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蕴肺证柴胡吗
痰湿体质的患者可以使用小柴胡这个对身体本来伤害不大,而且也可以使用一段时间,参苓白术散或者逍遥丸来配合搭配治疗,再加上小柴胡平时话多注意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尤其是微量元素维生素,以上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购买和服用,不要盲目用药,以免耽误病情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证
方剂: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2.风热犯表证
方剂: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两方均有辛凉解表,轻宣肺气功能,但前方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后方重在清宣解表,适用于风热袭表,肺气不宣者。
3.暑湿伤表证
方剂:新加香薷饮加减。
本方功能清暑化湿,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
4.气虚感冒
方剂:参苏饮加减。
本方益气解表,化痰止咳,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症。
5.阴虚感冒
方剂:加减葳蕤汤化裁。
本方滋阴解表,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等症。
二、咳嗽
1.风寒袭肺证
方剂: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两方均能宣肺止咳化痰,但前方以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
后方以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
2.风热犯肺证
方剂:桑菊饮加减。
本方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咳嗽痰黏,咽干,微有身热者。
3.风燥伤肺证
方剂:桑杏汤加减。本方清宣凉润,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
4.痰湿蕴肺证
方剂: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二陈平胃散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于咳而痰多,痰质稠厚,胸闷脘痞,苔腻者。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用于痰浊壅肺,咳逆痰涌,胸满气急,苔浊腻者。两方同治痰湿,前者重点在胃,痰多脘痞者适用,后者重点在肺,痰涌气急者较宜。
5.痰热郁肺证
方剂:清金化痰汤加减。
本方功在清热化痰,用于咳嗽气急,胸满,痰稠色黄者。
6.肝火犯肺证
方剂: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黛蛤散清肝化痰,加减泻白散顺气降火,清肺化痰,二方相合,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
7.肺阴亏耗证
方剂:沙参麦冬汤加减。
本方有甘寒养阴、润燥生津之功,可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
三、哮病
1.冷哮证
方剂: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
两方皆能温肺化饮、止哮平喘,前者长于降逆平哮,用于哮鸣喘咳,表证不著者;后方解表散寒力强,用于表寒里饮,寒象较重者。
2.热哮证
方剂: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两方皆能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前者长于清化痰热,用于痰热郁肺,表证不著者,后者偏于宣肺泄热,用于肺热内郁,外有表证者。
3.寒包热哮证
方剂: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
前方用于外感风寒,饮邪内郁化热,而以表寒为主,喘咳烦躁者;后方用于饮邪迫肺,夹有郁热,咳逆喘满,烦躁,而表寒不显者。
4.风痰哮证
方剂:三子养亲汤加味。
本方涤痰利窍,降气平喘,用于痰壅气实,咳逆息涌,痰稠黏量多,胸闷,苔浊腻者。
5.虚哮证
方剂:平喘固本汤加减。
