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分型颈椎病
你好,根据您所说的情况来看的话,这个中医是没有办法进行分型的啊,只有检查一下颈椎CT才可以进行确诊这个颈椎病的,这个是哪一类是哪一个型,平时要注意做好颈椎的保护,多休息,不要过度劳累,适当的进行局部按摩,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也不能长时间的低头工作,可以吃点颈复康颗粒,布洛芬胶囊,配合中医理疗治疗。
中医临床上有一些证候常与颈椎病相混淆,应认真予以鉴别,以避免误诊、误治。1.肩痹 肩痹又称漏肩风、冻结肩、凝肩等。以五十岁左右为多发。其病机为肾气不足,气血两虚。肩关节受到风寒湿邪,筋凝气聚,气血凝滞,以致筋失滋养,经脉拘紧而肩痹。肩痹特征主要是一侧或两侧肩关节疼痛,并常窜痛到上肢其他部位,两肩可先后或同时发病。肩痹轻者于生活、工作无明显影响。重者则肩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多于夜间作痛加剧。局部检查并无明显异常,仅可有一、二处压痛点而已。肩痹有别于颈椎病主要有三:一为虽有颈部疼痛,但明显轻于肩部;二为虽可牵扯上肢疼痛,但不引起肌力减退,以及感觉迟钝、麻木;三为不出现头晕目眩,以及瘫痪等证。2.落枕 现代医学称为颈部急性扭伤、颈椎关节紊乱、急性斜颈等。落枕多发而常见、其病因主要是高枕而眠,睡姿不良,兼之风寒侵袭等所致。其主要证候是多于晨起颈部疼痛,颈肌僵硬,颈椎活动受阻。落枕与颈椎病之别有三:一为落枕发病急,疼痛部位局限,并无牵扯受阻疼痛、麻木;二为无头晕目眩;三为虽有颈部活动受限并疼痛,但经治疗后很快痊愈如常。3.眩晕症 为一多发证候,其病机复杂。风邪、耳疾、目疾、气虚、血虚等,均可造成眩晕症。眩晕症别于颈椎病有三:一为颈椎病之眩晕多发于颈部过伸或转侧时发生;二为颈椎病眩晕症发作时之耳鸣听力下降,其症较轻;三为治疗眩晕症药物,于颈椎病多无效。4.肌痹 好发于二十岁至五十岁的女性,其证为肩部、颈部、腰部、背部、髋部等均疼痛,并于寒冷、潮湿、劳累、紧张时疼痛加剧。肌痹者常于晨起后,自觉各关节僵硬,并感全身乏力、头晕、以及四肢麻木、肿胀、腹痛,还多有交替性腹泻、便秘等证。肌痹病机常因情志不畅,忧思郁怒,气机不舒与肝气郁结等,导致气血瘀滞脉络所致。本病与颈椎病区别有三:一为肌痹多发于女性,而颈椎病则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二为肌痹呈全身性肌痛,并多累及各关节与四肢,颈椎病以累及上肢为多,其他关节无碍;三为肌痹者多伴有畏寒、少汗、乏力、食欲不振等证,而颈椎病常无这些证候。5.颈椎外伤 颈椎外伤于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如跌倒、扭伤、欧伤、工伤,以及交通意外等,皆可导致颈椎外伤,颈椎外伤因暴力轻重不一,部位不同等因素,其所表现证候不一。颈痛者常为挫伤、扭伤,一般除颈部疼痛、活动稍有受限,多无其他证候。地址:揭阳试验区渔湖码头回春堂
颈椎病的症状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在以后逐渐加重。现在就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吧。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①痹痛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放射痛、颈部活动受限。
(1)风邪偏胜者:颈肩疼痛,位置不定,或痛在肩,或痛在肘,或痛及手部,关节活动不利,怕风。
(2)寒邪偏胜者:颈部疼痛,固定不移,疼痛较剧,甚者不能入睡;疼痛遇到寒冷时加重,热敷后好转;颈部僵硬感,活动受限。
(3)湿邪偏胜者:颈、背部疼痛,有沉重感;上肢疼痛、肌肤麻木不仁;不愿活动,易疲倦;伴有饮食不良、腹胀、大便稀等。病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②眩晕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昏、头痛、耳鸣,颈部活动受限,尤不能旋转,甚至可出现猝倒。
(1)气血两虚者:眩晕在动作后加重,劳累后发生,休息后好转,精神疲倦,心慌,记忆力下降,面色苍白,头颈无力。
(2)肝肾两虚型:眩晕,精神欠佳,记忆力下降,腰酸耳鸣,听力下降,视力下降。
(3)痰浊中阻型:眩晕,头昏,头重,昏昏欲睡,恶心呕吐,胸闷,食少,腹胀等。
③瘫痪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下肢麻力、无力,腿发软,易跌倒,行走不便,有踏棉花感,甚至可出现大小便障碍。患者常有头颈疼痛等表现。
