土。洗净的新鲜折耳根确确实实带着浓厚的土腥气儿,但这是他们最爱的味道。

我记得几年前第一次去云南的时候,曾点过一盘凉拌折耳根。

当时只夹了一根入口,顿觉难以明状的腥臭直冲天灵盖,如泥石流一般席卷我的口腔。当时的我,感觉自己在!吃!土!还是浸过雨水的那种!生命就这样被洗刷。

我以为,那会是跟我一辈子做彼此唯一的折耳根。直到我后来在贵州,开启了“后宫三千,遍是折耳根”的旅程。

此时,我非常想再去云南吃一盘折耳根。

折耳根在云南的吃法有千千万,做法上与西南其他地区没什么不同。做“沙拉”凉拌、与炸洋芋和臭豆腐相配、与排骨共炖、与鱼共烤、与糯米饭共吃……

腊肉炒折耳根就是另一种经典的吃法。将腊肉切成薄片,在沸水里过水去掉适量油脂,再配上折耳根、辣椒、蒜苗、姜蒜、花椒等一起烹炒。折耳根不可炒得太过,要吃的就是爽脆的口感。

一盘腊肉炒折耳根端上桌,只闻浓郁诱人的肉香、菜香交融在一起,秒秒钟钻进鼻尖,让人顷刻无法自拔!吃一口,才知道这是真正完爆米其林的味道!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

钩藤具有镇静,降压,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功能,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等症 。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材之一,临床上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划钩藤,或者是吴炳公藤干燥近支,具有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的功效,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加精,头晕目玄等。现代研究显示,钩藤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均有比较广泛的药理作用。钩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镇静,抗惊厥和对神经元的保护。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急性脑梗,眩晕,痉挛,焦虑等病。值得注意的是,钩藤的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所以在煎煮后下。

拓展资料:

钩藤禁忌

钩藤性味甘,微寒。入肝、心包经。具有息风止痉,清热平肝的功效。钩藤甘而微寒,入肝经,有和缓的息风止痉的作用,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也多用于小儿。如用于治疗小儿惊风,手足抽搐等症,常与天麻、全蝎等同用。钩藤清肝热又平肝阳,故可用于治疗肝火上攻或者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但是由于性凉,长期服用,有可能会损伤阳气,造成脾胃阳虚等症,所以脾肾阳虚腹泻的患者尽量禁止服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钩藤与菊花功效异同

(1)共同性

菊花、钩藤皆味甘性微寒,主人肝经,均具有平肝阳、清肝热、疏散风热之功效,常相须配伍为用。临床常用治肝阳上亢及肝火上攻之头痛目眩以及外感风热头痛目赤等证。

二药有效成分加热后易破坏,故不宜久煎,一般不超过20分钟。

(2)个异性

钩藤兼入心包,其功效偏于熄风止痉,故临床多用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头痛眩晕等证。

菊花味兼辛苦,又主入肺经,其功效偏于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肝明目,故临床多用治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风邪上扰,头痛目眩等证。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钩藤的介绍 钩藤的功效作用

钩藤,(拉丁学名: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 ex Havil.),别名钩丁、吊藤、鹰爪风、倒挂剌等。是茜草科钩藤属常绿藤本 植物 ,攀援状灌木,茎枝方柱形纤细无毛,,叶纸质呈椭圆形,头状花序。什么是钩藤?钩藤的 功效作用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钩藤的资料,欢迎阅读。

钩藤的介绍

钩藤, 中药 名。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ex Havil、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Oliv.) Havil.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具有息风定惊, 清热 平肝之功效。常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 感冒 夹惊,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

入药部位

干燥带钩茎枝。

性味

味甘,性凉。

归经

归肝、心包经。

功效

息风定惊,清热平肝。

主治

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夹惊,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

相关配伍

治高 血压 , 头晕 目眩, 神经 性头痛:钩藤6-15g。水煎服。(《常用中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

3~12g,后下。

采集加工

秋、冬二季采收,去叶,切段,晒干。

生理特性

1、钩藤:藤本;嫩枝较纤细,方柱形或略有4棱角,无毛。叶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5-12厘米,宽3-7厘米,两面均无毛,干时褐色或红褐色,下面有时有白粉,顶端短尖或骤尖,基部楔形至截形,有时稍下延;侧脉4-8对,脉腋窝陷有粘液毛;叶柄长5-15毫米,无毛;托叶狭三角形,深2裂达全长2/3,外面无毛,里面无毛或基部具粘液毛,裂片线形至三角状披针形。头状花序不计花冠直径5-8毫米,单生叶腋,总花梗具一节,苞片微小,或成单聚伞状排列,总花梗腋生,长5厘米;小苞片线形或线状匙形;花近无梗;花萼管疏被毛,萼裂片近三角形,长0.5毫米,疏被短柔毛,顶端锐尖;花冠管外面无毛,或具疏散的毛,花冠裂片卵圆形,外面无毛或略被粉状短柔毛,边缘有时有纤毛;花柱伸出冠喉外,柱头棒形。果序直径10-12毫米;小蒴果长5-6毫米,被短柔毛,宿存萼裂片近三角形,长1毫米,星状辐射。花、果期5-12月。

