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齿】:古代动物牙齿化石矿物组分主要为磷灰石、纤磷石。生用镇惊安神。煅后增强安神收敛作用,并易于粉碎。【煅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灰化】
【储存】:置干燥处。没有效期。
首乌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首乌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首乌藤采自何首乌的藤茎,长圆柱形,稍扭曲,表面紫红色至紫褐色,首乌藤是一种藤状的中药材,多用于煮水泡制使用。以下首乌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首乌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1
性味:
甘微苦,平。
①《本草再新》:味苦,性温,无毒。
②《饮片新参》:苦涩微甘。
③《陕西中草药》:性平,味甘。
归经:
入心、肝经。
①《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②《四川中药志》:入肝、肾二经。
功效主治
功效:养心,安神,通络,祛风,
主 治:治失眠症,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
外用:单用外水煎洗,医治皮肤风疮痒疹,可收祛风止痒之功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①治彻夜不寐,间日轻重,如发疟:夜交藤(切)四钱,真珠母八钱,龙齿二钱,柴胡(醋炒)一钱,薄荷一钱,生地六钱,归身二钱,白芍(酒炒)一钱五分,丹参二钱,柏子仁二钱,夜合花二钱,沉香五分,红枣十枚。水煎服。
②治腋疽:首乌藤、鸡屎藤叶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③治痔疮肿痛:首乌藤、假蒌叶、杉木叶各适量。煎水洗患处。
首乌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2
首乌藤是一种藤状的中药材,多用于煮水泡制使用。相对何首乌来说比较少人知道。但是其实它是何首乌的根茎,是一种具有很多的药用价值的中药。它能够安神养血,治疗失眠多梦。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首乌藤的功效和使用时的禁忌。
一说到何首乌大家都不陌生,大家都会想要可以用来治疗脱发。但是很少人知道何首乌的根茎首乌藤同样有很多药用价值。首乌藤作为中国的中药材之一,在许多医书上都有关于它的记载。生活中,很多人都分不清楚首乌藤和夜交藤的区别,但是其实首乌藤和夜交藤是同一种东西。首乌藤具有安神养生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失眠多梦,风湿骨痛的症状。一起来看看首乌藤具体有哪些功效。
现在很多人都会有失眠的症状,失眠带给我们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多的。首乌藤就能够用于治疗失眠的症状,它有安神养血的功效,对于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的患者来说用首乌藤泡脚效果是非常好的。同时首乌藤是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和高血压的常用药,同样可以将首乌藤煮水之后泡脚,可以起到较好的降压作用。
首乌藤的药用价值非常高,但是同时用的时候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过敏体质或者易过敏的人群要慎用,以免让身体出现过敏的症状。身体躁热者也不能使用首乌藤,会使体内火气或旺,严重时会伤害人体的健康。
诱发过敏是服用首乌藤最常出现的副作用,因为它其中含有多种药物的成分,这些药物中含有天然的过敏成分,所以服用之后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严重的时候会出现皮肤刺痛和发痒的不良症状。再者肠胃不适也是服用首乌藤后悔出现的副作用之一。首乌藤中有含有刺激性的物质会对人类的肠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会减弱肠胃的功能。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以上的症状的话,要马上停止使用,并询问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首乌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3
首乌藤的`副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1、首乌藤的副作用
1、诱发过敏是首乌藤服用时最常出现的副作用,因为首乌藤中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它们中的有些物质是天然的易过敏成分,人们服用以后会出现明显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出现皮肤丘疹和皮肤刺痛,发痒等不良症状。
2、加重肠胃负担也是人们服用首乌藤的常见副作用,他还有一些刺激性物质,对人类的胃肠粘膜会造成一定损伤,而且是药三分毒,首乌藤也不例外,它会让一些毒素在人体胃肠中堆积,时间久了以后胃肠功能就会减弱。
2、首乌藤的食用禁忌
1、首乌藤药用价值极高,副作用并不常见,但它在使用时有一定的禁忌存在,那些过敏性体质或易过敏的人群,禁止服用首乌藤,以免让身体出现过敏,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生活那些身体燥狂或者有实火的人群也不能服用首乌藤,这也是首乌藤的服用禁忌,不然它会让人体因为火气过旺而出现多种不良症状,严重时会伤害人体的内脏器官,让人体健康水平下降。
3、首乌藤的药用价值
