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的艾灸治疗方法
脾虚的患者采用艾灸治疗的方式可以考虑艾灸丰隆穴以及足三里穴等,能够达到一定健脾护胃的效果,还可以在艾灸治疗的同时配合饮食的方式进行调理,坚持一段时间会有比较不错的改善。
艾灸调理脾胃时可以选择神阙穴、中脘穴、脾俞穴、足三里穴以及关元穴等穴位。
1、神阙穴:人体肚脐的位置称为神阙穴,是应用艾灸的常用穴位,可调理脾胃功能,改善腹痛、腹泻,同时还可以活血止痛,缓解女性的痛经,以及治疗气血不足等;
2、中脘穴:位于神阙穴上4寸的位置,即肚脐上4寸,可以将4指并拢,过中指的近端指间关节,画一条水平线,此长度即为自身3寸,而拇指指间关节是自身的1寸,从神阙穴向上4寸,即为中脘穴。艾灸此穴位可以缓解胃肠道不适的各种症状,比如腹痛、肠鸣音重、恶心等,具有健脾祛湿的疗效,可以较好调理脾胃;
3、脾俞穴:位于人体后背部,第11胸椎棘突旁开1.5寸的位置,左右各一,艾灸此部位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的功效,还可治疗便血、呕吐、纳呆等症状;
4、足三里穴:位于小腿部位,屈膝时触摸膝盖,即为髌骨,髌骨向下所触摸的韧带,称为髌韧带,在髌韧带的内侧和外侧可以摸到两个明显的凹陷,外侧凹陷称为犊鼻穴,犊鼻穴向下3寸即为足三里穴,艾灸此穴位可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5、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艾灸此穴位具有补肾固精,调理气血及脾胃功能的功效。
调理脾胃除艾灸以上穴位外,还可以进行饮食调理,如保证规律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同时可进行适量运动,积极调整情绪,必要时可服用健脾养胃的药物,如健脾丸、补中益气汤等。
1、太白:脾虚必灸太白,比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二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就算每天只是坚持按揉,亦可补脾。
2、血海:穴如其名,血海是脾血汇聚之海,具有散淤血、生新血的功效,堪称女子的生血之海。
3、隐白:此穴具有调血统血,扶脾温脾,清心宁神,温阳回厥的作用,还能调理月经过多、崩漏症状。
4、三阴交:所谓“妇科三阴交”,此穴对妇症甚有疗效,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均可艾灸此穴!
5、艾灸方法:可以用木质艾灸盒灸,也可以用艾条手持悬灸。躯干每穴30-40分钟,肢体每穴15-20分钟,一个礼拜内休息1-3天(最好连续)。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