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针灸是如何起作用的

时间: 阅读:7405

针灸是如何起作用的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夏枯草

夏枯草

2025-02-23 15:32:28

针灸是通过穴位疏通经络的原理,起到活血化瘀,打通经络来治疗相应部位的疼痛,如果患者长期站立受凉都会导致腰疼,患者可以劳逸结合多注意休息和腰部保暖来避免腰痛。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徐长卿
    回复
    2023-08-17 02:02:26

  • 景天
    回复
    2023-08-17 02:02:26

    不少人都喜欢通过针灸的方式来治疗,而针灸究竟又有哪些作用呢?针灸疗法的具体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们整理的关于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会喜欢!
      针灸的作用
      ***一***温通经脉行气血

      《灵枢本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营阴阳、溺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执行循经脉流行,方可营运周身,濡养机体,而灸法其性温热,可温通经络,促进血液执行。恰如《素向·刺节真邪论》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血执行具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则以温热通经脉而行血气。

      ***二***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灸法有强壮元阳、防治疾病的作用,《扁鹊心书》曰:“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艾为辛温陌热之药,以火助之,两阳相得,可补阳补肾,其元充足,则人体健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知艾灸有培补元气,预防疾病之作用。

      ***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灸法对脾胃有着明显的强壮作用,《针灸资生经》中云:“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肾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濡养全身,还可达到防病治病,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功效。

      ***四***升举阳气,密固肤表

      《素问?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气虚而下陷,则皮毛不任风寒,清阳不得上举,因而卫阳不固,腠理疏松。

      常施灸法,可以升举阳气、密固肌表、抵御外邪、调和营卫,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
      针灸疗法应该注意的事项
      针灸能治病并非人人适合

      针灸是一种治疗疾病的好方法,它可以减肥、缓解身体疲劳治疗癫痫等多种疾病,但不可盲目运用,并非人人适合。最常见的孕妇、糖尿病患者就不可用针灸。

      同时,还有一些人也是不适合针灸的,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四种最典型的,不适合针灸的人吧。

      1. 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较高,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针灸针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可能引起伤口、针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实施针灸。

      2.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

      3. 面板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适宜针刺。

      4.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
      针灸疗法的作用
      针灸三阴交穴可以有效治疗妇科病

      位置:三阴交穴位于小腿的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小腿内侧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作用:三阴交穴属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三经交汇之处,又名“女三里”,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针灸三阴交这个穴位,可以有效治疗各种妇科疾病,例如月经不调、手脚冰冷、痛经、更年期综合征、脚底肿胀等等。

      操作:痛经或月经不调者,在月经开始前5至6天起,每天花1分钟 *** 本穴,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者,常 *** 此穴,能改善病情。但孕妇不宜。

      四大养生穴位

      1、足三里穴:人体保健第一要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前外侧下方凹陷处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的位置。

      作用: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要穴,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之说。 *** 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增强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常按揉足三里穴能预防和减轻很多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溃 疡、急性胃炎、胃下垂、呕吐、肠炎、便秘、胆囊炎、胆肾结石绞痛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对解除急性胃痛效果明显。

      操作:用拇指每天按揉足三里2至3分钟,力度以感觉区域性酸胀为宜。紧急情况下,如胃痛急性发作,而裤子穿得紧,可用笔尖隔着衣物 *** 此穴,以症状缓解为度。

      2、膻中穴:“捶胸顿足”延年益寿

      位置:膻中穴位于我们身体的正中间上面,具体在第四根肋骨,两 *** 连线的中间点的位置。

      作用: *** 该穴能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尤其是可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还可以治产后缺乳、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胃贲门痉挛等病症。

      操作:可双手交叉,握空心拳,然后捶打这个穴位。也可将一手四指并拢,用指腹顺时针打圈按揉或从上自下推揉,每天不少于100次,持续2至3分钟。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经常“捶胸顿足”,延年益寿。

      3、关元穴:对症阳虚畏寒、宫寒不育

      位置:位于下腹部,身体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古有“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也”之说。

      作用:此穴有培补元气、肾气、暖下元的作用,治病范围广泛,包括妇科类的白带病、痛经、各种妇科炎症,男科的阳痿、早泄、前列腺疾病等。每天坚持点按或灸穴位15分钟,有助提高性功能,对腰部发冷、阳痿、早泄及体质虚弱者效果更好,还可治突发的昏厥。

      操作:可用隔姜灸法,用一片薄薄姜片上面扎一些小孔,贴在关元穴上,然后用艾柱来灸,一次15分钟左右,感觉穴位处潮红即可。阳虚畏寒、宫寒不育者,疗效更显著。

      4、涌泉穴:可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

      位置:位于足底部,脚趾向下弯时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

      作用:经常 *** 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结实、行走有力。按揉此穴,还可改善急性心绞痛症状。涌泉穴对咽喉肿痛、头痛、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癫痫、不孕、月经不调、怕冷、阳痿、遗精、更年期综合征等均有疗效。

      操作:每晚温水泡足后,先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 *** 左涌泉,左掌 *** 右涌泉,直到足心发热。每天临睡前 *** 此穴,可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 *** 时要做到清静平和,才可事半功倍。

  • 芍药
    回复
    2023-08-17 01:01:16

    针灸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这个问题一直被黑中医的人看做是安慰效应,认为针灸扎哪儿都有效果,不一定要扎在所谓的穴位上,因为他们认为经络不存在,穴位更是无稽之谈,实则不然。

    现代医学做了很多临床研究,研究证明,针灸的作用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及细胞免疫等等过程发挥作用的。

    1、与神经系统有关。

    传统中医认为,针灸是通过“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等作用来调整人体的“偏盛”,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灸有“补”有“泻”,“补虚泻实”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直接谈谈临床病案,从病人身上去体会针灸。

    “程式针灸”用左侧滑肉门治疗抑郁症。怎么使用的呢,作用原理是什么呢?程凯教授讲过,针尖通过腹壁,针尖触及大肠表面,用三才针法快速震颤,使大肠蠕动,针体自动滑入十二指肠表面,再用震颤手法使十二指肠蠕动,刺激腹交感神经,使其兴奋,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程凯教授就是通过左滑肉门刺激腹交感神经来治疗抑郁症,这正说明了,针灸穴位的原理与神经密切相关。

    国医大师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手法,主要的几个穴位也是和神经干密切相关,针尖也要刺到神经干上,引起相应神经刺激反应,起到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

    2、与细胞免疫有关。

    有关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穴,能使体内白细胞含量升高,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细菌能力增强,提高人体免疫力。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扶正祛邪”之法。

    针灸治疗疼痛时,会明显增加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因子的代谢,提高人体“痛域”,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针灸的原理还不止这些,目前现代医学对针灸作用原理的认识还很浅显。什么是经络,经络的主体是什么,经络能通过肉眼看吗?这些问题虽有些认识,但我认为还是很浅薄。

    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和发现。

男性如何按摩妻子的胸部

额头拔罐子,颜色紫黑色是什么意思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