首乌藤的药用价值特别高,它是治疗生活中顽固性荨麻疹以及高血压的常用药,在治疗顽固性荨麻疹时应该把夜交藤和地肤子放在一起煎水服用。而它治疗高血压时则需要把与远志和石菖蒲以及葛根等中药材一起煎汤服用,也可以用它们煎出的药液直接泡脚,都能起到明显降压作用。
假的。基本都是假的,在淘宝买这种东西是不靠谱的。不过可以辨别一下真假。青龙齿:呈齿状或破碎成不规则的块状。完整者可分为犬齿及臼齿。犬齿呈圆锥形,先端较细或稍弯曲;先端断面常中空。臼齿呈圆柱形或方柱形,略弯曲,一端较细,有深浅不同的沟棱。表面为青灰色或暗棕色者,习称“青龙齿”;白龙齿:为白色或黄白色者,习称“白龙齿”。具棕黄色条纹及斑点,有的表面呈有光泽的珐琅质(年限浅)。质坚硬,断面常分为两层,层间有空隙,有时间有石化的牙髓,有吸湿力。无臭,无味。以体完整、吸水力强者为佳。以不带牙床、吸湿性强者为佳。习惯以青龙齿品质较好。龙齿墩:俗称牙床,(亳州市场称“牙膀”)为不规则方形,表面灰白色,粗糙或光滑,在龙齿脱落处有明显痕迹。质坚硬,断面粗糙,亦有吸湿力。以吸湿力强者为佳,但品质比龙齿较次。
“龙骨”的由来
虽然有的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但现代人都知道龙是神话中的虚构
动物。古人则不然,不仅相信龙是实际存在的,而且还用它入药。《本草纲
目·鳞部》所列的第一味药,就是“龙”,为上品药。李时珍引经据典,对
龙的形态、习性、好恶做了介绍,因为这关系到如何正确地用药:“医家用
龙骨者,亦当知其性之爱恶如此。”
龙入药的部分包括龙骨、龙齿、龙角、龙脑、龙胎、龙涎。其中龙胎号
称产自巴蜀,不知是什么东西。今天中药用到的“龙脑”又名冰片,是用龙
脑树的树干蒸馏制成的产品,来源明确,似乎不该被误会为龙的脑。龙涎现
在知道其实是抹香鲸肠胃的分泌物,被误传成了“群龙所吐涎沫”。至于龙
骨、龙齿、龙角,都是同一种东西,现在也还是中药的一种,其实是古代哺
乳动物的化石。
李时珍记载了古人对“龙骨”由来的争论,以及他自己的看法。争论的
内容是,龙骨究竟是死龙的尸骨,还是活龙的蜕骨?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
龙究竟会不会自然死亡?李时珍认为龙是神物,似乎不会自然死亡,但是根
据《左传》、《述异记》、《博物志》等古籍的记载,又可以知道的确有自
然死亡的龙,所以“龙骨”应该是死龙之骨。虽然有争论,也只是细节问题,
对于化石是“龙骨”,古代中国人并无人怀疑过。
比李时珍早两千年,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就已经对化石做了描述,正
确地推测出化石是生物——而不是神物——的遗迹。他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
采石场发现了鱼的化石,又在马耳他岛发现了海洋软体动物的化石,据此
得出了一个在当时相当超前的结论:山脉必定曾经位于海中,地球在历史上
多次交替出现世界性大洪水和干涸。
但是在基督教在西方占据统治地位后,化石的由来反而又变得不明不白
了。既然《圣经》记载了世界只有短短几千年的历史,那么显然不能认为化
石是生物体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而遗留下的遗迹。当时流行的观点认为它
们是和生物体没有任何关系的自然形成的石头图像。离奇一点的观点则认为
它们是动物交配时精液溅到岩石上长出来的类似生命的东西。与这些观点相
比,中国古人说化石是“龙骨”反而显得更先进了。
但是认为化石是动物遗迹这种离经叛道的观点一直顽固地存在着。到17
世纪下半叶,终于有几名著名博物学家通过仔细比较化石和生物体的构造,
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化石必定来源于生物体。一旦化石的生物起源被确认,
那么如何解释遗留在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便成了难题。与《圣经》记载调
和的唯一希望,是认为化石是在诺亚大洪水中灭亡的动物的遗迹。但是这个
希望,在发现化石是分层分布的之后,就被彻底地粉碎了:仅仅一次的大灾
难,如何能使化石形成分层分布,而且每一层都有独特的动物和植物的化石?
世界肯定要比《圣经》所说的古老得多。
另一个问题是:化石所代表的生物,有许多在现在似乎不存在了。例如,
人们很早以前就在马耳他岛发现有奇怪的类似舌头的石头,古罗马博物学家
老普利尼认为它们是在月亏的时候从天上掉下来的。1666年,意大利托斯卡
纳的渔民抓到了一条大鲨鱼,托斯卡纳大公命令将之送给正在当地行医的丹
麦博物学家尼古拉斯·斯蒂诺解剖研究。斯蒂诺发现这种鲨鱼的牙齿与“舌
石”的石头非常相似,只是“舌石”要大得多。他因此推断“舌石”是某种
巨鲨的牙齿化石,但是这些巨鲨都已灭绝了。
然而,一个万能而且仁慈的上帝怎么会允许他的创造物灭绝呢?一些虔
诚的博物学家认为这些物种并非真正灭绝,而是还躲在某个偏僻的地方有待
发现,例如可能在某处的海洋里,就生活着被认为已经灭绝的巨鲨。
不过,法国古生物学家居维叶还是能够令人信服地举例说明,至少有某
些物种已经灭绝了。他不以容易引起争议的海洋生物为例,而是选择了陆地
生物,而且是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大型哺乳动物。他指出,有许多种大型哺
乳动物(例如猛犸象、乳齿象)的化石与现存的哺乳动物(例如亚洲象、非
洲象)类似,然而又不相同。如果这些化石所代表着的大型哺乳动物还生存
着,那么是很容易发现的,既然它们在世界各地都未发现,那么可以认定它
们已经灭绝了。
一旦知道地球的历史极为古老,而且物种会灭绝,进化论也就呼之欲出
了,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认定了化石的生物起源。正当欧洲发生这场思想革命
的时候,中国学者还丝毫也不怀疑化石是龙骨,而且是上品神药。
意见建议:你好,这是两个概念,龙骨、龙齿、 琥珀等都属于化石;但龙龟别名:陆虎遗生、那伽骨、生龙骨、煅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
古代哺乳动物牙齿化石,中药名:龙齿
功效:镇静安神,除烦热
配药为主
图片对比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