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么治颈椎病的
对于患者出现的颈椎病患者,可以通过一些中药以及专业的针灸或者按摩的方式,对于病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患者可以服用颈复康颗粒,对于治疗颈椎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患者除了理疗和服用药物以外,日常也一定要多加注意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吃过于油腻生冷的食物,饮食一定要清淡,不要经常低头。
3.电针法
电针是在针刺基础上结合通电的一种新疗法。当针刺穴位得气后 ,在留针过程中针体上通入特定的电流 ,用电刺激结合留针刺激 ,以达到适合的剌激量 ,使刺激的效应有所提高。电针能使留针时的刺激量增强 ,具有类似持续运针的刺激效应 ,还能客观地记录剌激参数 ,便于分析研究。
(1)取穴:选穴可参照体针法。
(2)方法 :根据病情 ,每次取4~6 穴。以颈项部、神经干上段为主穴。根据病痛扩散部位 ,循经选取远部穴位为配穴。以负极接主穴 ,正极接配穴。选疏密波 ,电流频率为每分钟 120~300次 ,强度以病人忍受为度。每次15~20 分钟 ,隔日一次 ,10 次为1疗程 ,疗程间隔4~5 日。
(3)注意事项:同体针部分。
4.灸法
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 ,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穴位熏灼 ,以热力刺激人体 , 是防治疾病的方法。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灸法有艾条灸与温针灸 ,均有良好的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解痉止痛与温阳补中、益气固表的作用。
(1)艾条灸:取艾绒 24g ,平铺在26cm长、2Ocm宽、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 ,将其卷成直径1.5cm的圆柱形 ,用胶水或浆糊封晒成。也有在艾绒中掺入其他药物粉末的 ,这种艾条又称药条。中药房一般都有成品出售。艾条灸使用时一般分温和灸与雀啄灸。温和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 施灸部位 ,距1.7~3.3cm左右进行熏烤 ,使患者局部有温热而元灼痛。一般每处灸3~5 分钟 ,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雀啄灸是艾条点燃的一端像乌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也可以均匀的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颈椎病可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 ,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2)温针灸:指在针刺得气后留针过程中 ,将艾绒捏在针柄上 ,点燃或装上 1~2cm长艾条点燃 , 使艾绒点燃后的热力与针刺同时起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3)注意事项:艾条灸与温针灸时要防止燃烧的艾绒或燃尽的热灰脱落 ,引起烫伤或烧坏衣物。颜面部、血管肌腱表浅的部位与孕妇腰骶部 ,应慎用灸法。
5.拔罐
拔罐法又名吸筒法 ,古称角法。这是以一种杯罐作工具 ,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 ,使吸着于皮肤 ,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方法。
(1)取穴:阿是穴、大杼、风门、天宗、肩井、肩贞。
(2)方法:用玻璃罐或竹罐 ,采用闪罐法 ,将罐吸于穴位上7~10 分钟后取下 ,以出瘀斑或出血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 ,10 次为1疗程 ,疗程间隔3~5 日。
(3)竹罐药水置备:艾叶、杜仲、防风、麻黄、木瓜、川椒、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千年健、海桐皮各1Og ,乳香、没药各5g ,布包加水煎煮而成 ,使用时将大小不同的竹罐在煮沸药水中煮2~3 分钟 ,拔罐前甩尽药水 ,并冷却到50 ℃左右。
(4)注意事项 :拔罐时注意时间 ,以防烫伤。
6.耳针
耳针 ,是在耳廓部一些特定穴位上用针刺等方法来防止疾病的一种疗法。从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表明 ,耳是人体整体的一部分。分布耳廓上的穴位 ,既是各部病症的反应点 ,又可作为针灸治疗的刺激点 ,出现在耳廓的阳性反应点 ,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