本方补益肺肾,降气平喘,适用于肺肾两虚,痰气交阻,摄纳失常之哮喘。
6.肺脾气虚证
方剂:六君子汤加减。
本方补脾化痰,用于脾虚食少,痰多脘痞,倦怠少力,大便不实等症。
7.肺肾两虚证
方剂: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两者都可用于久哮肺肾两虚,但前者以益气养阴为主,适用于肺肾气阴两伤,后者以补肾化痰为主,适用于肾虚阴伤痰多。
四、喘证
1.风寒壅肺证
方剂: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前方宣肺平喘,散寒解表,适用于咳喘,寒热身痛者;后方宣肺化痰,适用于喘咳胸闷,痰气不利者。两方比较,前者解表散寒力强,后方降气化痰功著。
2.表寒肺热证
方剂:麻杏石甘汤加减。
本方有宣肺泄热、降气平喘的功效,适用于外有表证,肺热内郁,咳喘上气,目胀睛突,恶寒发热,脉浮大者。
3.痰热郁肺证
方剂:桑白皮汤加减。
本方有清热肃肺化痰之功,适用于喘息,胸膈烦闷,痰吐黄浊者。
4.痰浊阻肺证
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适用于咳而痰多,痰质稠厚,胸闷脘痞,苔腻者。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适用于痰浊壅肺,咳逆痰涌,胸满气急,苔滑腻者。两方同治痰湿,前方重点在胃,痰多脘痞者较宜;后方重点在肺,痰涌气急者较宜。
5.肺气郁痹证
方剂:五磨饮子加减。
本方行气开郁降逆,适用于肝气郁结之胸闷气憋,呼吸短促者。
6.肺气虚耗证
方剂: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前方益气养阴,以气阴不足者为宜;后方重在补肺益肾,适用于喘咳乏力,短气不足以息者。
7.肾虚不纳证
方剂: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前方温补肾阳,适用于喘息短气,形寒肢冷,跗肿;后方取人参、蛤蚧补气纳肾,适用于咳喘乏力,动则为甚,吸气难降。前者偏于温阳,后者长于益气;前方用于久喘而势缓者,后方用于喘重而势急者。
8.正虚喘脱证
方剂: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前方扶阳固脱,适用于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汗出黏冷,四肢不温,呼吸微弱,或上气喘急者;后方镇摄肾气,适用于真阳不足,肾不纳气,浊阴上泛,痰壅胸中,上气喘促,四肢厥逆,冷汗不止,舌淡苔白,脉沉微。蛤蚧可温肾阳,散阴寒,降逆气,定虚喘。
五、肺胀
1.痰浊壅肺证
方剂: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二方均能降气化痰平喘,但苏子降气汤偏温,以上盛兼有下虚,寒痰喘咳为宜;三子养亲汤偏降,以痰浊壅盛,肺实喘满,痰多黏腻为宜。
2.痰热郁肺证
方剂: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加减。
前方宣肺泄热,用于饮热郁肺,外有表邪,喘咳上气,目如脱状,身热,脉浮大者;后方清肺化痰,用于痰热壅肺,喘急胸满,咳吐黄痰或黏白稠厚者。
3.阳虚水泛证
方剂: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前方温阳利水,用于脾肾阳虚之水肿;后方通阳化气利水,配合真武汤可加强利尿消肿的作用。
4.肺肾气虚证
方剂: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
前方补肺纳肾,降气化痰,用于肺肾气虚,喘咳有痰者;后方功在补肺益气,用于肺气虚弱,喘咳短气不足以息者。
六、肺痈
1.初期
方剂:银翘散加减。
本方疏散风热,轻宣肺气,用于肺痈初起,恶寒发热,咳嗽痰黏。
2.成痈期
方剂:《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前方重在化痰泄热,通瘀散结消痈;后方则以降火解毒,清肺消痈为长。
3.溃脓期
方剂:加味桔梗汤加减。
本方清肺化痰,排脓泄壅,用于咳嗽气急,胸部闷痛,痰吐脓浊腥臭者。
4.恢复期
方剂: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
前者益气养阴,清肺化痰,为肺痈恢复期调治之良方。后者益气养阴,排脓解毒,用于正虚邪恋者较宜。
七、肺痨
1.肺阴亏损证
方剂:月华丸加减。
本方养阴润肺止咳,化痰抗痨止血,用于阴虚咳嗽、咳血者,是治疗肺痨的基本方。
2.虚火灼肺证
方剂: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前方功能滋养肺肾,用于阴虚阳浮,肾虚肺燥,咳痰带血,烦热咽干者。后方滋阴清热除蒸,用于阴虚骨蒸,潮热盗汗等症。