(1)湿胜型:肢体困重,痿软无力,下肢麻木,行走易跌倒,或有胸闷,腹腹,食欲不佳等。
(2)肝肾亏虚型:下肢痿软无力腰膝酸软,头眩,眼花,耳鸣,性功能下降。病情发展很慢。
(3)气血瘀滞型:下肢疼痛剧烈,位置固定不移,活动加剧;肢体有麻木感。
颈椎病的自我治疗一、 低头作业一小时之内,要起身活动一会;
二、 避免受凉,特别是出汗后,不要被冷风吹着;
三、 避免肩扛重物,劳累过度;
四、 放松情绪,平和心态,长存喜乐(发自内心的高兴)之心;
五、 坚持经常五分钟自我按摩法:两手大拇指点按风驰穴一分钟;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
颈椎病的信号1、有不良姿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战立,体重应该相等地分配在两个脚掌。否则就是你的脊椎或头、臀部不在身体中心线上。
2、有头痛或颈、腰、背部的疼痛及肌肉或关节的软组织疼痛。通常是具有脊椎半脱位的信号。
3、身体有一种持续的紧张皱缩感和压力感,尤其是在肌肉和关节中有发紧的感觉。
4、感到背和颈僵硬不适。僵硬不适也许是脊椎半脱位的信号。
颈椎病的证型很多。目前比较一致的中医辨证分型有:落枕型(或称颈型)、痹证型(或称神经根型)、痿证型(或称脊髓型)、眩晕型(或称椎动脉型)、五官型(或称交感神经型)。其中以落枕型及痹证型最为多见。
1.落枕型颈椎病
中年以后体质渐弱,肝肾之气渐失旺盛,如兼气血亏虚或外伤、劳损等因素,则可导致关节囊松弛、韧带钙化、椎间盘退化、骨刺形成等,引起颈背疼痛反复发作。症状发作时颈项疼痛,延及上背部,不能俯仰旋转,个别合并有眩晕或偏头痛者,每次发作三五天后,可有一段时间缓解。
2.痹证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均可影响颈神经根,风寒及劳累可加重症状。症状以一侧肩臂疼痛、麻木或肌肉萎缩为多,间有两臂麻痛者。从主诉及症状的轻重不同,又可分为疼痛型、麻木型和萎缩型三种。
(1)疼痛型:发病较急,颈、肩、臂、手均觉疼痛、酸胀,肌力和肌张力也有所减弱,大多系一侧发病,患者头部微偏向患侧,以减轻症状。咳嗽可有震动痛,夜间症状加重,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如侧卧时患侧在上等。
(2)麻木型:发病较慢,肩臂和上胸背麻木不仁,或兼有轻度疼痛,麻木以前臂及手为主,夜间症状较为明显,白天可无症状,皮肤痛温觉减退,肌力和肌张力均正常。
(3)萎缩型:患侧上肢肌力减弱,大小鱼际肌萎缩松弛,肌力明显减退时影响劳动,但无疼痛、酸麻感觉。
3.痿证型颈椎病
肝肾久虚,筋骨痿弱,渐觉肢体沉重,步履不利,肢冷不温,肌肉痿细。如兼气血不足,经脉空虚,筋骨失养,宗筋弛纵,则症状逐步加重,可兼有二便失控。
4.眩晕型颈椎病
肾水亏损,肝阳上亢,致头目眩晕,尤以位置眩晕为特点,还可见头痛,急躁易怒,偶有肾气亏损、气血俱弱而突然晕厥、跌倒者,但较为少见。比较多见的是眩晕时作,头重脚轻,走路欠稳,或同时有偏头痛,呈胀痛或跳痛,与眩晕同时出现或交替发作,可合并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5.五官型颈椎病
较少见,症状多不典型。或眼睑无力,眼胀痛,易流泪;或耳鸣,听力下降;或感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易恶心;或面部发热,皮肤多汗或少汗,血压忽高忽低,心跳加速等。
颈椎病一般以坐伏案工作较多者易患。从开始的局部炎症水肿形成积液,使患部肌体代谢障碍,到后期堆积形成增生。这一过程中医称之为痹症,痹也就是不通畅之意。建议可采用中药透皮给药,软坚通络,活血化瘀,以促进局部的代谢机能,从而使肌体吸收和代谢已形成的增生,达到治愈目的。
颈椎病还分为不同的类型,
1.颈型: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特征是颈部僵硬、不舒服、疼痛,以及活动不灵活,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2.神经根型:病人的手掌或手臂麻木、疼痛、握力减弱,有时连拿杯都觉得没有力,病情严重时,整夜疼痛难于入睡。
3.椎动脉型:病人的征状是偏头痛、头晕,或者胸闷、胸痛。每次眩晕发作都和颈项转动有关。
4.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
颈椎患者平时应该注意: 1、避免和减少急性损伤,如避免抬重物…等。 2、改正不良姿势,减少劳损,每低头或仰头1—2小时,需要做颈部活动,以减轻肌肉紧张度。 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坐姿,埋头苦干时,也可间断地做运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