(1)取穴:颈、颈椎、神门、枕、皮质下、肝、肾。
(2)方法:每次选3~4 穴 ,严格消毒后 ,以30号3.3cm长的毫针刺入0.7~lcm ,每穴得气后留针 20分钟 ,留针过程中行针2~3 次 ,并配合颈部活动 ,幅度由小变大 ,每周2~3 次 ,10 次为一疗程。或以揿针行皮内针或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 ,每穴按压3~5 次/日 ,使产生酸、麻、胀、痛。每周治疗1~2 次 ,10次为一疗程。
(3)注意事项:注意消毒 ,严防感染。
7.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 ,是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以达到改善机体病理状态的目的。
(1)取穴:颈夹脊穴、大椎穴、阿是穴等 ,神经根型加天鼎 ,椎动脉型及交感型加风池。
(2)药物:维生素B1 50~100mg , 维生素B12 250~500ug,有营养神经作用 ,麻术者适宜。维生素 E:油剂50mg ,有改善局部组织氧供 ,消除局部炎症水肿及止痛作用 ,可缓解根性症状。丹参注射液:2ml加10%葡萄糖5~10ml时 ,有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对颈椎病的眩晕、头痛等症状较重者适宜。当归寄生注射液:2ml或当归注射液 2ml ,可缓解根性症状。野木瓜注射液:可缓解疼痛。
(3)方法:每次选 2 个穴位 ,常规消毒后刺入穴位 ,略作提插 ,使得气明显 ,天鼎穴应使针感达到病臂及手指为佳 ,回抽无血后 ,缓缓注入上述药液一种 ,每穴 1ml,隔日1次 ,10 次为一疗程。
(4)注意事项 : 选穴取穴注意、安全 , 避开重要神经、血
管 , 进针后避免大幅提插捻转 , 以免伤及邻近组织。
8.头针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皮上的一些特定穴区针刺治病的一种方法。头部与人体各脏腑器官有密切的关系。历代关于头部经穴的记载 ,就有用以治疗全身性病证。
(1)取穴:神经根型取对侧感觉区上1/5 的下段 ,对侧上肢感觉区。脊髓型取对侧运动区、双足运感区。
(2)方法:快速进针 ,刺入一定深度后快速捻转 ,不提插。持续捻针2~3 分钟 ,留针10 分钟 , 然后再重复捻转行针 ,反复行针2~3 分钟 ,此后即可出针。急性期 ,每日1次 ,缓解期隔日一次 ,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5 日 o
9.刺血疗法
(1)取穴:颈部夹脊穴、大椎、阿是穴。
(2)方法:在颈项部穴位上用皮肤针中等刺激叩刺 ,或在颈项病变部位循经叩刺 ,待轻微出血后加拔火罐5 分钟左右 ,使局部出血少许。每周1~2 次 ,10 次为一疗程。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软伤疾病之一,主要是因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椎骨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肌肉、筋膜等损伤及其继发性改变如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综合征。病理分型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
颈椎病中医病名为“项痹病”。临床证候分以下4型:寒湿痹阻型,症见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痰瘀阻络型,症见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头晕、欲呕。舌黯,舌体有少许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气血不足型,症见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脾肾亏虚型,症见颈项酸软胀痛,四肢倦怠乏力,或双下肢软弱无力,行走吃力,头晕,耳鸣。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细弱或虚而无力。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要依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瘀则通之,结则散之,寒则热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疗原则。其具体治法当根据具体辨证结果来确定。寒湿痹阻型,治以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痰瘀阻络型,治以健脾祛痰,活血通络,疏经止痛。气血不足型,治以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脾肾亏虚型,治以健脾益肾,温肾壮元。
针刺通络镇痛法