3.气阴耗伤证
方剂: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前方功能补气养阴,兼清虚热,主治肺脾气阴耗伤,形瘦体倦,咳而短气,劳热骨蒸等;后方健脾补气,培土生金,主治食少腹胀,便溏,短气,面浮,咳痰清稀等。
4.阴阳虚损证
方剂:补天大造丸加减。
本方功在温养精气,培补阴阳,用于肺痨五脏倶伤,真气亏损之证。
八、肺痿
1.虚热证
方剂: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前方润肺生津,降逆下气,用于咳嗽气逆,咽喉干燥不利,咳痰黏浊不爽。后方养阴润燥,清金降火,用于阴虚燥火内盛,干咳痰少,咽痒气逆。
2.虚寒证
方剂: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前方甘辛合用,甘以滋液,辛以散寒。后方则以补脾助肺,益气生津为主。
3.上热下寒证
方剂:麻黄升麻汤加减。
4.肾虚血瘀证
方剂:七味都气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前方滋阴纳气,后方疏肝解郁。
要看是什么类型的咳嗽,是什么情况引起的,内伤还是外感。具体你可以看如下资料进行辩证治疗:
家用咳嗽治疗实用手册(内伤篇)
1、痰湿蕴肺。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就是身体本来是靠脾对水谷精微的运化,来滋养脏腑,包括肺。可是由于饮食不节,或者嗜酒好烟,或者过食肥甘厚味辛辣,或平素脾失健运,伤害了脾胃之后,脾无法正常代谢水湿,日久变为脾湿。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肺气不降反逆,从而引发了咳嗽。
痰湿蕴肺造成的咳嗽症状为: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早上起来咳嗽加剧,痰多,痰粘稠,痰为白色或者灰色,痰咳出后会感觉胸部气憋的情况缓解。除此之外,身体还有很多痰湿体质的特征:身体疲倦、腹胀、吃的东西很少、大便不成形,舌苔白腻。这种咳嗽也可以理解为寒湿咳嗽。
治则: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推荐用药:二陈丸+三子养亲汤(同时吃)
二陈丸的组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三子养亲汤组方:炒苏子6克,炒莱菔子6克,炒白芥子3克。熬水,熬成2小碗,早晚分服(剂量来自罗大伦《救命之方》)。
功效就是降气化痰,主治:咳嗽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质粘稠厚,胸闷脘痞,呕恶少食,体倦肢重,舌苔白厚腻。
这两个方子合用,专门治疗痰湿蕴肺引起的咳嗽,效果非常好。二陈丸是中成药,药店都有。三子养亲汤,因为用药简单,可以自己熬,效果肯定最好。但如果实在没条件,市面上有卖三子养亲茶的,组方一样,也可以替代使用。
2、痰热郁肺
痰热郁肺就是痰湿郁结在肺中日久化热了,引起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主要症状有:咳嗽喘息气粗,胸胁胀满,伴身热,舌红,苔黄或黄腻。除此之外,身体还表现出很多热证:面红、身热、口干而粘、想喝水、舌质红。这种咳嗽可以理解为湿热咳嗽。
治则: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推荐用药:橘红丸。
橘红丸是中成药,组方: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
方中化橘红、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燥湿化痰;瓜蒌皮、浙贝母清热化痰;苏子降气化痰;紫菀、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桔梗、苦杏仁宣肺降气止咳;石膏清泄肺热;麦冬、生地润肺养阴。诸药合用,具有清热燥湿,化痰止咳之效。
3、肝火犯肺
这种病证多由情志郁结,气郁化火,灼伤了肺阴,或邪热蕴结肝胆,上犯于肺,肺失清肃或肺络受伤所致。简单的说,就是生气气得咳嗽啦!
主要症状:感觉气往上冲想咳嗽,咳的时候面红耳赤,喉咙干嘴巴苦,痰少但是很粘,一丝一丝的感觉吐不干净,症状可随着情绪波动增减,咳嗽的时候会有胸胁疼痛,舌红或者舌边红,苔薄黄。除此之外身体还有很多其他肝郁的症状:嘴里又苦又干,经常眩晕,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胃口不好,胸闷,胸胁经常疼痛,失眠多梦,烦躁易怒。
治则: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推荐用药:小柴胡颗粒+二陈丸(同时吃)