2、大叶钩藤:大藤本,嫩枝方柱形或略有棱角,疏被硬毛。叶对生,近革质,卵形或阔椭圆形,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近心形或心形,长10-16厘米,宽6-12厘米,上面仅脉上有黄褐色毛,下面被稀疏至稠密的黄褐色硬毛,脉上毛更密;叶脉上面微凹陷,下面凸起,侧脉6-9对,脉腋有窝陷;叶柄长3-10毫米,无毛或疏被短柔毛;托叶卵形,深2裂达全长1/2或2/3,裂片狭卵形,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基部内面具粘液毛;头状花序单生叶腋,总花梗具一节,节上苞片长6毫米,或成简单聚伞状排列,总花梗腋生,长3-7厘米;头状花序不计花冠直径15-20毫米,花序轴有稠密的毛,无小苞片;花梗长2-5毫米;花萼管漏斗状,长2-3毫米,被淡黄褐色绢状短柔毛,萼裂片线状长圆形,长3-4毫米,被短柔毛;花冠管长9-10毫米,外面被苍白色短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长2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花柱长约6毫米,伸出冠管外,柱头长圆形。果序直径8-10厘米;小蒴果长约20毫米,有苍白色短柔毛,宿存萼裂片线形,星状辐射,果柄长12-18毫米;种子长6-8毫米(连翅),两端有白色膜质的翅,仅一端的翅2深裂。花期夏季。

3、毛钩藤:藤本,嫩枝纤细,圆柱形或略具4棱角,被硬毛。叶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8-12厘米,宽5-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钝,上面稍粗糙,被稀疏硬毛,下面被稀疏或稠密糙伏毛。侧脉7-10对,下面具糙伏毛,脉腋窝陷有粘腋毛;叶柄长3-10毫米,有毛;托叶阔卵形,深2裂至少达2/3,外面被疏散长毛,内面无毛,基部有粘液毛,裂片卵形,有时具长渐尖的顶部。头状花序不计花冠直径20-25毫米,单生叶腋,总花梗具一节,苞片长10毫米,或成单聚伞状排列,总花梗腋生,长2.5-5厘米;小苞片线形至匙形;花近无梗,花萼管长2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萼裂片线状长圆形,密被毛;花冠淡黄或淡红色,花冠管长7-10毫米,外面有短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外面有密毛;花柱伸出冠喉外;柱头长圆状棒形。果序直径45-50毫米;小蒴果纺锤形,长10-13毫米,有短柔毛。花、果期1-12月。

4、华钩藤:藤本,嫩枝较纤细,方柱形或有4棱角,无毛。叶薄纸质,椭圆形,长9-14厘米,宽5-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或钝,两面均无毛;侧脉6-8对,脉腋窝陷有粘液毛;叶柄长6-10毫米,无毛;托叶阔三角形至半圆形,有时顶端微缺,外面无毛, 内面基部有腺毛。头状花序单生叶腋,总花梗具一节,节上苞片微小,或成单聚伞状排列,总花梗腋生,长3-6厘米;头状花序不计花冠直径10-15毫米,花序轴有稠密短柔毛;小苞片线形或近匙形;花近无梗,花萼管长2毫米,外面有苍白色毛,萼裂片线状长圆形,长约1.5毫米,有短柔毛;花冠管长7-8毫米,无毛或有稀少微柔毛,花冠裂片外面有短柔毛;花柱伸出冠喉外,柱头棒状。果序直径20-30毫米;小蒴果长8-10毫米,有短柔毛。花、果期6-10月。

5、无柄果钩藤:大藤本;嫩枝较纤细,略有4棱角或方柱形,微被短柔毛。叶近革质,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8-12厘米,宽4-6.5厘米,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至楔形,两面均无毛,下面常有蜡被,干时常为粉白色;侧脉4-7对,下面脉上无毛或疏被短柔毛,脉腋有窝陷,其中有粘液毛;叶柄长5-10毫米,无毛;托叶窄三角形,深2裂达全长2/3以上,外面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内面基部有粘液毛,裂片窄三角形。头状花序不计花冠直径5-10毫米,单生叶腋,总花梗具一节,或成单聚伞状排列,总花梗腋生,长达15厘米;小苞片线形或有时近匙形;花无梗;花萼管长1-2毫米,外面有稠密苍白色毛,萼裂片长圆形,顶端钝,长1毫米,通常有稀疏或稠密短柔毛;花冠黄白色,高脚碟状,花冠管长6-10毫米,外面无毛或被疏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长2毫米,外面有明显苍白色或金黄色的绢毛;花柱伸出冠喉外,柱头长棒形。果序直径25-35毫米;小蒴果纺锤形,长10-14毫米,微被短柔毛,宿存萼裂片舌状,长约1毫米,略呈星状展开。花、果期3-12月。