针刺取穴原则以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为主,并配合辨证结果而配合相应穴位。各型颈椎病均应选取颈椎棘突旁的压痛点及圆形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点,并配以风池、大椎、肩井、天宗、列缺、中渚、后溪共为主穴,每次选用3~4穴。再根据颈椎病病理分型、辨证结果、循经部位分别选穴。
分型针刺
根据颈椎病的分型,选用不同穴位。神经根型可配患侧大杼、肩髃、天宗、臂臑、三间、外关、养老等穴;椎动脉型可配太阳、头维、百会、四神聪、内关、三阴交、太冲、足三里等穴;交感神经型可配太阳、睛明、球后、翳风、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交信、阴交等穴。
辨证针刺
寒湿痹阻型加风府、风池、合谷、曲池;痰瘀阻络加丰隆、血海、膈俞,温灸脾胃俞;气血不足加肺俞,温灸手、足三里、脾俞;肝肾不足加大杼,温灸肾俞。
循经针刺
根据症状表现所在经络进行选穴。手阳明经选用三间、曲池;手太阴经选用列缺、尺泽;手太阳经选用养老、小海;手少阴经选用神门、少海;手少阳经选用中渚、天井;手厥阴经选用大陵、曲泽;督脉选用大椎、至阳、后溪。
针刺方法
针具选用直径0.3mm无菌性一次性毫针。针刺颈项部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点时针尖指向病所,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肩部和上肢腧穴时进针后以得气感向手部放射为佳;实证予以泻法,虚证者予以平补平泻或补法。配合电针密波刺激,以增强和维持针感,留针15~20分钟。当患者颈项部、肩背部及上肢疼痛表现为冷痛或酸痛为主时,在疼痛程度较强的部位加以温针灸,并留针15~20分钟。疼痛症状较严重,辨证为瘀血阻络者,配合循经取穴方法予以刺络治疗。每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天,2~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另外,除针刺禁忌症所规定外,针灸治疗适用于各型颈椎病。电针刺激适用于颈项、肢体疼痛麻木症状,温针适用于寒湿阻络或气血不足、肝肾不足的患者,刺络适用于瘀血阻络较明显者。
推拿整脊法
在完成针灸治疗后进行。要求在推拿过程中病者入静,全身放松,呼吸调匀,细心体会医生的手法。医者应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从丹田运气,催力到双臂通过肘部到双手为患者施以手法。手法治疗分为两部分,其一为舒筋解痉类手法,其二为整复松粘类矫正手法。
舒筋解痉类手法
包括拿揉法、滚推法、点按法、推分法。该类手法以放松类手法为主,适用于除脊髓严重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外的所有类型颈椎病。
拿揉法 医者站于患者身后或患侧,用双手或单手拿揉患者颈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肩背部及患肢肌肉,力量适度,从上至下做2 3遍。
滚推法 用手背及小鱼际部位,通过做腕关节内外旋动作,边滚边用力向前推。也可以右(左)手半握拳,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关节,掌指关节为着力点,手腕作屈伸运动,沿颈项部、肩背部及患肢后侧、外侧、内侧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往返滚推3 5遍。操作时要有节奏感、渗透感,频率不宜太快。用此法之目的在于进一步松弛颈项部、肩背部及上肢肌肉,使疼痛得到缓解。
点按法 分十指点按、单指点按、叠指点按。十指点按适用于头部,其手法是医者用两手五指指端分别置于患者头部的两侧,其中拇指点按风池穴,其余四指点按头两侧胆经腧穴,每次点按10 20秒左右,反复2 3遍,在点按时力量适中,要尽量追求渗透感,并配合震颤法;单指点按是指用拇指指腹桡侧在颈肩部及上肢的圆形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点上点按,同时左右拨动数次,力量由轻到重;叠指点按是用食指、中指重叠点按风府、大椎、肩井、肩髃、缺盆、天宗、曲池、手三里、内关、中渚、合谷等穴位,每穴点压10 20秒钟。在点压过程中可适当运用震颤法。要求用力均匀、渗透力强,在点压每一点结束时,适当用力弹拨肌肉、肌腱。
推分法 双手拇指交叉将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在颈部对侧的风池穴上,其余4指放在颈部外侧,并适当用力交替沿两侧夹脊穴推至大椎穴,再沿两侧肩部分推至肩井穴后,按揉此穴5 10秒钟。再做第2遍。
整复松粘矫正类手法
包括椎间关节推扳松解法、抖动肩关节法、仰卧手牵旋转法、端提旋颈法,可根据病情、年龄、体质而酌情选用。
椎间关节推扳松解法 医者一手拇指顶患侧颈椎棘突旁,另一手前臂抱住患者头部,作头前屈并向患侧旋转活动的同时,用放于患侧棘突旁的拇指分别从2 7椎作推扳手法。此法适宜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其颈项活动受限明显者。