哈,又出现小柴胡颗粒啦!那是因为小柴胡里的柴胡和黄芩就是可以用来清肝胆经的热。而二陈丸里的陈皮、半夏、茯苓,又是专门用来降逆除痰止咳的,是经典的化痰方。所以两个加在一起吃,治疗因为肝郁而引起的咳嗽,效果必须杠杠的。
4、肺阴亏耗
如果外感咳嗽一直没有治疗好,长期咳嗽后会引起肺气虚弱,肺阴损耗。或者是寒邪入里化热后,灼伤肺阴,导致肺阴亏虚。
主要症状是: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者痰中有血丝;低热,下午脸会潮红,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此时身体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阴虚症状:五心烦热,睡不好,盗汗,大便干燥,尿黄,腰膝酸软,嘴唇红,耐性差,舌质红。
治则: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推荐用药:养阴清肺膏或强力枇杷露。
养阴清肺膏的组方为: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其中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都是滋养阴精的,有养阴清肺,润燥止咳的功效。
强力批把露的组方:枇杷叶、罂粟壳 、百部、白前、桑白皮 、桔梗 、薄荷脑。一般用于支气管炎咳嗽,但是它的功效是养阴敛肺,止咳祛痰,因此也可以用在肺阴亏耗的咳嗽中。
外感咳嗽:
1、寒咳。寒咳是指身体感受寒邪后,伤及肺部引发的咳嗽。主要症状有气急、喉痒、痰白、鼻塞流清鼻涕、头痛、肢体酸痛、发烧怕冷、无汗、舌苔薄白。
这里要抓住的关键词就是:喉痒(热为喉痛)、清涕、痰白、舌苔薄白。如果舌苔厚白,就是有寒湿,不仅寒还湿。(寒湿加藿香正气水)
治则: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此时用药,如果是煮汤药,首选:小青龙汤和三拗汤加止咳散。但是从今天起,我决定尽量推荐中成药,这样不管是使用,还是在用量上,你们都可以更方便更准确。
对于寒咳我的推荐用药为:通宣理肺丸。
通宣理肺丸的组方为: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它是解表剂,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嗽之功效。主治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这里面解表散寒的药物有紫苏叶、麻黄,降肺止咳的有:前胡、桔梗,苦杏仁、半夏,这几样是最重要的。所以万一你们附近的药店没有通宣理肺丸,那就按照这几样主要的药物进行对照,差不多能对上的止咳药基本都可以用(购买前请仔细辨证,并详细阅读说明书上的“功效”)。
2、热咳。热咳就是风热引起的咳嗽,或者寒邪入里化热后引起的咳嗽。主要症状有咳嗽痰多痰黄、痰粘、咽喉痛、怕风、发烧、头痛身体痛、流黄色的鼻涕、口渴、舌苔薄黄等热证。
这里要抓住的关键词是:黄痰、喉痛、涕黄、舌苔薄黄。如果舌苔黄腻,则是代表湿热,不仅有热还有湿。(可以加用参苓白术丸除湿)
治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对于热咳,我的推荐用药为:麻杏止咳糖浆或者咳喘宁口服液。
麻杏止咳糖浆的组方为: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炙)。它的主要功效是解表清热降逆,止咳祛痰平喘。里面的麻黄解表、苦杏仁降逆止咳、石膏清热。
咳喘宁口服液的组方为:麻黄、石膏、苦杏仁、桔梗、百部、罂粟壳、甘草。它的主要功效是宣通肺气,止咳平喘。症见咳嗽频作、咯痰色黄、喘促胸闷。里面的麻黄解表、石膏清热、苦杏仁、桔梗、百部、罂粟壳都是降逆止咳的。
这两种药中主要用药为麻黄、石膏、苦杏仁。如果没有我推荐的这两款药,你们自己对照其他咳嗽药品里,有这三样,也可以尝试使用。(购买前请仔细辨证,并详细阅读说明书上的“功效”)。
3、燥咳。燥咳是指风燥咳嗽。主要症状为喉咙干痒、无痰或者痰少成丝、有痰咳不出、咽喉干痛、口干、鼻干、唇干、常伴有鼻塞、头痛、无汗、发烧怕冷等证。舌质红或者舌质白。
这里要抓住的主要关键词是:干、无痰或者少痰。
这时的治疗原则就是: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对于燥咳我的推荐用药是:桑菊感冒片。
桑菊感冒片的组方为: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苦杏仁、芦根、甘草。它的主要功效是疏风散热、宣肺止咳。桑叶、菊花、连翘、桔梗、苦杏仁、芦根清热滋阴止咳。薄荷辛凉透表,疏散风热。