生长环境

钩藤主产于广西、广东、湖南、江西一带;大叶钩藤主产于云南、广西、海南等地;毛钩藤主产于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及台湾;无柄果钩藤主产于广西和云南;华钩藤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地。

药材性状

本品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2~3cm,直径O.2~O.5cm。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者具细纵纹,光滑无毛;黄绿色至灰褐色者有的可见白色点状皮孔,被黄褐色柔毛。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不育花序梗),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突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先端细尖,基部较阔;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的窝点状痕迹和环状的托叶痕。质坚韧,断面黄棕色,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或中空。气微,味淡。

钩藤的功效作用

钩藤为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列为下品。本品的刺曲如钓钩故名,原植物来源较多。商品主要有钩藤和华钩藤两类。

别名:勾藤、勾勾、钓钩藤。

来源:为茜草科木质藤本植物钩藤及华钩藤的干燥带钩的茎枝。均为野生。

产地:1、钩藤。主产于广西、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安徽、广东等地。

2、华钩藤。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性状鉴别:1、钩藤。为带茎的钩,茎呈圆柱形,长约2~3厘米,直径约3毫米。表面红棕色至紫棕色,茎上有环状的茎节,微凸起,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勾,形似船锚;亦有仅生单钩的,对面为凸起的疤痕,钩大小不一,基部稍宽呈扁圆形,直径2~3毫米,先端狭尖向内弯曲。通体光滑而坚硬。体轻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中问髓部呈黄白色,松软如海绵,外圈坚硬,棕红色。气无,味淡。

以双钩,茎细,钩肥状结实,茎的两端与钩剪平(双平头)光滑,色紫棕者为佳。

2、华钩藤。性状与钩藤基本相似,所不同者,茎呈方柱形,有棱,略粗大。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钩的基部稍阔,习惯认为钩藤的质量比华钩藤为好。

主要成分:含钩藤硷及异钩藤硷,均属吲哚类 生物 硷。

功效与作用:平肝止痉,其原理为:

1、降血压。作用较明显,尤以混钩(包括单钩、双钩及上下二端相连的枝条)降压作用较强,维持时间也较长,而老枝的降压作用极短暂。一般茎、枝的降压程度与混钩比较相差不显著,但降压维持时间茎、枝较钩为短。

2、镇静。有明显镇静作用,且能制止豚鼠实验性 癫痫 的发作。钩藤的止痉作用与此有关。

此外,近年来还发现钩藤对引起 呼吸 道感染的病毒如腺病毒、亚洲甲型 流感 病毒和仙台病毒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

性味:甘,微寒。

归经:入肝、心包经。

功能:清热镇惊、平肝熄风。

主治:惊痫抽搐,头目眩晕。

临床应用:1、用于热证抽搐。无论小儿或成分的高热抽搐,都常用钩藤。小儿急惊风尤为多用,在小儿高热而有抽搐倾向者,用钩藤有预防作用,对程度较轻的抽搐也有止痉作用。但对抽搐较重者,钩藤的止痉作用较弱。又单用效力不甚显著,须配羚羊角或犀角、天麻、全蝎,以加强清热,止痉作用,方如羚角钩藤汤。

2、用于肝风晕眩,治高血压所致的头晕眩,取其有降血压的镇静作用。对改善肢端麻木感也有一定帮助。常配桑叶、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如肝阳上亢较显著,兼有面红目赤、心烦易怒、苔黄、脉弦数,则更配石膏清热、茯神镇静,方入钩藤散。

此外,近年来有报道试用钩藤配麻黄,五味子水煎服治痰喘型慢性 气管炎 ,有一定效果,可能主要是通过镇静作用而加强麻黄的平喘作用。

使用注意:1、前人 经验 认为钩藤久煮无力,宜后下,一二沸即起。现代实验证实钩藤煮沸20分钟以上,其降压作用即降低,因此,后下是有科学根据的;

2、过去有认为双钩效力比单钩强,但实际上两者无大差别。只要取钩多枝少者药效就好。治小儿急惊风有时单用钩藤。

3、茎枝降压作用与钩相差不显著,但持续时间较短;老枝降压作用微弱,持续时间短暂。

用量:6~15g,大剂可用至24~30g。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钩藤含钩藤碱、异钩藤碱,有降压、抗心律失常作用。煎剂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但无催眠作用,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能抑制离体肠管,兴奋大鼠离体子宫。

钩藤有一定平抑肝阳作用,并能清肝热,亦宜于肝阳上亢而兼肝经有热者。若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者,常与其它清热,平肝之品同用。

扩展资料:

钩藤加工炮制方法:

净制拣:去杂质,去时、洗净,晒干。

切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未切者,用水淋洗,润软,切段,干燥。

炮炙蒸制:取钩藤蒸1—2小时,晒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钩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头晕目眩用菊花钩藤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