抖动肩关节法 医者一手按患肢肩峰部加以固定,另一手握住患肢手指,向下牵直,并轻轻作上下和前后抖动。此法适用于上肢疼痛麻木、肩关节活动受限者。
仰卧手牵旋转法 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头部探出床头,医者坐于患者头前,一手置于枕后部,一手置于颌下,双手用力牵引颈部并轻轻摇晃,使颈肌松弛,然后在牵引力作用下使患者头部左右旋转到最大限度,施法时切忌用力过猛。此法适用于年老体弱者及椎动脉型颈椎病。
端提旋颈法 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身后,双拇指置于枕部,余诸指微展开托于颏颌部,前臂压于患者肩井部作为支撑点,双手同时用力向上端提,当感到患者颈椎小关节微有松动,分别向左右旋转头项至最大角度时,轻轻发力快速扳动颈项,最多不超过3度。
以上手法在针刺后进行。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2 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中药内服外敷法
中药内服
用经验方颈舒汤为基础方(粉葛、当归、桂枝、黄芪、炒白术、白芍、茯苓、狗脊、全蝎、炙甘草)进行随证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加羌活、独活、汉防己;痰瘀阻络型加法半夏、陈皮、红花、丹参;气血不足加党参、熟地;肝肾不足加山药、枣皮,偏于阴虚者加龟板、菟丝子、女贞子,偏于阳虚者加鹿角胶、肉桂、肉苁蓉。水煎煮3次,取汁合用,早、中、晚各服1次,日1剂,5 10剂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天,一般内服2 3个疗程。
中药外敷
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用防风、狗脊、土鳖虫、红花、泽兰、木香、三棱等制成活血、消炎止痛膏药,在颈项部、肩背部及上肢疼痛较甚处贴敷12 24小时,每日或隔日更换一次。贴敷疗法连续使用不超过10次。对皮肤过敏者禁用。
牵引治疗法
患者坐于牵引椅上,套上牵引带,并分别固定于患者枕部和下颌部,头部略前倾15度,首次牵引重量约3 5千克,以后逐渐加重量,最大重量不超过10千克,每次20 30分钟,每日1 2次。如患者感觉在坐位牵引时疼痛加重,或牵引后出现症状反而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停止牵引,而行人工仰卧位牵引。笔者不主张采用持续性牵引,长时间的牵引和超负荷的牵引力极易造成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弹力疲劳,不利于病情恢复。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有30%左右的患者不适应牵引治疗,对接受颈椎牵引的患者,牵引重量应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
心理疏导疗法
颈椎病患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心理疏导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十分适用。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素质施以调畅情志的各种疗法,以改善或调整患者的精神 情感 状态,促使心身趋于康复。此疗法可让家属配合进行。
链接
颈椎病体疗
对于颈椎病重在预防。注意平时正确的作息姿势及睡姿的合理性,纠正不良的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应加强颈项部及上肢的功能锻炼。注意平时的保暖,切忌勿贪凉喜冷。而且应将自我体疗始终贯穿于治疗、康复、预防复发的全过程。可根据病情、体质、年龄选择颈部操、自我按摩体疗法,注意要循序渐进。
颈部操
可在工作休息期间做,方法是患者坐于椅上,挺直腰背,两眼平视,呼吸调匀,全身放松。
低头动作 要求头慢慢低下,尽量使下颌贴向胸部,保持10 15秒钟,然后慢慢将头恢复原位。
仰头动作 要求头慢慢向上仰望天空,保持10 15秒钟,然后慢慢将头恢复原位。
头左右偏 要求头慢慢左偏将左耳向左肩贴近,保持10 15秒钟,然后慢慢将头恢复原位,再向右作一次同样动作。
头左右旋 要求头部慢慢向左旋,尽量从左肩上方向后看,保持10 15秒钟,然后慢慢将头恢复原位,再向右作一次同样动作。完成以上4式为一遍,休息30秒钟后做第二遍,可以重复5 10遍。
颈椎病自我按摩
按摩百会 用中指或食指按于头顶的百会穴,用力由轻到重按揉20 30次。
对按头部 双手拇指分别放在额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其余四指微分开放在两侧头部,双手同时用力做对按揉动20 30次。
按揉风池 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在同侧风池穴,其余手指附在头的两侧,由轻到重地按揉20 30次。
