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请问您知道犊鼻穴在什么部位吗?

时间: 阅读:5823

请问您知道犊鼻穴在什么部位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七里香

七里香

2025-02-23 15:51:32

犊鼻穴的话,这个是足阳明胃经上面的一个穴位,这个穴位的话主要是在膝关节。从现代医学的解剖位置来说,这个最主要就是属于外膝眼的部位,外膝眼的部位就是中医学所说的犊鼻穴。所以这个穴位的具体定位的话,最好是参照图片来进行判断。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泠青沼
    回复
    2023-08-15 10:10:43

    [编辑本段]致晕11穴部位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11.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编辑本段]致残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一点五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8.胆中穴: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正中。
    9.对心穴(又名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开腔穴:即两耳。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四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偏左。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1.正气穴:左侧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侧乳上一寸三分。
    63.气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侧腕关节横纹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门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编辑本段]致命36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
    大致穴位列表: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人体穴位与暗杀相关: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另附: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而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8-15 10:10:43

    1、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在临床还有日常保健当中都非常常用,它的位置按《腧穴学》书本上的说法是在犊鼻穴下三寸。犊鼻穴又叫外膝眼,是在膝关节的位置。先找到膝关节上面的膝盖骨,也就是解剖学所说的髌骨,髌骨的下缘有一条韧带,叫做髌韧带,髌韧带的内侧和外侧各有一个凹陷,髌韧带外侧的这个凹陷就叫做外膝眼,又叫犊鼻穴。以犊鼻穴为起点,向下同身寸量三寸,也就是手指头四指并拢,不算大拇指,其余四指并拢以后,这四个指头的宽度同身寸就是三寸,以犊鼻穴为起点向下同身寸量三寸,基本上就是足三里的位置。

    2、当然,平时找足三里的时候,也可以用大拇指按住下肢小腿上面的胫骨,也就是俗称的迎面骨,按住它最高起嵴的部位,由下向上推。当推到迎面骨上缘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个隆起,在这个隆起的外侧也就是足三里的位置,这样找足三里会更方便一些。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3-08-15 10:10:43

    我们在运动比较多的情况时,在这时候往往就会出现一些身体的不适情况,这时候最常见的就是膝关节的疼痛问题,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健康,不过大家可以通过穴位按摩的方法来缓解疼痛问题,一起看看吧。

      犊鼻穴属足阳明胃经穴位,是位于在我们腿部的一个神奇穴位,出自《灵枢·本输》:“刺犊碧者,屈不能伸。”又名外外膝眼穴。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所以说犊鼻穴的位置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同时该穴具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穴性属土,在蜂针疗法中,该穴应用十分广泛。现多用于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我们通过按摩犊鼻穴,可以多种关节问题起到缓解治疗的作用,特别是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外伤等各种膝关节痛患者,犊鼻穴为常用喻穴。膝部神经痛或麻木,下肢瘫痪,常为辅助用穴。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清刷膝关穴节中的脾土微粒,保证膝关穴节的伸缩自如,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我们缓解和改善膝关节的疼痛不适问题。不过大家在按摩犊鼻穴的时候手法要轻一些,按摩范围不可扩大。不然,因其下缘的骨头较高,如果按摩的范围稍大或者按摩手法过重,容易损伤皮肤,那么这样无疑就有些得不偿失。

      能够发现犊鼻穴是非常神奇的一个穴位,我们完全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去按摩犊鼻穴,从而起到保护膝关节健康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我们常见的膝关节疼痛的问题,更是可以通过按摩犊鼻穴来有效的缓解不适情况,大家必须有所重视才行。

  • 半夏
    回复
    2023-08-15 09:09:33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又名外膝眼。
    解剖:在髌韧带外缘;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腓肠肌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操作:向后内斜刺0.5-1寸
    这是我教材上的

胆经在哪个地方敲打胆经有什么好处

足少阳胆经痛的原因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