这里面比较重要的是桑叶、菊花、苦杏仁和薄荷。所以药店若无桑菊感冒片,就按照这三样比照购买。(购买前请仔细辨证,并详细阅读说明书上的“功效”)。
另外一些我们平时常用咳嗽药的使用范围,这里也简单讲一下。
“蛇胆川贝液”:热咳。
“川贝枇杷露”:热咳或者燥咳。
“复方鲜竹沥液”:热咳。
“小青龙合剂(颗粒)”:寒咳。
“止嗽散”:燥咳。
“宣肺止嗽合剂”:燥咳。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啤酒肚,大腹便便”,大多数是体内痰湿而导致的,体内痰湿的容易肥胖,容易出现高血脂、心脑血管的疾病。
痰湿停滞是减肥的一大障碍,尤其是很多腹部型肥胖的人,多跟痰湿有关系,临床上容易出现舌体胖大、苔厚腻有齿痕,或肌肤松软、四肢浮肿、容易困倦、容易打鼾、口中黏腻皮肤油腻,四肢酸困、胸闷咳痰、大便粘腻、小便混浊。
调理痰湿,要注重调理脾胃以健脾和胃化痰的治疗为主,适当的配合疏肝调理肺气的方法治疗。
二陈汤是治疗痰湿的经典药方,用半夏、陈皮、茯苓为主要的药物,可加入诸如苍术、厚朴、香附、佛手、香橼等药物,有助于顺气化痰,正所谓“气顺痰消”,是通过调理脾胃之气,以促进脾胃的运化,有助于改善痰湿体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调理脾胃痰湿,也要注意适当的配合疏肝的药物,这是因为肝气调达有助于顺气,而有助于调和脾胃以及化痰祛湿,所以适当地配合柴胡、香附、佛手、香橼等药物都有顺气消痰的作用。
痰湿也会也会造成胸闷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所以适当的配合苏叶、桔梗、莱菔子等药物也能够促进痰湿的运化消除,而改善肺气管相关的症状。
更多中医养生文章内容,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评论。
1 黄芩
黄芩色青带黄。黄则入土,青则入木,故为调治木土之药。痰证为土家之实,宜调治以木,故黄芩善当此任。黄芩味苦性寒,寒则去火而降,苦则泄邪而开,故黄芩有开降痰浊之功。脏者中实,腑者中空,入木之药,实心者多入肝,空心者多入腑。腑源于府,府者,聚也。故府乃办公之所,有司朝聚、三班六房,主簿衙役,文物毕集,处理公事,公事既理,至暮而散,府中乃空,故时聚时散,时充时空,是腑之特点也。黄芩者,其物中空,空则入腑。青中带黄,故可入胆。肝木虽主升,但木中之肝性升,木中之胆性降;木中之温者性升,木中之凉者性降。黄芩胆药而凉,故善和降。胃有逆,治以胆药黄芩。若伍以姜、夏、藿、苏等,效果尤佳。妊娠之呕吐用之效佳。小柴胡汤为少阳之名方,该方之主治多有脾胃症状,而柴胡、黄芩乃其中之要药也。《神农本草经》谓黄芩“主诸热,黄疸”。因其寒而除热,因其入土而消湿,因其属木而疏泄,故热结之黄疸可治也。所主之黄疸者,湿热也。痰证亦湿热之性也,故黄芩可治痰。
2 半夏半夏收于夏秋之季节,其时乃阳升极而方降之际。其色白,其味辛,其质如金,是半夏为金降之药也。但降药多凉,而斯药独温热。诸温药多升,而斯药反降,既温而降,阳因之而下交,金由之乃得其用,故人谓此品燮理阴阳。因其得金之用,故为降浊药之首。大凡痰浊之生,本属于中土之实,而土若生金,则土之实由之而消耗,此五行相生之顺者也。况痰浊之体本为阴,以下降为顺,故治疗痰浊之化金一法,诚为王道之上策。而其主药乃半夏也,故有痰浊壅于中焦脾胃者,见胃气不降之呕吐、恶心,用半夏则浊气下而中土和。半夏既为秋金之药,金合于肺,若痰浊阻于肺中,而见胸闷、咳痰,用之乃效;金合于大肠,若痰浊下于大肠,而见大便溏薄、肠鸣辘辘,或大便黏滞而不爽,用半夏则痰浊遂得排下。惟降药以凉为基本之法,若恐半夏降力不足,则可伍以瓜蒌、败酱草之凉药,或合承气之类,则下降之力更雄。
3 苏子苏子成熟于秋季,得金性也。其色紫白,紫则入肝,白则入肺。其味辛,其气温,此为肺家之要药。肺主降,故三子养亲汤用之以治疗痰涎壅盛、肺气不降之咳嗽痰喘;以其有金降之功,故医家用之以治疗大便之秘结。肺金之性,其初始本温也,其终则凉矣。此凉之来,常借风之力,是故秋气一至,西风呼啸,天气遂凉。是金籍木气以用之,此乃五行“相反相成、制而用之”之理也。苏子有肺金之性,而兼风木之色,此相反相成,风助金降者也。若虑其温而降之力不足,伍以瓜萎仁等凉药可也。
4 茯苓茯者,伏也,以此药原本埋伏于地下也;苓者,猪粪之别名也,以此药外形如猪粪也。根据此两点,故名茯苓。此药禀木之余气而生,得土之盛气而长,质地坚硬,色白而气平,一如金之特性。此由土生金之药也。以其初缘木气而终得土金,故可调肝木之疾。《神农本草经》所谓“主胸胁逆气忧恚”“寒热”“咳逆”是也。以其长于土,而禀木金之性,故可医土家之壅。《神农本草经》所谓“心下结痛”(心下者,土之位也)、“烦满”是也。木可疏土,土生金则自消,茯苓为化痰生金之要药,故二陈汤用之化痰也。此药生长于土中;得阴气而如金,故可益阴,常为益肾之品,而《神农本草经》所谓“口舌焦干”“惊邪恐悸”“安魂养神”“烦满”是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