拿捏颈肌 将左(右)手上举置于颈后,拇指放置于同侧颈外侧,其余四指放在颈肌对侧,双手用力对合,将颈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风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 30遍。
按揉缺盆 以左(右)手四指置于对侧耳下翳风穴处,沿胸锁乳突肌方向,揉按到缺盆穴10 20次,注意动作不宜太快和过重,两侧交替进行。
按压肩井 以左(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对侧肩井穴,然后由轻到重10 20次,两侧交替进行。
斜摩大椎 用左(右)手四指并拢放于上背部,用力反复斜摩大椎各20 30次,至局部发热为佳,两侧交替进行。
对按内、外关 用左(右)手拇指尖放在右(左)手内关穴,中指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同时对合用力按揉0.5 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掐揉合谷 将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右(左)手合谷穴,其余四指放在手背上,拇指用力掐揉合谷穴10 20次,双手交替进行。
梳摩头顶 双手五指微曲分别放在头顶两侧,稍加压力从前发际沿头顶至脑后做“梳头”状,作20 30次。
做完以上10种方法为1次,每天早晚或工作休息期间做,一般1日2次。
中医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手法治疗。在药物方面,可以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也可使用外敷的药物改善症状。配合中医的手法治疗以及针灸、牵引、小针刀、拔罐等治疗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疾病经中医治疗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颈椎病是当下社会一种高发的疾病,对健康有很大危害。在发生颈椎病之后,许多患者会选择采用中医的方式治疗。那么,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是怎样的呢?
一、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
1、药物治疗
患了颈椎病,可以口服一些有舒经通络、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汤剂治疗,也可直接服用颈复康颗粒等中成药,还可以使用外用的中药膏剂贴敷于颈部,可以缓解颈部肌肉酸胀、疼痛的症状。此外,中药的熏、蒸等方法来治疗颈椎病也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这些治疗方法有助于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从而起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2、手法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的手法正畸治疗对于颈椎病也有不错的效果,可以减轻颈椎病引起的症状,此外还可以配合针灸、拔罐、小针刀以及牵引治疗促进颈椎病症状的恢复。
二、颈椎病日常如何护理
1、注意保暖
寒冷的刺激可加重颈椎病的病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颈部的保暖,比如在空调房内要避免空调直吹,必要时可在颈部加一条丝巾。冬季外出时也应戴好围巾,避免受凉。
2、注意正确的姿势
颈椎病的发生与人们日常不良的姿势有关,比如长期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等,除了积极治疗颈椎病,同时也要纠正这些不良的姿势,否则后期颈椎病可反复发作。在伏案工作30~40分钟时,可以适当活动一下颈椎和四肢。
3、积极锻炼
颈椎病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以治疗结束后,即使症状消失,也不能掉以轻心。平时可通过打羽毛球、游泳等运动保养颈椎,避免病情的复发。
你好。
颈椎病中医称之为痹症,痹也就是不通畅之意。建议可采用中药透皮给药,促使骨质增生部位消融,从而彻底治愈颈椎病。
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敷贴中医黑膏药,例如蒲宁堂安颈贴,透皮给药,见效还是很迅速的,一般1~3个疗成可以治愈。平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调节:第一、注意适当休息,避免睡眠不足。第二、改变用枕习惯不,不宜太高。第三、积极锻炼,特别是颈肩背部肌肉的锻炼。第四、可使用热敷,对于缓解局部神经肌肉紧张有一定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